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种迹象表明,刚刚放开的矿业权市场正在给政府和企业带来巨额财富,矿权市场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光,其中最为活跃的是民营企业。
近期参加采矿权招投标的投资者中,绝大部分是民营企业。全国首次黄金采矿权江西上饶应家磁坞金矿拍卖的得主是江西的一家民营企业;夺得西北采矿权第一拍的也是一家民营企业;青海、四川两省中标的全都是民营企业。
国土资源部矿产开发管理司司长曾绍金说,这些有头脑的民营企业家敏锐地看到了矿权市场巨大的利润和商机,事实也充分证明了他们选择的正确。这几年,一些渐渐明白过来的国营企业也开始加入到了矿权市场角逐的队伍之中。
10月23日刚刚于南京结束的一场拍卖会,让人们再次感受到了采矿权市场的火爆。南京市浦口区的两处出产建筑石料的石场采矿权,底价为200万元和800万元,经过数轮激烈的角逐,最终分别以782万元和4680万元成交。前来参加第十期国土资源管理市长研讨班的全国各地的市长们目睹了这一令人激动的场面,浙江省金华市副市长王挺革对记者说,拍卖是通过市场配置资源的最好的方式之一,它体现了资源的真正价值。金华市过去也搞过采矿权的拍卖,以后还会搞得更多。
1998年以前,企业的采矿权和探矿权大多是通过行政审批方式无偿获得,这种体制导致开采混乱,不珍惜矿产资源,采富弃贫、采易弃难和不合理利用矿产资源的问题比较普遍,矿产资源的利用率低。在江西省7000多座钨矿山中,大型矿山仅5座,中型矿山47座,大中型矿山仅占全省矿山总数的0.3%。
与此同时,行政审批下的采矿权和探矿权分离,还导致矿产后备资源紧张。目前我国主要矿产资源可采储量多年呈负增长,老矿山普遍存在保有储量不足、后备资源难以接替的问题,一些重要矿山因资源枯竭正面临即将关闭的命运。
1998年,国务院发布《探矿权采矿权转让管理办法》,揭开了采矿权有偿使用新的一页。此后,全国各地积极探索和实践采矿权、探矿权有偿出让的各种办法和措施,浙江省率先进行了招标拍卖方式出让采矿权的试点,收到了良好效果。随之,全国试点范围不断扩大,试点矿种不断增加,拍卖槌声此起彼伏,矿业市场持续升温。
国土资源部提供的数据表明,2002年,全国有26个省(区、市)进行了招标、拍卖、挂牌试点,出让采矿权1794个,出让金额6.54亿元,分别比2001年增长了5倍和3倍。今年上半年,全国通过招拍挂方式出让采矿权达2693个,出让金额6.83亿元,分别超过了2002年全年的总数。在探矿权方面,2002年有15个省开展了招拍挂工作,出让的探矿权71个,出让金额0.48亿元,分别比2001年增长了近4倍和10倍。今年1至9月份,全国通过招拍挂方式出让探矿权达161个,出让金额1.46亿元,分别超过了2002年全年总数。
“两权”市场的开放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投资者。他们踊跃参与拍卖,竞相争购。2002年9月广东东莞拍卖一个石料矿区,场面火爆异常,有30多家投资者竞买,200多人参加,经过145次报价,最终以3762万元拍卖成交。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投资者说,政府用招标拍卖的方式出让采矿权,买得放心,干得踏实。
国土资源部矿产开发管理司司长曾绍金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矿权市场之所以如此火爆,在于其背后巨大的利益。他说,山东省新汶矿务局花2000万元买了一家煤矿的采矿权,几年下来,煤矿经营得红红火火,曾绍金曾问这家矿务局的董事长:当初2000万买的采矿权,现在给你10个亿你卖不卖?这位董事长回答:当然不卖。
国土资源部副部长叶冬松说,几年来的实践表明,采取市场方式出让探矿权和采矿权,适应了投资多元化的需要,增加了对外资和社会资金的吸引力。更重要的是,采矿权人通过竞争方式有偿获得采矿权后,为了获得较好效益,尽量采用科学的开采方式,更加珍惜和合理利用资源,提高了矿产资源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