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扔”了6个百亿吨级大煤田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许多从事煤炭、石油行业的人士对开采中的浪费十分担心。陕西省煤炭工业局副局长白宏说,按《煤炭工业技术规范》要求,矿井采区的回收率最低不应小于75%,但现在陕西省没有一家煤炭企业的回采率达到了规定要求,全省的煤炭资源回采率平均下来不到30%。从数据上看,有的煤矿从储量上看能开采上百年都不止,但把这些因素考虑进去三四十年就开采完了。
山西省一家大型煤炭企业负责人说,在企业的6个主要生产矿中,已经有3个矿经过不到50年的开采,面临资源枯竭,即将在三五年内被迫关闭,而这些矿的设计生产年限都是100年以上。
据介绍,现在开采煤炭的综采支架一般是4.8米高,而包括陕北、内蒙古、新疆的煤矿煤层都很厚,在新疆的一些煤矿,煤层平均厚度达五六十米,许多开采企业不论煤层是十多米还是几米,都只是吃肥丢瘦地从中间开采,大量资源就这样浪费了,有人把这种现象称为能源开发“吃菜心”。在目前煤炭开发热火朝天的内蒙古鄂尔多斯和陕西榆林,大量十多米厚的煤层都是这样“吃菜心”式的开采,而且一些大型煤矿浪费起来资源损失更大。记者在采访中看到,不少地方,基本上不经常核实煤炭储量,当前不少煤炭企业,为追求企业经济效益,薄煤层、地质构造比较复杂的煤炭资源基本上弃之不采,特厚煤层仅采一层。
按要求,开采较厚的煤层要采用分层技术,逐层开采。但由于分层开采在第一层开采完后不仅需要一年以上的沉积,在第二次开采时还需要做人工围顶,相对来说这样开采成本增加,工艺复杂,企业从开采成本考虑都不愿意采纳这一技术。白宏说,虽然分层开采技术目前已十分成熟,但目前陕西省境内的煤炭开采企业没有一家采用这一技术。
资料显示:我国从1949-2003年,累计产煤约350亿吨,根据有关煤炭资源专家的初步估计,煤炭资源消耗量已超过1000亿吨,扔掉的资源几乎是被利用资源的两倍--在“吃菜心”的开采过程中,我国至少白白扔掉了650亿吨的煤炭资源,接近目前全部尚未占用的煤炭精查储量,按去年的煤炭消费计算,这些煤够我国使用38年。
在石油开发中的浪费同样惊人,新疆一般油井的采收率能达40%,而在陕北一些油井的采收率才百分之十几。一些企业从成本考虑,没有采用提高采收率的注水技术。
--能源开发的“菜心”还要吃多久
记者发现,这些浪费现象在一些能源产区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一些领导干部都不了解具体的采收率,许多人说法不一,很少能听到确切的数据。如在鄂尔多斯市,市煤炭局一位干部称,地方煤炭企业的回采率能达50%-60%,中央企业能达70%。而就在这里的一位中央企业部门领导告诉记者,除了露天开采,根本不可能达到70%的回采率。
许多人士担心,能源开采业与这些一次性能源息息相关,它从一开始出现就意味着消亡。现在这种低回收率的开采,只会加快这个消亡的进程。在一个煤炭资源大市,一位煤管局领导根据当地煤炭资源的远景储量与目前产能,竟然乐观地给记者算了一笔资源账:储量1万亿吨,目前年生产约1亿吨,所以这样算来可以开采1万年……针对这种并不鲜见的盲目乐观,专家指出:一些能源产区动辄拿出一堆探明储量、远景储量等数据,但在这些探明储量中经济储量(有开采价值的储量)只占很小的比例,而考虑到低回收率因素,情况并非像他们想象得那样乐观。
目前西部能源开发中出现浪费现象的,不仅仅存在于小型开采企业,而且存在于大中型国有企业,其原因也不仅仅是不掌握开采技术,而是目前国家在资源管理上存在一些漏洞,一方面是没有有效的手段促使企业提高资源利用率,另一方面是出于种种利益之争出现无序开发,造成更大的浪费。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有的大型煤炭生产企业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在分布并不规则的煤田上仅安排一个大规模的采煤工作面,放弃了大量的边角资源。记者在西部看到,一个现代化生产矿井最初的设计年生产能力为300万吨,经过不到10年的数度扩能,年生产能力已达1200万吨,经营者告诉记者:“由于最近两年的煤炭行情十分看好,所以煤炭生产企业准备再次扩大生产能力,明年将达1500万吨。”有业内人士形象地解释这种开采方法浪费惊人:资源好比一块不规则的豆腐,如果只从中切出最大的、方方正正的一块而其它弃之不用,与把它分别切成大小不同的几个方块比,自然是后一种的利用效率高。更有甚者,在一些燃点低的煤田,经过“吃肥丢瘦”的开采之后,由于大量空气进入废弃的采煤工作面,在短短几个月之内就会发生自燃现象,用不了多长时间,采空区就会形成一片火海。
--应对能源紧张,向开采方式“要资源”
据陕西省煤炭工业局副局长白宏介绍,现在国家对煤炭行业的管理非常弱化。现在能源开发热得很,但对开发中的浪费问题却没有去管,没有政府部门对浪费现象进行监督。过去煤炭管理部门核销储量时,有规章制度可循,但现在都是煤炭企业自己干,自己核销就完了。虽然各大企业搞分层开采的技术都掌握了,但没有人愿意搞,不论多厚的煤层就开采一层。在法律法规上没有什么强制措施,就不会有人做。
业内人士认为,应对能源紧张,我们更多想到了找资源、多开发、节能等措施,却没有充分重视能源开采的管理与监督,浪费惊人,说明向管理“要资源”的潜力巨大。
对资源的勘探规划滞后也在很大程度上造成资源的浪费。在陕西和内蒙古一些地区,许多矿区都没有详查,也没有统一的开发规划,政府部门的多头管理使一些地方开发秩序混乱。如长庆油田与各县区的钻采公司在同一区块争夺资源,为此经常发生冲突。这种无序局面在煤炭开发上更为明显,出现在同一区块上并存多家企业挖煤的情况。在这种混乱局面下,许多企业都是挑肥拣瘦,出现严重的资源浪费。
由于中央企业给地方带来的利益相对较小,小煤矿、小炼油和私人油井在一些地方的发展曾经一度失控。储煤大市鄂尔多斯市的地方煤矿最多时竟达1800多家,神木县小煤矿在整顿之后目前也还有198家。由于技术条件、投资实力等限制因素,这些企业资源回收率很低,成为资源浪费的另一个原因。
一些政府部门领导和能源开发企业负责人呼吁,国家应从国家战略大局和可持续发展的高度重视解决西部能源开发浪费问题。国家应该从能源资源管理、开采体制上进行改革,通过资源有偿使用、资本化运营等多种方式解决。对目前的资源管理体制改革,通过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相结合的办法减轻对资源的浪费。
神华准格尔能源有限公司一位负责人建议,要用法律法规和市场调节机制约束和规范能源开采企业合理有效地开发利用资源,实现保护性开采。国外一般都实行准入制,对能源开采企业的规模、回采率、环保等指标都有严格要求,要提高办矿准入条件,使开采企业建立在较高的办矿技术水平上,达不到规范标准,不准建矿。
陕西省煤炭工业局副局长白宏认为,针对廉价甚至无偿占有资源是造成浪费的重要根源,一是要对资源补偿费进行改革,由现在按产量征收改革为按资源消耗量征收,即按划分给开采企业的资源储量来计算,如果企业浪费了,仍需交纳补偿费。二是要调整资源税征收办法,制订资源回收率的评价标准,按资源回收率确定相应的收税标准,资源回收率越低,资源税越高,或用回收率除税率计算收税标准,从税收上促使企业提高回升率。
业内人士还呼吁,要完善煤炭资源管理办法,严格资源审批管理制度,明确市级以下政府和部门无权处置煤炭资源,使多头管理导致的无序开发状况有所改善。并且要落实储量管理责任,制定储量管理考核奖惩办法和储量损失审批办法,彻底改变严重浪费煤炭资源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