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to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WTO·时间成本与质量经济



一、WTO问题

2001年12月11日,我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WTO成为我们时代的主题。

第一,加入WTO,企业发展要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

全球经济一体化、市场化是当今世界经济、政治格局演变的大趋势,也是21世纪初期中国加快改革的大背景。经济全球化实质是全球范围内市场一体化的历史进程,是市场经济全面推进和空前发展的过程,是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的广泛流动和整合的过程。由于科技进步的加快推动了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开放的市场构建了一体化的平台。

入世,对中国经济来说,是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并用市场一体化整合资源、调整结构,实现产业优化升级,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加快经济运行的速度,不断地增强综合国力。

入世,对中国市场来说是开放,国内竞争国际化,国际竞争国内化,竞争力不仅仅是经营资本、经营规模、经营数量,而且是经营智力、质量、品牌和文化。

入世,对中国产业来说,不仅是结构性调整,而是产业要优化升级,加快发展新型先进工业,要以科技和信息化推动工业化,实现市场化,以工业化加快推进标准化、信息化进程。

入世,对中国企业来说,是要步入国际化的体制、产业和产品的整合之中,实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和产品创新,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使企业产品进入开放市场体系。

第二,加入WTO,企业经营要按照WTO规则运作

加入WTO是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接轨并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必然选择:一个开放的中国不能只让别人制定游戏规则;一个经济持续增长的中国不能没有进入世界市场的机会;一个以科学技术推动现代化建设的中国决不能落后于世界经济全球化的飞速进程。加入WTO,就必须遵守WTO规则,开放市场和解决争端。开放市场的条件下,竞争是有规则的。因此,加快经济体制改革,并对宏观经济政策进行调整,对有关法律法规框架及有关条文进行修改也势在必行。仅加入WTO一周年,我们就废除了5000多条不符合WTO规则的政策和法规条文。

加入WTO,参与经济全球化,就必须扩大开放,这等于把国际竞争主动引入国内市场,这就要求我们主动地把国际竞争的压力转化为加速结构调整和企业改革的动力,提高我国经济综合竞争能力。加入WTO,参与经济全球化,又一次把我国置于同时追赶“三次浪潮”的位置,改革必须加速进行。目前中国农业还没有完成工业化和市场化的转变,工业革命尚未完成而信息革命又勃然兴起,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迫使我们必须按照国际化和市场化加快改革和发展。

实际上,加入WTO谈判的15年,我国就以WTO的规则为参照系,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从行业整合、降低关税、放开物价、取消出口补贴、统一双重汇率、公开贸易政策到放开国内市场等。而我国入世又进一步锁定了改革的时间表,WTO的时间概念迅速将对外开放的步骤、改革的方向和速度提升到发展战略的高度。按照国际经济通行的规则提升经济改革水平,推进市场化改革在更高层次上的全面展开,以加快建立与国际多边贸易体制相衔接、与国际管理相适应的市场经济体制。“入世”后,WTO规则成为了我国对外经济交往的基本准则,中国必须在这个规则下参与游戏,开放市场。对国外的企业来讲,这也是它们产业转移生产基地延伸、获取比较优势的一个好机会。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也决定了资源的全球配置和生产、销售网络的全球布点。中国入世以后,有利于中国企业更好地参与世界范围内的分工协作,从整体上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

加入WTO改变了我们的参照系,由区域、行业乃至于国家,已全面进入一个开放体系,中国经济主体即企业,不能再依赖于政府的政策,依赖于对外贸易体制,而转向进入一个开放的平等的竞争平台,要依赖于自已产品、科技含量、质量、标准和功能,提升竞争力,在这个转型中,政府要由运动员转向裁判员,在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全面履行职能。为适应WTO规则的要求,政府应不断进行制度创新,转变职能,提高政府的决策水平,改善服务,提高效率。对照WTO规则,政府部门需要在观念、职能和管理方式上适应加入WTO的新形势,明确自己的职能定位,将“行政——控制型管理”转变为“规则——服务型管理”。WTO原则的实质也就是强化市场机制对全球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按照WTO规则,中国要按照公开原则,减少对贸易管理的行政干预,强化市场机制的作用;按照透明度原则,提高贸易管理的透明度和公开性;按照非歧视原则,一视同仁地对待各类企业;按照国民待遇原则,对本国和外国企业、商品及服务给予平等对待;按照关税保护原则以及WTO认可的经济手段调整贸易政策,梳理法律法规,放宽有关企业投资行为的行政管理,完善有关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的原则和程序,加速标准化信息系统的建设,提高企业和企业产品质量认证水平。

企业是市场竞争的主体。加入WTO,意味着我国企业参与全球经济竞争时代的到来。我们要进一步深入学习、研究这一规则和相关协议,从熟悉规则,到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尽快进入角色,把企业做强做大。同时应加快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步伐,进一步确立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步伐和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

第三,加入WTO,企业改革要对标跨国公司

加入WTO,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进一步加快,科技对经济发展的决定作用日益显现,中国的企业也要国际化。当前国际化企业主要有这样一些特点:

产权主体多元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市场的日益全球化造就了一个新的竞争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单一的依靠企业自身的资源参与竞争,已经难以在市场中取得优势。对此,许多企业以开放的思维,通过引进外来战略投资者、组建战略联盟、购并参股等多种方式,实现产权主体的多元化,将自身的利益与多个股东的利益捆绑在一起,以提升企业自身在资金、营销网络、制度、管理、技术创新和品牌等领域的竞争力。

专业化程度提高。为了提高企业所处行业的进入门槛,应对潜在竞争者的进入,许多企业不断提升自身经营的专业化水平,采用专业化或高度相关的多元化策略,加大对企业主营业务的投入,保持了主营业务的绝对优势和可持续发展,以提高核心竞争力,形成以效益为根本、以核心业务和客户为中心的经营战略。

企业激励机制的升华。21世纪企业间的竞争焦点是人力资本的竞争,越来越多的企业从重视资本设备转为重视人力资本的引进和开发,将对员工成本的关心转移到员工产出的关心上来,在传统的物质激励制度、精神激励制度、竞争激励制度、人才开发制度基础上,创新了产权激励制度,通过给予高管、研发人员以及营销人员期权和持股,进一步激活人力资本的效能。

不断完善创新机制。21世纪的经济是创新经济,人类社会从工业经济时代开始步入知识经济时代,决定企业在市场上胜负的竞争规则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单一的以降低成本为核心的批量生产模式转变为以创新为核心的柔性化生产模式。创新能力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方向和前途,只有具备创新能力的企业,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培养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企业的核心战略之一。

不断加强信息化建设。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信息成为财富增长的重要源泉。成功企业已经将信息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议程,目前,管理信息系统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企业资源规划、客户资源管理等也已经开始在许多企业中推广,信息化建设对于我国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将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

完善产品标准及质量体系。21世纪是标准化的质量经济时代,标准是衡量质量经济的一个标志。所有创新都以产品载体实现,消费者选择产品同时也选择了标准,质量已不再是一个独立的名词和部门的概念,从强化认证到主动要求权威认证到全员全过程可持续发展质量体系将掀起质量经济的热潮。

扩大经营规模和品牌经营。经营是企业的机制和活力,经营是企业最重要环节,经营规模不再是企业生产能力的扩张,企业以商品经营为主正逐步实现资产经营、资本经营提升商品经营规模,而这一重要载体就是品牌,每一个品牌都是一个系列的产品门类。企业要把品牌作为一种资产来投资和经营,发挥其扩散力和增值力,使其成为一种企业规模扩张强有力的利器。

强化市场机制和产品营销体系。市场机制进一步显现,竞争变得更加激烈,游戏规则愈透明化和规范化。符合市场规律运作的企业会成功,不符合市场规律运作企业会失败。市场的有限性、客观性、强制性、信息不对称性决定企业必须建立产品营销体系,通过有效的定位和细分,进行全方位网络建设和电子商务平台,建立市场发展战略,用价格、质量、效用等各种因素应对市场。

面对上述加入WTO的新形势、新特点,我们必须着眼发展和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际化的跨国公司。

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从长远看,要更有力地开展国际竞争,我们必须形成一批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大型企业和跨国公司。要在加入世贸组织后的新形势下抓住一切机遇,努力形成和发展壮大一批中国式的跨国公司,这是我们扩大对外开放、增强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经受住经济全球化的各种挑战和考验,是我国真正成为经济强国的迫切需要”。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迅速成长,随着中国在世界地位的提高,成长为世界级大企业正在成为许多中国企业的目标。不少特大型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正在进行市场化改造,进行企业治理结构的改革,努力跻身于世界500强的行列。一些在市场竞争中搏杀出来的特大型非传统国有企业,例如海尔、联想、华为、海信等也在迅速发展壮大,不仅“引进来”,而且“走出去”,努力成为中国的国际化大企业集团。

有志于成为世界级大企业集团的中国企业,应当把自己所在业务领域的世界级著名跨国公司作为自己的标杆,进行对照。通过系统的对照,了解什么是世界级大企业,它们的经验是什么,它们的优势是什么,找到差距,以资借鉴。

为了成为国际化公司,企业还需要不断地与同行业最好的公司相比较。技术术语称之为“对标”。其基本内容在于把自己同其他公司进行对照和量度并且向其他公司学习。惟有此企业才能真正了解自己处于竞争对手的相对位置,才能采取具体行动去加以改变。对标不仅是在产业对接、产品质量对接、贸易规划对接、市场对接。对标也要包括经济体制、经营机制,甚至企业产权成为跨国公司一部分。

加入WTO究竟意味着什么?当然有许多重要表述,但最集中和概括的表述是“遵循规则,开放市场,解决争端”。WTO,使中国经济成为世界经济组成部分。WTO,使中国市场成为国际化市场的一部分。WTO,也一定会使中国的大型企业集团成为国际化企业集团,从而应对国际竞争国内化和国内竞争国际化局面。

二、时间成本问题

时间是什么?时间是一切物质不断变化或发展所经历的过程。时间也是一个经济概念。从一般经济意义上来说,因为有时间,才有效益、效率。经济各要素的价值实现过程,生产时间、产品销售、货款回笼时间,一个最重要命题就是时间,这就是时间对经济赋予的一般成本问题。十六大向全党全国人民提出一个重要命题:与时俱进,解决“重要战略机遇期”问题。这就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有限时间,也是时间成本,而且也是战略成本。对外,我们要融入WTO,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对内,我们要按照党十六大任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加入WTO“战略机遇期”,抢抓WTO“战略机遇期”,用好WTO“战略机遇期”。

加入WTO,实质上是政治经济改革特别是我国企业要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进行改革和整合,这种整合改革已由国内进入国际化改革当中,融入WTO之中。我们要针对国有企业和企业体制、机制障碍,用开放视野,用创新理论,在改革中着眼解决地域之间、企业之间、产权之间、行业之间以及利益之间的壁垒和围城。

第一,WTO使我国行业市场开放时间进入“零点起步”和倒计时

WTO,使我国由有限度地开放进入全方位的对外开放。加入WTO之前,招商引资“三来一补”成为中国经济亮点,而加入WTO是国门打开,行业的开放要么是进入“零点起步”,要么是进入倒计时。开放不仅是工农业生产领域而且还包括金融服务业的更广阔的领域。外资金融机构设置和外汇业务的服务对象的扩大、经营币种的增加和组织形式的增加,如可以设立独资或合资汽车金融服务公司、独资或合资金融租赁公司,外国非寿险公司在华设立分公司或合资公司及外资股比可以达到51%;外国寿险公司在华设立合资公司,外资股比不超过50%,外资保险经纪公司方面,合资保险经纪公司外资股比可以达到50%等等,外国人已积极参与到中国版图上的市场份额之争,外资企业开始享有国民待遇。

又比如中外合资的零售服务业企业设立区域的扩展,更进一步让中国人领略国际零售巨头的霸气。

再比如电信业中的增值服务(含互联网服务)与寻呼业务、移动话音与数据业务、资产管理业、咨询业、会计业、建筑业、旅游业等允许外资占股比例的逐步提高,外资参与中国这些行业竞争的程度、广度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铺开了。企业重组并购历史即将翻开新的一页。

第二,WTO由我国进口商品关税调整时间进程表明,中国企业要与外国企业进行“零距离”平等竞争

关税,曾是一个国家保护国内行业和产品的重要手段之一,中国将按照双边市场准入谈判的承诺,逐步调整关税税率,中国的关税平均水平为15%,到2005年中国的关税平均水平将降到10%左右。降低关税后,工业品的平均税率为11.6%,农业品(不包括水产品)为15.8%,水产品为14.3%。

外经贸部部长石广生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02年年会上说,中国还取消了对粮食、羊毛、棉花、涤纶、化肥、部分轮胎等产品的配额许可证管理。

关税降低,意味着行业的对外开放程度,意味着行业发展的机遇,意味着中外企业真正进入平等的“零距离”竞争。当我们某些企业经营者还沉思在入世利弊之争之际,我国2002年就已成为世界引入国际资本最多的国家和地区。我国政府要履行所承诺的开放市场的时间表并逐步调整关税,市场开放引入的竞争压力有利于促进国内企业改革创新,提高国内资源配置效率,但也使得中国企业入世前具有的资源廉价、政府保护、成本低、产品独特等原有优势不复存在,中国企业竞争优势还有什么?

时间!时间是企业可深度开发的重要资源,时间已成为重要的战略。

第三,应对WTO,我们要加快开发时间资源,缩短时间成本,实现时间价值

中国加入世贸,政府在时间、领域、关税所作的承诺要在5年后全部兑现,企业要在这宝贵的“过渡期”步入全球一体化和市场化整合是紧迫的,时间是强制性的,无论时间成本大小,无论企业愿意与否,都将自觉或被迫地进入整合阶段。

时间已成为经济发展诸要素中首要因素;时间已成为企业应对入世整合的必要条件;时间已成为企业实现经济效益诸成本中的核心成本;时间管理已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企业当务之急,就是确定企业在开放市场的定位,缩短时间成本,利用时间差,形成竞争优势。企业要从传统意义上的“以最低的成本提供最高的价值”的模式转向“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低的成本提供最高的价值”。

而要想成为时间方面的优胜者,企业要在产品生产时间、产品流通时间、实现效益时间上缩短时间成本,如企业在产品交付(或服务提供)体系上的灵活性和反应速度必须是竞争对手的2-3倍;企业还要制定一套有效的战略,确保自己能以时间竞争优势获胜。换句话说速度或时间成本问题实质是资本流动比率问题,一定量资本流动次数和流动效率是成正比的,周转越快,成本越少。企业一定量资金在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增值,这也是利润遵循经济规律运作的结果。许多企业通过高度重视“灵活性”和“反应速度”取得了骄人的业绩。像美国沃尔玛就是通过时间优势获得了超过同行3倍的增长率,利润也在竞争者平均获利水准的两倍之上。据悉,在深圳沃尔玛商店,收银台小姐只需把任何一位顾客购买的商品数量、金额输进电子计算机,此信息便通过商用卫星送到美国总部的计算机中心,接下来,该从哪里给深圳补货,又由总部把信息下达到商店,这就是国际连锁业特有的简化管理赚取时间成本获得优势的例子。有研究资料表明,借助信息高速公路和电子商务平台的零售业企业由此缩短时间成本和管理成本,市场竞争能力提升高达34%。

中国家电原由80%企业创造20%的价值,到20%企业创造80%价值,说明了什么?说明了时间的力量。时间使行业变得活跃起来,如对时间的快速反应,使海尔拥有了加速度,仅仅18年就由一个亏损147万元的企业发展成为销售收入过600亿元的国际化企业集团。

WTO时代,时间决定着企业的生命周期,时间决定企业成败,时间成本决定企业产品效益。要与时俱进,中国企业该把时间由生产成本提升到作为时间战略选择的时侯到了。

三、质量经济问题

加入WTO,质量经济时代到来了。

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形式是产品,有形或无形的。没有质量的生产和提供都是没有竞争力的。没有标准和品牌的质量又是没有核心竞争力的。加入WTO,国际竞争已演变成质量竞争,它已成为非价格竞争的重要形式,它已成为企业产品入市的门槛,它不仅不会受到WTO的限制,而且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21世纪,还可以打破贸易保护壁垒,具有更多的竞争优势,那么质量经济时代的要素是什么?

质量经济要素首先是质量标准要素,其次是品牌要素,再次是市场要素。质量、品牌、市场是企业永恒的主题。质量、品牌是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质量、品牌、市场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企业效益实现关键是产品的质量。产品没有质量控制,就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品牌,也就难以在流通中实现效益。

第一,应对WTO,企业产品要执行国际化质量标准

 WTO·时间成本与质量经济

中国入世,企业要入市,关键是要放在一个开放的市场体系中解决标准问题。标准是衡量质量经济的一个标志。中国企业要在时间成本竞争中获胜逐步成为一流企业,无疑要解决好非标准或许标准进入标准化生产问题,即地方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都要实行国际化标准问题。国际标准对企业究竟有什么好处呢?首先,你的质量管理水平提高了,质量有保证,管理有效率了;第二点,质量管理成本降下来了;第三点,减少了内耗,职责权限清晰;第四,提高员工素质,推进人力资源建设;第五,有助于推进管理现代化。现在好多企业打广告的时侯动不动就说,本企业通过国际标准认证,这至少说明国际标准认证方兴未艾,这是一个趋势。中国加入WTO以后,全球经济一体化加速了这种趋势,你进入这个领域,可是没有相应的资格和认证不行。要签合同的同时,人家向你要这个资质,你没有意味着你的机会收益是100%的丧失。加入WTO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我们参与世界经济贸易活动的障碍拆除了,可是加入WTO以后是不是就意味着我们不会遇到任何障碍了?媒体不断报道,中国大蒜出口日本贸易战,中国蜂产品出口欧盟的遭遇,这告诉我们,新的障碍就是各种各样的国际标准,所以现在这种国际管理标准已经成为经济生活中的共同语言。

这里必须明确一个概念,叫“质量的最终标准是用户满意的程度”。这是国际标准(ISO)的精髓。因为,市场的需求是不断变化的,不同的国家、不同的人们、不同的地域、不同经济条件中的不同市场上,对质量有不同的要求,最好的质量之所以最好是因为产品恰恰符合消费者对产品使用的要求。质量一词已经远远超出产品本身质量的固有观念,成为一个具有多种内涵的综合概念,质量标准除了代用性之外,还必须有动态性,这就要求企业在选择产品质量标准时具有层次性、经济性、策略性和技术性,要根据市场环境变化情况,不断完善和改进。否则,就会造成设计控制标准与用户要求不符,即使合乎标准的产品,用户也不欢迎。当然,动态性也并不意味着可以想怎么改就怎么改,这样同样会打乱生产,造成巨大浪费,所以标准还必须具有严肃性。在企业中,标准是一个具有法律性质的文件,全员共同遵守,这样才能实现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并决定企业兴衰。

解决企业产品质量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首先要从抓管理职责做起;其次要梳理企业现有及潜在的资源尤其是企业人力资源,第三,就是要抓产品的实现过程尤其要采取各种控制手段,第四是要抓测量分析的改进,尤其是各种检测手段要有。国际标准实际上是一个全过程都需要参与的认证体系,这种认证体系是企业产品进入WTO的通行证。一旦获得了一个标准的管理体系,同时也获得了一种荣誉,对你的客户,你的市场获得了一种认知和诚信。

第二,应对WTO,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核心能力是产品的科技含量和产品品牌

加入WTO,品牌竞争力开始突显了。品牌竞争力体现在产品品牌上,关键是产品质量要进入认证体系,解决认证问题。目前国际推行认证有三种,一是ISO9000,这实际上抓的是企业的基础管理。在这个基础上现在开始有新的要求,就是ISO14000,就是环境管理标准。好多企业如果没有环境管理,没有这个绿色证书将来出口绝对是不可能的。特别是搞化工、食品、饲料出口的,吃的穿的,这几个方面以后要求是很严格的。现在也不仅仅是外国人要了,中国人现在也要这个证书了。现在国家正在推行18000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每天的新闻都有大量关于安全问题的报道,所以安全管理体系又成为一个重要的体系。据深圳市人才市场资料,安全主任的薪酬有的月过万元。虽然一些国内最先进的企业已提前搞“三标一体”了,但目前我国仅有5万多家企业通过了ISO9000的认证。这距离国际化还是有一段距离的。再比如,制药的可能都知道GMP标准,中国药监局已经规定,2004年底之前没有通过GMP认证的医药企业一律关门。所以说,企业生产全过程执行国际化标准将成为中国经济全面进入世界的一个标志,中国企业必须按国际企业的要求来塑造自已。

企业界谈发展言不离WTO,语不离新经济。在一定意义上通俗地说新经济是知识经济,是科技经济,是信息经济,是质量经济,是品牌经济。

企业依据地方、行业、国家和国际标准生产产品和用这一系列标准检测获取认证是同一过程的不同阶段。市场对产品其最基本的共性要求是安全、有效和适用。

市场经济实践告诉我们市场有限性、开放性和信息的不对称性等是市场的基本特征。

即使是开放的市场体系,对产品也有一个容量问题。一个新产品的诞生会改变市场产品结构,会创造市场,其产品的市场容量是个变数,生产企业有效经营会为其带来高额垄断利润;然而这一新产品发展成为一个产业,市场对这一产品的容量渐成常数,企业有效的经营将获得利润或平均利润。其中有效的经营就是品牌经营。企业和企业产品品牌不仅是企业依据质量标准生产产品的过程,也是企业生产产品执行标准检测和认证的结果。

产品质量认证的层面不同,产品品牌的档次也不同。质量标准认证关键在于权威性。企业产品质量标准认证(尽管也包括企业管理、资信、环保、绿色食品以及免检产品等等一系列的认证),是对企业诚信度和产品质量程度的认证。这一认证一经消费者认可就构成了产品的市场品牌。

认证和品牌是企业产品进入开放市场绿色通道的通行证。有了这个通行证是不是就畅通无阻呢?也不尽言。

企业产品的质量,科技含量和认证是生产过程,而产品的服务质量则是消费过程和完成才能得到的结果。 服务质量是质量经济的延伸。使用质量是产品最终质量的表现,而使用质量的好坏,必须有良好的服务质量为保证。WTO时代,服务质量的重要性已变得越来越突出。实践证明,在以优质服务取胜,不失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塑造企业形象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东芝、松下、奔驰、IBM、麦当劳、长虹、海尔、荣事达等正是以优质服务制胜的典范。服务质量已形成质量经济时代无形的竞争力,它正成为一种文化,推动着质量经济时代的步伐。

第三,应对WTO,企业产品质量竞争和效益实现的平台在市场

产品价值的实现关键在市场。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企业生产经营出发点是市场,落脚点也是市场。

一般的讲,评价企业和企业产品是利润,而反映利润则是用两率的稳定和增长来评价的:一是市场覆盖率;二是市场占有率。

企业的成功是一个现实问题,企业可持续发展不仅是现实问题,还是个长远的关乎企业生命周期的问题。

市场是什么?是体制、机制、导向、资源、环境。市场决定产品的数量和规模,市场决定产品质量和价格,市场决定产品品种和品牌,市场决定企业的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这就是市场。

前面提到企业生产产品质量控制问题,认证问题,但更重要的是产品的市场经营问题。产品的作用和功能简单地说是服务和服务质量。现代市场营销不仅着眼于产品功能作用,而更着重于人文关怀,以满足人们心理的、生理的和社会生活需求,其中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企业产品进入市场经营阶段。企业生产产品追求的目标是效益,这是无可置疑的,企业实现效益的最大化和最优化,应当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统一,这是企业实现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目标。企业生产产品从人文的观点理解是企业文化的实现和结果。

以光明集团为例,地处深圳特区,历经44年的发展,不仅为市场提供了鲜活的农副产品及精深加工产品或者说高科技产品,也为市民提供了观光、旅游、渡假、休闲及科普教育的场所,同时还为城市提供了“肺叶”“氧吧”即生态环境,这就是光明集团效益的实现,光明集团企业文化的内涵。

质量决定使命,质量经济是国家和企业竞争力的体现。质量是提升企业价值的重要手段,质量是资源转向产业实现品牌的重要要素,质量经济是中国企业成为跨国公司缩短时间成本的必由之路,质量经济也是中国经济走向世界经济的标志。

四、WTO时代,实施全面创新战略,以最短的时间创造最佳的质量实现最佳效益

入世以来,我们也开始关注时间成本和质量经济,我们也关心WTO规则和培育WTO意识,但我们却往往处理不好三者的内在经济关系,要么过于强调质量,在依托产品交付或服务提供体系形成竞争优势过程中许多时间浪费,抬高了时间成本;要么过于强调入世时间表而忽视了质量。这主要表现在三点:一是流程限制,如日常审批占用了太多的时间;二是质量问题,如因设计、操作、检测疏忽等问题造成时间浪费;三是组织缺陷,主要是因组织结构不合理而导致的信息流动和沟通方面的效率低,比如,职能部门之间的层层传递导致了大量的时间浪费等等。

要想提升企业竞争力,积极参与竞争,中国企业必须超越现有发展阶段,对标国际化,与时俱进,实施全面创新战略。

现代管理大师德鲁克说过,创新就是创造了一种新的资源。现代创新,不仅仅是一个概念,它是从新思想产生到产品设计、生产、营销、管理和市场化的一系列活动。中国企业缺乏的不单单是思想和观念,更是从制度到市场的一系列链条,只有每个环节都焕发出活力,中国企业才能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建立企业创新体系,企业从观念、制度、技术、产品、市场、管理、文化等层面进行全方位全员革新和变革。

第一,观念创新。企业的发展无论是个体还是作为整体的企业群,都不能离开经营思想的不断解放和经营观念的不断更新。中国企业应树立智力资本、人力资本、永恒竞争、永续经营观念,才能向世界学习,向世界要市场。要尽快实现数量型转入质量型,区域型转入开放型,产品生产型转入市场经营型。价值效益目标要将“时间”和“质量”列为重要的管理和战略指标,这样才能激励整个组织去反思现状并着手改进流程和管理;

第二,制度创新。企业发展必须首先进行制度创新,制度创新需要不断调整结构、权责关系、运行规则、管理规章等制度要素,使企业制度充分满足企业内部各单元的协调运行,建立产权明晰、政企分开、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第三,技术创新。为企业创造一种足以带来新的生产效率、市场效率的技术活动。没有技术创新就没有产品的更新,企业就难以发展。技术创新关键是人的问题,即技术创新主体及其动力机制问题。员工是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动力机制是其活力来源,组织制度是其有力保障,信息网络是其枢纽。

第四,产品创新。对企业发展具有至关重要意义和作用,企业各方面创新都是以产品创新为载体进入市场,接受市场检验。市场上没有永远畅销的产品,企业产品便是企业生命。依靠一种产品、一种功能包打市场时代已经成为过去,在今天的市场上,企业要想长期立足,只有不断开发新产品。

第五,市场创新。没有饱和的市场,只有饱和的产品。市场创新就是企业要主动地考虑研究消费者存在的实际需求,力争在消费者提出具体要求之前,在竞争者拿出合适产品之前,让消费者逐渐了解它,接受它以至喜欢它,从而把潜在的市场需求创造出来。以产品引导消费的例子不胜枚举。企业要依据国家产业政策,大力开拓农村市场,开展网络销售,开发绿色产品市场。

第六,管理创新。竞争愈激烈,管理越要卓越,越要创新。入世后管理形态已开始进入战略管理新时代,企业必须将时间管理列为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课题,以市场为导向,面向未来,协调好内外资源,寻求企业可持续发展。今后时期,企业发展要大力实行人才战略、创新战略、文化战略。

第七,文化创新。文化是未来竞争中的主要力量,企业经营不仅要营造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最终要实现企业、企业产品、企业家为一体,成为一种强有力的品牌。而更重要的是使文化成为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提升文化经济力,实现企业文化国际化和经济的文化化。

结论:这是一个由数量经济型转向质量经济型的时代,这是一个由属地经济型转向开放经济型的时代,这是一个由资源经济转向产业经济的时代,这个时代经济赋予了灵魂即文化。经济的文化化和产品的品牌化成为重要的时代主题,抓住和把握这个战略机遇期加快发展和实现质量经济和品牌经济不仅对中国企业是重要的,而且对中国经济更是重要的。我们要与时俱进,研究时间成本和战略成本,要依靠创新,全面实现质量经济的目标。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503013.html

更多阅读

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人民币升值的内外因

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简介?人民币汇率问题成为全球范围内的热门话题,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正确认识人民币升值原因和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将有助于我国政府和企业抓住人民币升值机遇,化解金融风险,促进我

中国儒学网 >> 儒的起源 儒学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儒的起源徐山[摘 要]“儒”字(其初文为“需”)在形、声、义三个互为关联的层面上,都有各自的原型和演变系列。“需(儒)”的产生源于原始的雷神崇拜。“需(儒)”字的原型上为雨,下为人形,其形义反映的是祭祀雷神的求雨仪式。“需(儒)”的本义为

中国特有的地形地貌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北京地形地貌

一、 地域文化的形成和特点国民性格的形成会受地理环境、气候条件、文化传统、饮食结构的影响。其中,对国民性格形成起至关重要作用的应该是政治体制和文化传统。共同的文化传统,共同的政治制度,会形成一个民族特有的思维形式和行为规

宗法制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宗法制的影响

宗法制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04广电新闻2班林梅所谓宗法,是指一种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标榜尊崇共同祖先,维系亲情,而在宗族内部区分尊卑长幼,并规定继承秩序以及不同地位的宗族成员各自不同的权力和义务的法则。它的具体内容在有关

声明:《wto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WTO·时间成本与质量经济》为网友渣男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