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飞利浦应该能感觉到这一点。
2001年初,飞利浦面对年增长20%的大好业绩还骄傲万分,但一年还没过去,就“没理由”地开始了衰退,高涨的情绪猛地被泼盆冷水,一下就懵了。一直到今天,飞利浦还是“没理由”地持续第七个季度亏损。
也许又该祭祭刀了,飞利浦全球CEO柯慈雷心里痒痒。
柯慈雷刀斩内外。对内,他把刀砍向了手机部门,先从裁员开始,到最后几乎所有的手机部门被出售。对外,柯慈雷看到了中国的DVD企业,手下不留情:这帮中国DVD厂商们,使用着飞利浦的芯片专利不付钱,反而廉价地冲击我的欧洲市场!打的就是你!
于是,一如对中国的彩电和节能灯提出反倾销一样,这次飞利浦拿出知识产权来对付中国的DVD机。最后飞利浦获胜,收取了专利费并保住了自己的欧洲DVD霸主地位,而可怜的中国企业,又一次成了飞利浦的“出气筒”。
其实,大棒挥向中国,最难受的是飞利浦中国公司。
上次节能灯反倾销案,飞利浦中国公司还专门从英国请来律师,帮助中国公司进行反倾销应诉,但却被中国同行们讥笑为“假慈悲”,被拱手相拒。到了去年的DVD事件,飞利浦中国集团总裁张玥也就只能苦口婆心地去讲尊重知识产权的大道理了。
祸不单行。作为飞利浦中国重要部分的显示器也在去年夏天喧嚣一时的“珑管事件”中,市场份额节节下跌。面对韩国厂商和本土厂商使出的各种炫彩斑斓、甚至有点“下三滥”意味的市场营销手段,像飞利浦这样“老实巴交”的欧洲公司怎么都学不出来。因此,飞利浦从显示器的冠军地位滑落,下降到第二位甚至第三位。
种种不利加身,飞利浦中国的虽然过得挺“窝囊”,但依旧还是很赚钱:从1998年17亿人民币的营业额发展到2001年的50亿,2002年是60亿人民币。
赚钱的诀窍还在于中国的低成本———而这正是欧盟反倾销时怀疑中国的地方———用低成本生产出来的产品卖向全世界。“我们出口的增长非常快,我们过去五年的出口年增长超过27%,我们比中国整个电子行业平均的出口增长率还要快。”张玥说。
去年,飞利浦公司在全球制造的产品中有20%来自中国,而且这个数字还在增长,中国已然成为飞利浦全球的供应基地。
在此基础上,飞利浦中国接着要往何处去?答案其实很简单,那就是一方面确保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为此飞利浦不惜借用TCL的渠道进入中国广袤的中西部地区;另一方面,为提高低成本的中国产品在国际的销量,让飞利浦更赚钱,必须提高中国产品的质量和创新,而这要求的是技术能力。
也许不久就可以看到,飞利浦在中国的投资开始倾向技术研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