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点行动年度 2004年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年度十大闪点



“到敌人后方去”,这是毛泽东在抗日战争中给八路军、新四军出的高招,即在敌人大举进攻时,我们应该向空虚的敌人后方进军,到敌人肚子里大展身手。而在现今的全球化经济大潮中,“到对手后方去”也不失为良策。截至目前,经外贸部门批准在海外投资的中国公司已超过7000家,中国境外所有投资项目的资产总和已达1500亿美元。中国不仅是外国直接投资的主要接收国,也正逐渐成为资本输出国。

  但尽管中国海外投资出现了很大的飞跃,但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存量还是很低。全球2003年的跨国直接投资总额为6530亿美元,我国的海外投资额即便按每年50亿美元计,也不到全球跨国投资总额的8‰,这大致相当于英法19世纪末的水平。而且,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既不断创造着成功的案例,也有因为自身经验和实力上的不足而败走麦城的记录。本刊特撷取了2004年中国企业海外投资中的10个典型事件,以飨读者。

  豪赌55亿美元

  五矿集团欲谋中国最大海外并购案

  9月25日,加拿大最大的矿业公司诺兰达和五矿集团联合发布公告,双方开始进行排他性谈判。五矿集团将以现金方式,全额收购市值约55亿美元的诺兰达公司股票。该项目收购预计最终将在今年年底之前完成。

  诺兰达是全球领先的矿业和有色金属生产商,世界第三大锌、第九大铜生产商,一举一动都影响着全球有色金属价格,资产规模高达82亿美金,市值高达50亿美金,在全球雇有1.5万名员工。

  由于受加拿大国内劳资纠纷及海外市场运作成本增加影响,诺兰达近几年业务并不理想。诺兰达的大股东布拉斯堪公司早在2年前,就已经对采矿业务兴致索然。今年5月,布拉斯堪公司决定卖掉诺兰达。此消息甫一宣布,全球最大的铁矿石生产商巴西淡水河谷公司、英美资源集团、斯特拉塔、必和必拓公司、菲尔普斯.道奇公司和诺里亚斯克公司——几乎世界上所有重要的矿业巨头纷纷表示了购买意愿。其中英美资源集团还是诺兰达旗下最重要的子公司鹰挢公司在智利铜矿的合作伙伴。

  而五矿集团是这个竞买场的后来者。8月,五矿集团提出收购方案:收购诺兰达100%已发行普通股;报价为公司某一个时间段内股票价格溢价5%-10%;主要支付方式为现金;向股东配发诺兰达所持有的股票;不包括任何裁员计划等等。由于布拉斯堪公司欲全身而退,所以愿意接受中国五矿的方案,与中国五矿达成非公开排他性谈判协议,最终将包括巴西淡水河谷公司在内的其他竞购公司击退。

  有着50年历史的五矿集团是一个以贸易为主的国有企业,业务集中在矿产、金属、电子产品领域,2003年销售收入达116亿美金,在金属期货方面的交易总额超过270亿美元,资产规模达53亿美金,排名中国企业第22名,进出口排名第6。五矿集团还是国内为数不多的有过海外成功并购经验的企业之一。他们曾成功收购北美第二大炼铝厂——德克萨斯州舍温铝业。

  如果五矿收购诺兰达一旦成功,将会是中国公司对外国公司最大规模的收购案,同时也将是加拿大矿业史上最大的收购案之一。五矿也将全面实现公司由贸易向生产型和资源型的战略转型,一举切入上游矿业资源,并控制锌、铜和镍等有色金属的全球市场。

  点评

  对于中国来说,这将是交易规模最大的海外并购案例,同时也将创造中国企业利用大规模资本并购方式,争夺国际核心矿产资源的历史。

  但也应该看到,诺兰达这个昔日世界有色金属和矿业巨头的沦落,其主要原因是没能妥善地解决劳工问题。虽然中国五矿承诺如果并购成功,将对诺兰达的现有资源进行维护、扩展和投资,不裁减任何员工,但是诺兰达的资产遍布北美和南美,劳工问题也将成为影响成败的关键因素。

  上汽集团收购韩国双龙

  首开中国汽车业跨国化先河

  10月28日,中国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与韩国双龙汽车公司债权团在汉城签署了双龙汽车公司部分股权买卖协议。这起拖了一年的企业并购案以上汽集团5亿美元成功收购双龙汽车公司48.9%的股权而告结。

  双龙汽车公司起始于1954年初创的东亚汽车公司,是韩国第4大汽车企业,主要生产越野车和高级轿车,年生产能力为18万辆,在韩国市场上的占有率为11%。1997年,双龙汽车公司因资不抵债而被大宇集团收购。1999年,大宇集团解散时,双龙汽车公司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上市公司。由于经营不善,双龙汽车公司的债权债务出现严重倒置,企业濒于破产。自1999年起,双龙汽车公司债权团便探讨向海外出售股权,以便收回其投入的资金。此后,表示参加竞标意向的外国企业有10来家,其中包括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法国雷诺汽车公司和雪铁龙汽车公司、中国上海汽车集团公司以及印度的塔塔集团。

  今年7月,以韩国朝兴银行为主的30家债权单位组成的债权团举行会议,以投票方式决定双龙汽车公司股权的优先买主。结果,上海汽车公司被债权团选中。据报道,双方谈判的结果,总收购价格约为5亿美元。

  作为新进入《财富》全球500强名单的一家企业,中国惟一一家汽车企业,上汽集团将此次收购作为实现其全球战略目标的主要步骤,也是实现其跨国化梦想所迈出的重要一步。更重要的是,上汽集团也将因此成为中国汽车业成功收购海外汽车集团的“第一人”。

  上汽集团收购双龙汽车公司,是中韩两国企业实行优势互补、资源互补的举动。上汽集团拥有资金和市场的优势。凭借此番并购,上汽既可把双龙汽车的产品推广到中国,又可增加自己在国际汽车市场上的竞争力。双龙拥有一定的自主开发能力,旗下的车型也受到市场的欢迎,这对于上汽强化未来的自主研发能力绝对大有裨益。

  点评

  上汽集团首开中国汽车业海外收购的先河,既可以迅速提升技术,加快实现自主品牌汽车生产的步伐,又可以利用双龙品牌开始尝试开拓国际市场。但作为上汽将需要与韩国的工会打交道,以及处理接下来的品牌和产品引进的一系列问题,这都不会比收购本身来得轻松。

  连续海外收购

  中国航油渐成中国石油业 “第四帝国”

  8月18日,中国航空油料集团公司控股75%的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航油)宣布,从印尼商人在香港注册的萨蒂亚资本有限公司购买了8800万股新加坡国家石油公司(简称SPC)普通股,相当于新加坡石油发行股本20.6%,使中国航油成为SPC的第二大股东。

  中国航油是商务部的重点海外中资企业之一,是新加坡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中资企业,在新加坡交易所主板上市,目前市值为19亿新元(约95亿元人民币),在新加坡600多家上市公司中市值排名第23位。此次并购,是中国航油目前最大的一次收购行为。

  SPC是新加坡唯一国家控股的上市公司,主业为石油天然气开采、提炼,原油及成品油的销售,并拥有大型油罐区、深水码头和石油、天然气管线等基础设施,还从事地面汽车加油和新加坡、香港、台北等机场的航油供应,是一个拥有完整供应链的国家石油公司。今年该公司预计实现营业额约300亿元人民币,实现利润7.5亿元人民币。根据SPC拥有的资产,中国航油将在新加坡、印尼和韩国拥有贯穿整个石油产业链的资产。

  中国航油在海外上市3年来,利用资本杠杆,使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企业扩张能力也大大提高。除了这次收购SPC股权,中国航油今年还打了几个漂亮仗:

  2004年1月,采用现金加配售股权的方式,出价4.4亿元人民币收购了英国上市公司富地石油有限公司旗下的香港富地航油100%的股权,进而拥有华南蓝天航空油料有限公司24.5%的股权——蓝天公司独家拥有中国华南和华中5省15个民用机场的航油设施和航油供应权。

  2004年4月,中国航油分别与阿联酋国家石油公司及其子公司——地平线储油有限公司签署了两项合作谅解备忘录,准备购买地平线公司在中东的油储设施20%的股权。相应地,双方共同在新加坡兴建特大型储油设施,而中国航油将帮助阿方在中国兴建同样的设施。

  这些扩张使中国航油成功地摆脱了对传统航油进口贸易的单纯依赖。原先的核心业务如中国进口航油采购和国际石油贸易仅仅分别占到公司总利润的16%,而依靠投资获得的回报则已经占到公司税前盈利的68%。

  点评

  通过成功的系列海外并购,中国航油“曲线”成为了我国继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之后的第4家拥有涉及石油上、中、下游完整产业链的石油类企业。“中国海外国家石油公司”的雏形已经显露无疑。

  不过,中国航油如今虽从形式上可以与中国石油3巨头相提并论,但从自身规模而言还是显得势单力薄。而且,中国航油只能经营航空燃料油的局限性使得其在经营领域还无法与3巨头并驾齐驱。而此次收购SPC股权,使中国航油自身拥有了油田和炼厂,不仅在油料来源上不再受制于人,同时又在经销过程中掌握了更多的主动权,可以说是一箭双雕。

  首次使用优先权

  中海油抢购印尼东固LNG权益

  5月13日,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中海油Muturi有限公司已完成对英国天然气集团(BG)公司在印尼Muturi产品分成合同中20.77%权益的收购,公司共支付1.051亿美元。

  中海油已于2004年2月2日披露过此项收购。该收购将使本公司在Muturi产品分成合同中持有的权益从原有的44.0%增加到64.77%,从而使公司在整个东固液化天然气项目中的权益由原来的12.5%增加到16.96%。

  这是中海油首次使用优先权进行收购。此前,英国天然气集团宣布向日本三井印度尼西亚天然气公司出售其在Muturi产品分成合同中拥有的50%权益,中海油正是在此项出售中行使优先购买权而“抢”得了其中20.77%的权益。

  据1998年8月DeGolyer 和MacNaughton 两家咨询公司分别完成的独立储量评估鉴定,整个东固液化天然气项目Wiriagar、Berau 和Muturi 3个产品分成合同区总的探明天然气数量为14.4万亿立方英尺,探明加可能储量为18.3万亿立方英尺。 2002年9月,东固项目伙伴宣布,向筹建中的中国福建液化天然气进口终端销售液化天然气,年销量为260万吨,合同期为25年。2003年8月,东固LNG分别与韩国SK电力公司和浦项钢铁公司签署《框架协议》,东固被选为首选供气方,年供气量最高可达135万吨 。东固项目剩余的液化气产能的市场销售还在继续,整个项目计划于2007年建成投产。

  此次进一步投资东固这一世界级项目,是公司实施天然气战略过程中的又一里程碑。在“2004年中国海油蓝图”中,今年他们将斥资百亿元人民币用于油气开发,天然气生产和销售仍将是核心产业之一。目前他们还在进行澳大利亚西北大陆架及高更天然气上游项目权益的收购。一旦完成,将为中国海油的液化天然气终端提供充足的资源供应。

  点评

  中海油在海外出击屡屡得手,不是一种急进式的单纯以资产规模扩大为目标的投资扩张,而是以利润指标和是否增加核心竞争力为目标。

  随着国内能源吃紧,以中海油等为代表的中国能源巨头不断将触角伸向海外,从长远来看,也是企业走出去实现投资多元化,保证国家能源供应安全的战略需要。作为我国最大的海上油气商的中海油的着眼点在天然气市场,而不是石油。因为原油买家要比天然气买家多,原油储量的拥有者市场选择就多一些,谈判筹码就因此少一些。天然气则不同,这是个买方市场,中海油因此购得的西北大陆架、东固以及潜在的高庚气田权益都是这方面的杰作。这种策略的好处不只是优惠购得储量,中海油在上游项目的股权让他们很好了解气田的运作情况,加强供应的可靠性。

  另外,中海油的目光不再仅集中于中东,而是展开了南下战略,印尼、澳大利亚等都是其目光所聚之处。目前,中海油已是印度尼西亚海上最大的石油生产商。

  合并阿尔卡特手机业务

  TCL再食法式大餐

  10月9日晚,在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法国总统希拉克的见证下,TCL集团董事长兼总裁、TCL通讯科技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东生与阿尔卡特集团董事长谢瑞克在北京签订了成立双方手机合资公司的正式合同。翌日,TCL和阿尔卡特合资成立的TCL阿尔卡特移动电话有限公司(TAMP)正式挂牌。这是国内手机行业迄今为止最大的企业合并案,也是中国手机企业第一次参与全球范围内的“整军运动”。

  其实,在还没正式挂牌前,TAMP总部就已于8月底在香港正式投入运营,其初始净资产约为1亿欧元,TCL通讯出资5500万欧元持有55%的股份,阿尔卡特出资4500万欧元持有45%的股份。TAMP公司成立6年内,可免费使用阿尔卡特品牌。阿尔卡特移动电话业务在法国和中国的所有600名员工都已成为TAMP的雇员。TAMP董事会共有7名成员,其中TCL占4名,阿尔卡特占3名。李东生担任董事长,万明坚担任CEO。

  阿尔卡特是一家全球著名的手机商,随着中韩手机的崛起,欧美手机商重新洗牌,法国手机已经盛景不再了。虽然生意每况愈下,但阿尔卡特还是占有全球3%左右的市场,在欧洲则更大一些,甚至在内地的华东一带,阿尔卡特也有7%左右的市场。此次,TCL收购阿尔卡特手机后,看中的正是阿尔卡特在欧洲市场的品牌和销售网络以及其他法语国家市场。双方将利用阿尔卡特在欧洲的品牌和销售渠道、TCL在中国的资源全面出击,最终实现双赢。

  投资银行摩根斯丹利的一份研究报告中称:“这次合并,将使TCL(包括TAMP和TCL移动)的手机年销量达到2000万部,将一跃成为中国手机销量第一,在全球手机市场上的排名也从现在的第15位上升到第7位,成为中国第一家本土企业首次进入全球手机行业的前10名。” 据TCL手机业务的掌门人万明坚透露,TCL和阿尔卡特计划在未来几年内,使TCL通讯的手机销量上升到5000万台,进入全球排行的前5名。

  点评

  这是继去年11月3日收购法国汤姆逊开拓全球彩电市场之后,TCL又一次选择与跨国巨头“联姻”,以求共同拓展全球手机市场,也是中国企业首次真正意义上在全球范围全面整合手机业务的大喜事。

  2004年,我国内地手机业的竞争进入了“贴身肉搏”阶段,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利润率不断下滑的各大国产手机商已经把开拓海外市场作为了第一出路,TCL、波导、熊猫、科健、夏新都有雄心勃勃的出口计划。TCL借帆出海,既可以有效弥补中国手机企业在技术上的不足,又巧妙地绕开了知识产权的壁垒,可以说创造了一种中国企业谋求海外发展的新模式。

  但如今业界关注的是:一个与世界列强比起来有点势单力薄的TCL,和一个去年亏损了7440万欧元的阿尔卡特联手,究竟能否创造出手机产业界的神话,只有等待实践来检验了。

  收购德国DA

  上工股份跻身全球前3强

  10月29日,以生产上工牌和蝴蝶牌缝制设备闻名全国的大型骨干企业——上海工业缝纫机股份有限公司宣布,将以1700万欧元的代价收购德国FAG公司所持有德国DA公司94.98%股份,以期跻身全球缝制设备前3强。此前,其全球排名从未进入前10名。

  德国DA公司世界排名第3的工业缝制设备制造商,其技术是全球公认的领跑者,产品、品牌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主要生产缝制设备和物料处理系统,且在欧美拥有成熟的营销网络,而且只做高端产品。但DA公司销售区域主要集中于德国本土及欧洲、美洲,出口产品的销售收入已占其总销售收入的80%以上在亚洲不足10%。就像欧洲许多制造企业一样,由于人力成本、零配件成本上升的影响,德国本地技术优势产品不可避免地遭受到价格优势产品的冲击。DA公司目前处于亏损状态,2003年净利润-1006.2万欧元,2004年1-6月净利润-262万欧元。

  上工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最早专业生产缝制设备的大型骨干企业,至今已累计产销600多万架,社会保有量居全国前茅。由于国内市场竞争激烈,而上海的制造成本比国内其他地方要高,上工股份国内的市场占有率在逐步缩小。

  上工股份将通过在德国汉堡设立的上工(欧洲)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来完成此次收购。收购完成后, DA公司的德国注册地与管理中心将保持不变,上工将在上海设立DA合资生产公司、合资销售公司和零件采购中心,并在捷克、罗马尼亚、中国大连分设生产基地,在美、意、英、法、波兰、巴西等国家和地区设立销售子公司。上工股份将利用DA公司的先进技术、营销网络和品牌强势,短期内迅速提升产能和国际竞争力,抢占由欧美、日本企业把持的世界缝制设备中高端市场;利用上工本土生产和本土采购的优势,提高DA公司高端产品的亚洲市场占有率。

  点评

  在中国,缝制设备行业正逐渐从传统制造业转变成为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新型产业,缝制设备产品、技术的淘汰速度日益加快,但多数缝制设备依然集中在低端市场,高端缝制设备则依赖进口。

  上工股份有限公司收购德国DA公司股份,是中德企业间一项优势互补、强强联合、共同发展的行动。此举不仅可以绕过欧洲的贸易壁垒,同时还获取了DA公司的先进技术、研发能力、市场渠道以及久盛不衰的品牌。但是如何将德国公司的先进技术与国内的低成本优势相结合,使产品在具有技术竞争优势的同时具有价格竞争优势仍面临不少挑战。

  新中基控股法国普罗旺斯

  中资投行初闯外资霸区 

  4月9日,新疆中基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与法国SCATV公司合资成立的普罗旺斯食品有限公司在巴黎揭牌。这是中国企业在法国农产品加工行业投资并控股的第一家企业,更值得关注的是,此次并购的中介和财务顾问由湘财证券担当。

  新中基公司番茄酱2003年产量32.5万吨,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番茄生产企业,在全世界番茄制品生产企业中排名第3。虽然,此前新中基90%以上的番茄产品都进入了海外市场,但在价格方面受到国外进口商以及汇率的影响,利润率一直很低。

  法国普罗旺斯食品公司于2003年9月22日由法国SCATV合作社在法国加玛莱特地区注册成立,是法国一家以生产、销售番茄制品为主的食品公司,拥有14个知名注册商标及形象设计,其番茄制品在法国市场占有40%的份额,在整个欧洲地区建立了良好的商业信誉。普罗旺斯控股98%的Le Cabanon公司2001年加工番茄15万吨,占当年法国番茄制品总产量50.33%。旗下两大品牌Le Cabanon和Masque Dor在法国市场享有盛誉,拥有丰富的国际市场营销经验、生产技术优势和比较完备的营销网络及在法国市场上的影响力。

  此前,SCATV合作社一直是中基番茄长期的贸易合作伙伴,但双方的合作仅仅是采购原材料等贸易上的合作。2004年3月5日,双方签署了《重组合资法国普罗旺斯食品有限公司协议》:新中基下属公司中基番茄支付100万欧元的现金增资购置2.5万股普罗旺斯食品公司股份,支付600万欧元受让法国SCATV合作社持有普罗旺斯食品公司12.68万股的股份,中基番茄共持有普罗旺斯公司15.18万股股份,占普罗旺斯公司股份总额的55%;SCATV合作社以提供设备、品牌和销售网络的形式拥有45%的股份。

  中基番茄通过控股普罗旺斯,将拥有在欧洲的直接销售网络和占有一定市场份额的知名销售品牌,普罗旺斯食品公司和Le Cabanon公司原有的国际市场管理经验和生产技术优势将可能最大限度地与中基番茄目前的资源、生产和销售环节相结合,同美国亨氏、瑞士雀巢等世界知名番茄下游产品全球性购买商建立起销售联盟,加速中基番茄产业国际化战略的进程。

  点评

  在这例海外收购案中,新中基只花了区区700万欧元就控股了法国普罗旺斯公司,从而使新中基由原料加工型企业转型为在全球范围内经营“红色产业”的国际性企业,打开了与国际市场全面接轨的通道,无疑是做了一笔很划算的生意。

  此案例中更具有重要意义的是:目前,无论是外资企业在华的并购,还是中国企业境外并购都几乎是外资投行独步天下。湘财证券作为第一家介入跨国并购中介业务中资投行,开始切进了境外投行长期垄断的领地。未来几年,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会越来越多,国内投行还有会更多这样的机会。

  并购德国百年企业

  沈阳机床实现国际扩张

  10月29日,在德国莱比锡市,沈阳机床集团董事长陈惠仁与德国马格德堡法院清算人共同签订了全资收购原德国希斯公司全部净资产的法律文书,并移交全部资产。其中包括该公司的8万平方米土地、建筑面积达2万平方米的厂房、44台大中型机床设备、17个产品的全套技术和具有百余年历史的商品品牌。11月1日起,沈阳机床集团德国希斯公司正式开始运行。此举标志着沈阳机床集团由本土经营向国际经营的重大战略转变。

  沈阳机床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机床制造商和中国数控机床产业化研制基地,产品覆盖国内30多个省、市、自治区,出口美国、德国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成功进入世界机床前20强企业行列。2003年全集团实现产值25亿元,今年前10个月又实现了80%以上的增长,年底可实现产值40亿元。与此同时,走出国门,实施国际化经营成为这一大型企业发展的又一个战略目标。收购德国希斯只是沈阳机床集团进入世界机床前5强、创建世界知名公司的第一步。

  德国希斯公司坐落于德国萨克森·安哈特州阿瑟斯雷本市,拥有140年制造机床的历史,尤以大型数控机床生产闻名于世界,产品主要服务于航天航空、能源设备、船舶制造、轨道交通等关键基础行业的尖端客户,技术始终处于世界机床制造领域的最高水平。

  近年来,受欧洲经济整体运行形势影响,希斯公司经营不佳,再加上技术开发投入过高难以承受,今年8月1日走到了破产的境地。而沈阳机床集团充分吸取了国内外企业的并购经验,仅用3个月时间,以雄厚实力和强劲发展后劲,赢得了德国政府、工会等方面的认可,战胜了7家竞争对手,最终以极为低廉的价格实现了收购。

 2004年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年度十大闪点

  沈阳机床在收购德国希斯公司的同时,获得了希斯公司生产机床的全部技术,由此,沈阳机床的研发能力、服务领域得到了全面提升,同时,在人才、技术、市场等各个方面建立起了国际通道。在沈阳机床未来的战略规划中,沈阳机床集团德国希斯公司将建成沈阳机床高端产品的研发基地、重大产品的制造基地、国际市场营销服务基地、比价采购配套基地及专业人才培训基地。预计2005年,沈阳机床集团德国希斯公司将实现销售收入2亿元,2008年将达到8亿元,实现利润1亿元。

  点评

  沈阳机床作为辽宁装备制造业的代表,计划经济时期曾经称雄国内,也曾在“东北现象”阴影中饱尝了个别企业破产的苦涩。经过近几年的改造调整,特别是借助振兴老工业基地的东风,沈阳机床实现了雄风再振。如今他们又学会了通过并购国际机床企业占领国际市场的捷径。沈阳机床的这种蝉变验证了这么个理儿:“人在建设市场经济的同时,市场经济也在改造着人”。

  德隆系崩溃

  海外造机过把瘾就死

  10月19日,具有82年历史的德国老牌飞机企业——仙童多尼尔公司,因为被失败的728型支线客机计划拖累,宣布彻底破产,退出了历史舞台。

  而在2003年夏天,德隆收购德国仙童多尼尔飞机公司的支线客机DO-728系列的研制项目,并调拨了几千万欧元作为先期投入,曾经在国内外经济界轰动一时。并成为继TCL收购德国施罗德公司之后,中国企业收购德国知名破产企业的第二个案例。然而美梦还没有做完,德隆就出事了。由于资金链出现断裂,目前身处绝境的德隆集团已经无暇再顾及对这个在德国收购的客机项目了,使得仙童多尼尔突然陷入了破产的境地。

  仙童多尼尔公司曾经风光一时,与加拿大庞巴迪、巴西航空工业公司并称为全球3大支线飞机制造商巨头。但仙童多尼尔在开发728系列时出现战略失误,投入了10多亿美元研发费用,导致公司的资金链断裂,被迫于2003年4月宣告破产。2003年6月底,仙童多尼尔公司的破产托管期结束,公司面临被拍卖的命运。

  也就在这个时候,垂涎于国内支线飞机巨大市场的德隆,向破产的德国仙童多尼尔飞机公司伸出了橄榄枝。德隆集团则可以凭借这个项目成为拥有世界领先技术的支线飞机制造商。在经过一番讨价还价之后,德隆用了2000万欧元收购了仙童多尼尔飞机厂。在这项被视为德隆生涯中最得意的收购方案中包括两方面:其一,出资收购728客机的技术及其对核心技术人员的“连锅端”;其二,将728客机最终推向市场。

  2004年年初,德隆曾和仙童多尼尔总裁托马斯·勃兰特及债权管理人埃布哈特·布劳恩于罗马秘密会谈,德隆的计划是,拟在完成728项目的收购后,成立一家名为德隆-仙童的合资公司,在728飞机取得适航证之前,从样机总装到批量生产仍在位于德国慕尼黑附近的多尼尔工厂完成。而规划中的多尼尔新型928支线飞机将可能完全在中国研制并生产。但据业内人士估算,从德隆收购到将728完全推向市场大约还需要20多亿美元的资金,这使得不少业内人士对德隆在支线飞机制造业的竞争中胜算有多大不禁心存疑惑。

  其实,德隆在收购仙童多尼尔公司时,已经走了下坡路,资金非常紧张。但是,德隆仍然决定出重金收购多尼尔,然而只几个月的时间德隆就支撑不下去了。2004年夏天,德隆系自身的破产,令仙童多尼尔公司的复苏计划成为泡影。德隆系的垮台,使得德隆没有财力对728型飞机的项目进行再投资,这个收购项目宣告失败,德隆集团先期投资的数千万欧元也付之东流。

  点评

  早些时候,德隆信奉“胆量就是生产力”。而特别是到海外发展,也往往胆量有余,经验不足,不会游泳就一头跳进海里。在遇到实在的财务问题时,往往就留下自己孤军奋战,而这对于一个民营企业往往是很难承受的。

  民营企业到海外发展是好的,中国崛起的大形势,中国与国际交往的深入,都为民营企业“走出去”提供 了有利的大环境。但由于国家一系列相关政策法律还不成熟,民营企业只能靠自己的力量,所以要量力而行,稳扎稳打,而不是图轰轰烈烈,结果成了过把瘾就死。

  海航退兵匈航

  中国民航业首宗跨国收购搁浅

  匈牙利航空由于连年亏损面临破产,2004年9月,匈牙利国有化股份公司公布匈航具体招标计划:将出售其99.8%的股份,收购可能只需4000万美元。海南航空将是参与竞标的公司。然而,到了参与匈航重组竞标截至日期10月22日,海航在提交竞标书的最后一刻突然决定放弃,而另外4家投资企业参与了匈航的竞标且全部属于欧洲企业。中国民航业的首次收购海外航空公司行动就此搁浅。

  当前,以南航、国航、东航3巨头正在重新瓜分中国航空市场的份额。而在这种背景下,作为一家中小航空企业,不扩张就只能坐等收编。而作为中国第4大航空公司,海航正是拼命通过扩张来对抗巨头垄断。海航的国际化战略梦想是:3年之内造就中国品牌企业,7年之内造就亚洲品牌企业,9年之内造就国际品牌企业。2004年对于海航来说应该是在国际化战略上拥有重大突破的一年。8月2日开通了其首条洲际航线--北京至布达佩斯,顺利登陆欧洲市场。8月11日,海航美国航线获批,海航将成为运营美国航线的国内第4家承运人。开拓国际市场,提供更多的国际航班服务已被海航定为未来发展战略的一个重点。  

  海航是与匈航就重组事宜接触最早的航空公司之一,且匈牙利方面的业内人士都认为中国海航是最有望购买匈牙利航空公司的。因为,如果能成功收购匈航,无疑将帮助海航在欧洲建立一个运行中枢,让海航的网络遍及欧洲。

  但匈航的私有化进程早在1992年就已经开始,此次私有化改革已经是其历史上的第3次,而前两次改革都因亏损问题难以解决,导致持股公司自动放弃而告终。所以海航如果收购匈航,首先面临的就是其连年的亏损及高额的贷款,这将会给海航带来很大的资金困难。而且,布达佩斯机场尚不具备成为欧洲航空中转站的条件,匈牙利对于中国人的吸引力也有限,海航目前所经营的匈牙利航线情况并不乐观。海航本身与国内3大航空公司也还存在差距,放着国内大块没有开发的市场不做,却拿大笔的钱投到航线发达的欧洲市场,目前并非上策。因此从长远战略考虑,海航主动放弃了收购。

  另外,在匈航在海航购买标书前临时改变了出售99.8%股权的初衷,只愿意出售不足50%的股权,并对收购作出种种限制,因为匈航毕竟是载旗航空公司,大多数股东都担心海航控股后,匈牙利航空公司就意味着不再为匈牙利所拥有,从而使欧盟境内的开放领空权落到中国人手中,而不再归匈牙利人所有。而从三亚凤凰国际机场到山东潍坊机场再到湖北三峡机场,从西安民生到新疆天池风景区,海航无不以控股为第一原则。如果得不到控股权,利益将没有稳固保障。这也是海航最终被迫放弃收购的主要原因。

  点评

  其实,海航收购匈航没有成功并不一定是坏事,并不会给海航的国际化战略带来很大的影响。国际化的确是中国民航业的未来发展方向,但由于与世界大航空公司相比,中国的民航业整体规模普遍偏小,资金实力也偏弱,跨国收购具有很大的危险性。所以在国际化战略中每走一步的确还是应该谨慎行事。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502950.html

更多阅读

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中国企业管理水平的十大举措

        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中国企业管理取得了较大进展,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但仍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如管理比较粗放、管理现代化水平较低,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很大差距。对此,张彦宁提出,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及全球化趋势的

管理秘籍:提升中国企业管理水平的十大举措

  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中国企业管理取得了较大进展,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但仍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如管理比较粗放、管理现代化水平较低,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很大差距。对此,张彦宁提出,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及全球化趋势的新形势,中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风险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难点在哪儿

中金公司投资银行部董事总经理徐翌成认为,国内金融机构完全可以成为对外投资的专业主体   “中国企业在全球跨境并购中参与时间较短,经验相对不足。整体而言,在全球跨境并购中仍是个新手。”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投资银行部董事总经

着力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提升中国企业管理水平的十大举措

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中国企业管理取得了较大进展,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但仍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如管理比较粗放、管理现代化水平较低,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很大差距。对此,张彦宁提出,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及全球化趋势的新形势,中国企

声明:《闪点行动年度 2004年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年度十大闪点》为网友一点都不酷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