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科院研究员 东北未来要以城乡统筹发展为重心—专访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徐
时代周报:“十二五”规划在“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一章中提出“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和“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对此,国家层面对东北和中部地区采用了怎样的经济手段和政策手段,其效果如何? 徐逢贤:对东北老工业基地,在“十二五”期间,大体上国家抓住这么几个方面:第一,东北地区的经济结构要高级化,长期发展,在原有基础上长期发展,产业结构优化,这是总的东北的发展战略。第二,为了使东北地区经济能够跨越发展,在东北地区要扩大对外开放的力度,比如东北的港口,扩大进出口贸易量,因为东北有几个大港,比如大连港、丹东港,使大连成为中国北方地区的国际航运中心。第三,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过程中,主要是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资源深加工产业,这两者发展以后,能在原有资源水平的基础上提高经济总量。第四,在东北地区,尽可能地将俄罗斯东北地区的能源运输过来,以满足我国能源发展的需要。第五,东北地区是我国的粮食生产大区,因此高产优质的粮食要扩大面积,以满足国内的需求。第六,为了要达到长期目标,国家在东北地区的投资应该增加,在财政方面能有一个倾斜的力度和提高,前十年国家在东北地区大体上平均每年财政是500亿人民币左右,在未来的十年里每年可能会增加到800亿或1000亿,这样国家财政的倾斜,促进东北超实业产业的发展。第七,对于东北地区的民生问题,将逐步提高东北人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这里面有两点:一是加快人才培养,一是全面推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如养老保险。这样一来呢,在“十二五”期间或未来更长的时间里,使东北成为信息产业基地、农业生产基地和高效生态经济基地。东北地区的工业比较发达,要注意生态环境的质地,所以建立高效生态经济基地。还有一个就是成为进出口贸易的基地之一,使东北地区的人民生活水平、人均GDP水平能超过全国人均GDP的水平。 时代周报:在区域经济的发展中,产业的落后和萧条将影响区域经济的稳定发展。在东北,有着许多计划经济时期留下的国有大中型企业,这让东北地区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付出比其他地区高很多的成本。现在这些企业的情况如何?在当地经济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徐逢贤:在新中国成立以来,东北地区是传统产业的基地,包括钢铁产业、能源产业、农业产业等等,其基础设施的配套完善都比较好。国有企业是这些产业重要的组成,首先这些国有企业规模都比较大,具有聚集效应,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其次是因为它的组织机制和运作机制是在宏观调控指导下来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一个国家的经济,如果离开了宏观调控,它的经济发展必定是很缓慢的。 但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加速,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经过近60年的开采,资源在逐步减少甚至枯竭,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对它进行了资源深加工方面的产业结构调整,在高新技术产业方面也给予了大力的支持。目前,例如,大庆油田,其原有勘探的储量已接近枯竭状态,但是由于采取了深层的勘探技术,所以大庆油田的深层的石油在被加快进行开采,再加上俄罗斯东部地区丰富的能源储备,而其运输网络也已经基本建成,可能从明年起,俄罗斯东部地区每年能输送3000万吨石油到中国,以满足东北地区能源的需求。这样能使东北地区经济持续发展。 时代周报:在区域创新和区域竞争优势上,东北地区有哪些特点可以发挥?并如何形成较好的产业结构和合理分工格局? 徐逢贤:在区域经济方面,国家准备重点发展东北亚经济区,所谓东北亚经济合作区就是俄罗斯、朝鲜、韩国、日本以及我国东北地区。在东北亚经济合作区的建设中,第一步就是在东北地区开列了几个对外开放区,一个是丹东对外开放区,一个是丹东以北面向俄罗斯的对外开放区,以及大连对外开放区。这样东北亚的对外开放区建立起来以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度,对经济发展有大幅度的促进作用。另外,东北的大连、旅顺是环渤海湾经济合作区的成员之一,环渤海湾经济合作区有这么几个省市组成东北的大连、河北、北京、天津、山东沿海城市,这样一来,在经济合作区的带动之下,经济还会走上一个更快的发展阶段,特别是在对外开放度方面。在京津冀经济合作区,有一个滨海新区,在天津,那里的滨海新港已经成为中国北方地区的国际航运中心了,就能把大连港、丹东港大幅度地带动起来。 时代周报:长期以来,东北的部分城市在争做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老大”过程中,出现了明显的工业主导、产业趋同的现象,存在严重的重复建设问题。这该如何避免? 徐逢贤:在国家工业化初期,以工业为指导,这个方针没有错。但如果到了工业化后期,必须要把第三产业作为带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来抓。在“十二五”规划期间,在工业化中期阶段,东北地区要大力发展服务业,主要是金融服务业、旅游产业、对外商贸业,为了使这三个产业大幅度快速发展,特别是其中的商贸产业的快速发展,必须要有物流中心的配套完善,如果缺乏物流中心的配套完善,产业的带动率就会减弱。东北地区还有一个情况是要重视的,就是内蒙古东北部要与东北的紧密结合,这样既能带动内蒙古的经济发展,也能进一步推动东北经济的持续发展。 时代周报:城市化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如社会保障体系问题、土地的供给问题等。而从珠三角长三角的情况来看,很多企业正面临着用工荒的问题。对此,东北地区的中心城市如何保证自己在人才和人力方面的吸引力?从收入分配上如何实现呢? 徐逢贤:东北地区的人才外流是相当大的。可以说,东北流出到北京的、广州的、海南的人是相当多的,人才和劳动力的流失相当大。所以在未来,特别是“十二五”规划期间或者更长的时间内,如果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起来了,则流失的人则会返流回东北。在改革开放开始的前十多二十年里,由于国有企业的大量改制,使人员大量外流。未来产业结构调整优化、高级化以后,经济发展进入跨越发展轨道之后,原来流失的劳动力和人才还是会向东北回流的。所以对东北而言,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产业结构调整是发展的重中之重,抓住了,好多问题就能解决了。 时代周报:大城市的过度集聚会产生很多的问题,如城市负担过重、交通拥堵,等等。在东北,区域中心城市的发展过程中会面临哪些问题? 徐逢贤:这给东北地区提出一个问题,就是要城乡统筹发展。如果城市大量发展,而农村发展非常缓慢,那么城乡分裂之后,问题会非常多。未来东北地区的城乡协调发展,应该被专门对待,在城市发展的同时,使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也加快。这样一来,城乡协调发展之后,东北地区的经济就会进入稳定、快速的发展轨道。如果说,城市加大了投入加大了建设,而农村差距扩大,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从长期来讲,会影响到东北地区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 时代周报:十八大之后,会给东北经济带来哪些积极因素? 徐逢贤:目前来讲,特别是最近五年,东北经济有所回头,年均增长速度超过了东部地区,在这种情况下,未来东北地区的原有的工业基础比较好,比西部地区发达,在东北地区经济增速超过东部的条件下,在城乡统筹发展基础上,东北地区的经济会比现在增加。2011年,东北地区三省的经济发展速度是10.6%,未来如果能注意上面几个重点产业的发展,它的GDP的增长速度还会增加。特别是城乡协调发展,应该作为东北地区的重要内容来抓,因为城乡协调发展实际上也就是落实为民政策的有利措施。如果农村和城市的差距太大,城乡分割太明显,那么为民政策落实起来难度就大。所以城乡协调发展、社会保障制度的配套完善,这应该作为东北未来工作的重点来抓。
更多阅读
城乡统筹背景下的农村文化建设战略研究——关于湘潭市农村文化建 城乡统筹发展战略
城乡统筹背景下的农村文化建设战略研究——关于湘潭市农村文化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楚国良(湖南 湘潭 411000)摘要: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要让'农村文化进一步繁荣,农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落实'。文化作为新农村建设的软动力,具有其他社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 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
经济走势跟踪Macroeconomictrendmonitor中国社会科学院宏观经济运行与政策模拟实验室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决策科学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宏观经济与政策跟踪》课题组2014年第14期(总第1431期)2014年2月22日(星期六)[本期
专访北京大学经济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杨云龙:当务之急是调控要符合
2012年,是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经济形势最为严峻的一年。年初,我们就面临着经济下行与通货膨胀的双重威胁。尽管政府在鼓励民间投资、扩大人民币汇率和利率浮动幅度,鼓励银行给中小企业贷款,但成效仍有待观察。北京大学
洪山区城乡统筹发展局 吴焰:发挥保险机制作用 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保集团董事长吴焰将提交五项提案,重点关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包括发挥保险机制作用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发挥保险机制作用推进新农保工作等。 吴焰在提案中指出,保险机制作为市场化的风险转移机制、社会互助机制
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吴焰:充分发挥保险机制在 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中的作用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党委书记、董事长、总裁 吴 焰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改善农村民生、扩大农村需求、发展现代农业和推进城镇化建设的要求。我认为,保险作为市场化的风险转移机制、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