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长永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南京 210042)
摘要 转基因生物风险评估和管理的国家能力建设的内容,包括机构、机制、专家知识、环境监测以及信息收集和交流等。风险评估和管理的能力建设必须根据本国生物技术研究和应用水平、资金、信息以及人员数量和素质来确定其优先领域、行动和项目。目前,中国转基因生物风险评估和管理的制度以及公众参与的机制;提高技术人员和管理者在生态学、遗传学和风险评估方法学等方面的专家技能;制定转基因生物的环境监测规划;建立有关转基因生物的环境监测网络和基地;新建一批生物安全数据库和信息库。
目前,转基因生物的研究和开发已从实验室水平逐步发展到大规模的野外试验和生产阶段,一些转基因生物产品已经进入市场销售。因此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受到了全世界政治家、科学家和普通公众的关注。自70年代初提出生物安全问题以来,转基因生物的风险评估和管理已作为研究和管理领域的一项重要内容。开展转基因生物的风险评估和管理工作的目的不是要阻碍生物技术的发展,而是使其沿着对人类有益的方向发展,把它给人类带来的风险降到最低水平。本文就中国转基因生物风险评估和管理的机构、机制、专家知识、环境监测、信息采集和交流等方面的能力建设作一初步探讨。 1转基因生物风险评估和管理机构机制建设 1.1 管理机构建设 管理机构建设是开展转基因生物风险评估和管理工作的组织保证。管理机构的设置,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模式。由于我国生物资源常常分属不同的部门主管,因此中国转基因生物风险评估和管理的工作涉及多个政府行政部门。 为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各项义务,中国政府于1993年成立了由国家环保总局牵头,20个部、委、局共同参加的国家履约协调组,可在国家履约协调组框架内成立"国家生物安全委员会"。在人员上,它将由相关部门的管理官员和资深的技术专家组成。它的主要职责是负责指导制定有关转基因生物风险评估和管理的政策、法规和标准:负责审查有关部门转基因生物的研究、环境释放和商品化的申请工作;负责监督有关部门转基因生物环境释放的监测工作。为了配合国家生物安全委员会的工作,有关部门设立相应部门生物安全委员会,具体负责本部门的生物安全管理工作(图1)。 1.2 管理机制建设 开发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我国已实施多年,国家已在这项制度的管理机制和操作程序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转基因生物风险评估和管理工作,作为一项环境管理制度,在开展转基因生物风险评估和管理的初期,可借鉴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相关经验。其中最重要的经验有两条。 第一条,家生物安全委员会授权有关机构负责转基因生物风险评估和管理的具体技术工作。为确保评估结果的质量和可靠性,要对技术评估机构进行定期考核。考核合格者,由国家生物安全委员会发给风险评估技术证书;考核不合格者,吊销其技术证书。 第二条,建立公众参与机制。通过公众参与,提高他们对转基因生物及其安全性的认识,加强转基因生物使用者与当地居民的信息交流,从而获得他们对转基因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当地居民对本地环境条件和有关情况较熟悉,因而他们可以提供有利于转基因生物风险评估和管理的重要信息。当地居民可能及时发现和汇报转基因生物的环境危害,从而减少转基因生物所带来的损失。 2风险评估和管理的技术支持系统建设 2.1专家知识建设 转基因生物风险评估和管理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它需要有不同学科知识的高级专家和经验丰富的管理者共同协作才能完成。根据《UNDP国际生物技术安全准则》开列的学科清单,它至少包括10个生物学分支领域,其中最迫切的专家知识需求包括:(1)生态学知识。例如,物种之间相互作用的性质;现有生态模式形成的原因;微生物与高等生物在种群动态学、物种丰富度、适应性、传播机制以及其他重要群落特征和组织原理等方面的差异性;生物在地球化学循环中的作用等。(2)遗传学知识。例如,质粒的生态和进化作用;基因表达的稳定性;基因流动的潜力。(3)风险评估的方法学。例如,转基因生物风险水平划分的原则、标准和方法;转基因生物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转基因生物的风险预测模型等。 加强转基因生物风险评估和管理的专家知识建设可从3个方面入手:第一,鼓励现有相关学科领域的专家研究和开发转基因生物风险评估的方法和技术指南,同时开发与生物体类型和风险水平相适应的管理措施和策略。其具体措施是在国家攻关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环境基金项目等国家资助项目中增设转基因生物风险评估和管理的研究内容。目前这项措施已在有关国家项目中得到实施。例如,国家"九五"攻关项目"自然资源信息共享示范"课题就设立了生物安全研究的专题。第二,同生物技术发达国家的有关机构开展转基因生物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的合作研究,学习他们在转基因生物风险评估和管理方面的专家知识和经验。第三,对从事转基因生物风险评估和管理的有关专业和管理人员进行技术培训。通过培训,一方面提高他们的知识和认识水平;另一方面,增加从业人员的数量。培训可采用举办短训班、国内或国际专题研讨会和出国培训等形式。 2.2 监测能力建设 转基因生物的环境监测是生物安全能力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对野外环境中转基因生物的长期监测,一方面为转基因生物风险评估和管理积累丰富的数据和信息,另一方面,也可及时发现转基因生物所产生的不良环境影响,以便及早采取有关控制措施。转基因生物的环境监测内容因监测目的、转基因生物类型及其生境的不同而不同。 转基因微生物监测内容主要包括:转基因微生物在土壤、植物和动物中的持久性和定居能力以及重组DNA在本地土壤一细菌系统的传播能力;环境因子对转基因微生物在土壤中生存、定居以及基因转移的影响;转基因微生物对非靶标生物的直接和间接影响等。 转基因植物监测内容主要包括:基因转移的可能性以及环境因子对基因转移的影响;转基因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竞争、入侵和定居能力的变化,尤其是转基因植物转变成杂草的可能性;转基因植物对靶标生物,如对害虫种群大小和进化的影响以及对非靶标生物,特别是有益生物的濒危物种的直接或间接影响。 转基因动物监测内容主要包括:动物免疫重组疫苗在靶标生物和非靶标生物中的持久性、传播情况、突变、自然重组以及对竞争者和猎物种群的生态影响等;转基因鱼的行为特征、生长和产卵情况以及与土著水生生物的竞争能力和对水体生态系统的适应性等。 总之,目前有关转基因生物的具体监测内容和方法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开发。但是为了有效地开展转基因生物的环境监测工作,其能力重点应放在3个方面:第一,制定转基因生物的环境监测规划;第二,建立国家转基因生物的环境监测网络,从而形成一定数量和类型的转基因生物监测基地;第三,筛选一批转基因生物环境监测的实用指标和方法。 2.3 信息的收集和交流 转基因生物信息的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转基因生物的受体、供体和载体的历史资料;二是转基因生物的野外和实验室监测资料。当前,为了有效开展转基因生物风险评估工作,需要按照个案原则,针对每例转基因生物收集下列相关信息:(1)受体的特征信息:如受体的分类学,地理起源和分布;生存、繁殖和散布的机制;致病性、毒性和致敏性;基因转移的途径等;(2)目的基因和载体的信息:载体的名称、原产地和自然生境;有关安全特性;移动性和转移到其他生物体的频次;在宿主中存活能力及影响因素;目的基因的编码功能、表达稳定性及其产物等;(3)供体的特征信息:供体的分类学,地理分布;基因交流的潜力,遗传稳定性;致病性、毒性和致敏性等;(4)转基因生物的新特征信息:转基因生物对人和其他生物体的致病性;在环境中的存活、持久、竞争和传播能力;基因转移的潜力和途径等(5)接受环境的相关:地理位置;周围的人群和重要的生物区;释放可能影响的动植物种及生态系统;接受环境中的生物体获得转基因生物体基因的可能性等。 信息交流可以促进不同国家、地区或同一国家不同机构分享转基因生物风险和管理的基础数据、信息和经验。信息交流可通过全球、地区和国家水平上的信息交换机制来进行。根据国内当前转基因生物信息交流的现状,转基因生物风险评估和管理的信息交流能力建设应优先开展下面两项工作:第一,在过去有关生物多样性数据库和信息库和基础上,开发出有关生物安全的基础数据库和基础信息库,并通过Internet网开放这些数据库和信息库的Meta库,供国内外有关机构的专家和决策者查询。目前这项工作刚开始,如"九五"攻关项目"自然资源信息共享示范"课题预建数据量1M、相关图件量1M的"中国生物安全数据库"。第二,组织有关人员翻译和整编国际上现有生物技术和生物安全方面的数据库。目前国际上比较重要的生物技术和生物安全方面的数据库有:杂种细菌数据库、免疫克隆数据库、生物体环境释放资料来源数据库、生物安全信息网和咨询服务数据库、植物数据库、分类学数据库等。 3结语 转基因生物风险评估和管理国家能力建设的内容十分广泛,它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信息支持和高素质人员的参与。因此,必须根据本国的生物技术研究和应用水平确定生物安全国家能力建设的优先领域、行动和项目。当前我国生物安全领域急需开展的工作有:成立一个能协调国家有关部门转基因生物风险评估和管理工作的机构;制定国家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制定转基因生物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条例;制定转基因生物风险评估和管理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者;加强同生物技术发达国家或有关国际组织的联系,获得必要的停息和经验,同时开展有关生物安全领域的合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