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入世承诺,从12月11日起,我国在对外资保险公司取消地域限制的同时,还允许外国寿险公司向中国公民和外国公民提供健康险、团体险和养老金/年金险服务。
保监会统计数据显示,2003年全国团体险业务保费收入达580.35亿元。今年前10个月,全国团体险业务就实现保费收入约500亿元。全球知名的波士顿咨询公司预测:2006年,中国团体寿险将达到1000亿元的规模。
团体险市场中,市场份额最大也是国际巨头们最关注的当属企业年金保险品种,即中长期团体员工福利计划。
保监会副主席魏迎宁日前表示,以员工福利计划为主要经营方向的团体险,将成为保险业新的业务增长点。目前我国企业年金规模接近500亿元,加上以年金名义销售的保险产品有430亿元,企业年金已成为我国养老保障制度的重要支柱。
随着我国逐渐步入老龄社会,一个潜力可观的企业年金市场呼之欲出。中国保监会预测,今后每年我国企业年金新增数额将达到千亿元以上,到2010年,可达到1万亿元的规模。世界银行更是预测:至2030年,中国企业年金总规模将高达1.8万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三大企业年金市场。
按照我国有关法律和政策规定,目前只有中资保险公司可以经营团体险。但从团体险市场的现状来看,中资公司仍主要靠传统的学生平安保险、旅游意外伤害保险等短期业务来维持保费规模和市场份额,产品结构单一,管理、技术、销售、服务较为滞后。相对国内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而言,团体险有效供给严重不足。
有专家指出,在这方面,必须看到,外资保险公司有着股东资源丰富、设计能力强等诸多优势。今年年初发生在中美大都会人寿身上的首都机场的“航意险垄断事件”,就传递出一个信号:合资保险公司利用股东资源优势强攻市场的力量不可小觑。合资保险公司在借助外方股东的国际经验、成熟的产品及技术系统之外,还会充分利用中方股东的资源打开新的销售渠道。
信诚人寿CEO谢观兴坦承:信诚人寿对即将开放的团体险市场极有兴趣,早已着手进行全面准备。而其中方股东中信集团及其拥有的优质客户都是未来信诚的主要目标群体。“我们一直在为团体险和企业年金业做积极准备,包括人员培训、技术配备、系统开发等”,中宏保险总经理林重文这样直白地表示。其母公司加拿大宏利早在10年前就已开始关注我国的团体险和年金市场,还专门指任亚洲区某一位总裁负责跟踪,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中资保险公司在团体险业务方面的最大优势和弊端均在于他们是通过很强的商务关系进行销售的”,中央财经大学保险系主任郝演苏说,“许多保险公司与企业机构客户建立了一种既牢不可破又无需销售技能的关系。这种关系对外资保险而言是个挑战。但相形之下,中资公司面临的挑战更为严峻,因为他们需要提高产品创新、市场营销和风险控制能力。”
此外,相比国内保险公司,外资保险公司在精算能力、年金计划条款设计、企业融资测算、替代率测算和规划等方面,有着我们不可比肩的强大实力和丰厚经验。
一些中资保险公司已经意识到自身的问题,开始对团体险业务进行调整。中国人寿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良温表示,国寿等中资公司近年来的团体险年金类产品改良创新的速度都很快。他们对“1211”之后外资公司的扩张动作已做好预判和应对计划。平安人寿已经有意识地通过费率调节手段压缩一些利润较小或亏损的团体险业务。而一批专业健康险公司、养老金公司正从各保险公司原有业务中脱胎出来,以“专业化经营”为团体险市场拓展打开了一种新思路。太平养老金保险公司和平安养老金保险公司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开张;中国人寿企业年金领导小组和项目工作小组也在着手绘就中国人寿养老金保险公司的蓝图。
序幕刚刚拉开,正剧还在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