商业计划书营销策略 浅述商业银行人才资源开发与管理策略



银行是金融机构的典型代表,也是银行业中最基本、最主要的经营实体。随着经济体制和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及世贸组织的加入, 使得金融业之间的竟争更趋激烈。一家银行能否在剧烈竟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关健是要高度重视和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人才资源。因为人才资源是所有资源中最宝贵的富,是现代经济赖以运行的第一生产要素, 是企业在竟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障。因此,重视和研究人才资源的开发与管理策略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下面,笔者就这一论题阐述一点个人肤浅的见解。所谓人才开发,就是指人才管理部门进行选人、育人、用人及留人的活动过程。开发与管理人才资源的主要策略是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人才培育、挖掘、引进、使用机制,并健全与之相适应的激励机制。

一、充分注重人才的培养

人才的成长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夜成名。“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充分说明了育人的艰巨性和长期性。要想培养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思想工作,提高政治素质。商业银行作为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整天与金钱打交道,为能做到“视金钱如粪土”、“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这就要求企业领导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员工端正思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自觉遵守银行规章制度和职业道德规范,不断提高事业责任心,进一步增强干部职工的政治素质,激励大家努力工作,刻苦学习,奋力拚博,争先创优,涌现出一个个德才兼备的有用人才;反之,纵然业务精通、技术高超,倘若忽视世界观的改造,只是一味地贪图享受、损人利己,甚至道德败坏、利欲熏心,那么必将走向社会的反面,“聪明反被聪明误”,最终误入歧途,堕落罪恶的深渊。如有一位员工,业务拔尖,技术精湛,连年先进,并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后因放松政治学习,抵制不住金钱 的诱惑,染上赌博恶习,从而葬送自己美好的前程。

2、营造学习氛围,增强业务素质。随着竞争的加剧和“入世”压力,银行业务品种更加齐全,服务手段更加苟刻,技术要求更加严格,这就要求银行提高整体业务素质,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其主要途径有:一是进行业务培训,要求员工既要熟练掌握银行基本业务,还要初步了解计算机原理、市场营销技巧、法律相关知识,经常进行不定期抽查测试,了解学习效果;二是鼓励员工自学,并直接与经济挂钩,对成绩优异、学以致用的予以奖励,对成绩平平、学识粗浅的加以扣罚,甚至淘汰;三是进行轮岗换岗,以期全面掌握银行各项业务知识和操作技能,适应业务发展需要,实现一人多岗、一专多能。通过上述途径来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树立良好的学习风气,不断提高干部员工的整体业务素质,造就一批有助于银行发展的优秀人才。如银行推行的综合客户经理制,要求从业人员全面掌握个人金融业务、中间业务、信贷业务、会计结算业务、电子银行业务及国际金融业务、市场营销策略等,集个人客户经理、信贷客户经理、公存客户经理于一身,真正成为适应竞争形势的复合型人才。

3、确定培养对象,拓宽发展渠道。通过技术测试、业务考核、综合评比,将成绩优异、业绩突出、作风良好、积极上进的同志确定为培养对象,拓宽发展渠道,进行强化训练,采用移岗换位、异地锻炼、考察取经及进修深造等方式进行“充电”,进一步提高业务骨干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技能,为选拔人才、任用人才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加大使用人才的力度

人才资源作为经济建设的宝贵财富和商业银行生存发展的法宝,有其一定的特性。首先具有开发的时效性。一个人才不去开发运用,错过最佳年龄的黄金时期,就会导致荒废退化,工作技能和创造能力逐渐下降,不能发挥相应的作用,就象一种食品,超过保质有效期,再美味可口也无法食用,只能白白丢弃;其次,人才具有能量的充实性。机器设备越用越旧,逐年损耗,而人才作为特殊资源则恰恰相反,在开发使用过程中,其能量会不断得到充实,发挥的作用会越来越大,正如俗话说的那样:“枪越擦越亮、袋瓜越用越灵”。

而如果不开发、不使用人才,使其英雄无用武之地,无法新陈代谢,储存的能量得不到充实,必需将渐渐枯竭或丧失殆尽,造成资源浪费。 因此,银行领导应当抓住时机,加大开发力度,及时地、有效地使用人才资源。

 浅述商业银行人才资源开发与管理策略
1、集思广益,挖掘选拔潜在人才。无论哪家银行,

多多少少总会埋藏着这样或那样的人才,关健是如何去挖掘发现。作为银行领导,应经常深入基层,掌握职工思想动态,虚心听取群众意见,真正做到集思广益,一旦发现政治素质好、学识水平高、工作能力强、群众基础扎实的潜在人才,便予以重点培养和提拔任用,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既可降低人才培育成本,又能创造经济效益。如有一名员工,原在一线临柜从事简单的现金收付工作,领导了解到他的潜在作用后,将其调到客户经理岗位,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就吸收存款高达4000万元,为银行博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2、公开竟聘,大胆启用优秀人才。有些人才尽管业务能力强,拥有一技之长,但因专业不对口,无法发挥应有作用,银行人事部门应打破常规,改革传统的用人制度,采用毛遂自荐、公开竟聘、素质测试、群众投票、组织考核等方法,大胆启用优秀人才,做到唯才是举,用人所长,既有利于人才的合理流动,又能最大限度地创造社会价值。

3、捕捉信息,适时吸收外部人才。除了在银行内部着力挖掘选拔、大胆启用人才外,对那些专业性强、科技含量高的技术人才和业务全面、经验丰富的管理人才等,银行领导应利用多种渠道,注意捕捉信息,不失时机、不惜重金加以吸收,为我所用,不断创新金融业务,如通过引进人才,合理开发计算机软件,实现办公自动化、数据管理科学化等,以促进商业银行的大力发展。

三、提高人才的留存率

人才是兴业之本,是商家竞争的焦点。培育一个人才不简单,而要留住人才更是不容易,稍有不慎,便会导致人才的流失。那么如何来提高人才的留存率呢?

1、尊重人才的劳动。要想留住人才,必须攻心为上,使其心系银行,树立敬业爱岗,“行兴我荣,行我耻”的主人翁精。 这就要求领导开展行之有效的政治思想教育,避免空洞说教,更不可以势压人,而是要礼贤下士,加强思想的交流、感情的沟通,尊重人才的劳动,真正做到知人善任,人尽其材,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增强凝聚力和亲和力。

2、提高人才的待遇。政治教育、精神鼓励固然重要,如若忽视物质奖励,缺乏合理的分配激励机制,也难以留住人才。

所以经营决策者应以提高全行总体经济效益为前提,改善工作环境,增加薪金收入,提高福利待遇,解除后顾之忧;还应摒弃不合理的劳动分配制度,打破平均主义,做到论功行赏,按劳取酬,对成绩显著、贡献突出的人才及时给予重奖,诸如加薪、评先、提升、深造及旅游等,尽可能使付出与收入相匹配,辛勤的劳动能够换取丰厚的回报,使其越干越欢,越干越有奔头,又何愁人才流失?!

3、宽容人才的缺陷。“人无完人,金无赤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虽为人才,也难免有这样或那样的缺陷。美国现代著名管理学家杜拉克认为:“才干越高的人,其缺点往往也越突出”。 有的科技专家,技术精湛,富有创新精神,工作业绩显著,但性情古怪、不修边幅;有的管理人员,敢管敢抓,工作有魄力,组织能力强,但脾气暴躁,极易得罪下属;有的法律人才,博览群书,才华横溢,为防范化解信贷风险立下汗马功劳,但往往恃才傲物,夸夸其谈;.....对于这些人才的缺陷,作为领导, 应当看其主流,学会宽容,断不可横加指责, 挫伤其积极性,更不该恶意攻击,伤其自尊心,而是要与他们促膝谈心,加强沟通交流,先要充分肯定成绩,然后旁敲侧击指出不足之处,最后施以良济药方,促其发扬成绩,渐渐改进缺点,使其事业更加有成, 为商业银行的兴旺发达作出更大的贡献。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500827.html

更多阅读

如何加强贷后管理 如何加强我国商业银行贷后管理

     前言:自震惊全球的华尔兹金融海啸席卷全世界以来,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对系统性金融风险有了更高的认识。也正因如此,强化贷后管理,强化信用风险就显得尤为作用。然而纵观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在贷后的管理工作,尚存在一定的问题,不仅

商业计划书营销策略 微营销的商业未来

     现代营销之父菲利普·科特勒曾经说过:“品牌绝不是为现有的产品安上一个名称,编造一个故事,恰恰相反,产品是对伟大品牌理想的表达和解读。”科特勒对营销本质的科学解读,让营销在变革的过程中有了一个可以依循的标准,进而指导营

商业计划书营销策略 店铺营销错觉的商业妙用

    错觉,又叫错误知觉,是指不符合客观实际的知觉,包括几何图形错觉(高估错觉、对比错觉、线条干扰错觉)、时间错觉、运动错觉、空间错觉以及光渗错觉、整体影响部分的错觉、声音方位错觉、形重错觉、触觉错觉等。     研究错觉

人才培养激励方案 浅述评估机构人才资源的配置、激励和培养

中介评估机构是典型的技术密集型企业,其技术人才的引进、培养、激励直接关系到机构的长远可持续发展,影响企业在业界的竞争力。从重庆当地业界的竞争趋势也表明,评估中间机构的竞争已经由原来的客户关系营销逐步向技术人才的引进、培

声明:《商业计划书营销策略 浅述商业银行人才资源开发与管理策略》为网友青丝染霜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