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记者从商务部获悉,商务部连续发布2005年第12号和第13号公告,依据该公告,又有28家非国营贸易企业拥有了进口原油、成品油经营代理权,其中,保利科技公司、中宝纳资源控股管理公司和湖南新华联国际石油贸易公司三家获得原油进口经营代理权,其他25家企业获得成品油进口经营代理权。而此次获批企业名单中,有多家民营企业。
据了解,这是政府第四次扩充到海外买油的中国石油商的阵容。至此,已有49家非国营贸易商拿到了原油、成品油的进口牌照,它们当中获原油进口代理权的企业有16家,获成品油进口牌照的企业有33家。
中石化董秘局一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商务部多发一些进口油品牌照是好事情,中国企业到海外找油的力量扩大了,有利于中国的能源安全。他指出,哪些企业拥有进口油品牌照完全由商务部定夺,这些企业将进口来的油品卖给谁则完全由该企业定夺。这位人士同时指出,目前国内油品价格远远低于国际价格,在这个时候,得到进口油品牌照的企业也不会去进口油品的,至于将来可操作性有多大不好评价。
商务部有关人士表示,给多家民企发放油品进口牌照,意在2006年对外资开放成品油批发市场之前,先行对国内资本开放,将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市场对外开放带来的冲击,也是为打破油品垄断走出的重要一步。
此前,只有中石油、中石化、珠海振荣、中化进出口总公司四家国有企业拥有原油进口牌照,2004年6月,中海油也获得原油进口牌照。而从2004年开始,民营石油商开始获准进入这一领域,最早拿到原油进口代理权的是湖北天发和黑龙江联合石油。
而此前政府发布的“非公有经济36条”规定,“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垄断行业和领域。加快垄断行业改革,在电力、电信、铁路、民航、石油等行业和领域,进一步引入市场竞争机制。”石油体制改革方案的进展也不断有消息传出,石油商会副秘书长王德岗指出下一步石油的上游市场会有较大的开放力度。
积极面 冲破石油行业垄断坚冰一角
湖南新华联国际石油贸易公司是隶属新华联集团的全资民营公司,目前已在湖南省中心城市兴建和拟建一批加油站和油库。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本公司将斥巨资积极参与湖南的石油能源战略实施,加速石油经营网络建设。
此次获得原油进口经营代理权的一位企业副总经理指出,以前该企业就拥有原油进口量,但没有经营代理权,以前只能委托有进口资质的企业来代理经营。现在有了原油进口代理权,可以直接到海外采购、直接在海关备案,进口量也可以算在自己企业进口配额里面,对企业本身的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他指出,石油行业属于垄断性比较强的行业,政府扩容海外买油的石油商的阵容,尽管会在一定程度上分摊了中石油和中石化两大集团的市场和利润,但从长远来看,从国家利益的大局来看,有利于打破行业垄断,促进国内石油行业的市场化运作和良性循环。
记者致电中华工商联石油业商会(以下简称民间石油商会),一位工作人员表示,这是个好事情,国家正在一步步对民营经济营造更宽松的环境。据介绍,民间石油商会会长龚家龙所在的企业湖北天发石油就是一个受益者。2004年9月,该公司从发改委拿到进口油和成品油经营牌照,公司随后把名字从天发股份改为天发石油。
消极面 经营代理权操作仍然有名无实
此次获得原油进口经营代理权的一位企业副总经理对本报记者表示,尽管非国营贸易企业拥有了原油进口代理权、成品油市场经营权,但是目前来讲对打破垄断几乎是没有意义的。国家对中石油和中石化两大集团保护力度很大,加上其他企业技术和资金能力有限,油品进口经营代理权在操作上等于有名无实。
该人士指出,商务部在去年11月15日第14次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的《成品油市场管理暂行办法》中,对申请从事成品油批发经营的企业设置了要“具有稳定的成品油供应渠道”这个先决条件,而这个条件实际上等于要先通过中石油和中石化的认可,商务部才会去审议。而且按照现行中国石油运营体系,从原油的开采、加工到销售,基本上都是由中石化和中石油两大集团控制,即便是两大集团将一小部分原油放外炼制,其加工出来的成品油也最终由两大集团买断。而且,按照国家目前的有关货物进出口条例,海关对从海外进口的原油,在核准拥有中石化和中石油两大集团发放的投产计划后,方能准许入境。这就等于必须把进口来的油品卖给两大集团。于是,拥有油品进口代理权的非国营贸易企业只有两种选择:将进口配额转让或将进口代理转交。
据一位业界人士透露,从2004年开始,中石油和中石化两大集团首次联袂制定了“指标”收购价格,1吨原油进口配额指标为8元。而前年和大前年两大石油巨头各自的收购价却比去年高得多。
那位副总经理指出,如果民营企业真的能够在石油行业有所作为,除非石油体制和产业政策有根本上的改变,使非国营贸易企业不仅在名义上拥有油品进口代理权,还要在实际操作中有自由买卖进口来的油品的权力。
本报记者 王冰凝
■专家观点
建立有序流通市场非常重要
本报讯(记者 王海林)商务部日前再发28张油品进口牌照,其中包括了多家非国有企业。
对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邓郁松昨日接受采访时表示,有更多的非国有企业参与石油流通市场,符合改革大方向即建立一个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石油市场。
邓郁松此前曾公开建议,中国有必要在2006年底向外资开放成品油批发市场之前先对国内企业开放,让符合条件的国内企业在成品油流通环节发挥更大作用。而关键是要找出一个真正适合各个环节、能够稳健推进的改革方案。
邓郁松认为,稳健地推进石油流通体制改革,这有利于石油安全,符合国家利益。目前国内石油产量基本稳定在现有水平上或略有增长,但是随着国内石油消费的增长,未来我国新增石油需求几乎全部通过进口来解决,怎么样保证国内石油稳定供应是一个比较紧迫的问题。而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健康、有序的石油流通市场是非常重要的一着棋。
■链接
石油流通市场开放步骤
据了解,1998年之前的国家政策是鼓励社会资金投入成品油批发零售业的。但是从1998年开始,由于国家石油经营政策发生变化,石油成品油的专营批发权和零售批发权由中石油、中石化两大集团公司垄断。从这时起,被掐断油源的民营成品油批发企业立刻陷入绝境。
当时仅有的一线生机是,根据国务院办公厅1999年5月转发的原经贸委等八部门的38号文(国办发[1999]38号),治理整顿之后,合格的地方成品油批发企业可以由两大集团通过划转、收购、联营、参股等方式进行重组。
2000年8月,龙庆等38家东北民营成品油批发企业拿到了由原国家经贸委颁发的“成品油批发经营批准证书”。
此后,商务部连续发布5次公告,将原油、成品油(燃料油)非国营贸易进口经营备案企业名单对外公布,据统计,至2004年9月,已经有40家民营企业获得成品油进口牌照。这是中国对加入世贸承诺而在石油领域采取的市场开放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