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的自我修养 浅议企业家的素质与修养



一个企业家良好素质与修养是企业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企业家良好素质与修养首先在于“三识”与“三性”的培养。“三识”即胆识、见识、与学识;“三性”即悟性、韧性、与理性。

  胆识就是企业家有胆有谋、有魄力、勇于竞争、善于挑战,就是要高瞻远瞩具有远见卓识,要足智多谋有韬略,要机智果断能随机应变,要标新立异敢与创新。企业成功的关键就在于及时把握市场的机遇,勇于创新、敢于冒险,及早地作出决策和采取行动,始终走在同行业的前列。

  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认为企业家的唯一职能就是创新。他认为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就是把生产要素按一种新的方法组织起来。这就是说,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熊彼特把企业创新分为五种情况:(1)引进新产品;(2)引进新技术,即新的生产方法;(3)开辟新的市场;(4)采用新的原材料;(5)实现新的组织。企业家就是要不断创新,引进新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从而推动企业的迅速发展。

  见识就是企业家要有丰富的经营管理经验,要能了解整个市场、技术发展的趋势,了解国家的政策趋向,能迅速预见未来环境的变化。审时度势,权衡利弊迅速做出反应,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制定出相应的战略目标,是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家要懂得市场运行的基本规律。市场经济讲求效率、讲求竞争,同时竞争中存在着危险。着就要求企业家在经营过程中要有竞争意识,更要有风险防范意识。济南三株集团的失败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集团老总缺乏风险意识,没有合理地预期经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建立起风险防范体系。当一件小小的“常德事件”发生后,就失去了对策,结果使企业遭受了巨大的损失。

  学识就是企业家要思维敏捷,知识渊博。在现代知识经济社会和信息社会,企业家必须牢牢掌握三方面的知识:一是有关本企业经营领域和相关领域的技术知识;二是丰富、先进和完善的现代管理科学、决策科学和领导科学理论和方法体系;三是要掌握有关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的知识。除此之外,企业家还应掌握一定的诸如法律、社会学、环境科学等其他学科的知识。

 目前,我国很多企业家都缺少科学的经营管理知识。许多企业家都是因为在市场经济改革浪潮中抓住了某一个机遇而成功的。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的规模后,这些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就不知道如何去运作和经营他们的企业了。他们往往不知道如何去分析、发现和认识市场环境中存在的机会与威胁,不懂得如何去评价企业自身的优势和劣势,不懂的科学决策的程序,从而无法为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制订正确的战略目标,企业的发展没有明确的方向,这种企业最终只有失败的可能。

  悟性就是要求企业家有迅速接受知识的能力。企业家要有很强的思维能力、记忆存储能力,逻辑推断能力、敏锐的洞察力和科学的预测决策能力。企业家往往都是“千里眼”、“顺风耳”。企业家有敏锐的眼光,能从纷繁复杂的现象、数据资料中把握本质、反应迅速,能在别人睡醒动身之前早行一步。

  韧性是企业家成功的保障,它体现了企业家的人格魅力。企业家往往都有坚强意志,稳定的情绪和丰富的情感;都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毅力;都有对自己从事的经营管理事业崇高的敬业精神;有克服自己情绪冲动的忍耐力和克制力。只有这样,企业家才能在经营管理中,做到不骄不躁,沉着冷静,才能激发出企业家最大的智慧。

 浅议企业家的素质与修养

  理性就是要讲求实事求是。其实,实事求是讲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做到了什么事情都容易解决。“江南首富”江苏省华西村的党委书记吴仁宝就说过“千难万难,实事求是最难,讲了实事求是,就没有过不去的难关。”企业家在经营管理中,一定要按照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办事,切忌主观臆断、盲目冲动去做决策,这样只会导致决策的失败。

 中国很多企业家身上都缺乏一定的理性。沈阳“飞龙”集团总裁姜伟在总结他失败的原因是就说过,因为缺乏理性才导致了他的失败。世界著名投资专家沃伦·巴非特曾讲过“我的成功并非源与高的智商,我认为最重要的是理性。我总是把智商和才能比作发动机的动力,但是输出功率,也就是工作的效率则取决与理性。”由此可见,理性对于一个企业家成功地经营管理一个企业来说是相当重要的。而中国很多企业家往往在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后,就让胜利冲昏了头脑,不按客观规律去办事,异想天开。比如:1996年《南德世界》,牟其中几年内就要成为世界五强;巨人集团刚有点发展,就要建亚洲第一大厦;三株在本世纪末要进入世界企业500强,成为日不落“生物王国”;亚细亚要在中国建立起“最大的零售企业连锁帝国”等等。另外,中国还有很多企业都有“世界企业500强情结”。当然,这里并不是说不需要为企业的发展制定远景目标,关键在于目标的制定,要具有科学性,要站在战略的角度,否则理想只会变成空想、幻想。

  企业家除了认真培养上述“三识”与“三性”之外,一个优秀的企业家良好的素质修养还表现在:企业家应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要把自己个人的利益与整个企业和整个社会的利益联系在一起,要顾全大局。企业家制定战略决策和目标一定要以满足人民的生活需求、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促进整个社会的进步为出发点,要以民族沧桑为己任。只有这样,企业才能获得长期的生存与发展;企业家还应敢于负责,勇于承担责任。特别是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企业公司制最大的特点就是实行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而且公司只对债务清偿负有限责任。企业家一般只是公司、企业的经营者,不是所有者。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使得真正懂管理的人才来经营、运作企业,有利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但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的矛盾,比如所有者与这经营者之间激励不相容,即所有者与经营者为了追求自身利益而产生的目标取向不一致;信息不对称,即经营者掌握有关生产经营过程的全部信息,而所有者很难获得;责任不对等,即经营者对企业经营失败承担的责任遭受的损失要比所有者小得多。正因为存在这样的矛盾,就容易产生经营者不负责任的决策行为,甚至直接侵害所有者的利益。这就更加要求企业家的决策行为一定要对整个公司的资产负责,要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与增值。这些品质对于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企业家来说尤为显得重要。

说到道德,我们不能不提到我国古代的儒家管理思想的“义利观”。“义”主要是指对管理者的道德要求,“利”主要是指管理者的物质及精神需要。孔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求仁。”旬子曰:“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荣者常通,辱者常穷;通者常制人,穷者常制于人;——是荣辱之大分也。”“义之所在,不倾于权,不顾其利,举国而与之不为改视,重死、持义而不桡,是士君子之勇也。”这些都说明了一个普通的道理,用到这里,那就是企业家制定战略决策和经营管理过程中,要以国家利益、人民利益和整个企业集体的利益为重,要考虑企业的长远发展。在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与完善的过程中,海尔、长虹、联想、北大方正等企业之所以能够取得快速的发展,不能不说除了与张瑞敏、倪润峰、柳传志,王选等优秀企业家优秀的经营管理素质与修养外,还与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有关。他们总是以民族沧桑为己任,从长远出发,全局出发,来考虑企业的发展。

  上述企业家的素质与修养的综合形成了企业家的素质与修养体系。这个体系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企业家的基本素质修养,包括企业家完备的知识体系、高尚的道德情操、高的智商(IQ)等;其次是企业一般经营管理方面的素质与修养,包括企业家应掌握现代先进的管理科学理论与方法,充分了解市场环境发展的规律、发展趋势,有敏锐的政治头脑等。最后是最高层的战略决策素质,包括企业家高的情商(EQ),即坚强的毅力、稳定的情绪、丰富的情感、崇高的敬业精神,企业家的远见卓识,企业家要能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等。企业家要有勇于竞争、善于挑战、敢于冒险、敢于承担责任的精神,企业家要标新立异、富与创新的精神等等。前两部分是整个体系的基础,是每一个普通经营管理者都应有的基本素质。只有后一部分才是整个体系的核心,它不是一个一般经营管理者所具备,它要通过企业家在长期实践过程中的自我修养和锤炼才能形成的。只有具备战略决策素质与修养的经营管理者才能称得上真正的企业家。  

  欢迎您与作者探讨您对此文的观点和看法,作者的电子邮件: [email protected]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502084.html

更多阅读

浅议“越明年”的“越” 越明年的越是什么意思

浅议“越明年”的“越”中学课文《为学》《岳阳楼记》中均有“越明年”这个表时间的词语。学生自译课文时,有的根据“越”的本义将它译成“过了第二年”(时指第二年后的第三年);有的依照课本注释将其译成“到了第二年”。二者的区别

浅议李碧华的小说创作 李碧华 小说

浅议李碧华的小说创作概述:香港女作家李碧华,被美誉为“新女性主义视角”的代表人。她的小说创作以批判的眼光重新审视历史传统、时世政治,对男权质疑,以及对女性自身的反省构成基本思路。她本人的古典文学和现代文学

分享:一个制片人的自我修养50条

人生何处不策划,智力才是生产力。空头理论咱不搞,实践方能出真知。保证全是干货,绝非闭门造车。看了就有感悟,用了就有效果。(一) 【电影制片人的自我修养】电影运作的不专业,就是对观众的最大不尊重——观众想看的电影你没让他看到

声明:《企业家的自我修养 浅议企业家的素质与修养》为网友抹茶夏天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