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专家和业界的谨慎观望下,中美纺织品北京第六轮谈判没有达成预期中的协议。记者13日下午13点收到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发来的新闻公告,公告只有短短三段话,没有透露中美双方在此轮谈判中是否取得进展,也没有说明此轮谈判无法达成协议的原因。中国商务部也没有就此予以置评。据悉,美国谈判代表团13日即乘机离京。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纺织品首席谈判代表斯普纳在公告中表示,“我们没有达成能够满足我们国内制造商和零售商需求的协议”。“我们的总体目标是一贯的,就是谋求达成一项能够使纺织品和服装贸易更加稳定的长期解决方案”。
据美国媒体报道,谈判双方一直希望也能够达成类似今年6月的中欧协议,比如:年设限产品增量在10类以内、中国纺织品2005年—2007年在欧盟25国内保持8%-12.5%增幅等。但事实上,在协议执行年限、基准期的计算以及设限种类和增长幅度等方面,中美一直存在着原则性分歧。
斯普纳在公告中还表示,“美国一直在行使基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协议有关条款所授予美国的权利,在(中国纺织品)扰乱和可能扰乱市场的情况下采取了保障措施。我们将继续在适当的情况下采取这样的措施”。
此轮谈判前,美方曾表示,如果中美仍无法达成全面性的纺织品协议,那么14日,美国纺织品协议委员会有可能宣布对中国输美的窗帘布设限。而13日斯普纳在公告中的措辞,似乎也发出了这样的信号。
有专家指出,中美纺织品谈判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达到双赢,而要使谈判获得成功,就需要谈判双方都作出一定的妥协。妥协只能是相互的。但美国将国内贸易问题政治化和游戏国际贸易规则的倾向,让人无法对它寄予期望。为了在中美纺织品谈判中争取主动,中国应该重视美国纺织品零售商的作用,因为欧盟就是因为承受了欧盟内部零售商和超市的巨大压力,最后在中欧纺织品谈判中作出了妥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