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美博士林昕:牵手产业链 打造“中国芯”



“我们现在做的,是一个零的突破。”林昕说这句话的时候语气平缓,他的右手拖动着鼠标,在投影屏幕上划了一个圆。

  这位美国加州大学电机工程及计算机博士在试图用一种最为简洁的语言把繁杂的技术名词通俗化之后,他告诉记者,因为没有国产的芯片,中国模块厂过去一直用的都国外的芯片,但现在这个历史即将结束。

  当然他没有像很多人一样会狂妄地说历史的终结者将是他和他的天利公司,因为他始终是一个温文而雅并且很谦和的人。而他的好性情使得这次交流变得轻松愉快,这正是林昕所强调的“硅谷模式”的一部分。林昕说希望把硅谷民主、平等、轻松的工作氛围带到天利来。

  2002年,在美国求学工作20年后,林昕带着他的梦想回到了中国,经过两年的市场打磨,2004年4月,天利半导体公司在深圳成立,林昕出任公司董事长,他把寻求自我突破和中国芯片产业的突围一同寄望于这个新公司。

从硅谷到深圳

  林昕说,很早他就有创业的冲动。

  1982年,林昕从北京大学生物系毕业之后到了美国的休斯顿大学,在那里获得了电机工程硕士学位,接着进入加州大学并获电机工程及计算机博士学位。

  在林昕拿到博士学位后不久,他和朋友创办了一个公司,后来因为朋友被派驻国外等原因解散了。这次创业让林昕收获了很多经验,他体会到了做公司和做研发的区别。很显然,对林昕来说,怎样把资金带到公司来,怎样管理好一个团队,远比把一个概念变成一个产品难度要大得多。

  此后,他开始阅读一些市场、管理、财务方面的书籍,而此前,他对那些东西都“不敏感”。

  林昕曾在AMD、ChromaticResearch、富士通、BROADCOM和NanshanbridgeMicroelectronics,Inc.担任设计部经理和总裁等职位,是美国硅谷著名的数字电路专家。可以说,就算没有这次创业的失败,林昕在美国的生活也将是一片坦途,但这种安逸的生活并不是他所追求的,他渴望获得更大的成功。

  2002年,林昕踏上祖国的土地,开始了在成都的创业生涯。林昕说,那时候他和很多“海归”回来创业的想法一样,以为在美国做的是很尖端的技术,而做世界上最先进的肯定是最好的,所以回来以后接着做这个产品,并没有考虑太多的市场定位问题。

  他在成都创办的南之桥微电子公司也做芯片,不过做的是高端芯片,主要用于电信设备。“量不大,比如说卖一台系统,可能几千万的系统里面就几颗芯片,要靠做芯片去维持一个公司的产值相对比较困难。”

  经过两年的市场调查和思考,虽然目前那家公司的运作仍然很顺利,但林昕还是退出来了。“天利的产品定位主要是把市场作为主要依据,以市场需求在先来考量的。”“现在做的是手机屏幕显示驱动芯片,手机去年在中国卖了1亿部,每部里两颗芯片,一上来就是两亿片的量,所以这个市场非常大。”

  “现在我们并不求技术上一定要和美国的同一领域去竞争,我们更多考虑的是不是适合中国国情。”

中国芯的机会

  一个手机的产业链图示作了这样的链接:标准开发商——芯片开发商——手机设计公司——手机生产商——手机渠道商和经销商——终端用户,尽管目前中国手机市场的销售量已经占全世界的20%,但在这个产业链上,处于产业链顶端的“标准开发商”、“芯片开发商”均由国外厂商把持。手机市场去年彩屏芯片国内市场的销量是25亿元人民币,60%被三星占据,剩下的则被日本、台湾、香港的公司瓜分。

  产业链中的不利地位,使得国产手机陷入危局,地位比较尴尬。通常国内LCD显示驱动芯片优先供应国际品牌,国内手机品牌则为二线考虑的对象,今年上半年,国产手机核心部件告急,企业发展深受制约。

  芯片开发商处于产业链的核心,目前除天利之外,国内还没有其他公司进入这一领域。在林昕的眼里,现在切入液晶显示技术的研发是一个黄金时机。

  中国正在实施的新的五年计划鼓励IT产业自主知识产权的研发。

  统计数字显示,目前国内芯片的消耗量是3000亿元人民币,到2010年预计将达6000亿,到2020年应该再翻一倍。但今年的3000亿里只有5%是我国自己的晶圆厂生产的,也就是只有150亿,这150亿里自己设计的只有大慨40-50亿。

  “这个比例很小很小,和我们国家电子产业的发展极不成比例,按照新的五年计划,到2010年国家希望自主设计量能达到800亿,到2020年希望达到8000亿,增长的速度非常之快,这个领域有很多公司会成功。”

  基于这样的判断,林昕看到了今后的15年我国芯片产业将迈入一个大发展时期,“实际上它的发展速度要比电子工业快得多。”

  林昕介绍,电子行业兴起于美国,八十年代移到韩国、日本和台湾,九十年代则转移到了中国。林昕把这种产业转移比作一列火车经过一座座火车站。“很多产品起始站都是在美国,但最后终点站都是在中国,现在我认为半导体的终点站就是在中国。”

  但主导这种转移并非只是因为中国廉价的劳动力,“我们不会去越南或者柬埔寨,也不会去印度。”

  林昕说,天利植根于中国的一个主要的原因是半导体的产业链在中国已经形成——晶圆厂集中在苏州和上海,而封装厂在长江三角洲一带发展很快。

  “现在这个产业链所有的东西都在国内,所以我们要最大限度地利用我们的市场。”显然市场是天利的一个核心竞争力,但林昕认为最核心的竞争力还是其创业团队,这个团队基本上都是在美国硅谷工作了十几年的博士,代表了世界最先进的技术。

  今年10月,国家知识产权局正式受理天利的手机LCD驱动芯片的发明专利,天利围绕手机LCD驱动芯片的另外5项专利也在申请当中。

产业链联盟叫板三星

  在国内市场一段时间的闯荡后,林昕发现在这个行业要想成功,一定要形成规模、形成联盟、形成产业链。“这个行业不光得有钱、不光得有技术,还得有战略眼光,方方面面都要做得很优秀才有可能成功。”林昕一再强调“产业链”的问题。

  我国的晶体管研究起步很早,但一直局限于科研而没有发展为一个产业。“我们没有封装厂,没有晶圆厂,原来的设计能力都是在纸上和实验室里。没有产业链,赚不到钱,就发展不起来,最后连设计能力也没有了。只有当这个产业链完全形成了,才可能形成一个真正的有产值有利润的规模。”

  林昕说,现在中国芯片产业的产业链已经在过去两年形成。“如果三、五年前去做这个事,包括2002年我刚回来时去做,都未必成功,因为那时这个产业链还只形成了一半。”

  由于考虑到了产业链的问题,在投资方的选择上林昕说自己“很挑剔”,他希望投资方控制着产业链的一部分或者一部分客户。“最痛苦的就是没有上下游,现在比较好的就是我们的投资商已经投下了产业链,这与国内很多投资商看中一个人就投资下去有很大的不同。”

  天利的投资方是新加坡具有领导性的企业维信集团(WBL),资产超过11亿新元,员工近两万余人。

  维信集团的精明之处在于其在中国的投资已经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目前在中国已经投资了11家芯片、模块等企业。不久前维信在上海召集其产业链关联企业开会,主要目的就是要使这些公司形成有机联盟,通过联盟内部的技术和客户共享,整合出一个颇具竞争力的产业链。

  “假设整个产业链都是我们投资方投资的,每一家公司都有很密切的关系,如果我们每一家都把成本降低10-15%,在终端客户面前我们就有非常强大的竞争力。”

  不过,在林昕看来,要赶超三星这种技术很全面的公司,还只能脚踏实地一步一步来,“第一我们自已研发技术,第二形成联盟,第三,我们的服务会做得更好。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一步一步,我们还是可以赶上和超越这些公司的。”“目前从系统设计上来看我国基本上已经超越了韩国公司。有些东西我们有优势,只是我们没有意识到。”

  事实上,与投资商的关联企业以及与客户结成战略联盟已经成为天利的一个市场策略并开始有所斩获。林昕例举了天利与一家手机公司的合作模式:“我们跟他们签订了一个2亿的供货合同,同时帮他们带一个研发团队,相当于技术外援,这是一种很密切的合作关系。”

  但是,这种合作模式还只是一个市场的起步点,林昕说,接下来天利将加强市场方面的投入,由专门的团队去策划和运作。

  “我们先瞄准国内的企业,将来发展起来,还要再打到国外。”一切都还只是起步阶段,但这并不妨碍林昕的目光投注到更远的将来:公司预计将在2005年开始盈利,2006年达到2亿元以上产值,5年内形成多个系列产品,达到10亿元以上产值,并力争在2006年实现海外或国内上市.....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503024.html

更多阅读

asia clean capital 牵手L Capital Asia, 丸美渐入佳境

     2013年7月10日,全球最大奢侈品公司LVMH集团所赞助的L Capital Asia基金战略投资丸美(中国)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新闻发布会在上海环球金融中心93层盛大召开。会议宣布L Capital Asia正式成为丸美第二大股东,并将与丸美开展8大方面

声明:《留美博士林昕:牵手产业链 打造“中国芯”》为网友相思一阙离词歌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