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是供应量成倍地加大,另一方面却是需求的不动声色,这种窘境将大量的中、小开发商带入了“财务泥沼”之中
“还差一度就到冰点了,大家都没有信心的时候,我们也找不到柴火。”10月21日,上海闵行区一家地产开发商的研发部经理对本刊说。
就在5个月前,他还非常乐观地对本刊判断,“新政”带来的颓势会被金九(月)银十(月)一扫而光,开发商所要做的就是耐心的“挺”几个月。
但事情没有朝着他所想象的那样发展。9月和10月,这两个传统上的销售旺季,并没有给上海地产带来多少起色。就连“十一”期间看上去还比较热闹的上海房展会,也无法唤醒市场的活力。展会期间一份专业调查显示:观望仍是主流,消费者对目前的房市并不乐观。
对于开发商而言,上海地产的寒冬已然到来。根据上海市统计局10月19日的数据显示,上海市房地产企业家信心指数跌至不足90点,已与1999年的水平相当。而本轮房地产上涨恰恰是从1999年开始的。
开发商误判形势
今年5月,在经历了地方和中央的轮番“出招”之后,上海房地产开始进入僵持和下挫阶段。当时,地产商普遍认为,政策“叠加效应”和“心理作用”将会在今年的9、10月份得以消解。
他们大多参照的是2004年的情形。当年4、5 月间,上海市政府也出台了“期房限转”的政策,中央宏观调控也有针对房地产的系列政策,但不出4个月,上海楼市稍事调整就得以再次狂飙突进。
这次显然不同。根据上海中原物业代理有限公司对本刊提供的数据显示,2005年9月上海市商品住宅新增供应366.4万平方米,比上月增加156.9%——出于对9、10月楼市供销两旺传统模式的预期,开发商在9月似乎下定决心加大放盘量。
在此背景下,9月上海一手房成交量达到113.3万平方米。尽管比上个月增长了30%多,但增量大都集中在外环线外,主要是价格下跌以及政府的配套房放量所致。地产圈内并没有把它当作复苏的迹象。尤其是相对于366.4万平方米的新增供应量,供过于求的现象依然严峻。
上海中原研究咨询部副总监刘嘉殷为本刊排出了9月份成交前20名,从中可以看出,排名第20的楼盘,成交量不足30套,而排第一名的是一处市政府提供的配套商品房(相当于经济适用房)。
9月的颓势一直蔓延至10月。尽管“十一”长假期间的上海房展会暂时让开发商忘记了忧愁——预售2863套、面积25万平方米、总金额12亿元……但这种热度似乎转瞬即逝,颓势又恢复如初。上海房地产交易中心统计显示,长假之后的第一周,上海新楼市场日成交套数在400套左右徘徊,与9月份相比并没有什么大变化。
一方面是供应量成倍地加大,在售面积达到1400万平方米,今年上海楼市第一波供应洪峰已经势不可当地到来了;另一方面却是需求的不动声色,每个月的成交量大约在100万平米左右,而每个月都还有新增的供给量,尤其是10月长假之后,每天新上市房源一两千套、供应面积15万平方米左右。
这种窘境将大量的中、小开发商带入了“财务泥沼”之中,“相当多在9月之前坚持‘捂盘’的开发商,现在面临严峻的资金缺口以及回笼资金压力。” 上海荒岛房产工作室有限公司市场研究中心主任冯伟对本刊说。
这些开发商多是在1999年之后进入上海楼市的,这些年来,他们已经将涨价看作一种常态,如此“跌跌不休”真是前所未见。“刚开始大家都还认为可以撑一撑,但现在就甘苦自知了。”冯伟说。
进入10月之后,年关渐至,贷款银行、建筑工程公司纷纷催账,地产企业只能“八仙过海”了。除了少部分大型优质的企业可获海外基金、信托等资金补给外,大多数房企只能剑走偏锋。据业内人士介绍,其资金管道大致如下:向一些余钱充沛的国企借款;或者内部筹款融资;或者出让直接股份,让渡部分企业“控制权”;更有甚者进行高利贷,其利息达到30%以上。据本刊了解,在房地产兴盛时期,这种高利贷就广泛存在,但当时开发商大都能从容还贷,而在目前颓势下,能否按时还本付息就很难说了。
调整期要比预想长得多
由于承受着巨大的利息压力,一般开发商的资金需求刚性都远远大于老百姓的购房需求刚性。“先降主动,后降被动”的理念开始在开发商中流行起来。“捂盘”几乎绝迹。上海最近的说法是,“价格扎一扎,行情动一动”。“几乎所有成交量都集中在价格下降的楼盘上,甚至可以说价格成了市场的惟一导向。”刘嘉殷说。
这轮降价风潮起于6月初,以“万里·雅筑”为代表的部分楼盘试探性地走出了公开降价的第一步。这犹如多米诺骨牌第一张的倒掉。时至今日,降价已不再是个别售楼处的声音,房地产开发商的“价格联盟”已经名存实亡。
根据成交价的统计,目前跌幅最大的楼盘甚至超过30%——宝山区大华板块的“水岸蓝桥”成交均价的下跌最为明显,跌幅达到33.39%,而闵行区的金榜家园跌幅也达到了30.73%。
根据上海中原数据显示,在4—8月份跌幅排名前16位中,超过一半的楼盘跌幅在20%左右,价格下调额度约2000元/平方米,部分高档楼盘甚至下跌了5000元/平方米,而原本价位就不高的一些楼盘的价格下降则仅为1000元/平方米左右。
“无论是哪种档次,只要在价位上有所表现,就能够在销售上有所起色。”刘嘉殷说。从降价前后的成交量来看,超过80%的楼盘的成交量显著上升,与几个月前每月成交套数维持在个位数的局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降价幅度较大的楼盘,绝大部分在近期的楼市销量排行榜中位居前列。如普陀区,目前在售楼盘成交量几乎都集中在内普陀和万里板块,尤其是早期降价的“万里·雅筑”,日平均成交量至少在3套以上。
除了部分楼盘令人扎眼的“跳楼价”外,上海房价的均价下降幅度也独树一帜。最近,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统计局发布了70个城市房屋销售价格指数,其中9月份上海房价下降了1.2%,降幅最大。这是继8月份之后,上海再次成为全国房价环比降幅最大的城市。有媒体称之为“上海领跌全国楼市”。
中国指数研究院华东副院长、分析师陈晟认为,到今年年底、明年第一季度,开发商资金压力将至最高点,届时新的降价浪潮将不可避免。陈认为,房价将回落到2004年9月份的水平。
而上海中原研究咨询部副总监刘嘉殷则更为悲观,他认为这种价格的下探还将来得更为猛烈。在分析了这两年的数据后,他预测2004年9月的价格是挡不住这轮调整的。
根据近日中房指数研究院对购房者进行的购房意向调查,44%的被调查者认为,此次楼市下跌趋势将持续到明年年中,28%的被调查者认为将持续到明年底,只有21%的被调查者认为到今年底就会结束;另外还有7%的被调查者选择了其他选项,即下跌会持续更长的时间。
与此同时,对购房者计划购房时间的调查显示,43%的被调查者计划在半年到一年之间购房,26%的购房者选择在3至6个月内购房,更有26%的购房者将购房时间推迟到一两年之间,而选择在3个月内购房的被调查者只占被调查者总数的5%。这项调查结果与央行最近发布的储户调查颇有相似之处:上海居民未来3个月准备购买住房的人数比较上季度下降12个百分点,达到历史最低。
事实上,“经过5、6月份的僵持,大部分消费者已经不再怕(房价大涨)了,在较量中反而占了上风。这意味着调整还将继续深入。”刘嘉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