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研究
(1)生物资源丰富。我国生物物种在全世界居第三位,生物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巨大。如云南有15000多种高等植物,1704种脊椎动物,约100500种昆虫种类,分别占全国的50%、55%、67%、70%,被誉为“生物资源王国”和“生物基因宝库”;陕西省有种子植物171科1143属,其中药用植物2730种。全国普查的364个重点中药材品种,陕西有283种,占77.6%,属于国家规定的珍稀濒危保护药材20多种。湖南中药材资源居全国第二,中药品种4900多种;药用植物种类2300余种,药材年总产量近2万吨,现有42个专业药材生产基地和两个国家级中药材大市场,常年人工种植药材在180万亩以上。广东现有海洋生物大约3万多种,约7500种生物有药用价值。湖南中药品种4900多种,中药材资源居全国第二。药用植物种类2300余种,药材年总产量近2万吨,现有42个专业药材生产基地和两个国家级中药材大市场,常年人工种植药材在180万亩以上。
(2)拥有大批优秀人才。我国拥有一支具有较高水平的生物技术科研队伍,北京、上海等地是国内乃至世界上少有的生物智力密集区之一。以北京为例,有“四院四校”(中国科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军事医学科学院、中国中医研究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有生命科学领域的国家重点实验室16个,占全国生命科学领域总数的41%;863等重大国家计划的经费每年约有1/3以上投在北京。特别是,我国有一批规模宏大的生物技术人才“海外军团”。改革开放后,我国共向国外派遣了32万余名留学人员,其中60%从事生物医学研究,许多人现在学有所成,这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据统计,在世界著名的《生物化学》、《细胞》以及《科学》等生物医药杂志中,中国人为作者之一和作为主要作者的论文数占总数的57%。
(3)市场潜力巨大。我国是人口大国,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对生物医药的需求增长很快。同时,我国又是农业大国,传统产业占相当大比重,解决农业问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关键还是要靠科技,生物育种、生物肥料、生物酶等具有很大的应用空间。
(4)各地政府高度重视生物产业发展。如上海在1993年就成立了现代生物与医药产业联席会议,并成立了上海市现代生物与医药产业办公室;云南1995年成立了“云南省生物资源开发创新办公室”,于2000年做出了《关于加快发展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化的决定》,累计投入生物资源研究开发及产业化的财政资金约5亿元。广州市政府成立了生物工程领导小组,出台了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近期规划和指导意见等文件。
许多地方都研究制订明确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如石家庄市组织制订了《石家庄国家生物技术及新医药产业基地总体发展规划》和《石家庄“药都”建设总体规划》,提出要把石家庄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生物技术及新医药产业基地”。到2010年,基地生物技术及新药产业总产值要达到1500亿元;杭州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新药港”,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一号工程”建设的若干意见》,在税收优惠、资金扶持、风险投资、企业自主研发等方面制定了支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