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东升:内资保险国际化和外资保险本土化的较劲



记者:2004年不仅是泰康人寿跑马圈地,规模放量的一年,也是保险主体加速进入的一年,至2004年,外资保险在中国的很多限制基本上到期。对于这种现象,你们怎样来判断市场的发展。

  陈东升:我认为在未来5到8年,中国保险市场是一场内资保险企业国际化和外资保险企业本土化的较劲,但我认为前者比后者竞争力更强的。

  所谓"内资保险企业国际化",是以组织结构和法人治理国际化为特征;而"外资保险企业本土化",是以其本土高级管理人员比例大幅上升为特征的。

  就泰康人寿而言,在国家和监管部门的支持下,赢得了一次先机,2000年11月21日,我们完成了海外募股计划,引进了包括瑞士丰泰人寿保险公司在内的四家股东,公司引进外资最重要的是向国际化进程又迈进一步,最关键的是体制上的对接,泰康是保险业第一家实行首席执行官问责制和独立董事的保险公司。我们的外资股东参与性很强,在很多法人治理、投入和绩效产出等方面给我们提出一些制度化的建议。

  泰康人寿明年将进入第二轮增长,应该称作"次高增长",主要表现在首年新保单的保费收入较高。明年我们预计年保费收入将达到200个亿。

  外资保险进来会对这个市场有怎样的影响力?我认为市场开放后的竞争是慢性的。外资保险,尤其是人寿保险公司大部分还是看重个险的。当然不排除2004年外资保险会有一个发展,外资保险来到核心城市,会从人力资源、市场营销方面攻城略地,在京、沪、穗等核心市场掀起保险市场新的一轮竞争高潮。

  记者:可是未来的金融市场的竞争绝不仅仅限于保险公司之间的竞技,可能还包括金融同业之间的较量?比如现在银行保险业务在保险公司有的占到一半以上的比例,但这是个明显的规模效应的产品,效益产能很低;比如说今年基金新产品极多,基金产品跟保险公司这几年推出的理财类产品有很多相似之处。那么您怎样把握公司在金融潮流中的位势?

  陈东升:对于WTO后的竞争,泰康人做了三个假设:第一,随着保险市场准入条件的放开,假如大家都能开保险公司怎么办?第二,假设保险产品的定价放开,企业如何节约成本使价格具有竞争力?最后,假设混业经营成为现实,保险公司该如何面对?如果泰康人把这三个问题都想清楚了,解决彻底了,就不会惧怕竞争的到来。从1999年开始,我们启动了五大工程:人才工程、信息技术工程、客户服务工程、财务投资工程和组织创新工程。这五大基础工程成为泰康人寿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和有力保证。

 陈东升:内资保险国际化和外资保险本土化的较劲

  我相信一点,保险公司未来服务的半径会远远大于其它金融机构,保险公司获得的个人信息将是所有金融机构最多的,比如健康的信息是银行所不可能获得的。而保险公司未来还将有一种职能就是经营信息。以我们新生活广场为例,未来可能不仅仅销售保险产品,也可以代为销售银行和基金的产品和服务,还可以提供健康、税收、法律的咨询服务和信息。

  同时,未来的保险需求将大大提高,我认为,未来保险将成为人们的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一种新的价值观。过去结婚或者生活有"三大件"之说,象六、七十年代的"三大件"是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到了八十年代,"三大件"变成了彩电、冰箱、洗衣机,这反映了人们对生活质量和生活方式的追求。"三大件"齐全,人们会感觉自己的生活是成功的、幸福的、美满的。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活有了新的追求,我认为现在中国的消费已经进入'新三大件'时代,住房、汽车和保险。说"保险"会成为"新三大件",是因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让自己和家庭拥有安全和保障是建立健康、幸福、美满新生活的前提,这个安全和保障在现代社会里就是以保险的形式体现的。所以我预测,在未来几年,对保险产品的需求也将成为人们继住房、汽车以后的第三大消费热点。

  不求最大!

  记者:泰康人寿在1996年成立伊始的头三年时间,提出的口号是"不求最大,但求最好",时值公司发展到第六年、第七年时,这个口号似乎发生了变化,尤其是今年泰康似乎更在意"规模做大",这是否是泰康企业模式的转变。

  陈东升:我同意《中国经营报》竞争力专刊上一位作者的观点,即做大就有更大的机会做强,但做强不一定能够做大。尤其在中国做大的企业比做强的企业有更大的竞争力。这里面是有逻辑的。我当年提出"不求最大,但求最好"的口号是依据当时公司的状况,新成立的公司要与众不同,要提出适合自己的当时"身份"的战略方向,但我在提出这句话后面还加了一点,就是"只有最好,才能最大"。从国际成功企业的发展脉络来看,成功的第一步是做大。成功企业的发展有一个共同的轨迹――从最大的公司、最盈利的公司、管理最好的公司到最受市场青睐的公司。我一直关注可口可乐现象,可口可乐从销售饮料开始,先做大规模,然后才会有品牌的天堂。

  当然,从事不同行业的企业也有不同的成功逻辑,在《财富》500强企业里,大多数走先做大再做强的企业集中在能源业、金融业、零售业、制造业和医药业,但可能纯粹的高科技企业、房地产企业等行业的企业要成功就不适合走先做大再做强的道路,但就人寿保险业特性而言,要成为成功企业,我认为是一定要先做大,才有竞争力,才有品牌影响力,才可能最终做强。"寿险靠市场,银行靠中心",这是一个全球规律。试想香港可以存在世界级的大银行,但没有大的保险公司;而中国大陆则有条件酝酿世界级的保险公司。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503453.html

更多阅读

许君浩:抓住工作线和1号线上的个股机会

【抓住工作线和1号线上的个股机会】  笔者在昨天的博文中给煤炭股的大幅回调做了总结分析,那就是短线来说反而是个有利信号,下一步炒作资金肯定还会反复拉升煤炭、有色等权重板块,今天就在领头羊潞安环能的带领下开始冲高表现。对于

国际化视野的重要性 倒逼国际化视野 催生本土化对策

     记者:现在大家谈国际化谈得比较多,但是很多商学院在理解上或者执行上,其国际化概念就相当于欧美化,包括像新加坡的商学院,他们会照办一些欧美的管理理念办学,之后发现离本土实践比较远。复旦是否也有这种情况呢?  钱世政:国际化

陈东升:战略的整体论

不要因为一两年的盈亏去转型,你以为别的行业就是那么容易赚钱的?文/王育琨 学者教授们常常把战略说成是英明决策,是目通万里、思接千代的产物,一下子就能确定10年战略、5年战略或者2年战略不动摇。而陈东升不这样看。他所理解的战略,是

陈东升:行走在历史的框架里

陈东升的责任与使命是的,陈东升应该就是这样一名企业思想家,我们所了解的陈东升,统领着泰康人寿、嘉德拍卖和宅急送三家公司,是国内为数极少的学院派企业家。他在繁复的企业管理之余,总是有热情对经济、对历史进行一轮又一轮深度思考

陈东升:建设消费型社会需要发达的保障体系

2009年8月27日-28日,由招商银行[12.73 0.39%]、泰康人寿主办,中央电视台、新浪网、兴业全球基金、华夏时报、CTR央视市场研究和财富生活杂志等联合主办的“2009中国金融品牌论坛”在北京召开,本届论坛的主题是“中国金融品牌的国际化

声明:《陈东升:内资保险国际化和外资保险本土化的较劲》为网友孤单旅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