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去年8月,张海被解除健力宝集团董事长和总裁职务后,这个曾经在资本市场上呼风唤雨的亿万富翁就传闻不断,然而张海总是神情自若地出现在报纸的头条新闻里,对这些传闻给予“澄清”。但是这次,张海不可能再次站出来“辟谣”了,因为他已经被公安部门刑事拘留,之前的种种传闻也得到证实。
张海的倒掉是和民族饮料品牌健力宝的几乎毁掉联系在一起的。在短短两年之间,健力宝的银行负债增加了10亿元,其他经营负债增加了11亿元,健力宝的内部形成了一个巨大的“黑洞”。有报道称,张海在任期间存在挪用、抽走、转移甚至侵吞健力宝资金行为,总额在7亿元左右。
然而在我看来,仅仅把健力宝今天的结局归咎于张海身上,或者,仅仅把张海事件看作是个人涉嫌违法行为的重大经济案件,是远远不够的。实际上,比张海的倒掉更值得追问的是——这么多年来,这小子凭什么在资本市场的舞台上翻云覆雨、游刃有余?如果稍加探究,就会发现:张海的倒掉其实反映的是整个资本市场的危机!
首先要质疑的就是当时三水市政府为什么要选择代表张海的浙江国投进行股权转让。因为当年有10多家国内外企业前来三水洽谈,收购意愿强烈的包括法国达能、新加坡第一食品公司等国外饮料巨头。它们的出价比张海的出价更高,而且从资源整合的优势来看,也可以让健力宝更具发展前途。众所周知,在资本市场上进行股权交易,当然是价高者得,没有卖家会干“从低不就高”的傻事,可是三水市政府就干了这样的傻事。从感情上来说,拒绝卖给国际巨头,似乎保住了民族品牌,但是却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流失——执囿于狭隘的民族情结,而将市场利益置之不顾,这是国资股权转让的一大症结。
问题就在于:这样的转让无法选择到最好的东家。资本市场的一大动能就在于通过股权转让,可以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因为“价高者得”的市场竞争,将使得那些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买家成为股权受让者,这就迫使买家去招聘优秀的职业经理人来经营管理。而张海并非这样的实业家,他只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资本炒作者和投机者,这样的职业投机者能在资本市场上兴风作浪,还屡屡得手,本身就说明了内地资本市场的问题。即:我们的资本市场没有成为资源优化配置、遴选企业家的平台,却给张海们提供了长袖善舞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