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际竞争对手的不断涌入,国内品牌的垄断地位受到日益严重的威胁。在这种情况下,国内品牌自身的定位至关重要
F1上海之行,不仅令国人享受了一场“盛宴大餐”,也令主办方赚到盘满钵满。这场与奥运风同时刮入国门的F1旋风,除了来源于体育运动自身的魅力,还有赖于体育营销的魔力。作为2008年奥运会承办方,中国能从F1的成功中学到什么?中国企业又将如何抓住体育商机?《财经时报》近日专访了奥委会前市场总监、F1特别顾问麦克。佩恩。
“F1比奥运更加商业化”
《财经时报》:您在奥委会工作20年之久,可谓功勋卓著,为什么选择在这个时候离开呢?
麦克。佩恩:21年,确切地说——的确不算短了。在过去12个月里,我一直与欧美地区的广播商进行2010年和2012年奥运会转播权的谈判。我认为是时候尝试新的挑战了,而F1给我提供了绝好的机会——从上海一站取得的成功就可以看出其发展潜力。
当然,我也会继续关注奥运。我在北京有许多从事奥运工作的朋友,此行也是为了和他们会面。他们希望听听我的意见,我本人也十分愿意为中国的奥运事业出一份力。
《财经时报》:从体育营销角度来说,F1和奥运会相比有哪些挑战呢?
麦克。佩恩:两者的根本目标是一致的,都需要不断发展壮大,加强项目管理,提高经营业绩。怎样扩展电视观众,壮大爱好者队伍,发展国际广告客户等等,这都是两者共同的课题。
不过,F1商业化的程度更加明显,这从赛场周围的大量广告牌就可见一斑。
赛车比赛总是要偏商业化一些,因为直接链接的是制造业中规模最大的行业——汽车工业。此外,还带动了石油、科技等相关产业的研发。
《财经时报》:F1真正意义上的商业化不过是近20年的事情。近年来,F1商业赞助的数额逐年递增,随着烟草赞助商的淡出,肯定会有更多赞助商涌进来。您觉得目前F1的市场空间还有多大呢?
麦克。佩恩:正如奥运精神所体现的,你永远可以做到更好——对任何公司而言也是如此。只要不断超越已经取得的成绩,努力去发展提高,最后一定会开拓新的空间。F1进入中国和中东市场就足以证明发展的机遇是无限的。
就认知度而言,F1标志还不及奥运会的五环标志那样深入人心。10年以前,我们通过电视广播等多种渠道成功推广了奥运五环标志,现在,我们也可以把同样的经验运用于F1标志的推广。
品牌定位至关重要
《财经时报》:您如何评价自己在奥委会20多年的工作?
麦克。佩恩:还是那句话,你永远可以做到更好。拿中国举办奥运来说,中国通过奥运向世界展现自己,中国的公司也可以借此提高自身品牌的国际定位。
在过去3年里,我的主要工作是与奥组委密切合作,帮助他们进行结构整合,以便更好地把握奥运商机。近一年来,奥组委在市场推广项目上成绩斐然。
中国的联想集团已经正式加奥运会合作伙伴(TOP)项目,结合奥运进行科学的品牌定位,其影响将是长远的。
三星集团在1996年已经是一家跨国公司了,但它的手机品牌几乎没有什么知名度。三星加入奥运赞助商行列后,在品牌战略上进行了科学创新的设计,如今成为了手机行业的佼佼者。这对于中国公司是极好的个案研究。
《财经时报》:对中国企业的体育营销,你有什么建议?
麦克。佩恩:对品牌的科学定位和管理,不仅有助于开拓国际市场,还有利于保卫自己的市场。随着国际竞争对手的不断涌入,国内品牌的垄断地位受到日益严重的威胁。在这种情况下,国内品牌自身的定位至关重要。
可以预见,今后的奥运会、F1等国际赛事,一方面让外国公司在中国市场确立自己的品牌;另一方面也促使中国公司确立自己的品牌。我相信,未来5至10年,中国公司在国际市场的品牌定位将有一个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