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赢得全球最大的钢铁市场,浦项制铁正在中国宏观调控的大环境和本土企业的环伺中继续大肆扩张
顺着万里长江近海口的江苏省张家港市北部的长江沿线,韩国浦项制铁(Posco)与当地著名的沙钢集团合资组建的张家港浦项不锈钢工厂不断长大。眼下,这家合资公司第三期年产60万吨热轧不锈钢板工程正在冬日的江南水乡如火如荼地进行建设。与其以往所有在华企业仅仅注重钢铁生产的后道工序不同,这个新项目包括冶炼、连铸、热轧等全部工序,已不复是其合资伙伴沙钢总裁沈文荣戏称的“光榔头”项目。
1999年1月一期工程投产的张家港浦项是韩国浦项制铁在中国本地化生产的第一站。其一期工程投产当年即告赢利和分红,创下了韩国对外投资企业最快获得投资回报的纪录。2003年9月,二期扩建工程完工的张家港浦项,年产36万吨冷轧不锈钢薄板,成为国内最大的冷轧不锈钢生产企业。如今,浦项在中国已经建有大大小小19家合资或者独资公司。张家港浦项三期工程则显示出浦项在中国的事业正在生根,长大。 2003年3月29日,浦项创始人朴泰俊考察张家港浦项。当他在包装场地看到一排排整整齐齐、包装精美、一尘不染的钢卷时,这位76岁的钢铁之王快步前趋,弯腰紧抱钢卷并亲吻之,令在场观者不由动容。随后,他用毛笔写下“无条件感激”几个大字。 朴泰俊要感激的不仅仅是张家港浦项,还有给浦项带来巨大商机的中国市场。中国的强劲需求带动了浦项订单的增长以及全球钢铁价格上扬。2003年,这家韩国钢铁巨头的利润飙升80%,至16.6亿美元。而到今年,仅仅上半年,浦项就实现利润14亿美元,同比增长60.4%,其中中国市场居功至伟,其销量约占浦项出口总量的37%。 现在,这家被称为全球竞争力最强的钢铁企业正迫不及待地要把生产基地转移到中国来。它在韩国国内的市场已渐趋饱和,而中国市场的潜力依然巨大。浦项中国投资公司总经理金东震在10月下旬于上海召开的全球董事会上宣布,将在中国“通过大规模投资实现增长”。 “全世界的钢铁市场数中国最大,但是中国的民营钢铁企业太多了。浦项比较聪明,知道中国钢厂对其的冲击,就赶紧往中国转移,”在2004年钢铁信息服务机构WSD的报告中排名第15位的沙钢集团总裁沈文荣对《环球企业家》说。 中国的钢铁企业确实太多了。从宝钢和武钢等钢铁巨头到边远省份的微型作坊,全国已有超过1000家钢铁厂。而其中的强者正在对外国巨头的学习与合作中迅速长大,竞争程度已迅速升级。浦项制铁的“中国梦”能成真吗?诱惑
浦项的中国之路始于15年前。1989年8月,在中国刚刚经历政治风波、跨国公司唯恐避之不及的当口,浦项制铁株式会社海外发展部部长李映周第一次来到中国大陆,负责中国市场的开拓。其时,中国还没有与韩国建交,两国贸易往来很少。 浦项制铁驻中国北京办事处迅速成立,李映周为第一任中国首代。能说一口流利中文的李回忆说,“尽管中国整个大的经济和政治环境并不好,但中国的人口和资源使这一市场有很大的潜力。”浦项很快从政府拿到了批文,从1991年到1993年,对中国的钢铁出口量由15万吨猛增到150万吨。 2001年,由于世界经济不景气,特别是美国互联网泡沫、日本经济停滞,这一年的上半年,浦项业绩明显滑坡。时任浦项董事长的刘常夫一改过去“大量生产、最大利润”的战略,奉行“适当生产、最大利润”,并提出了 “把进军中国市场作为打破钢铁行业不景气的突破口” 的口号。 “以最高的成本竞争力为基础,展开攻击性的促销活动”,成为浦项大举进军中国的手段。2001年7月,中国西气东输工程招标。当宝钢宣布X-70型号的管线钢报价为每吨394美元时,浦项报出了217美元的低价,令同行瞠目。 2003年11月,浦项在中国成立了浦项制铁中国投资公司。今年7月23日,浦项董事会决定将浦项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的注册资本从3500万美元提高到1.46亿美元。此举显示出浦项进一步在中国扩大投资的愿望。总经理金东震表示,“将彻底采取中国化战略,除一些重要职位外,均由当地人负责经营。计划有效利用当地金融,而且将其收益再投入到中国。” 浦项目前在中国的投资算不上大手笔。它在中国同时经营着19家公司,至今一共只投资了8亿美元。2003年8月19日与本溪钢铁公司建立的合资公司,总投资额为6.6亿美元,但浦项在其中只拥有10%的股份,在总投资9.7亿美元的张家港浦项项目中则占有80%的股份(尚未全部到位)。 浦项中国计划在2006年前,向本溪冷轧钢板合作法人和张家港浦项不锈钢公司分别投资6.6亿美元和7.7亿美元,逐步把自己在本钢合资公司中的股份比例提高到25%。另据透露,浦项正计划和广西柳钢在西南建设一个1000万吨的钢铁基地,意图利用西南地区和越南的资源,并供应中国西南和东南亚市场。 在过去的五六年中,中国市场也确实没有让浦项失望。从1998年以来,板材消费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中国成为世界钢材四分之一的消费市场。中国对于浦项擅长生产的不锈钢和电镀钢更是有着急剧增长的需求。资料显示,浦项对中国的出口额已超过其对日本的出口额。 与此同时,韩国国内的钢铁市场已趋于饱和。随着韩国劳动力成本的迅速上升,韩国汽车制造业、家电制造业、造船业、机械制造业近年来逐渐往中国沿海地区转移,国内钢材需求迅速下降。因此,至今75%的销售还来自于韩国市场的浦项,不得不改变过去一味依靠韩国本土生产然后出口海外的战略,积极向海外扩张,实现本地化生产。浦项希望通过在中国、印度、俄罗斯和其他新兴市场中积极的投资来与其它世界钢铁巨头竞争。 中国无疑是新兴市场的重中之重。浦项的新战略体现在中国就是一方面推进向中国的钢铁出口,另一方面增加它在中国自有工厂和合资企业的投资。难题
不过,浦项的新战略制定之际,正是中国实施宏观调控之时。年初以来,新建项目投资已明显放缓。长期关注全球钢铁市场的梅塔科咨询有限公司总裁许中波博士预计,中国今年的钢铁净进口量将下降近一半,从去年的3700万吨减少到2000万吨。但他告诉《环球企业家》,如果中国GDP在未来20年中以每年7-8%的速度增长,钢铁产能增长的主导产品板材,将以每年10%的速度继续保持增长。浦项会长李龟泽则更为乐观。他相信,中国保持这个速度增长的时间至少还将持续5年。像许多韩国公司一样,浦项是中国经济繁荣和对原材料巨大需求的受益者。但和其他公司不同的是,浦项已经把自己定位为:即使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时仍然在中国获利的企业。 更大的难题可能将来自本土企业的挑战。浦项一直被世界各地的钢铁同行高调称赞,宝钢的总裁谢企华也承认,无论在制造成本、产品结构、长期盈利能力、资本结构以及经营理念和技术创新机制方面,宝钢都还逊对手一筹。沈文荣则说:“我们国内还没有钢铁厂能够和它比高低。” 不过,2003年7月,当李龟泽访问沙钢时,发现沙钢以150亿人民币自主投资建设的650万吨热轧卷板工程,吨钢投资费用仅有约280美元,他感到非常惊讶,通常这样的工程至少需要花费400亿元人民币。沈文荣则谦虚地对李表示,正是通过与浦项的合作,学到对方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投资思路,才使沙钢近年得到迅猛的发展。 沈文荣也许确实只是在谦虚。他省钱的重要法宝是将德国钢铁巨头帝森克虏伯废弃的钢厂拆来,请奥钢联重新进行现代化技术改造而成。随着650万吨项目的逐步投产,他所领导的沙钢明年的钢铁产量将达到1000万吨。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的一位专家评价说:“钢铁是传统的制造业,太简单了。就是把便宜可靠的矿石和焦炭演变成钢材,这个技术掌握在设备制造商而不是钢厂手里。设备供应商每年更新设备,所以钢厂建设得越晚,装备越现代化。” 梅塔科咨询的研究表明,中国私有钢厂大多如韩国浦项一样建在海边或者江边,利用国际铁矿石资源和可靠的板坯生产技术。它们的投资约为20年前浦项的30%,生产率则和浦项相当,因而产品成本比浦项低。 尽管中国钢铁制造业的崛起将在未来几年中才逐步显现出来,但可能已经给海外竞争者带来了明显的影响。业内研究人员称,首先受到冲击的将会是乌克兰和俄罗斯等一直向中国销售低端产品的公司。最终,浦项,以及新日铁、台湾中钢等企业也可能会看到中国的高端钢铁市场被本地公司逐渐抢占,那一天的到来是他们不愿看到的。许中波认为,浦项制铁肯定要放慢在中国的投资。“浦项是全球布局,它不一定非要在中国搞,不一定非要跟你拼刺刀。就跟下围棋一样,世界市场还有很多空白呢,不一定非要打劫,”许中波说,“浦项现在向广西那些比较少或者没有民营钢铁企业的地方去,实际也就是这个意思。” 2004年1月,李龟泽对外宣布,浦项将在10年内建设1000万吨的海外生产能力,为此将在2008年前总共投资13.5万亿韩元。若此计划实现,浦项2008年前将会成为亚洲顶级和世界第二大的钢铁生产商(在日本和欧洲2002年的合并风潮前,它曾短暂地成为过世界最大的钢铁公司)。“公司有17亿美金的现金和流动性证券,但只有12亿的美金的负债净额。”浦项本部的一位人士说,“我们在财务上准备良好,我们能够达到目标。”最具竞争力的钢铁公司是怎样炼成的贾可|文 1957年,为了让韩国的钢铁能够自给自足,当时的韩国总统朴正熙任命出身于军人的朴泰俊为董事长,在离汉城270公里的沿海小镇浦项建立钢铁厂。学过日语的朴泰俊请日本人当顾问。日本对钢铁工业的贡献是在海边建立钢厂,利用全球的煤炭和矿石来发展钢铁工业。日本顾问就建议朴泰俊在海边建厂。 1950年代,全球钢厂的数量还很有限,与供应商谈判时,浦项很容易就把设备价格压得很低。同时,浦项建设路径与一般钢厂相反:先建设轧钢厂,再逐步扩大到炼钢厂项目。建厂初期,韩国钢铁供不应求,当年便赢利——“这和沙钢有点类似。”许中波说。 1970年代时,浦项每吨钢投资为287美元,而于1970年代末建设的中国台湾中钢和日本新日铁的一个钢厂,每吨钢投资为600多美元。1973年,二期工程结束投产,浦项当年生产钢材44.9万吨,销售额达1亿多美元,获得纯利润1200万美元,1974年销售额达2.58亿美元,纯利润8800万美元。 1994年,浦项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次年在伦敦证券交易所上市,2000年10月,韩国政府将浦项实行私营化。现在,浦项的外资股东持股达70%以上。 浦项自创立以来,一直承续着黑字经营的传统,没有出现过一次赤字,其卓越的创收能力在世界钢铁业出类拔萃,近几年一直被钢铁信息服务机构WSD评为全球最有竞争力的钢铁公司。但是随着2003年底以来全球焦煤、铁矿石、废钢和海运费急剧增加,完全依赖国际上低成本煤炭和铁矿石资源的浦项公司生产成本急剧上升。 浦项指望运用新技术削减成本。由浦项和奥钢联共同研发的Finex新工艺,将会生产不需要炼焦煤的熔铸铁,从而削减17%的成本,同时也比普通的炼钢方法更加清洁。一间采用Finex新工艺的新工厂将于2006年底在韩国建成,该项目耗资11亿美元,预计年产150万吨钢铁。在原材料被广泛争夺的年代,此举将会降低浦项面对原材料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 如果成功,浦项计划将在其他工厂推广。但是据了解,浦项对Finex已进行了五六年试验,目前仍是一不成熟的技术。 许中波认为“浦项现在的竞争力下降了,本土人老了,干劲少了,装备也老了,成本也高了。”但随着浦项会长刘常夫因身涉图利弊案在2003年3月下台,被认为是浦项第一任董事长朴泰俊左右手的李龟泽上台,浦项可能迎来新的转机。现年58岁的李出身自浦项基层,且在业界素孚人望,他有望如朴泰俊那样作风强悍,干成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