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际生产力工资理论 生产力理论存在的根本问题



体制是联结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纽带与桥梁,生产要素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共同因素,生产要素与体制的融合能够解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分离和对立。在股权岗位制下,根据各种生产要素的地位与作用、价值与贡献,把股权分解落实到各种要素和具体岗位,据此反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自然确保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

   像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一样,马克思的生产力理论也是狭义的,只是从局部的物质角度在一定程度上有条件地正确反映了人、社会与自然之间的部分经济关系,远没有全面完整地反映人类与自然和生产力的关系,是当时社会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产物。世界的变化,人类社会的发展,传统生产力理论暴露了它的局限性,而且随生产力自身的发展,问题更加严重突出。主要表现在:

   一、生产力是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能力。这是大家普遍接受的生产力定义。

   “改造自然”究竟如何改造,改造自然的哪些方面,改造到何种程度?“征服自然”究竟怎样征服,达到什么结果?改造和征服自然的目的何在,标准是什么,能否实现?对自然更高程度的“征服”,一定意味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需要的更好满足吗?我们能不能实现人类需要的自然满足。

   在生产力的概念中,没有全面正确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没有摆正人在自然和生产力中的位置,人为扩大了人与自然的对立,明显体现在“征服自然”上。征服:用武力使(别的国家、民族)屈服。(见《现代汉语词典》)“征服”已成为人类使用“武力”破坏自然的手段,引发生态和自然危机。结果人们不但没有征服自然,相反是作茧自缚,甚至是自杀。事实不幸被马克思言重。

   事实上,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也在变化发展,由最初的“自然是人类的敌人”,到“人类是自然的敌人”,现在“人类已经成为世界和自己的共同敌人”。传统生产力理论是许多问题的根源,越来越成为“众矢之的”。但这种状况不会持续太久,人类最终会因自身的根本需要,与自然和世界需要的广泛一致,利害得失的融合,不断提高认识,坚持科学的世界观,科学发展生产力,实现人类社会与世界发展的良性循环。

   人、生产力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不是固定的、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生产力发展、自然环境的变化和人类需要的满足内容及程度而转化的,特别是在自然环境的承受能力与人类需要的总量上,必须保持平衡与和谐。

   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生产力是生产关系的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力赖以发展的形式。

   按照生产力理论,生产力是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的能力,不但取决于人们的发展水平,又取决于劳动手段的发展水平,也取决于自然的状况,更取决于生产力及其要素的整合结果。生产力在整体上主要反映的是人和自然的关系,具有自然性。

   生产力由劳动者、劳动手段和劳动对象组成的,各生产要素间不但存在生产力基础上的关系,也存在自然基础上关系;不但反映人和物之间的自然关系,也体现劳动者(即人与人)之间的生产力和社会关系。它的内容并不只是物质——自然方面,也包含劳动者——社会方面。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它的主要因素有生产资料所有制、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以及产品的分配关系。在这三者之中,生产资料归谁所有,由谁支配生产关系的基础,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是区别不同类型生产关系的标志;各种生产关系的本质差别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决定的,生产资料的所有制是整个生产关系的基础,它决定着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也决定着分配。

   生产关系是以物质为媒介,主要反映的是人和社会之间关系,具有社会性。

   它们的内容和形式是如何统一的呢?特别是生产力满足的只是人们的部分需要,仅反映了人、社会与生产力的局部关系,且这些关系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三、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规律中有这样的表述: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资料所有制支配着生产关系的基础,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可见,生产力和生产资料所有制都能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和所有制是如何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的,这种决定作用是不是直接必然的?其决定作用是否相同又如何实现?生产力和所有制间又是什么关系?生产力和所有制的性质又是由谁如何决定的?

   生产力主要是反映特定自然条件下人与自然的关系,而所有制主要是反映特定社会条件下人与人或社会的关系。生产力与生产资料所有制之间似乎没有直接的特定关系。例如,从奴隶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并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变化的主要是生产要素与所有者的关系。

   四、劳动者是生产力首要的起主导作用的生产要素。既然如此,劳动者在生产力和生产要素中应该是至高无上的,又怎么会出现劳动者不能占有生产资料或手段等,反而受制于生产资料而成为奴隶和雇佣工人呢?科技不是生产力的基本要素,又为什么会成为第一生产力?

   生产力理论认为:没有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只不过是一堆死物,就无法进行生产,因而劳动者始终是生产力的主要要素。试问,没有劳动对象的生产存在吗?相反,无人车间和无人工厂客观存在的事实,雄辩地证明了没有劳动者直接参与的生产却是存在的,至少劳动者并非所有物质生产的主导方面。其实,自然生产自古就存在于世界的各个方面各个角落,现在的生产只是自然生产的深化和扩大。劳动者在生产力的某些发展阶段居于决定地位,而不是在所有的生产和每个生产工程都处于决定地位。但劳动者在绝大部分消费中处于主导地位,我们不应把劳动者在消费中的主导地位拿到生产中来。

   工具(生产手段)也是劳动者(即人)制造的,这不能说明劳动者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比生产手段的高和大。

   在生产力的组成中,没有把环境条件作为生产力的重要因素列示,而是把以自然条件为基础和依托又无法与自然条件作用相比的人为条件列为生产的主要因素。最初的社会生产是建立在自然环境状况不变,人类可以无限索取的基础上的。事实上,自然资源和环境条件不是无限的,更不是一成不变的,也是遵循量变质变的客观规律的。自然环境条件的恶化,对各种生产要素的影响和作用是全面综合的,而且与自然环境破坏的程度成正相关关系。我们不能长期处在弥补过失的恶性循环中。

   现在的生产力理论没有全面科学地反映生产、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没有全面揭示生产力和生产要素的本质,更没有科学反映相互之间的内在关系和发展趋势,也更没正确揭示生产力等的发展规律。

   五、科学技术为什么会成为第一生产力?科技是怎样从“附属生产要素”转化为“第一生产要素”的,是否有其必然性?

   事实证明,而且已经得到社会公认,在一定条件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即科技是第一生产要素。不仅如此,其他生产要素和因素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过程中,其地位和作用是不断变化的,在特定条件下都可能成为第一生产力。而且,各种生产要素之间的关系也在变化发展,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相互转化、趋向统一和融合。我们应该用新的标准,科学处理科技与生产力、人类社会及世界的关系,坚持科学的科技观。

   六、现在的生产力概念和理论强调的只是物质方面,只是从部分物质生产方面反映了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只反映生产力、人与自然的部分(物质方面)关系,没有把科技和劳动者的智能因素提高到应有的高度,也没有充分反映自然条件和环境因素的作用,更没有反映自然条件和环境因素主导下的生产力及生产要素的作用。

 生产力理论存在的根本问题

   严格地说,现在的生产力只是部分物质、某些生产过程的生产力,并非全部意义上的社会生产力,是十分片面和狭隘的,几乎没有考虑处于根本基础的自然生产力,也几乎没有含盖物质外的社会生产力。如何给现在的生产力定位?

   七、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和动力究竟是什么?人们为什么要发展生产力?生产力的发展规律能否用“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这种描述性的语言准确反映?生产力能否发生“结构式质变”的发展方式呢?

   人民发展生产力,是为了更好地满足自己的需要。需要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最根本动力。不但生产力有其特定的发展规律,生产力与生产要素、生产要素之间有特定的变化发展规律,而且人类需要也有自身的变化发展规律,人类需要的规律与生产力的发展规律是相互作用的。

   传统的生产力理论只是强调了生产力满足了人类需要的方面,而没有全面客观地反映人类需要对生产力的作用。生产力也只是满足了人类不断发展的部分物质需要,某些生产的单向性(不可逆转和循环)与人们周期性的需要形成了矛盾。

   八、生产力本身就是一个相对独立而复杂的大系统,生产力系统与自然系统和社会系统有特殊的关系。这些系统的本质和规律是什么?

   现在的生产力理论属于经济学的范畴,是建立在经济人——这个基本假设之上的,生产力反映的仅是人、社会与自然之间以物质为核心的经济关系,仅是多维世界的一个方面,是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主要关系,而不是人、社会和世界的全部关系。

   事实上,生产力理论远非如此简单,生产力与自然、社会和世界之间,有全方位内在的密切关系,不能孤立静止地谈生产力。

   九、人类来自自然,人类依托于自然,人类最终还回归自然。

   人类社会与自然的相对独立和分离,源于自然的基础和支持。人类与自然的矛盾是个周期性循环的过程,与生产力发展的大周期吻合。人类需要的无限性与自然供给的有限性,是彼此矛盾的核心。

   自然环境的变化发展有其独特的方式和规律,其综合平衡和发展主要是通过自然选择实现和保持的,是所有因素和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人类需要的特殊性和无限性,社会生产的自主性和巨大规模,与自然生产和自然选择存在诸多矛盾,社会生产不断改变和破坏自然生产,打破了自然环境固有的综合平衡、持续发展的方式和规律。

   人类全面发展的客观需要,必将约束和限制人类的行为,最终必将找到与自然融合的途径,生产力、社会需要和世界也将全面平衡地发展。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502571.html

更多阅读

当前小城镇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精准扶贫存在问题

二、当前小城镇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尽管农村小城镇发展的速度很快,但由于其成长具有特殊背景,即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加上一些乡镇干部急功近利扩大财源的心态,我国小城镇发展不可避免地要走一点弯路,出现一些问题。下面,我们选

我国推拿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一 推拿学 严隽陶 pdf

推拿按摩起源于中国,是一种以手法为主要治疗手段的治病方法,是中医临床医学的组成部分。与中医不同的是,过去从事推拿、按摩的人员多是些武术师和理发师,专业医生为数不多,有关推拿按摩的内容,也大多因收录于历代的史籍和医籍中才得以保存

声明:《边际生产力工资理论 生产力理论存在的根本问题》为网友兲冷亽凉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