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经理朱仲群要辞职的消息,在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下称“平安人寿北分”)内部流传了数日。1月底,朱仲群正式向公司递交了辞呈,并在公司内部一次管理层会议上公开宣布了这一消息。
春天往往是一年之中人才流动最频繁的时期。翻开日历,二十四节气之首的立春刚刚到来,而今春保险业的首轮人才大战已经提前上演了。
平安诸侯更换朱仲群并没有直接透露离开平安人寿北分的原因和之后的去向,只是说,“离开平安完全出于个人发展的考虑,以后我还在(北京)金融街,大家应该会常见面。”
据知情人士透露,朱仲群将要加盟的是一家正在筹建之中的保险公司,名称暂定为怡和人寿,朱拟任职务为总经理。
加盟平安之前,朱仲群曾就职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后出任光大银行大连分行副行长。2001年,当时完全没有保险从业经验的他,被中国平安董事长马明哲“慧眼识英雄”,诚意相邀,出任平安人寿北分的副总经理,分管团险业务。
2003年,由于业绩斐然,朱仲群顺利地接掌了北京分公司总经理一职。
朱仲群在员工中的口碑极好。
“他是一个很有风度、很具有人格魅力的老总,要是他叫人跟他一起走,一定会有人追随而去的。”一位已经离开平安人寿北分的人士这样形容他们的前任总经理。
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生这样的现象。平安人寿北分内部一人士说,朱仲群临走之前,曾经说过,不从平安带走一兵一将。
该人士回忆说,朱仲群从不掩饰自己以前没有保险从业经验的缺陷,并且非常谦逊好学,平易近人,“在他身上始终带着一种与众不同的气质”。
北京市场对于任何一家保险公司来说都是战略要塞,因此,朱仲群走后谁将接替他的位置执掌平安人寿北分帅印,成了大家更为关注的焦点。
据平安人寿北分内部人士透露,原中国平安(集团)一位职能部门高管即将北上。
令人略感意外的是,中国平安为何会调一位职能部门高管来担当寿险机构的一把手呢?
据中国平安一人士介绍,早在九十年代初,上述部门高管已经进入平安寿险总公司,先后在多个部门担任重要职务,并在九十年代的一段时间里,担任平安人寿华南某分公司总经理一职。而在此之前,他也有过多年在北京工作的经历。
该人士对上述高管的评价是,一位具有很强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的管理者,以其在中国平安的资历和分量,足见中国平安对北京市场的重视程度。
其实,在朱仲群之前,中国平安还有类似的现象发生。
据中国平安内部人士回忆,从去年年初至今,告别中国平安的分支机构老总不下4位,其他重要岗位的负责人也相继有三四位离职。
就在2月3日开业的合众人寿保险公司里,从领导到职员都不乏平安人的身影。
合众人寿副总经理梅新,历任中国平安核保部总经理、平安人寿上海分公司总经理以及备受中国平安推崇的上海后援中心副总经理。而在离开中国平安之前,他正坐在后援中心副老总的位置上。
合众人寿另一位副总经理吴传明,也是“老平安人”,在中国平安担任了五六年的客服部经理后,投奔泰康人寿,如今又转入合众人寿旗下。
另据合众人寿内部人士透露,其余很多业务部门的骨干也来自中国平安。
再把目光转回2004年。
除原平安人寿上海分公司总经理宁守波辞职,进入中美大都会人寿保险公司外,据未经证实的消息称,原广州分公司总经理战鹰转投正在筹备中的阳光健康险公司;杭州分公司总经理曹湛也离开平安,去了一家新设立的寿险公司。
其间,分管银行保险出身的封群跳槽至由荷兰AEGON保险集团与中海油合资的海康人寿;平安人寿上海分公司团险部经理周连成投奔友邦上海分公司,其本人则继续负责团险业务,并已与以前的同事开始“短兵相接”。
对此,中国平安一高层表示,保险人才的缺乏是当前市场竞争的一个重要特征。平安因为较早地实施国际化战略,而使自己的人才在市场上备受青睐,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公司人才成长机制是值得肯定的,也说明了平安人随平安的成长而一起成长。
管理层缺口200名2004年,中国保监会批准筹建18家中资保险公司,目前这个数字已经增至22家。
一位就职于新成立保险公司的人士曾为记者做过这样的计算。
设立一家保险机构,在人事的架构上至少需要一名董事长、一名总经理、三个副总经理和五个部门经理。那么,仅以设立22家保险公司为例,就至少需要22名董事长、22名总经理、66个副总经理和110个部门经理。加总在一起不难看出,保险业内仅中层以上的管理人员就至少需要200人。而这还不包括外资保险公司在华设立的分支机构。
这些人才从哪里来?毋庸置疑,最快捷的方式就是从同业公司中“挖角”。
中国平安曾被冠以保险业“黄埔军校”的美誉。如果公司想挖人,首先想到的就是中国平安,这已成为保险圈里一个不成文的规矩。
业界一直对“平安人”宠爱有加,相信这与“平安人”一贯个性鲜明、勇立潮头的作风不无关系。
“圈内大都觉得从中国平安出来的人有个性,创新思维能力强,而这正是保险业内最需要的人才。”一位三年前就离开中国平安的“老平安人”说。
该人士称,跳槽有很大的机会成本,如果更换城市,还会增加额外的迁移成本。所以跳槽后的收入未必会提升,更多的是为了寻求更大的个人发展空间。尤其在中国平安这样发展相对成熟、平稳的公司,很多人因为在原有岗位缺乏挑战性而选择进入一家新筹建的公司。
“既然平安人在市场上‘抢手’,平安人想跳槽就不愁找不到‘下家’,无形中提升了平安人的内在价值;另外,人才流动也提升了公司内其他员工的发展空间,这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中国平安内部一人士说。
虽然失血对于激活体内的造血机能不无裨益,但大量失血势必对公司的短期运营和业务发展产生影响。
“朱仲勋的转会只是今年人才大战的一个开端,真正的热闹还在后头。”一家寿险公司部门负责人说,新公司相继开业后,大规模的“跳槽风波”会接踵而至。随着新公司高层人员基本到位后,现有人才竞争的格局一定会被打破,挖角的目标从高管转向技术型更强、专业性更强的业务骨干也是迟早的事。
一位有着十余年寿险从业经验的人士说,设立一家新公司,企划部、办公室和后援支持系统都是必不可少的,产品开发人员、销售人员、核保理赔人员和IT系统支持人员,都将成为人才竞争的焦点。
他认为,那些在原部门内成长非常好,但在公司现有架构下,职务晋升、薪酬待遇提高或是内在自身价值体现方面都要经历很长一段时间的人员,最容易在这个时期流失。
“现在是保险业的春秋时期,不出5年,就会进入战国时代。”一家京城保险经纪公司的高层意味深长地说,今春保险业的人才大战来得格外的早,中国平安也只不过是较早地经历了这场风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