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生物产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经过20年的努力,生物产业发展取得重大进展。生物技术发展总体上居发展中国家领先水平,部分领域居世界先进水平。
一、当前生物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我国生物产业发展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无论是在产业规模,还是在自主创新能力方面均存在着很大差距。目前我国生物产业规模还很小,包括医药在内的广义生物产业规模只有500亿美元左右,其中现代生物产业产值约为50亿美元,占世界的比重约为1%左右。生物企业规模普遍较小,主要是中小型企业,缺少拥有国际领先技术水平和实力雄厚的龙头企业,研发投入严重不足,产品缺乏创新,技术含量低,特别是生物医药产品90%为仿制品。不仅如此,目前我国生物与医药园区分散、分割、低水平重复问题还比较突出,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布局分散,大多数园区远未形成专业化分工的产业集聚效应。因此,从总体上来说,我国生物产业在技术研发阶段与国际差距较小,但产业化阶段差距在不断拉大。据专家估计,前者大约相差5年左右,后者相差15—20年。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我国生物产业在发展中受到一些重大制约因素的影响。
(一)资金制约,企业融资难
据课题组对全国1182家生物企业的调查,资金短缺、融资渠道不畅是当前我国生物产业发展的首要制约因素。融资渠道不畅,融资难,从表面上看,一是由于我国生物技术企业大多数为中小企业,且为高技术行业,无形资产远大于固定资产,没有过多的固定资产作抵押或担保,很难得到银行贷款;二是没有创业板市场,中小型生物企业不能直接从资本市场上募集资金;三是风险投资不发达,真正投资于生物企业,特别是投资处于种子期或早期阶段的生物技术企业的风险投资机构很少,生物企业得到风险投资的支持较少。但究其原因,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滞后和金融创新不足,不适应培育新兴产业和发展高技术产业的需要。金融体制改革的缓慢,使我国非国有的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发展严重滞后。金融创新不足,使天使基金等投资于生物企业早期阶段的风险投资难以形成,特别是对应于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应有不同投资性质的风险投资公司(基金)进入的风险投资体系难以形成。分析美国生物技术和生物产业蓬勃发展的原因,其重要因素之一是风险投资和股票市场的发达。正是这种体制性的制约,才产生了我国生物企业具有普遍意义的融资难问题。
(二)税收政策制约,企业负担重
生物产业是一个正在形成的新兴产业。从世界范围看,目前尽管形成一些大公司,但大多数还是中小型企业。因此,许多国家都制订了扶持其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例如,加拿大魁北克省为促进生物产业发展,制订了研究开发零税收政策,从而吸引大批跨国公司到该地区建立研发中心。日本也通过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大公司向生物技术企业投资。但在我国,目前生物企业不仅享受不到优惠,税负反而高于传统产业和一般大企业。首先,增值税率偏高。生物技术产品附加值较高,但物料投入价值低,导致进项税额扣除少,现行增值税税制下生物技术企业的实际税负明显偏高。目前生物技术企业增值税率实际在13—14%,大大高于传统产业。其次,难以享受高新技术企业“两免三减半”的所得税优惠政策。这是由于生物技术产品开发不仅耗资巨大,而且技术转化为产品的过程往往长达10年左右,因而等产品开发出来上市已过了税收优惠期。因而这一优惠政策不适应生物企业。最后,生物技术产业属智力密集型产业,人工成本所占比重较高,个人所得税不能进行税收抵免,企业负担较重。
(三)“工程化”瓶颈制约,科研成果转化机制不畅
生物科研成果转化难、转化率低是目前科研院所和企业反映最普遍的问题。从课题组所调查的地区看,生物科研成果产业化率普遍不到15%,西部地区更低。据介绍,陕西的科研成果产业化率不到5%。可以说,科研与经济“两张皮”的现象仍然十分严重。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除科研体制制约因素外,一是“工程化”环节薄弱,形成产业链条的中游——“中试、放大、集成”等的瓶颈制约严重。目前一些科研成果在实验室里的产品都达到标准,但一旦进行中试、放大和规模化生产,就不成功。从企业角度来说,这一成果仍然不能满足生产和商品化需要。而对科研机构或科研人员来说,由于无中试基地或无资金进行中试、放大,其科研产品不能直接延伸到下游,从而造成产业上、下游链条的衔接不够,大大影响了科研成果的产业化。二是科技中介机构不发达,缺乏科技成果经纪人和有较高信誉的科技成果评估机构。在科研成果转化过程中,由于缺乏公正的评估市场,企业与科研成果持有人因信息不对称而互不信任,严重影响了科研成果的转化。比如,有的企业认为与专家合作困难,专家有好成果不愿出让(想自己搞产业化)或报价太高;而科研成果持有人则认为,企业往往不守信,导致自己被骗或吃亏上当。
(四)医疗体制制约,企业发展后劲不足
在目前医院“以药养医”及其垄断性医疗体制下,国家对医药产品降价、实现招投标等办法,在药品价格大幅下降的同时,销售费用也在不断上升,从而大幅度地挤掉了企业的利润,致使企业研发投入下降,严重影响企业发展后劲。医药企业普遍反映,在实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前,企业需要“公关”的对象主要是医院;而实行该制度后,“公关”对象又加进了其他环节,不仅没有减轻企业成本,反而加大了销售费用。
(五)管理体制制约,有限资源被分散分割
由于生物产业涵盖的产业领域较广,包括化学药、中医中药、生物制药、生物农业、生物工业及生物安全等,涉及的产业发展的主管部门较多,包括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卫生部、农业部、国家药监局、国家工商局等15个部门,致使在管理体制上形成多头管理的格局,相互之间缺乏高效协调和沟通。这种多头管理而又缺乏协调、沟通的体制,不可避免地产生各部门从自己的管理职能出发来制定相关政策法规的现象,而各部门因职能的分割所制定的政策,要平衡和统一协调的难度也相当大,甚至还会出现相互冲突、相互矛盾的地方。这种体制性制约,不仅造成管理效率低下,而且造成有限的资金和资源被分散、分割,不能有效地集中力量办大事,不能很好地体现国家战略和国家意志,严重影响了我国生物产业的快速发展。而在国外,为抢占世界生物产业发展的制高点,许多国家纷纷成立高层领导机构,以统筹协调生物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