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中国市场十大预测和分析
方兴东
2005年3月
内容方向
宏观分析,微观为辅
观点为主,开拓思路
仅供启发,避免答案
2005年:全球高科技
2004年:中国高科技崛起元年
l 网民超过了1亿。中国网络概念股市场价值跨越了100亿美元大关。
l 互联网如火如荼的2004年,以硬件行业、软件行业和通信行业构建的传统IT业整体并没有丝毫起色。但是亮点突出,几件足以影响未来全球产业格局的事件。
l 联想购并IBM全球PC业务,中国IT硬件业第一次达到了全球竞争力的高度。
l 华为的崛起。华为在知识产权官司上不战而胜,全球市场竞争力开始凸现,海外收入达40%,2007年有望达70%以上,势不可挡。
l 中芯国际成功海外上市,直接挑战芯片设计巨头台积电。证明中国IT业在半导体产业的全球竞争力。
l 2004年初,围绕WAPI爆发了高科技领域中外产业之间的最大规模的一次冲突,这场由CPU市场垄断者英特尔策动的冲突,几乎将中美政府之间的最高层都卷入其中。微软政府采购冲突。
十大趋势概括
1. 中国高科技崛起成为全球关注的现象
2. “新技术民族主义”逐渐成为主流力量
3. 互联网继续是IT产业全面复苏的第一驱动力
4. 互联网应用模式继续深层次的转变
5. 挑战:知识产权冲突成为外界施加的最大压力
6. 资本市场(风险投资)继续上升周期
7. 硬件产业国内市场的竞争加剧:厂商面临挑战。
8. 软件业继续“泡沫”,软件外包略显雏形
9. 需要重估信息化:需要新思维走出低迷
10. 产业发展软肋:政府决策能力开始寻求突破
中国高科技崛起
l 政府意志:从信息大国到信息强国
l 跨越临界点:高科技+低成本=中国力量
l 中国高科技崛起:2004年年初美国主流媒体,中国高科技威胁论。
l 少数高科技企业带领国家崛起:带动一批企业走出去,带动整个国家形象根本性提升。印度:infosys;软件服务业(100亿美元)。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印度真正以全球竞争者的身份参与其间的产业,带入了国际主流。韩国:三星、现代,尤其是三星。美国、日本、台湾地区等。
l 技术标准:WAPI案例。3G标准和知识产权政策等都将引发更大的冲击力和影响力。电信领域的3G标准TDS-CDMA ,CPU方面的中国芯,DVD领域的EVD,操作系统方面的Linux标准,互联网方面的IPv6,还有RFID标准,无线局域网标准WAPI,数字家庭方面的闪联标准等等。
“新技术民族主义”崛起
l “新技术民族主义”,就是利用全球化所提供的机遇,追求有利于国家经济和安全利益的技术发展,在国际竞争中为国家利益服务。利益立场的不断清晰化
l 与封闭的旧式的技术民族主义不同,它以开放的心态,必然要求中国关注现有的国际准则,寻求与外国机构的合作,并且需要以新的方式来协调公共部门和私营企业之间的关系。
l 内部的现实因素:信息强国的政府意志;外部的现实因素:中国高科技威胁论。
l 历史因素:改革开放成就巨大,也有失误:“市场换技术”就是其中的失误。中国IT业的弯路也是失误的结果,过去20年国外巨头完成了市场占有和市场垄断。
l 少数公司滥用知识产权,滥用垄断地位。
互联网第一驱动力
l 2005年,互联网再次成为中国IT业全面复苏的驱动器:2004年重新启动IT投资和消费的增长。2005年陆续带动硬件业、软件业和通讯业的强劲复苏
l 带动政策的复苏:2001-2002年政策带动了产业发展,2003年政策处于低潮,2004年低迷,无论是企业信息化还是电子政务
l 移动:从有线互联到无线互联:以“任何时间、任何地方”互联为核心理念的移动互联网,这两三年以来,已经从概念启蒙和模式摸索,逐渐开始建立起初步的市场。
l 固话:从窄带互联走向宽带互联:当下全球宽带用户大约1亿户,已经突破临界点,开始吸引主流消费者群体,从初始阶段步入快速成长期。近几年年增长率都将保持50%的高速增长幅度
l 互联网中国力量
互联网“变天”
l 应用层面:层次由“上”不断向“下”走。全球网民数量达到8亿,今后每年的增长率依然在15-20%之间。精英群体趋于饱和,更主流的大众成为新主力。
l 带动互联网总体应用模式由严肃性“生产力工具”主导模式,走向由娱乐性“反生产力工具”主导模式。
l 门户时代面临终结:“门户时代”进入“服务时代”:三大门户光环逐渐消失。盛大超越新浪(8月),Google超越雅虎(10月份)。2005年变革继续,创新应用进入新的活跃期。风险投资、国外资本购并国内网站势头加剧。
l 70%是30岁以下,网民以下一代群体为主,占人口8%;区域:沿海60%,西部20%。
l PC终端和网吧问题成为障碍。下一个亿网民面临挑战。
l 以博客为代表的真正的新媒体崛起:新浪只是传统媒体网络版。大众媒体-个人媒体:集中式-分布式
l 各国应用特色(2003)
知识产权冲突
l 全面告急:美国政府和企业联手出击,全局性危局。少数企业问题产业化,产业问题政治化。
l 知识产权根本的目的是为了创新,为了发展。被误导的话语和意识:单向度的保护意识,参照系的缺失,立场的错乱。
l 从上而下:自我战略的方向性错误:政府高层将知识产权问题简单等同为“不断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单向度问题,而没有利益平衡的科学观;知识产权学术界主流的立场和观点几乎一面倒地与少数跨国公司保持惊人的一致,而放弃了作为公共知识分子为公共利益着眼的基本立场。在这样的格局下,知识产权问题必将严重走入误区,对于中国现实利益的损害和长远发展的损害,将是无法估量的。
l 全球成功经验:国家知识产权从“弱保护” 到“强保护”与经济水平从低到高的过程,两者完全一致。从美国、英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当人均收入超过10000美元,开始从“弱保护”(现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向“中保护” 转变,到30000美元,开始正式进入“强保护” (现在的美国)的状态。而现在中国人均收入仅仅达到1000美元。
资本市场一路上升
l 产业双轮:投资驱动和应用驱动(政策驱动)。2005年依然是投资驱动为主导。
l 盛大新浪购并:全面提升中国创业者和投资者的想象空间,激化互联网产业购并和合作。
l 10家左右互联网公司上市:百度为首,继续激励风险投资,加速互联网创新和创业的活跃程度。
l 海外主流风险投资开始全面进入。进一步提升风险投资的视野。价位和门槛。
l 投资方向多元化:互联网、传媒、芯片等
l 传媒领域升温最快
硬件业依然沉重
l PC业的价格压力:欧美主流产品遭遇本土化瓶颈,100-200美元电脑兴起
l PC的竞争压力:“戴尔因素”
l 半导体全球向下的周期危险
l 通信产业继续重组、调整和蓄势:3G、运行商重组等,不会重大提升
l 数码产品维持“热度”
l PC业状况
软件业依然“苦瓜”
l 软件依然是风险投资的“票房毒药”。
l 学印度短期崛起的“大跃进”难以成功;垄断下的反盗版必然失败:垄断获益。软件业不是新兴产业,而是一个有着半个世纪的相对成熟产业,只有互联网促成的产业变革带来的些许机会:
l IBM、微软在300亿美元以上,SAP、Oracle将近100亿美元,成立于60、70年代。2003年全球软件业局面惨淡:46%企业收入下滑,前500强,收入总和2897亿美元,下滑4%,历史最差。雇员人数大幅下滑18%。2004年略为改观。
l 中国软件业水深火热。政府一厢情愿的政策意志驱动,不知道能够维持多久。
l 中国软件业崛起的可能之路:四个阶段:垄断下创业和摸索;逐步在国内市场找到缝隙市场;打破垄断主导国内市场;走出国门,打开国际市场
l 面向海外市场的外包业务有所进展,形成局部亮点。
信息化新一轮规划
l 规划年:十一五信息化规划
l 上一轮信息化的副作用:计划体制到市场意识,需要新思维
l 政策驱动:自上而下的信息化驱动依然疲软。政府采购依然很关键。
l 应用驱动:自下而上的信息化驱动力最为活跃,消费市场的启蒙和普及
政策决策能力
l 政策决策能力严重不足:知识产权、信息化政策和互联网政策。
l 法律和管制等规则确立处于非理性阶段。
l 高科技在国际政治外交中的边缘地位。
l 少数跨国公司的双重标准:知识产权问题、WAPI等技术标准、联想购并IBM PC业务等问题的政治化。
l 少数公司的政府公关已经进入“精确制导”阶段。USITO(在WAPI案例中)和BSA。而且是政府、民间机构、企业、协会和媒体专家等联动。院外活动已经开始介入和影响政府的内部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