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企业强调公开、公正、公平的管理原则,强调企业管理的透明化,甚至提出了“玻璃缸管理”的说法,但现实中有多少企业能做到呢? 其实,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只适用于社会管理,它是人民监督政府的有效手段,而不能滥用在企业管理中。因为在社会上,先有了大众,才有了为大众服务的政府,大众是政府存在的条件,政府靠大众的税收而生存。在企业就不同了,先有了企业,才有了为企业服务的员工,企业是员工存在的条件。企业和政府的地位正好相反,在政府管理中要强调公开、公正、公平,在企业里也要照搬吗?说起来容易,做到很难,可以说没有企业能完全做到。 1、 企业中没有完全公开: 企业里面有些事是只能做,不能说。比如要降低销售重心,切换某些大客户。事先就只能在小范围知道,不会公开说,随着公司政策的调整,逐渐降低切换风险。即使切换成功了也不会说,因为担心现在的客户会有想法,下一个会不会是我。有时企业的人事任命是迫不得已,或是公司内部利益争夺的结果,任命的原因怎能公开?要把知情者控制在小范围,否则对公司会有更大的伤害。表面上,公司还是团结的,这样团结有利于公司发展。有的企业讲:“我们企业选拔人才是用赛马的方式,而不是相马,这样就可以给所有的人公平的机会。”但是在实际上,企业是先“相马”,相好了马以后,才是给这匹马投入资源,和其它的马来赛。这个“实际上”的做法,也是做得,说不得。 有些事是只能说,不能做。彩电行业经历过几次价格同盟,每家企业在开会的时候都说要保持价格稳定,但都只说不做,或等别人做。往往开完会议是最可能价格大战的时候。如果你实现自己的诺言,最后损失可能最大,而这样的做法,企业是只做而不说的。 企业里如果完全公开,就会暴露管理层的矛盾(很正常的矛盾),引发企业的危机;可以让对手了解我们的策略,从而陷入危险的地步。所以企业所宣传的公开是一种相对公开,是一种低层次上的公开,而不是绝对公开,更多的时候“公开”是一种宣传。

2、 站在哪个角度来看公、公平: 企业里面有没有真正的公正呢?我想还要站在两个角度上来看,站在老板的角度上,我的用人政策、我的管理理念、我的经营做法等,对所有员工都是公开的。我倡导员工出好的创意来争取资源,大家都在一个平台上做事情,我就做到了公正和公平。但是站在员工的角度上来看,老板这样的做法,没有考虑到我的感受,可能觉得,对我是不公正的。所以在企业里面,没有绝对的公正,不要妄想企业会公正地对待你,对待别人。 同样企业里面也没有绝对的公平。管理学里面有个公平理论:公平是比较你的付出和你的收益的比例,和别人的付出和别人的收益的比例。如果两者相等或者你的多,你才感觉到公平,否则也会有抱怨,说不公平的,感到自己的付出没有得到“合理的回报”。也就是说公平是个相对于别人的概念,而不是自己绝对得到多少的概念。所以对企业来说要使每个人都找到平衡点太难了,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只能根据企业战略的需要,保证某个人,或者某一个小团体是满意的,取得了“公平”的回报。二、以“法”为重心的管理模式 比较东西文化的特质就可以发现,西方文化追求卓越,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因此在西方形成的是独立人格。西方人文主义正是这种精神的集中体现,它强调人是宇宙中心,周边一切皆“备于我”。人不应当贬视自己,而应当追求自身价值与幸福。在这种独立人格基础上形成的西方社会,只能是契约社会,即人与人之间不形成宗法伦理、等级关系,而是平等基础上的契约。当社会发展需要把这种契约关系用某种法定形式规范下来时,西方社会就形成了法制社会。它的管理上的表现就是规范管理、制度管理和条例管理,即在管理中特别注重建立规章制度和条例,严格按规则办事,追求制度效益,从而实现管理的有序化和有效化。 如果了解西方科学主义的逻辑思维特质,就会了解依靠法规、条例来进行管理,正是科学主义思维特质的基本要求,科学主义的五大原则是:精确、量化、分解、逻辑和规范,由此可见,其所制定的管理模型肯定是强调规则、秩序和逻辑程序,以制度为主体,以防范为特征。正是这种以法规为核心的管理模型,反映了科学主义的管理原则和要求。 由此可见,特定管理模式的成型,必定同其文化背景(科学主义、人文主义),历史传统(原罪思想和防范管理),资本结构(契约资本)等一系列基本因素有关。最后形成制度管理特点。具体表现为:条例管理、效率管理、例外管理、分层管理和逻辑管理。 在人类管理发展史上,美国式西方管理提供了科学管理的全部内容,行为科学管理中属于“独立人”方面的全部内容,现代管理系统中的电脑、数学模型、新科学管理方法的大部分内容,创新管理的全部内容。由于制度管理克服了传统管理的无序状态、放任状态、经济主义等方面的缺陷,因而构成为全部管理的基础。亦即任何形式的管理,如果不能经历科学管理阶段的全部内容,建立自己的科学管理体系,其管理绩效不是无效的就是低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