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油价持续的高位运行让国内三大石油公司赚得盆满钵满,8月30日,中石化股份(600028.SH)公布了自己上半年的业绩,利润达到150多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4%左右。
然而,由全行业普遍增长带来的“心跳”业绩并未让中石化集团(以下简称中石化)长期制定的企业战略“瘦身”计划有所松懈。
一系列的瘦身“组合拳”或如期进行,或正在酝酿。陈同海,这位中石化的掌舵人物,将中石化打造成高效的国际一流石化企业的决心须臾不变。
“收腰”:裁员进入55岁中层
中石化正在进行“腰部抽脂”。
在中石化系统内流传着“十部、百局、千处、万科”的说法。也就是说中石化有十几位部级干部,上百位局级干部和千以计的处级干部、上万位科级干部。
据悉,继前几年中石化对普通员工进行精简之后,中石化裁员直接面向了中层。目前的“千处”即1000名处级干部将要精简25%。而精简的主要原则是按照55岁“一刀切”的方式进行,即处级干部到了55岁就离岗,但是这些离开的岗位的中层并不直接退休,而是达到60岁的退休年龄之后再退休。离岗之后,这些干部将主要从事调研工作,以调研员的身份服务于中石化而离开决策层。
此前,中石化系统中各个单位和系统处级干部离岗的年龄规定并不整齐划一。如在华中地区的某油田,中层离职年龄为58岁,这样,很多干部的离职年龄将提前。很多年纪在53-55岁的中层干部在获悉新的人事制度后不得不提前考虑自己的“身后事”。由于中石化的处级干部中,年龄55岁以上的比例比较高,因此按照“55岁一刀切”的方式,25%的精简目标完成就有了基本保障。在中石化庞大的体系中,各种岗位的处级干部待遇不同。如,在销售系统中的处级干部通常年薪有20多万。而从处级变成调研员后待遇变不变?一位知情人士说应该会往下调,但是这种说法并未得到中石化的正面证实。
“55岁一刀切”的政策一方面将使原来庞大的干部体系得到精简、减少薪酬支出、提高效率,同时,这种政策还使得中石化一直以来所追求的干部年轻化、提高组织活力的目标得以有效实施。当年纪大的中层离岗后,很多岗位就留给了高学历、充满活力和创新精神的年轻干部。
一直以来,陈同海对于中石化庞大的官僚体系和管理人员的官员心态深为不满。他曾经不客气批评了“一些干部不习惯别人叫他主任,而一定要别人叫他局长”的做法。
“甩包袱”:剥离和注入
承担了很大的社会职能一直是国企冗员的重要原因,而且这些社会职能单位基本是花钱的单位,需要补贴大量的资金。
中石化也不能例外。中石化以自己的“精锐部队”组建上市后,有70多万人留在非上市公司部分。这其中有两大块内容,一块是非主营业务,如旅游、餐饮、娱乐等企业,此外就是大量社会职能单位如学校、公交、医院等。这两块业务一度每年亏损近百亿元,成为集团的无底洞,而中央每年给予中石化大量的税收等优惠政策,其中很大程度是为了使中石化有能力消化这部分压力。
作为社会职能机构的“大户”的中石化,和中石油、东风汽车一起成为中国大型国有企业集团进行社会职能机构改革的三个试点。
要达到减员增效的目的,社会事业单位的剥离必然成为重头戏。
为此,中石化一直寻求将这些社会事业单位交给各级地方政府。但是面对如此大的财政“包袱”,地方政府却常常将这些“送上门来”的机构拒之门外。
据说李毅中时代,中石化曾答应给齐鲁石化、济南炼化等中石化下属企业投资88亿元,以换取山东接受中石化在山东所有的社会职能部门。但是面对如此的“诱惑”,山东政府也并未为之所动。
其后,据说中石化和财政部达成了一项协议,由政府接管集团的社会职能,中石化放弃数十亿元的税收返还。此外,中央财政还将从中石化集团上缴的利税中转移支付地方政府一定数额的补贴。这样,今年来,中石化社会职能单位的剥离才进入实质性阶段,并逐步试点。如,今年6月17日,湖北省政府与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签订意向书,中石化在湖北的35家学校与公安机关,于2004年8月整体移交湖北省,按照属地原则进行管理。中石化集团在湖北省共有江汉石油管理局、武汉石油化工厂、荆门石化总厂和湖北化肥厂4家大型企业。这些企业共有32所中小学校和3个公安单位,共3170名人员,与中石化脱钩,移交给湖北省。
中石化正在进行社会单位剥离的消息得到了中石化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高层的证实,他表示,中石化的战略研究部门已经制定了一个具体的操作方案,但是这个方案有待于中石化集团相关领导的批准,然后实施。他不愿意透露方案细节。
观察中石化在产业方面的布局,其主线就是“突出主业”。中石化的主业是石油和天然气的勘探、开采,中游的炼油和化工产品的生产,下游是成品油和化工产品的销售。对于非主营业务要进行分离。如旅游、维修、机械制造和物业管理等业务,这些产业被认为是资产质量不高、竞争力不强的行业,目前中石化正在对这些企业进行分流。分流的形式有很多种但是主要理念都是将资产让出去的同时,使职工数量达到减员的效果。
今年开始,中石化开始推行带资分流的资产剥离形式。以往职工分流出去要给一定的补偿。现在则是集团不再保留这部分资产,而是以一定的价格和比例分给职工,作为对分流人员的补偿,企业成为民营性质的股份合作制企业,也即带着资产分流。但是带资分流的操作细则根据各个企业的情况而定,还要考虑职工本人的意愿,目前这项工作正在中石化的很多下属企业悄然进行。
此外,集团中未进入上市公司的与主业相关的优质资产将逐步注入到上市公司里面,但是集团并不会最终消亡,而是成为一个控股公司存在,并且对于上市公司保持比较高的关注度。
“治散”:品牌聚焦战略
“我们9月的重大事情是F1赛事我们将进行系列的品牌宣传战略,我们是独家冠名。”中石化宣传部门的一位员工告诉记者。
而据中石化内部人士透露,中石化将来要进行品牌聚焦战略,其最终结果是将现在各个产品群的近百个品牌聚焦成一个品牌——“长城”。即将来中石化所有产品只有一个品牌。今年早些时候,中石化已经完成了将分布在不同子公司的润滑油品牌全部整合成长城品牌的重大举措。
与此同时,中石化今年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治散”,由于下属子公司庞杂,体系、结构错综复杂,因此企业的数量和产业很难摸清。据说有一次一位朋友对陈同海说,你们中石化很厉害,还搞了航空业,而当时陈同海不知所措。后来他才了解到,是下属的一家子公司参股了一家航空公司。因此今年中石化要将下属的企业进行整合。相同的产品要整合到一个子公司。成立相关的产品事业部。如腈纶,各大子公司都在生产。最近,则在上海设立了一个子公司,把所有生产腈纶的子公司的生产、销售、品牌和组织整合起来。今后还要成立别的产品事业部门,如沥青、化学纤维等。一个产品,一个门类进行专业化的销售体制管理,形成专业化的公司。
据悉,除了产业布局,这种“治散”还将体现在研发、销售等体系。
一项尚未公布的消息显示,中石化销售体系的另外一项内容则是将一些大省级的销售公司进行合并,形成按照大区进行管理的结构。这样对管理队伍进行精简。如原来三个省级公司合并,至少原来这三个省级机构的一半的人将面临重新择业。此前,中石化已经实现了“保留省级公司,尽可能弱化地区级公司,取消县级公司”的销售体系的大转型。
另外,中石化将加大通过自有加油站零售的比例,减少对公交、农垦、航空的直供比例以及通过批发流向其他公司加油站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