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成败与《菜根谭》-前言:性定菜根香



“咬得菜根(断),则百事可做。”

  宋朝人汪信民说出的这一句名言,在距今约五百年前的明朝晚期,成为了一部着重以阐述为人处世、得失成败之道的著作得名的依据。

  这部著作,就是明朝人洪应明所著的《菜根谭》。

  一、《菜根谭》的作者与名意

  《菜根谭》,又名《处世修养篇》,明朝洪应明(约明神宗万历中期——公元一五九六年左右在世)所著。

  洪应明,字自诚,号还初道人。有关他的生卒年、生平身世,现已因不可查考而知之不详了。

  《菜根谭》的书名,来自于上引宋人汪信民的名言。其以作为菜之根基的菜根,喻人生的根本;谭通谈,故《菜根谭》之名意,是人生根本的哲理之谈。所谓“性定菜根香”,万味皆由根处发,厚培其根,其味乃厚,根深才能叶茂。

  此外,洪应明以“菜根”立题,题意之中,或还有联系不少人将菜根弃而不食之行为,实则暗喻世间的不少人在做人之时,多只顾及眼前的短期利益,而不着意在做人的根本上努力之意,进而也就更有思考、谈论和实践为人之根本的必要。所以,书名中,或还有一种纠偏扶正之意。

   二、咬菜根、做百事与追求成功

  在汪信民“咬得菜根(断),则百事可做”的名言中,一个“咬”字,讲究的是慢慢地咀嚼,细细地品味,而非囫囵吞枣般地一股脑儿咽下去。如此,才可体会菜的真滋味,世味如菜味,才可领悟人生的真滋味。在此之后,才可做人生的各项大小事业,而且才会做得得心应手、左右逢源。

  “咬得菜根(断)”,然后“则百事可做”。一粒米养百种人,百种人做百种事,不同人的不同生态,是丰富多彩的,不同人的不同选择,是多种多样。从形态来看,“有人漏夜赶考场”是一种,“有人辞官归故里”也是一种……

  人之欲望,大可膨胀至吞噬天地,谁能一碟菜根,则知足矣?

  殊不知,有形菜根为小,内蕴的形而上之道为大。能否啃得下这菜根,是验证可否成就大业的根本。世味如菜味,由根而发,做事业如植树木,成功的追求始自根基,根深才能叶茂。所以,咬得菜根断,百事可做。

  将百事再浓缩,人生就如一位成功的企业家所说的那样:

  ——想象生活是一场比赛,你必须同时接五个球。这五个球分别是:工作、家庭、健康、朋友和精神生活。你要尽量不让任何一个球落地。很快,你会发现工作是一个橡皮球,如果它掉下来,它就会再弹回去,而其他四个球,即家庭、健康、朋友以及精神生活,是玻璃制的,如果它们中的任何一个一旦落下,将不再和以前一样,会受损,甚至会粉碎。成功的人生,在于它们在你的生活中求得平衡。

   成功因此而可以想象,可以把握,也可以实现。

  阅读是一项接受的过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阅读角度。读《菜根谭》,思人间事,见仁见智,人人多少可从中汲取有用的智慧。

  那么,从人事成败的角度来看,穿越了数百年时光隧道的《菜根谭》,给我们传达了什么信息呢?

  《菜根谭》告诉我们:成功有大成,有小成。

  《菜根谭》告诉我们:常识的成败之外,有看似是失、实却是得的成,有看似是得、实却是失的败。

  《菜根谭》告诉我们:不同的成功者,或成于德,或成于功,或成于言。

 人事成败与《菜根谭》-前言:性定菜根香

  《菜根谭》告诉我们:形形色色的成功者中,唯有内外兼修德才兼备者,才能大成于天下。

  那么,如何才能成功呢?如何才能大成功呢?

  《菜根谭》告诉我们:

  成功者要即经历艰苦磨难,磨难玉汝于大成,而且是如履薄冰后才能迎来大成功:

  ——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锻來: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須向薄冰上履过。

  论到成功者的文章做得好,成功者的人品成立时,有如此由衷之言:

  ——文章做到极处,无有他奇,只是恰好;人品做到极处,无有他异,只是本然。

  在动与静、忙与闲的人生跳跃中,成功者要不时通过自我反省、周密筹划来减少失误:

  ——忙处事为,常向闲中先检点,过举自稀。动时念想,预从静里密操持,非心自息。

  成功者会正确对待人生的实业与虚名,日常的务实与务虚:

  ——立功建业、事事要从实处着脚,若稍慕虚名,便成伪果;讲道修德,念念要从虚处立基,若稍计功效,便落欲尘。

  就一个人的耳闻目见,一个人的胸怀与气度而言,从长远来看,最终的成功者与失败者的日常耳闻目见,最终的成功者与失败者的胸怀与气度,是有着天壤之别的:

  ——耳口常闻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才是进德修行的砥石。若言之悦耳,事事快心,便把此生埋在鸠酒中矣。

  成功者的终极目标,在于超尘脱俗,在于实现自我的安身立命:

  ——从静中观物动,向闲处看人忙,才得超尘脱俗的趣味;遇忙处会偷闲,处闹中能取静,便是安身立命的工夫。

  关于成功者救既败之事的技巧,图垂成之功的毅力,有言:

  ——救既败之事者,如驭临崖之马,休轻策一鞭;图垂成之功者,如挽上滩之舟,莫少停一槕。

  对于失败是成功之母的认识,同样有着真切的感悟:

  ——败后或反成功,故拂心处切莫放手。

  由于人性的弱点,成败的比例即使可以数量化,可以明确地摆在台面上,但在复杂的团体中,或因小人之暗箭难防,或因人心的复杂算计难免,评价也未必是客观的。因此,君子也应有自保术:

  ——十谋九成,未必归功;一谋不成,则訾议丛兴。君子所以……宁拙毋巧。

  讲到成功者的人际关系处理,有如此透彻之言:

  ——邀千百人之欢,不如释一人之怨;希千百事之荣,不如免一事之丑。

  成功者面对人生的宠辱、个人的去留选择时,是坦然而然的: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不同的人活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环境中,不同的成功者所运用的策略也就有不同,所谓:

  ——处治世宜方;处乱世宣圆;处叔季之世当方圆并用。

  要成功,必须在方略与战术上有缜密的考虑,有超人的心理素质,能做到居安思危,处变不惊:

  ——无事,常如有事时提防,才可以弥意外之变;有事,常如无事时镇定,方可以消局中之危。

  要成功,离不开他人乃至是团队的帮助。因此,追求成功者,就要善于从大局出发,从善如流,不能意气用事,不能因小惠而伤大体:

  ——毋因群疑而阻独见;毋任己意而废人言。毋私小惠而伤大体;毋借公论以快私情。

  成功者要处理好创业与守业的关系:

  ——图末就之功,不如保已成之业。

  总的看来,成功者既要有原则,又要不乏见机行事的灵活性:

  ——建功立业者,多虚圆之士;偾事失机者,必执拗之人。

  成功者是有原则的,这些原则联通着终极的追求:

  ——不昧己心,不拂人情,不竭物力,三者可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子孙造福

  人事成败是一部大文章,是历史沧桑的一种表现。即使是身处自然,也可以有更趋根本的感悟:

  ——吾人适志于花柳烂漫之时,得趣于笙歌腾沸之处,乃是造化之幻境,人心之荡念也。须从木落草枯之后,向声希味淡之中,觅得一些消息,才是乾坤的橐籥,人物的根宗。

  等等,等等。

  本质上言,就《菜根谭》来看人事成败,对何谓“大象无形、大音希声、大智若愚”的人生,会有相应的心得。毕竟,对于成功者而言,成功不仅是意味着社会承认其存在的价值,并使之获得金钱、权力、尊重等物质与名誉上的肯定,也意味着成功者实现了自我,安身立命,对自己充满自信,对人生能充实把握,拥有真实的幸福感。

  三、《菜根谭》的思想内核

  《菜根谭》全书采用的是语录式体裁,语句有着楹联般的工整、诗词般的合韵、歌赋般的雅美和警句般的睿智,时而有大江东去般的慷慨陈词,时而又有顾影自怜般的感悟心语……语句简炼工整,每每寥寥数语,却有着内容十分丰富的思想内涵,容纳着深厚的人生智慧,读起来琅琅上口,或诵或背之后,很耐长时间的玩味、琢磨与咀嚼。对于个人如何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对于如何正确地把握自我,对于如何把握与看待人生的得失成败,对于寻到自己的安身立命之所,《菜根谭》有着十分清醒的认识和独到的指导作用,多记一些语句在心,或许就会终生受用不尽。

  更重要的是,《菜根谭》内容所反映出的,是作者融汇了自我人生体悟的思想,同时也容涵了不少前人的妙語,全书笔调犀利而又不失沉稳,内容明理而又不乏通情,颇得古谚所言“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的精髓。

  前人对《菜根谭》,有“静心沈玩,乃得其旨”之论,诚斯语也。

  《菜根谭》全书的思想,以禅宗与心学思想为核心,将儒释道思想兼容为一体,糅合了儒家的入世与中庸观、道家的无为观和佛家的超脫出世观,关注处世的成败与进退,旨在入世与出世的抉择中把握合乎情理的平衡,因此而为世人所宝。

  在《菜根谭》的语句中,不乏在今天被视为东方文化精髓的禅文化意识。

  在历史上,禅宗主张并推崇一种不离世、不出世的修行法。认为谁倘要离开世俗世界来修行求道、来寻求人生的觉悟,那就无异于寻找实际上并不存在的兔角一样,是虚无飘渺的不可能之事。所以,个人的修行求道,不离担水劈柴,不离穿衣吃饭,不离坐行住卧,不离日常劳作与生活……强调每个人要踏实地立足于现实世界,禅宗因此就有强烈的世俗化倾向。而从禅宗主体思想而扩大衍化出的禅文化意识,就得以关注人而非神,得以关注芸芸众生的世俗生活,得以系统地注意并总结归纳人与人之间的人际关系。

  在这方面,《菜根谭》正是得风气之先并独树一帜的作品,从而突出地表现出了禅文化意识作为一种人生哲学的特色。如在论及在世出世法时,《菜根谭》对生机盎然的自然风光所特有的领悟等,就颇得禅意的真谛。又如,《菜根谭》主张个人切合自己的性情去生活,醉也就是禅的认识,主张君子坦坦荡荡而常怀赤子之心,毋须靠戴面具甲胄、背戏剧化的台词来过日子,所以,面目也就没有使人感到可憎之处,言语也就变得幽默诙谐,进而达到返朴归真的境界等等认识,均富于禅趣的天机。这些,将在本书的正文中,作详尽的引述与分析。

  在富于禅意禅趣之外,《菜根谭》的不少章句也反映出了儒、道两家的思想,如论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恕”的思想,论及人生的闲适与精神的逍遥,等等。

  《菜根谭》的作者生活在晚明,而在明朝之前的唐宋时代,组成中国传统文化三大主流思潮的儒、道、释学(教),已出现了融合的趋势。至明朝,这项三教融合的思想进程已基本完成。《菜根谭》的思想以禅理为主,又包含有儒道的思想,正是时代的特色之一。同时,这也表明了作者在对待已有的不同文化渊源时,有一种勇于拿来、兼容并蓄、为我所用的大气魄,进而在此基础上再立一家之言的卓识远谋。

  所以,前人如是评论《菜根谭》:“其间有持身语,有涉世语,有隐逸语,有显达语,有迁善语,有介节语,有仁语,有义语,有禅语,有趣语,有学道语,有见道语,词约意明,文简理诣,设能熟习沈玩而励行之,……可以补过,可以进德,且近于律,亦近于道矣。”

  冯友兰先生曾把人生的境界,界分为四个境界,即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以天地境界为最高境界。如果把这四种境界看作是可递进的,最高境界可兼容着其它境界,那么,《菜根谭》就容纳着相应的人生境界与人生风光。

  四、现代人读《菜根谭》

  古人有言:书犹药也。

  《菜根谭》是一味良药。

  前人对《菜根谭》作良药的功效,有如此的评价:“急功近名者服之,可当清凉散;萎靡不振者服之,可当益智膏。”

  要成功,但却不可急功近名,不可急功近利,否则,以一失足换一时的得,是得更是失。举个例子,近些年的一些吹嘘“快速致富”的所谓“成功学”方面的书文,成为了传销者的圣经教条,结果却是走到了成功的反面。要成功,就要有内在的动力与激情,立身要高,有相应的人生设计,有踏实的行动,不能萎靡不振,不能半途而废……在这些方面,《菜根谭》可当成功者的清凉散,可当成功者的益智膏。

  人活在现代,忙忙碌碌是常态。在日常的生活与工作中,即使有些微的感受,也难以升华为感悟,而感悟的苍白,又系结着智慧的退化。而缺少了哲学思考与智慧感悟,人生的流程就会成为了非常乏味的流水作业。

  因此,必要的悠闲、阅读与静思,就显得十分必要。作为札记警句集子的《莱根谭》,对于工作繁忙、惜时如金,基本无暇捧读大部头著作的现代人言,就是一部具有很高阅读价值的书。

  这,也不会因我们已经不生活在田园牧歌式的农牧时代而改变。

  作为论据之一,可以看看《菜根谭》在今日发达国家之一的日本的遭际。

  《菜根谭》问世后,广泛流传于民间并远播海外。在明治维新时期,就已有多种版本的《菜根谭》流传到了日本。

  时至今天,《菜根谭》与《孙子兵法》、《三国演义》等典籍,依然是不少日本人拜读的热门书,在书肆摊点中一直保持着畅销旺销的势头。人们将《菜根谭》视为人生的哲理书,视为一部有助于个人追求成功、避免失误的语录体经典,从中可以找到不少堪可指导自己立足社会并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的座右铭,从而有助于自己对生活的投入,对人生的体悟。在日益机械化的现代社会中,《菜根谭》成为了一处有助于个人修身省性、平衡心态,从而更好地再投入社会的精神绿荫……

  日本的一些企业家们则从《菜根谭》的箴言警句中,得到了不少的启发,感悟到了内中所特有的经世致用的学问,对现代企业管理所可望起到的巨大的指导作用,乃至有此感悟:“论企业管理的书籍成千上万,而从根本道理上言,多数抵不上一部《菜根谭》。”也就是认为,《菜根谭》比之不少就企业管理而泛泛而谈的书籍,要更本质地论述了有关的问题。

  日本在二战之后,在数十年间,不仅迅速地医治了因战争而留下的创伤,走出了低谷,而且在经济上还获得了超乎人们所可想象的腾飞,一跃而成国际舞台上的经济与文化的强国。内中的一项重要因素,就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体的东方传统思想,对于振奋日本人的精神和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按照已有的一些研究结论,这种推动主要通过三方面的思想意识来落实:一乃“以人为中心”的人力资本思想,如在管理上,推行了不同于西方传统管理体制的人性管理;二是“和谐高于一切”的人际关系,以此来保证和促进公司、企业员工之间的团结合作关系;三是“高产乃是为善”的劳动道德观,以此来刺激产品质量与数量的上升。在这些思想中,“以人为中心”以及“和谐高于一切”的思想,可说是贯穿在《菜根谭》全书始终的经纬之论,因此,《菜根谭》在日本成为人们阅读的热点书,就不是奇怪之事了。

  想得再具体、深入些,企业家们之所以能像重视《孙子兵法》与《三国演义》般地重视《菜根谭》,原因在于他们看到了这三本书分别触及到了企业管理与发展中的两大方面的问题,一是赢得商业竞争的策略与技巧,二则是处理好企业内部各种人际关系所必要采取的对策与措施。就《孙子兵法》与《三国演义》而言,虽说两书所描述的是一种通过战争而表现出来的毁灭式的竞争,在性质上,与平和式的商业竞争有所不同,前者通过剑与火的直接较量来实现,后者则是在文质彬彬的交往中所进行的竞争,但两者在战略与战术的方面,还是可以互为参照、互作启迪的。因此,《孙子兵法》因更多地触及了竞争的战略问题,《三国演义》则因具有不少富于战术竞争意识的事例,而同被企业家奉为论述竞争(包括商业竞争)的经典。就《菜根谭》言,所触及的则是另一方面,而且是更根本的方面——人的问题,人作为竞争中的主体因素,如何通过加强个人的修养来改善人际的关系,使个人在处世方面变得更成熟、更圆通,进而取得更大的成功,这与企业竞争的联系,不可谓不密切,而且在一定的条件下,这方面的因素还会成为决定着企业竞争成败的关键因素。《菜根谭》以其对于人的重视,对于东方社会的人际关系所特有的清醒而又深刻的认识,被视为有助于人们为人处世的经典之作,就是顺理成章的。

  可以预见,随着我们对为人处世问题的更加重视,随着现代人管理浪潮的席卷而来,《菜根谭》会以其对中国智慧的精华思想的描述、对中国的人际关系思想的深入阐发、对人性与人心透彻了解与洞察,逐渐受到越来越多读者的重视,乃至在相关层面上,与《论语》、《老子》、《庄子》、《孙子兵法》等伟大的中国古典文化名著相提并论,今天,这些都已是初见端倪的了。

  五、本书的写作与体例

  《莱根谭》是一本札记警句式的集子,在内容编排上具有较大的随意性。为了较系统地阐述其思想,本书首先将《菜根谭》中论及同一主题思想的有关文字,予以综合汇总,各则又以“○”为标志,列于论述文前,然后再依据它们的中心思想,展开论述。在论述中,对《菜根谭》的相应思想或作归纳,或作分析,或作直译,或求意会,使之成为展开论述的依据,成为事例取舍的依据。因此,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本书的写作也体现出了笔者欲系统地认识与阐述《菜根谭》的意图,只不过是力求通俗化而已。

  本书所引用的《菜根谭》原文,以清光绪元年南京流通经处校刊的《菜根谭》作为依据底本,同时参考了国内其它各家的校注本。

  本书在体例上分为五部分,即:修身自省篇、应酬交际篇、人事成败篇、闲适逍遥篇和为人处世篇,与《菜根谭》分为的“修省、应酬、评议、闲适、概论”五部分大致对应。而在条文的编排上,则不受后者的拘限,而是依据内容的不同而有所调整,在条文的前后次序上,也是这样。

  另外,因为《菜根谭》的所有札记语录均是诗化、楹联化的,文字讲究工整与凝炼,形式讲究对偶与排比,所以,常常在一则札记中,就能涉及两方面乃至两方面以上的内容。作为整体,它们彼此之间无疑是珠联璧合的,却不利于就它们不同的内容而作相应的归纳汇总和阐发。对此,本书写作的应对原则是:就相应主题来把握《菜根谭》的思想实质,是最重要的。

  对于《菜根谭》这种有智慧蕴涵又不乏现实意义的传统遗产,我们主张要用现代意识来作出新阐发与合理发挥的。所以,考虑到《菜根谭》的语约意博,以及不可避免的时代距离,本书十分注意结合历史与现代的人事成败的事例来阐述相应的思想,力求使读者对此能产生一种总体的印象,又能举一反三。

  甚愿相应的努力能获得读者的首肯与认可。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502975.html

更多阅读

李景星与《四史评议》 四史

李景星与《四史评议》李景星(1876-1934),字晓篁,又字紫垣,费县民主街人。清末民初著名文史学家。自幼聪明颖悟,记忆力绝佳,有过目不忘之才,能把《十三经》倒背如流。他参加沂州府试,名列第一,取为廪生。山东学政视察沂州,看了李景星的文章,大加

池莉与《不谈爱情》 不谈爱情 池莉

池莉与《不谈爱情》--刘荣秀一、池莉作品简析:读池莉的作品,一个强烈的感觉是—真、实在。她写的都是些琐碎的生活片段,可她一样把你带进去读,让你感动。《不谈爱情》是池莉“烦恼三部曲”之一,另外两部是《烦恼人生》和《太阳出世》。

浅比较《薛刚反唐》与《呼家将》 评书呼家将刘兰芳

以全家被害,子孙复仇的书,有《伍子胥演义》、《薛刚反唐》、《呼家将》还有《曹家将》几部书,最有名的是《薛刚反唐》与《呼家将》。下面我想随便谈谈这两部书,依据的本子是刘林仙的《薛刚反唐》和刘书琴的《呼家将》:1、主人公:《薛》书

声明:《人事成败与《菜根谭》-前言:性定菜根香》为网友微笑小嵐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