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信息化 没有信息化就没有金融创新



值2005中国国际金融(银行)技术暨设备展览会召开之际,本刊记者采访了几位业内的权威人士,请他们就金融信息化20多年来的成就、金融业的风险监管、金融展多年来的发展变迁和创新等问题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正在成为银行业的共识,信息化成为银行业顺利改革的重要支撑。但这一切仅仅是个好的开始,金融信息化在未来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仅以管理信息化为例,以前,银行业主要以提高柜台业务水平、效率为主。现在,在继续搞好新的一代综合业务系统的同时,正积极加强金融监管信息化建设,以提高银行管理的效率、提高防范金融风险的能力和水平。

当前我国的金融监管还相对比较薄弱。在“十一五”期间,要在这方面加强,逐步建立统一的业务规范、统一的监管信息平台,促进我国金融监管水平提高。此外,金融信息安全体系的建设也需要引起各方的高度重视。

中国人民银行参事 陈静

9月7日,记者独家专访了中国人民银行参事、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陈静。请他就金融信息化20多年来的成就、当前的热点问题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发表观点。他用一句话概括说,没有金融信息化,就没有金融服务和金融创新。

金融创新的核心动力

陈静指出,金融创新已经成为金融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据统计,几乎所有金融创新都依赖于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支持金融业务的正常开展,帮助金融业分析金融产品的定价,管理风险,使得这些产品的交易成为可能。在中国,所有的金融创新无一例外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撑。

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外银行、证券和保险业纷纷开始用计算机来代替手工作业,信息化的历程由此开始。银行、保险和证券的起点不同,但发展历程相似,大体经过了四个阶段:脱机业务的处理、联机业务的处理、经营决策的信息化、业务集成化和决策智能化。

我国金融信息化的发展,为金融创新提供了很好的保证。 早在九五期间,全国95%以上的金融网点,就实现了电子化。目前只有少部分农信社的网点尚未完全实现电子化。同时,电子支付工具得到大力发展,以银行卡为代表的新型支付工具发展迅速。数据显示,截止2005年6月,我国的发卡机构超过160家,发卡量达8.75亿张。

金融标准化建设已取得了初步的成果,形成了基本完善的金融标准化机构和管理运作机制,制定了金融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初步建立了金融信息系统安全保障体系。

支付清算体系成规模

安全、高效的支付体系对于畅通货币政策传导、密切各金融市场有机联系、加速社会资金周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防范金融风险以及方便人们生产生活具有重要意义,也有利于推动金融工具创新、培育社会信用、改善金融服务。

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支付体系的组织者、管理者和监督者,一直致力于推进我国支付体系的建设。如今,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支付清算网络体系已基本形成。

2005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大额支付系统完成在全国的推广运用,直接连接1500多家金融机构,涉及6万多个银行分支机构。系统日均处理跨行支付业务45万多笔,金额达7000亿元,每笔业务不到1分钟即可到账。

同时,大额支付系统成功实现与中国外汇交易系统、中央债券综合业务系统、中国银联信息处理系统、城市商业银行汇票处理系统等多个支付结算系统的连接。大额支付系统主要为银行机构间和金融市场提供大额支付服务或时间紧急的小额支付服务,是现代化支付系统的重要应用系统。

大额支付系统的建成运行,实现了我国跨行资金清算的零在途,完成了我国异地跨行支付清算从手工联行到电子联行,再到现代化支付系统的跨越式发展和历史性飞跃。这不仅是我国支付体系改革和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也是我国金融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

与此同时,近年来各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都相继建设运行了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手段的行内系统,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数据集中。目前,我国已基本形成以大额支付系统为核心、商业银行行内系统为基础、其他支付结算系统为补充的支付清算网络,支付清算体系的整体效率和安全程度大大提高。

积极创建信用社会

陈静认为,建立与完善企业、个人信用征信体系至关重要。因为,信用体系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石,对于现代金融来说,信用更是核心内容,主要内容包括建立统一的信息评估标准;促进独立的信用信息服务机构的建立与规范发展;建立统一开放的信用数据库和信息共享机制等。

根据计划,到今年年底,个人征信系统要实现全国联网。1998年建成的企业征信系统,也要进一步升级换代。个人信用数据库继去年12月七城市试运行后,目前已基本实现全国商业银行联网试运行。目前,个人信用数据库已实现127家商业银行全国联网(其中包括4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12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111家城市商业银行,最后2家城市商业银行也正在联网调试中)。与农村信用社的联网正在积极推进,已与8家联社实现了联网。全国金融机构个人消费贷款90%的信用记录已经入库。

我国金融业信息化经历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0~1980年间,银行的储蓄、对公等业务以计算机处理代替手工操作。

第二阶段,从80年代到90年代中,逐步完成了银行业务的联网处理。

第三阶段,从90年代中到90年代末,实现了全国范围的银行计算机处理联网,互联互通。

第四阶段,从2000年开始,银行开始进行业务的集中处理,利用互联网技术与环境,加快金融创新,逐步开拓网上金融服务,包括网上银行、网上支付等。

非现金支付工具的发展规模

非现金支付工具不断丰富并得到广泛运用。近年来,随着经济金融的快速发展以及技术与金融融合趋势的加强,非现金支付工具在我国支付体系中的地位日益上升,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初步统计,2005年1~6月,全国非现金支付交易总金额超过500万亿元。银行卡的发卡规模和交易规模持续增加,联网通用目标基本实现,用卡环境明显改善,持卡消费初具规模,银行卡支付功能不断完善,产业链条初步形成,银行卡支付网络开始参与全球支付体系。截止2005年6月,发卡机构超过160家,发卡量8.75亿张。

2005年1~6月,全国银行卡交易额为24.06万亿元;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经济发达城市持卡消费额占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比例已达30%,接近发达国家水平。银行卡已成为我国个人使用最为广泛的非现金支付工具。

票据作为我国企事业单位使用最为广泛的传统支付工具,其使用和流通量也稳步上升,在支付结算、融通资金、传导货币政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05年1-6月,全国支票签发额约为160万亿元;银行汇票签发额约为31万亿元,商业汇票签发额2.08万亿元。

 没有信息化就没有金融创新

此外,网上支付等创新支付工具和方式也不断涌现。2005年上半年,我国网上支付总交易额超过了50万亿元。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503259.html

更多阅读

影子银行体系发展与金融创新 金融体系的发展

影子银行体系发展与金融创新中国社会科学院 李扬 殷剑峰2011年10月随着危机的蔓延和深化,一个新的概念,“影子银行体系”(shadow bankingsystem),逐渐浮出水面并被全球金融界热议。从可以发现的文献看,最早使用影子银行体系概念的是美

绿化贷荣获“2015互联网金融创新单位奖” 绿化贷官网

8月21日,深圳市金融办、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联合指导,深圳互联网学会举办“2015互联网金融新趋势论坛”,27日主办单位领导梓炎秘书长亲自走访绿化贷,实地考察了解企业发展状况及探讨未来合作方向,并向绿化贷颁发了“2015互联网金融创新单

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 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动因分析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转型时期,在这个特殊时期,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业的主体,起到的作用那是毋庸置疑的,因此银行的金融创新会引起业界的广泛关注。银行的金融创新不单要增强自身经济实力,还要符合当代的基本国情,不但要适应时代

陕西金融样本:社会资本参与金融创新

      2013年,陕西金融业发展呈现出诸多亮点,在社会融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等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  2013年12月19日,由陕西省注册资本最大的民营投资集团——陕西和谐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和谐投资”)与户县人民政府合作的

银行金融创新 创新型银行的金融创新技巧

前言:这几年,银行业创新的意识普遍有所提高,把创新提高到了一个战略的高度。农行紧跟时代的步伐,抓住发展的机遇,抓住创新的机遇,在今年提出了一个口号,就是“打造创新型银行”,要结合市场的变化、客户需求的差异化,同时学习其他商业银行

声明:《金融信息化 没有信息化就没有金融创新》为网友以云为纸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