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了几个假日、工作日的消化后,市场仍然对《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的出台坦然相对,没有预期中的风波陡起。记者在近日的采访中发现,这样的冷静其实是个必然,因为《办法》的具体操作还有待时日,真正的影响要等相关实施细则出台后才可预见。 银行影响不大 据了解,目前本市汽车消费贷款余额约40亿元。目前我国汽车销售中,最多只有不到20%涉及汽车信贷,远低于全球市场70%的平均水平。但2002 年我国车贷余额已比1998 年增长了286倍,我国目前有能力购买汽车的家庭约有800万家,预计5年后将达到4200 万家。 工行上海分行有关人士认为,由于办法的细则尚未出台,加上外资机构相当谨慎,以及即便成立汽车金融公司,还需要半年的筹备期,因此短期内,此办法将不会对目前的汽车贷款格局产生影响。不过有关人士表示,汽车金融公司对银行长期的威胁依然存在,因为较之银行,汽车金融公司由于依托大型汽车集团,其在汽车产品的价格、销售手段上的多样性显然是银行所无法企及的。 外资未显热情 与外界意料恰恰相反的是,通用、福特、大众等并没有以明显的激动来欢呼。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表示,虽然外资对这个办法是期望已久,但只要细则没有出台,就不会轻举妄动。此外,这位人士还表示,办法对汽车金融公司的一些限制,如租售的限制,对汽车金融公司的发展将是一个很大的制约,因此“一等二看三通过”仍然是外资的普遍心态。 据悉,早在去年,几大汽车巨头也就向有关部门递交了开办汽车金融公司的申请。 而沪上一中资银行有关负责人认为,银监会对汽车金融公司的租售业务的限制,以及对中资金融机构在车贷上采取的一些打擦边球的做法未加禁止,也是希望中资银行能迅速成长起来,以免外资汽车金融公司大举进入后,中资银行无法应付。 “零利率”难施行 虽然汽车金融公司还没有成立,但关于外资汽车金融公司贷款“零利率”的说法已经流传甚广。昨天,沪上一银行有关负责人表示,这其实是个误解。首先,这个“零利率”只是一些外资汽车金融公司在“9·11”后的一些促销措施,并非普遍现象。此外,外资汽车金融公司的资金将有很大一部分来自银行,这意味着外资银行的资金成本将比较高,因此零利率很难施行。 业内人士认为,即便成立了汽车金融公司,贷款利率也会或者只至少在一段时间内按照央行的统一规定。
![汽车金融面纱难撩 能否利好尚待细节披露](http://img.aihuau.com/images/a/0702020707/020712423951498327.jpeg)
消费者得便宜 尽管目前还没有明显的“战火”点燃,但值得注意的是,中资银行已经开始着手采取应对措施。可以预见的是,无论是哪些汽车企业涉足这一领域,对于消费者来说都是好事。 目前车贷问题较多,首付比例太高、还贷期限偏短、贷款利率浮动幅度小都成为制约车贷发展、限制汽车消费的瓶颈之一。汽车金融公司的成立,势必使得市民可选择余地增多。但沪上中资银行认为,在短期内,汽车金融公司与中资银行的关系应该是合作多于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