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小企业融资据统计,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已经超过了80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中小企业提供的产品、技术和服务占全国出口总值的60%左右;中小企业上缴的税收占我国全部税收收入的43%;中小企业从业人数占全部工业就业人数的84%。可见。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我国加入WTO后进一步开放国内市场,外国资本加大进入力度,中小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也出现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产权结构调整、职业经理人制度、融资问题等,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融资问题,它已经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一、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一)融资比率不平衡
在一个市场化程度较高、产权安排合理的经济系统里,企业的融资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途径(1)内源性融资,即依赖于企业自身的经济利润与固定资产的折旧。(2)债权式融资,包括向银行贷款及发行企业债券(3)股权式融资。世界各国中小企业的融资结构中内源性融资与债权式融资占主要地位。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内源性融资占全部融资需求的65.2%,而债权式融资占全部融资需求的10.7%。这就产生了两个问题:一方面,两者相加只能解决全部融资需求的75.9%,远不能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另一方面。融资比例不平衡,过于倚重内源性融资,与国外中小企业外源性融资比例达51.7%相比,国内中小企业外源性比例太低。这种严重失衡表明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结构过于单一。融资渠道堵塞,融资成本偏高。
(二)不同规模的企业融资难度各不相同自改革开放后,我国中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神州大地上,中小企业的发展为社会经济繁荣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是由于地区性差异、企业自身发展的内外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中小企业发展参差不齐的生产规模,有的依旧采用简单的小作坊生产,有的则采用现代公司制的规模化生存。不同规模的企业在融资难易程度上存在着明显的不同。越是上规模的企业,由于企业规模大,实力强,信誉度高,更容易得到银行的贷款支持;越是小规模的企业,由于规模小,实力弱,信誉度低,很难得到银行的贷款支持。
(三)金融需求呈现短期性、流动性特点拥有“船小好调头”优势的中小企业,生产管理灵活,但是自有资金持有率低,对资金的需求量、要求急、流动性大。银行受到机制的束缚,对中小企业贷款管理成本高、风险大,审批时间长,很难迅速满足企业的资金缺口。并且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期限通常限制在1年以内,很少提供基建和技术改造等长期贷款,而中小企业最为渴望获得银行的长期性贷款。为了满足长期资金周转的需要,一些企业不得不采取短期贷款多次周转的办法,不仅不能解决融资需求,反而还增加了资金周转的成本,阻碍了企业的发展。
二、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主要原因
从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的分析可以看出“融资难”已经成了制约中国中小企业发展的严重“瓶颈”之一。而这种状况的形成主要是中小企业自身与金融体系特点相冲突的一般因素与源自中国体制转规时期经济与金融发展不相适应的特殊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一般原因
就一般因素而言,主要是与其他企业相比,银行等外部投资者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时必须考虑其四个特点:
(1)经营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或者说企业存续的变数大、风险大。
(2)实物资产少且一般流动性差,负债能力极为有限。
(3)类型多,资金需求一次性量小、频率高,导致融资复杂性加大,融资的成本和代价高。
(4)信息透明度低进而信息不对称。
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是货币政策传导链中的重要一环,与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目标息息相关。近年来,为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人民银行采取了有针对性的具体措施,并收到了一定成效。截至2003年6月末,中小企业贷款余额6.1万亿元,占全部企业贷款余额的51.7%,同比提高了0.7个百分点。中小企业新增贷款6558亿元,占全部企业新增贷款的56.8%,比同期大型企业新增贷款占比高出28.2个百分点。尽管采取了这些措施,目前中小企业仍反映银行贷款难,原因何在?
应该说,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并不是现在才有的问题,也不是我国独有的问题。按现代金融理论的解释,中小企业融资的最大特点是“信息不对称”,由此带来信贷市场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商业银行为降低“道德风险”,必须加大审查监督的力度,而中小企业贷款“小、急、频”的特点使商业银行的审查监督成本和潜在收益不对称,降低了它们在中小企业贷款方面的积极性。以美国为例,1998年末,能从银行和信用社取得贷款的中小企业只占全部中小企业的41.33%,许多中小企业由于各种原因难以得到银行贷款。不过,在发达国家,非正式的权益资本市场、风险投资体系、二板市场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中小企业的融资资本缺口。
2、特殊原因
就特殊因素而言,主要是指的是在中国当前这样一个国有银行主导的金融体系中:
(1)由于中国的商业银行体系,尤其是作为主体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正处于转型之中,远未真正实现市场化与商业化,为了防范金融风险,国有商业银行近年来实际上转向了面向大企业、大城市的发展战略,在贷款管理权限上收的同时撤并了大量原有机构,客观上导致了对分布在县域的中小企业信贷服务的大量收缩;
(2)由于资金来源以及自身经营能力有限,加之市场定位不清,中国现有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城乡信用社目前发展战略的重点在于与国有商业银行竞争,争夺城市的大企业,客观上减少了对中小企业的融资;
(3)虽然近年来中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有了实质性的推进,但总体上看,中国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率仍然拥有较为直接的控制权,进而在目前的政策下,即使银行的中小企业贷款利率有相当幅度的上浮权利(过去是30%,现在是70%),但这种上浮在相当程度上还无法弥补其风险,只能通过设置“补偿性余额”、收取违约延期支付费用等等弥补这种风险。显然,这些措施导致了额外的交易成本,且对中小企业而言带有较大的歧视性;
(4)中国银行运做的市场化程度有限,中小企业在申请贷款时面临的程序、过程极为烦琐,耗时长久,造成中小企业获得信贷融资隐性成本极高;
(5)随着国有中小企业大规模改制的推进,中小企业逃废银行债务的现象愈演愈烈。
(6)金融体制“双轨变革”产生的所有制歧视,使得现有中小企业主体——大量的民营企业无法获得应有的融资支持。
大胆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努力解决我国融资困境我国中小企业要与世界市场接轨,增强国际竞争力,成功实现二次创业,就要从我国国情出发,大胆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努力解决融资瓶颈。
1、进一步完善银行体制建设
国外经验表明,企业要发展,必需要有银行的有力支持。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是目前信贷资金的主要供给者和一定意义上的垄断供给者。中小企业过多地从国有银行贷款,这与银行服务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宗旨相悖。为了提升中小企业的国际竞争力,银行改革任重道远。首先,政府要树立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意识,建立专门的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政策银行。日本就建立了专门的政策性金融公库系统,包括国民金融公库,中小企业金融公库和商工组合中央金库三家,全力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其次,加快中小金融机构的业务创新,增加服务品种,更好地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再次,金融机构要尽快构建“国有、外资、私营银行互为补充”的多层级金融体系,促进“草根金融”的发育。
2、建立健全信用担保体系
信用是市场经济的重要基础。发达国家都建立了健全的担保体系,例如日本,官方设有中小企业信用保障公库,民间设有52个信贷担保公司,并在此基础上设立了全国性的信贷担保协会,共同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服务。截止2003年末,我国全部贷款担保公司的注册资金仅有183.72亿元,可用担保资金总额仅为242.33亿元,无法起到应有的作用。因此,必须要解决好俩个问题:第一,建立多元化的担保体系,允许国有和民间担保机构共同发展。既要有商业性担保机构,也要有政策性担保机构。商业性担保机构以民间筹资为主,盈利为目的,允许从事多元化的投资业务。政策性担保机构以国家和地方政府出资为主,具有很强的政策指导性,不以盈利为目的。此外,政府要鼓励和扶持由企业自愿组成的互助性担保机构。第二,建立政府、企业和民间三种融资渠道尽快壮大担保机构的资金实力。政府通过发行国家债券、金融基金等形式拓宽融资渠道,并每年给予一定比例的财政拨款。企业要提高自身的信用等级,及时缴纳每笔贷款的担保金。民间组织要通过灵活的投资方式,创造盈利追加投资。在出资比例上,我国台湾地区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即各级当局出资60%,民间金融机构出资30%,企业则出资10%。
3、允许和鼓励公司制中小企业进行股权融资
目前,大批成长型的中小企业通过股份制改造,组建成各种股份制公司要再次基础上进行规范化管理,真正按照“产权明晰”的原则改进和完善其法人治理机构以便于扫清企业体制上的障碍。但是目前公司想进行股权融资,必须经过有关部门的严格核准,符合条件才能进行股票的公开上市,这于西方国家公司制企业直接向社会募捐资金的做法是不一样的。因此国家必须逐步放宽政策,创造条件,逐步形成一个门槛低,风险性大小,证券流动性强弱各不相同的,多层次的证券市场体系,从而满足不同类型中小企业股权融资的需要。结论融资难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我国的中小企业由于受到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对资金产生不断的需求,而资金的供应量又处于“饥渴”的状态,即资金的供应和需求矛盾常常困饶着中小企业,从而使中小企业筹措资金一项经常而又重要的理财活动。市场体制的不完善以及经济体制转换时期所特有的问题,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着严重的融资困难。就中小企业自身来看,还存在着经营体制落后,管理不善,责任约束弱;财务管理水平低,资信普遍不高;贷款缺乏足够的抵押担保,高比率的倒闭和违约等问题。因此,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就成了一个综合性的社会工程。在这项工程中,银行、政府、各类投资者以及中小企业自身都应是积极的参与者。
总之:要想彻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必须依靠切实有效的政府支持和一定比例的政府投入,加大财税、金融政策的扶持力度,建立健全信用担保体系,特别是动员和组织社会中介机构建立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措施,同时适当吸纳部分民间资本,再依据当地的条件及实际情况,在不同时期确立不同的重点,全方位地帮助中小企业进行由小到大的蜕变。随着国家一系列扶持中小企业政策的出台,将有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得到足够的资金支持;中小高科技企业在得到政府支持的同时,也将得到国内外风险投资的青睐。可以预见,在未来的几年里,中小企业特别是中小高科技企业面临的融资难问题将得到彻底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