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学东渐 哪两个时期 “西学东渐”与民族复兴



作为一个中国人,尤其是作为一个中国的知识分子,有时候非常骄傲,拥有一种强烈的民族优越感。这倒不是说轻视其他民族,而只是觉得中华民族历史实在悠长,几经风雨依旧风采依然。

  作为一名中国人,在网络上看到那些文章预言中国将成为推动世界经济文化发展的中坚力量,每每喜滋滋的,心中着实受用。可是,现实却不能不让我们这一代的中国人警醒。

  的确,中国的整体经济水平上了一个又一个台阶,中国在国际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中国在局部范围的科技水平也已经成为了世界的领先者,但不能不看到在喜人的成绩背后藏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隐忧。

  而最核心的隐忧便是全球化与民族利益如何统一与协调的隐忧。没有人不知道全球化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没有人不知道地球村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正是为了迎接这个趋势。稍微具备常识的中国人都知道中国要发展,全球化的道路一定要坚定走下去。然而,中国的国情又决定了要从根本上执行全球化的道路必然会导致诸多矛盾。全球化策略并不仅仅停留在口头上的将西方的资本引进中国,也不仅仅局限于将西方的商品引进中国,也不局限于将西方的科学技术引入中国,也不局限于将西方的人文艺术引进中国,也不局限于将西方的教育体制引进中国,也不局限于将西方的管理模式引进中国。具备历史学常识的人知道,西方的科学技术也罢,西方的人文艺术也罢,西方的教育体制,西方的管理模式也罢,都是经历了无数次战争的洗礼,无数次学术的争论,无数次智慧的积累的结晶。它们已经完全作为一种文化积垫停留在西方人的各个角落,已经成为了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以说这些已经成为了他们灵魂中的最核心的部分。但是,作为拥有悠久历史的中华民族,尽管从20世纪开始也经历了无数肉体和精神上的风暴,尽管从一百五十年前在先驱者的带领下就开始了西学东渐的尝试,但是这个尝试却始终没有撼动中国古典文化的根基。无论现在大家接受的到底是多少西方的科学教育,但对于大多数民众来说,决定他们的生活模式的依旧是古旧相传的传统习惯。真正左右知识分子的思维模式的依旧是东方的古典,比如说老子,比如说孔子,比如说佛教。这使得西方的教育体制尽管在形式上引进到了中国,但是实质上却被束之高阁。中国的企业诚然天天讲,年年讲得传播着质量至上,服务至上,顾客满意至上,企业文化至上的观点,但实际上所有的决策依旧被制度底下的潜规则所掌控。这使得所有的学术讨论,所有的会谈在实质上都是一纸空谈。在这种前提下,自然产生了一个疑问,是按照当前的主流为了从理论上迎合全球一体化的经济大趋势,而投入巨大人力物力去继续推动按照西方的思路改造中国文化的过程,还是根据中国的文化,有选择得过滤西方的模式,从中国文化的特殊情况出发,有选择得切入到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中,从而让东方文化有机得与西方文化融为一体,共同建造一个全新的全球文化。

  从表面上看,这中间并没有太大的分别,都是为了找到一条最合适的道路将中国的本土文化与全球一体化的趋势相结合。但是从实质上讲这确实完全不同的两条道路。

  第一条道路,应该是“西学东渐”的现代改进版。一就是坚持这一条路线,通过改造中国人的思维模式来实现东西方在同一的游戏规则之下共同生存。而这必然会带来种种的阵痛。毕竟中国的文化是经过了几千年的沉淀,而且是被历史证明曾经非常适合中国人所处的环境,也一度让中国在世界文明中处于非常领先的地位,只是后来才逐渐得远离了世界的发展方向,逐渐被西方文明所超越。大多数会以为,这是由于东方文明不适应了未来经济发展趋势的必然结果,但就我看来,因此应该被西方文明所取代。但笔者看来,这种情形的发生,更多的不在于西方文明的先进,在15、16世纪,西方文明却是处于一种非常蒙昧的状态下,只是到了16世纪以后,西方的连年征战,每个国家为了生存,不能不开始在外部猎夺资源的同时,内部开发本身的智力资源,当时的西方国家拥有非常强烈的学习欲望,以至于无论是来自那种宗教,无论是来自哪个民族,只要是他们认为能够对本国生存与发展带来帮助的科技与文化,他们都能够接受。这是这个原因,让西方文明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而同时东方文明由于并没有经历太多的患难,里面尽管存在很多隐忧,但是由于这些隐忧还不足于调动整个民族的危机感,从而从根本上开发东方文化的潜力,最终导致了东方文化在表象上无法抗衡西方文化。但这并不足于表示,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到底那种是强势文化,那种是弱势文化。在笔者看来,这两种文化更多的代表着两个钱币的正反面,或者按照中国古代学者所讲的是同一个事物,一阴一阳两个不同的方面。两者各有专攻,各有所长,属于矛盾对立而统一的两个方面。从这个意义上讲,西学东渐在理论上未必占据一个非常有利的位置。

 “西学东渐”与民族复兴

  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如果从东方文化的实际情况出发,有选择得吸收西方模式的精髓,从而共同缔造一个更有生命力的全球文化,也许更适合中国当前的发展现状。中国人从来就是生活在孔孟文化的基础上,无论孔孟文化如何,他们都已经深入到每一个中国人的骨髓,这绝对是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无论我们表上多么反对孔孟文化,但是孔孟文化已经完全控制了中国人的潜意识,也不如通现在西方文化那样仅仅控制了中国人的意识层次。决定中国人做出判断的也许是西方的逻辑三段论,但是真正决定中国人选择的却永远是老子的阴阳太极思想或者孔子的中庸之道。也许中国的知识分子会言必称某某西方的经济学家,但是行动的依据依旧是中国的传统习惯。从这个角度来说,要真正从底层改变中国人的思维模式基本上不可能的。而实际上来讲中国式的思维即使到了西方也是颇得尊敬的,西方学者哪个说起孙子兵法不叹为观止呢。作为中国人我们完全没有必要将我们文化里面最优秀的东西扬弃掉,而盲目接受西方的指引。我们完全可以在保留我们优势的地方再有选择的吸收西方模式与文化的精髓。我们完全没有必要一定要将自己完全倒空再去接受西方文化的精髓,我们完全可以在现有文明的基础上去整合西方文化的精华。

  我时常以为,“西学东渐”的确为中国文化的更新带来了非常巨大的作用,因为它撼动了古老中国文化中腐朽部分在中国文化统治占统治地位的根基,让中国人民能够怀着一颗平和的心态重新审视自己在世界文明中的地位。他让中国人民重新建立一个更好的,更前卫的文化奠定了基础。但是,如今中国古老文化的腐朽部分已经基本上被清除的时候依旧继续打压中国文化中的先进的,经过了重生的部分,笔者以为实在有些矫枉过正。

  我时常以为,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中国本土的文化就是我们生存的土壤,而西方的模式仅仅是我们引进来了种子,的确这些种子非常得优秀,但是仅仅因为让所有的种子生存而试图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土壤,我以为最终的结果绝对是得不偿失。

  我又时常以为,对于中国人来说,中国本土的文化就是我们的脚,而西方的模式就是漂亮的鞋子,如果为了一定要让中国人都穿上这些漂亮的鞋子,就开始修理自己的脚,那代价也绝对太高昂了。

  所以,笔者以为,“西学东渐”曾经的确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起到了巨大作用,但是如果继续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那么中华民族的复兴必定面临更多的困惑!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502982.html

更多阅读

73岁 与84岁 之说的来历 避讳73和84这两个岁数

73(岁)与84(岁)之说 的来历毛主席晚年谈论他的健康时说:“73(岁),84(岁),阎王不请,自己到。”他老人家恰恰是84虚岁逝世的。民间也有73岁,84岁是老人的两个门槛之说。以后,每逢清明扫墓到墓地,我总要下意识地看看逝者碑刻上的年龄,按照统计学来观察,

转载 粟裕得罪了哪“两个半”元帅? 粟裕 元帅

原文地址:粟裕得罪了哪“两个半”元帅?作者:剪段时光祭流年粟裕将军常自谓:“沧海一粟。”某日,粟裕将军访叶剑英元帅。临别,叶帅扶杖送。粟裕急阻之曰:“老帅相送,不敢当。”叶帅曰:“百战之老将,岂能不送!”粟裕对曰:“沧海一粟,不足挂齿。”

声明:《西学东渐 哪两个时期 “西学东渐”与民族复兴》为网友同窗的你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