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在复旦大学软件学院与管理学院承办的中国青年计算机科技论坛上,上海电子信息制造业“移空”现象(指老的制造业中心企业被动转移到新的制造中心)成为一个主要议题。

蓦然回首,两年前“我为伊狂”的网民“牢骚”了几句,一篇名为《深圳,你被谁抛弃?》的文章犹如毒刺一般狠狠地蛰了深圳一把,乃至整个珠三角。文中云云:华为、中兴、招行等在深圳土生土长的大型企业不顾所谓的“深圳情结”将把总部移师上海,“安营扎寨”,人才也将一改“孔雀东南飞”的趋势。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一直被视为中国的两大“经济发动机”,上海和深圳又分别是两三角洲的核心城市,两者为了争取中央政府经济政策的倾斜,一直在“练内功”,暗地里较劲。此文一出确实让上海好好地窃喜暗爽了一把。如今,两个区域为了经济的发展,你有你的过桥梯,我有我的独木桥,两三角洲在经济上的竞争已经明朗化。长三角的“16城市宣言”与珠三角的“泛珠三角‘9+2’”模式让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是南北经济对峙的表现。时过两年,霜洗长河。当年暗爽的上海却万万没想到:这一爽却伤到了内伤,而更加出人意料的是伤人的竟是“自家兄弟”。当年,上海联合苏州、杭州、南京等周边城市一起“打压”深圳,世界性的跨国企业蜂窝般涌进上海并把亚太地区总部或者大中华区总部纷纷设在此地,一时众多高科技产业落户上海设厂。而电子信息制造业却有很大的兼容性,在产品研发这一块是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而制造这一块却是不折不扣的粗放型产业。随着经济的发展,上海逐渐发展成为了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区,粗放型产业在生存成本的压力下纷纷选择去生存成本较低的苏杭等地发展建厂。苏杭这些“自家兄弟”就这样一步一步地蚕食本应属于上海老大哥的“大蛋糕”。此次,从中国青年计算机科技论坛上热论的上海电子信息制造业“移空”的现象中,就不难看出“兄弟相争”的端倪,这也难保将来其他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在“移空”趋势的带动下将来也“金蝉出壳”移师苏杭。届时,上海这台“经济发动机”在缺乏“电力”的情况下又将如何运转?当年的“幸运儿”却戏剧性地有可能成为一个悲剧的主角,上海又会被谁抛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