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正是美容美发行业的经营旺季。消费者面对美容行业广告、服务、产品和美容卡中的不规范行为,往往不能做到自主消费,有时甚至掉入“陷阱”。为此,提醒消费者,美容消费时,格外小心才是。
广告花言巧语 时下,无论身处何方,各种各样的美容广告总会扑面而来。这些美容广告所宣传的内容总是紧跟时代潮流,如纳米技术、基因产品等。可是从目前的状况看,绝大部分美容机构达不到宣传中所提供的的技术水平,为吸引消费者进行夸大宣传的美容店不在少数。 姜女士无意中看到一家美容店发布的文唇广告,上面不但有对比照片,还有关于他们设备齐全、保证美容效果的宣传语。姜女士当天就在该美容院进行了文唇手术,但到了晚上她就觉得嘴唇肿胀、疼痛难忍。到医院进行检查,医生诊断为细菌感染。
专家提醒消费者,不要轻信美容广告,接受服务前要注意检查美容店是否具备开展相关服务的资质和条件,消毒设施是否齐全,是否一人一针。进行整容一定要选择正规的专业整形医院。
以办卡消费行骗 如今,“提前消费”这种消费方式被越来越多的商家运用,运用该种方式最多的就是美容业。但这种消费方式却被少数不法商家利用,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美容卡”方式屡遭投诉。 张女士在今年1月花1000元购买了某美容美发中心的美容卡,办卡后她只在春节前在该店烫过一次头发,卡上还剩760元。前几天,她准备再去做美容,却发现这家店已经搬迁了。经多方打听才找到搬迁后的新地址,但那根本就不是美容美发中心,变成了家电维修公司。焦急的张女士只得拨打美容中心负责人的电话,可电话停机了。 消费者办理“提前消费”美容卡时要谨慎,尽量选择信誉好、知名度高的美容院,控制预交费用金额,并注意保存好消费凭证。 自制产品坑人 美容美发产品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使用者的健康和人身安全,但不少消费者对美容知识的了解有限。一些不法美容美发经营机构为牟取暴利,往往置顾客的人身安全于不顾,给他们使用质次价高的劣质商品,侵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程女士虽然年近四旬,但保养得当,显得很年轻,而脸上的几块雀斑却一直让她耿耿于怀。半个月前她在美容院做美容时,工作人员向她介绍说,店里新增了“除雀斑美容服务”,15天一个疗程,用他们自己研制的药膏涂抹,疗效显著。这番介绍让程女士颇为心动,当场交了1个疗程的费用300元钱。尔后,程女士完全按照“美容师”的要求去做,但一个疗程未满,脸部却多处出现红肿,并伴有瘙痒。到医院检查被告知使用劣质化妆品而致过敏。
在此提醒消费者,做美容前应该多咨询,多了解一些相关知识,不要把自己的脸交给那些无法让人放心的小店做“试验”。同时,使用化妆品前应该注意检查其是否为质量合格的正规产品,检查生产日期,尽量不用美容院自制的化妆品。 周到“服务”的陷阱 对于商家而言,通过多种多样的推销方式赢得更多的顾客,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原本无可厚非。但一些美容经营机构为多赚钱,有意让服务人员在为顾客提供服务时采取误导、诱骗,乃至强迫的手段让消费者多消费,从而侵害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 李小姐在某美发店剪发,该店的服务十分周到,但听到李小姐只剪发时,美发师立马开始“宣传”,称美发杂志中的发型几乎全都经过烫发处理,头发不烫一下根本出不了效果,建议她再烫个头。尽管李小姐已经有所动摇,但考虑到价格因素,并未同意烫发。此时,美发师的态度变得强硬起来,表示如果李小姐不烫发,剪出来的发型效果不好,不是他的责任。在这种“周到”的服务下,李小姐只好多花100多元烫了头发。 消费者在进行美容美发前,一定要提前将自己需要的消费项目讲清楚,当服务人员推销其他服务内容时,应主动制止,或明确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