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北京搞了一次消费者心目中的霸王条款评比,结果排名第一的是空调巴士。理由是全年大约有4/5个月并不需要开空调,而这些车也的确没有开空调,但是票价却依然是非空调车的两倍。对于普通市民而言,每天这么一元两元的,日积月累也不是小数目,因此,空调巴士荣膺霸王条款首席。本人是上海人,对于北京空调车的制度不甚了解,但同样的情况上海也存在,查了下上海市关于空调车票价的规定,结果让人哑然,空调车在未开启空调的情况下应按普通车辆计费,在盛夏严冬季节未达到规定温度的情况下,乘客有权要求全额退款。原来我们认为的所谓霸王条款,政府早已有了相关规定,但是信息的封锁、缺失和不对称,导致百姓的利益在无意识的情况下被偷偷的损害掉。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一些文件上的“内部资料 注意保密”字样总让我印象深刻,好像这些东西都是涉及国家机密的要件,不能随随便便翻阅,更不能拿出去给外人看到,以免危害安定的大局。然而细查文件内容,除一部分确实是涉密文件,更多的则和民生相关,如保障动拆迁居民权益等等。但是政府为了各种各样的目的,有意无意的讲这些信息保密起来,封锁住,当事的老百姓无法真正了解自己的权益,在面临这些问题的时候,自然是政府说一,不敢说二,乖乖的做着良民,信息的不对称使得受害者在利益受损的同时还在大唱赞美之歌。于是呼,各行各业都纷纷效仿,利用各种的内部规定,行业标准来“教育”顾客,利用顾客对国家相关法律知识的匮乏,以行业规定代替法律规定,让当事人跟着规定走,信息缺失和不对称成为众人利用的手段,并冠之以“经验”、“老法师”,孰不知民法上有显失公平一说?我不否认利用经验优势获利的合法和合理性,然而对既有规则的回避、对法律的故意隐瞒,更多的则是蒙骗和欺诈;前述的那些内部规定,行业标准,更是违法的无效文件,理应废黜,然实践中往往替代了真实有效的法律,主管部门出于保护行业利益的目的对此也是听之任之,我不禁要问,作为公仆的他们,在占有信息优势的情况下,究竟出于谁的利益在进行信息封锁?恐怕是集团利益在作祟,作为社会阶层的既得利益者,保护自己的利益是任何团体/个人的本性,政府为了动拆迁的迅捷和投资商的利益,可以利用信息不对称侵害原住民的;行业的主管部门也为了自己的一些经济利益而庇护,对自己行业内部那些和法律抵触、甚至违反法律的规范听之任之,倘若偶尔有人站出来,拿出相关法律规定,号称要维护自己的OO权利,就被冠以“叼民”二字,甚至通过行政手段给予打压,以保护既得利益者的权益,既便造成诉讼,也大多和解了事,媒体偃旗息鼓,信息封锁的结界依旧没有打开,受损的人们依旧高唱赞歌。话到此,似乎应该收一收,否则也许就是ENDLESS MATTER。就一元车钱的话题,似乎扯远了,但似乎也离我们很近,然而如果没有人站起来捅破窗户纸,那么这样的故事还是会很多很多。

最后,个位看官,你是否知道,在国外任何地方,麦当劳的可乐是可以续杯的?也许今天就应该去尝试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