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体制机制改革 论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代机制的建立



论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代机制的建立

熊春泉 黄余国

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力资源的竞争。在以新材料、新工艺、生物工程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等为主要内容的知识经济初露端倪的今天,人力资源起着主导作用,“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在白炽化的国际竞争面前,我国企业首先感受到的是人才的匮乏;而加入WTO后还面临着人才大量流失的可能。与用人机制灵活的民营企业相比,国有企业的形势则更为严峻。残酷的现实迫使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必须建立现代机制,以更好地吸引、留住、开发、激活人才。本文试就此问题展开论述,以期为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变革增砖添瓦。

一、国有企业现行人力资源管理没有建立现代机制

不可否认,国有企业现行人力资源管理实行了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许多做法。但从总体上讲,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一种机制还没有在国有企业真正建立起来,或者说国有企业现行人力资源管理还处在传统人事管理阶段。

为了更好地说明国企现行人力资源管理还没有建立现代机制,有必要对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作深入的分析。所谓机制,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一个系统。既然是一个系统,则必有其内在的功能和目标;换言之,一种机制区别于另一种机制就在于它的功能和目标的不同。那么,按此理解,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一种机制、与传统人事管理相区别的功能和目标是什么呢?大家普遍认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功能是为企业战略的实现、企业效益的提高提供人力资源的保障,而其目标则是通过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优化人力资本。由此可见,与传统人事管理相比,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功能已被定位在了企业战略的高度上;与此相适应,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必须有战略的意识。而提供人力资源保障是要投入成本的,因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也应有成本的意识。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目标是其功能的必然选择,要为发展的企业战略实现提供保障,就必须不断地优化人力资本。人力资本要优化,有效途径是与物质资本一样进行营运;所以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还必须有营运的意识。此外,系统论要求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必须具有整体的意识,否则就会削弱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系统功能和目标。

 论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代机制的建立
在对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机制进行深入分析后,再让我们仔细考察一下国有企业现行的人力资源管理。需要肯定的,随着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大量的涌现,在它们的影响带动下,我国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从本质上讲,国有企业现行人力资源管理还不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也就是说它还没有建立现代机制。

1、国企现行人力资源管理缺乏足够的战略意识。这突出体现在国企没有明确的人力资源战略。所谓人力资源战略,专家学者把它定义为:根据企业战略来制订人力资源管理计划,并通过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来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但是国企很少制订这种具有战略内涵的人力资源管理计划、即人力资源规划。有些国企宣称自己也制订了人力资源规划,而实质上仅仅是一种目标多元化的工作计划罢了,没有什么战略的意义。在人力资源管理总体缺乏战略意识的情况下,人力资源管理各活动的战略性就显而易见了。以工资管理为例,很多国企也采用了当前国际大公司流行的岗位工资制,但国企的岗位工资制普遍没有拉开工资差距——高的没有高上去、低的没有低下来,使得核心人才的工资在劳动力市场上缺乏足够的市场竞争力,根本不能在吸引、激活、留住人才方面发挥核心作用。

2、国企现行人力资源管理缺乏足够的成本意识。怎样才算有足够的成本意识?不说要按人力资源会计理论来核算人力资源成本,但至少应该知道传统意义上的人工成本吧。可遗憾的是很多国企人力资源部门竟然只统计工资,却很少核算人工成本。人工成本是由工资、保险费、福利费、培训费、劳保费、招聘费、工会费、住房基金等构成,只统计工资,显然不能反映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发生的真实成本。连人工成本都不核算,当然就更谈不上对人力资本进行投入产出分析。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发生了成本,其产生的效果如何,只有通过核算一些指标、进行人力资本的投入产出分析才能予以衡量,不进行投入产出分析只能说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缺乏足够的成本意识。这种投入产出分析不仅指人力资源管理总体的投入产出分析,而且还包括人力资源管理各活动——如招聘、培训的投入产出分析,然而国有企业又有几家认真地这样做过呢?

3、国企现行人力资源管理缺乏足够的营运意识。何为人力资源管理的营运意识?简单地说,就是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必须是动态的。只有动态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才能给员工以动力和压力来提高自身素质,从而最终达到人力资本优化的目的。但是,国企现行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却是相对静态的,这可以从“三项制度改革”的现状得到说明。国企“三项制度改革”搞了很多年,但是它的预期目标——人员能进能出、岗位能上能下、工资能高能低在许多国企里还是“空中楼阁”:剔除效益不好而下岗的因素外,员工进入企业后,只要不犯法、不严重违纪、不严重失职,即使绩效再差,在劳动合同到期后也很少被企业淘汰的;而中层以上人员,在退归二线以前一般是不下来的——通常是以组织任命的方式在部门之间平级换动岗位;就工资而言,岗位工资一旦确定,往往就不再变动,并且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

4、国企现行人力资源管理缺乏足够的整体意识。不制订人力资源规划,本身就是国企人力资源管理缺乏足够整体意识的明证。人力资源规划能预先规定人力资源管理各活动,使人力资源管理各活动有效地配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正是因为没有制订人力资源规划,致使人力资源管理各活动参差不齐、没有齐头并进。实际上,国企在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是“救火式”的——哪里有问题就着力解决哪里,很少从人力资源管理全局统筹安排各活动,从而导致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这个“大木桶”只装了“半桶水”。仍以工资管理为例,部分国企也意识到核心人才的工资缺乏市场竞争力,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就调增了核心人员的岗薪。从工资管理的角度看这种做法是正确的,但是国企人力资源配置还是相对静止的,增加核心人员岗薪而不改进人力资源配置方式让那些有能力胜任却不在核心岗位的员工滋生不满情绪,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调增核心人才岗薪的效果。

以上是假定国有企业已具有了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前提条件——顺畅的业务流程、合理的组织机构、明确的岗位职责,论证国有企业现行人力资源管理还没有建立现代机制。但客观地说,国有企业连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这种前提条件都不具备:第一,业务链与市场相对脱节,没有根据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企业的业务链;第二,工作经验化,很少以制度的方式对工作流程做出明确的规定;第三,部门层序太多,员工不知该对谁负责;第四,岗位编制偏松,在管理部门二个人的事三个人干还非常普遍;第五,岗位职责随意,很多人在“打杂”。因此,国有企业离人力资源管理的现代机制,还有很漫长的一段路需要走。

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一种机制在国有企业的建立

鉴于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国有企业要建立人力资源管理的现代机制,宜分以下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搭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平台。

所谓人力资源管理平台,简而言之就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前提条件,是指为了确保人力资源管理功能和目标的实现,企业管理所应该达到的状态。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功能和目标决定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必然选择“业务流程顺畅、组织机构合理、岗位职责明确”作为自己的平台。根据国有企业的实际情况,搭建这一平台需循序渐进:

第一步:紧缩岗位编制。这是必需的一步,因为在“人浮于事”的情况下,根本是不可能做到“业务流程顺畅、组织机构合理、岗位职责明确”的。但在国有企业、尤其是经济效益较好的国有企业里,“缩编”是最难办的,弄不好就会激化矛盾。目前比较可行的“缩编”办法是实施绩效管理——通过绩效管理、定比淘汰绩效末位者。不过,在此时期实施的绩效管理属过渡时期的绩效管理:第一,考核的内容只能是员工的工作计划,不应是岗位的KPI;第二,考核的方法只能采取目标考核基础上的强制分布法。为了确保“缩编”的胜利进行,企业得制定制度、明确规定:被淘汰的员工,一律安置到企业的内部劳动力市场中去,发给基本生活保障工资、给予必要的技能培训;而其空缺的岗位,业务通过部门内部调整的方式予以解决,工资额留给部门自行支配。

第二步:重组业务流程。当岗位编制紧缩到一定程度后,就需要对现行的业务流程进行重组。这里的业务流程包含两个意思,一方面是指从签订合同始至交付产品止的整体业务链,另一方面是指某项工作开展的工作流程;因而,业务流程的重组具体有业务链的重组及工作流程的重组两项内容。无论是业务链的重组还是工作流程的重组,都存在设计和制度化两方面工作。对于业务链和工作流程的重组设计,首先需要明确重组目的:业务链重组是以提高企业市场反应速度为目标,而工作流程重组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其次必须掌握重组方法:业务链的重组和工作流程的重组都是一个最优路径问题,它们都应采用路径的两两比较法。在业务流程的重组中,业务链、工作流程的制度化方面的工作也要引起重视,因为这是保证业务流程顺畅的必要条件。

第三步:调整组织机构。调整组织机构与重组业务流程存在逻辑上的先后关系,但在操作上,调整组织机构可与重组业务流程同时进行。那么,组织机构该调些什么呢?与业务流程重组相联系,组织机构也应作相应的调整,即在业务链重组的基础上,重新划定部门职责,撤并相关的组织,这是组织机构调整的内容,不过它仅是组织机构横向调整的内容。组织机构的调整还有另一个更重要内容——组织机构纵向调整。组织机构纵向调整是在部门既定的情况下,减少部门层序,将组织从“金字塔”结构变为“扁平化”结构。组织机构作如此调整,是为了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企业组织实现从“金字塔”向“扁平化”转变,已成为企业管理中组织结构发展所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第四步:优化岗位设置。业务流程重组、组织机构调整,必然影响岗位设置;所以在重组业务流程、调整组织机构后,需要增减岗位设置。但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岗位设置优化,真正意义上的岗位设置优化是针对国有企业目前岗位偏松的现状而进行的优化。优化岗位设置的总原则是:杜绝因人设岗、遵循因事设岗。在这种原则指导下,优化岗位设置按以下思路展开:首先根据部门职责,大致设定部门岗位;其次根据岗位职责,运用工作日写实法,测算各岗位工作量;再次根据岗位工作量,对兼容的岗位进行撤并,直至各岗位的工作量饱满;最后将确定的岗位职责填写在岗位说明书上。以上所说是优化岗位设置的微观定员方法,对于加强岗位管理的宏观定员,则可采用数学建模、如回归分析法予以控制。

第二阶段:构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建立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是国有企业的目标,所以在构建国有企业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之前,有必要弄清楚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的关系。通过前面的分析可知机制是一种观念意识的东西,而体系则是一种实体;因此,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是现代人力资源机制的载体。既然如此,在构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之时,就必须贯彻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体制所应有的战略、成本、营运、整体四种意识。

1、人力资源管理日常体系的构建

(1)人员招聘体系。人员招聘体系由面向外部劳动力市场的招聘体系(简称外部招聘体系)和面向内部劳动力市场的招聘体系(简称内部招聘体系)构成。内部招聘体系相应简单,它是与人力资本营运(狭义)相联系的招聘体系:通过人力资本营运而空缺的岗位,从内部劳动力市场中进行补员;因而内部招聘体系的正常运转在于它的公正公平性。外部招聘体系是企业因业务量的增长、需增补人力资源而建立的招聘体系,它的有效运转需要解决好以下三个问题。第一,需求计划的确定。确定需求计划的程序肯定是采取先用人单位申请、人资部门再进行核定的方式,但问题的关键在于人资部门的核定上:人资部门应该能使用科学的定员方法,比较准确地额定用人单位的人员需求数。第二,招聘渠道的选择。招聘有多种渠道:既可面向校园招、又可面向社会招,既可在本地招、也可到外地招,既可委托中介招、也可自己派员招。这里存在一个招聘成本的问题,不同渠道的招聘、其成本是不一样的。因而需要测算不同渠道的招聘成本(包括直接成本、间接成本、机会成本),以便选择最优的招聘渠道。第三,试用期的培养。将新员工录用进企业,并不意味着招聘程序的结束,新员工转正才算招聘真正成功;所以新员工试用期的培养也是招聘体系应该关注的。对于新员工的试用期培养,人资部门应该思考培养什么、怎样培养、如何评价等问题。

(2)薪酬福利体系。薪酬福利体系包括薪酬和福利两个子体系。福利体系是从属于薪酬体系的,因而薪酬福利体系的核心是薪酬体系。科学的薪酬体系应该同时并存基本工资制和“特区”工资制;特区工资制是针对特殊员工的特征而设计的工资制度,如企业经营者的年薪制、产品研发人员的项目工资制、营销人员的提成工资制、直接生产人员的计件工资制、稀缺人才的协议工资制等;特区工资制对于调动特殊员工的积极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特区工资制是建立在基本工资制的基础之上;而对于基本工资制度,目前大家比较公认的是岗位工资制。在构建这套以岗位工资制为基本工资制度、包括各种特区工资制的薪酬体系时,需要解决好以下问题。第一,工资关系的处理。不同的岗位对企业的贡献是不一样,不同岗位的人员在劳动力市场上的价格是不一样,这两者反映到工资中就是一个工资关系的问题,而处理好这个问题对于调动各级各类员工的积极性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此,企业要对岗位进行测评,以判定各岗位在企业中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员工的工资要与市场劳动力价格接轨。第二,工资总额的管理。为了增加薪酬的竞争力和激励性,一方面各岗位的月度正常工资要尽可能地高并且还要有正常的增长,另一方面各岗位的月度正常工资要与工作绩效挂钩、实行个人收入浮动。而企业、尤其是实行工效挂钩的国有企业工资总额总是一定的,如何把握好企业月度正常工资的度,是一个需要认真考虑好的问题。

(3)员工培训体系。员工培训体系分在岗员工培训体系和非在岗员工培训体系。非在岗员工培训体系是针对处在企业内部劳动力市场里的非在岗员工而进行培训的体系,它是根据国有企业发展的内在要求而新设计的培训体系:在国有企业目前还不能主动解雇员工的情况下,建立企业的“蓄水池”——内部劳动力市场十分必要(一方面接纳因人力资本营运而离岗的员工,另一方面接纳在经济低谷时而裁减的员工),这样为内部劳动力市场的员工进行培训的体系便应运而生。非在岗员工培训体系是新生的,所以最需要的是体系的正常运转,因而构建非在岗员工培训体系应从体系的四个环节——计划(P)、执行(D)、控制(C)、反馈(A)上下功夫,务必使各环节的意图都能贯彻到位。非在岗员工培训体系虽然重要,但员工培训体系的核心却是在岗员工培训体系。对于在岗员工培训体系的构建,最主要的是要转变培训理念:培训是一种投资、而不是一种福利(在传统人事管理下,常常把培训当作一种福利)。在培训是一种投资的理念指导下,在岗员工培训体系应该在个性化培训、培训评估等方面寻求突破:个性化培训的对象——中高层管理者、关键管理人员、科技骨干在企业中的作用,决定实施个性化培训必将大大提高培训的投入产出比;而培训既然是一种投资,则必定要讲究培训效果的评估(既包括整体培训效果的评估、也包括某项培训效果的评估)。

(4)绩效管理体系。这里的绩效管理体系是指员工绩效管理体系,但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来看,绩效管理体系有部门绩效体系和员工绩效管理体系。作为企业绩效管理子体系的员工绩效管理体系,与部门绩效管理体系是有密切关系的:部门绩效决定部门负责人的绩效及部门内员工绩效的分布;因此,在构建员工绩效管理体系之前有必要阐述部门绩效管理体系的构建。部门绩效管理体系是为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促进其经营目标的实现及公正衡量各部门的贡献而构建的;与大多数体系一样,部门绩效管理体系按计划、执行、考核、反馈四个程序环节运行。由于此时的组织结构相对合理、部门职责非常明确,并考虑到对部门内员工绩效管理的传递等问题,部门绩效管理在考核周期上采用年度考核和月度考核;不过,为了便于操作,部门月度考核选择工作(生产)计划、职能履行情况、工作规范性三项作为考核内容,故无需制订部门月度绩效计划。而建立在部门绩效管理体系基础之上的员工绩效管理体系在业务流程顺畅、岗位设置合理、岗位职责明确的条件下,不同于过渡时期的绩效管理体系:尽管仍然有员工工作计划,但不再是绩效管理的考核内容,绩效管理考核的是岗位的KPI;通过岗位的KPI考核,结算员工岗位工资、淘汰绩效不合格者,因而也无需再使用强制分配法。

2、人力资源管理非日常体系的构建。

(1)人力资本营运体系。人力资本营运体系有广义人力资本营运体系和狭义人力资本营运体系之分,广义人力资本营运体系是指动态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狭义人力资本营运体系是指动态的人力资源配置体系,这里构建的是狭义的人力资本营运体系、即动态的人力资源配置体系。由于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员工在企业的地位和作用是不一样的,企业对他们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因而动态的人力资源配置体系分类分层进行构建。中层管理人员是各个部门的领导,他的管理思维、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各个部门的工作好坏,为了促使中层管理人员创新管理思维、提升管理水平,对中层管理人员实行在三年任期、年度定比淘汰基础上的公开选拔制。在“管理出效益”的今天,管理人员的工作质量对企业效益提高的作用不言而喻,为了改善管理人员的工作质量,对关键管理岗位实行每年竞聘制,对普通管理岗位实行定期轮岗制。此外,为了实现人员正常流动、调动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所有员工都必须参与绩效考核,对于绩效不合格者,实行离岗待聘制。

(2)人力资源(本)分析体系。根据人力资源管理数量化需要,以年度为分析周期的人力资源(本)分析体系至少必须有人力资源结构分析、人力资本投入产出分析、人力资源流动分析三个子体系。人力资源结构分析包括企业整体结构分析和特殊人郡结构分析,特殊人郡结构分析是企业鉴于某类人群、比如产品研发人员的重要性而作的结构分析。人力资源结构分析应从部门、职系、性别、学历、职称、年龄、工龄等方面着手进行分析。人力资本投入产出分析包括人力资源管理总体投入产出分析和人力资源管理有关活动(比如培训)的投入产出分析。人力资源管理总体投入产出分析分人力资本投入、人力资本产出、人力资本投入产出三个层次进行分析;人力资本投入分析关注的是人平工资、平均人工成本等指标,人力资本产出分析的是劳动生产率、人均销售收入、人均利润等指标,人力资本投入产出分析需计算人力资本投入产出比(净产值/人工成本)、人工费用比(人工成本/销售收入)等指标。人力资源流动分析包括人力资源内外流动分析和人力资源内部流动分析,人力资源外部流动分析分人力资源流入分析和人力资源流出分析。人力资源流动分析可从途径、职系、学历、职称等方面进行分析。

此外,人力资源管理非日常体系还有人力资源规划体系。由于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非常明确,并且关于这方面的文章也很多,故这里就不赘述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501686.html

更多阅读

民营医院人力资源管理 现代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分析与建议

一、前言民营经济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发展,在国民经济中越来越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随着世界经济多元化格局,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科学技术发展与竞争环境越发的激烈,民企,尤其是家族式民企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的劣势逐步凸显出来,尤

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特点 电力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电力施工企业是我国电力建设企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建筑施工企业的特点和电力施工的专业特点。企业的所有制性质也是多样的,但目前具备一级资质的企业多为国有企业,只有极少数进行了股份制改造。 本文主要针对国有企业在onmo

民营企业人力资源 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研究

    摘要: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问题,并在权力制约、提高民营企业家素质、薪酬管理、吸引人才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民营企业 人力资源管理 人才     改革开放以来,民营企业以其惊

声明:《国有企业体制机制改革 论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代机制的建立》为网友想我所想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