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人媒体形象优化 张海 我不满意自己的媒体形象



12月22日上午,记者联系上张海,对方爽快地答应当天下午就接受采访。此前几天,《21世纪经济报道》登出了一篇报道——《张海涉嫌侵吞健力宝数亿元》,一石激起千层浪,全国各大媒体纷纷跟进,张海,被猝然间推到了风口浪尖。

  下午3点半,记者在北京昆仑饭店阳光酒廊见到张海。

  然后,在整个两个多小时的访谈中,张海,自报年龄为“30岁”,一系列正在扩散搅深的旋涡中心的张海,基本保持了他一贯给媒体的表情,笑呵呵,一直笑呵呵。即使偶尔的言辞欠缺“举重若轻”的风度,也会来上一句,“我开玩笑了,哈哈”,找补一下。

  他在“他想谈的”和“想被知道”之间,一直坚定不移地“详略得当”。

  他着力“详”的个人表白有:

  为了健力宝球队,他正在心急如焚地斡旋,为的是给球员发工资,留住要转会的球员,为明年年初的亚洲区俱乐部赛“争光”;

  在他主政健力宝的两年多时间,健力宝既赚钱又发展了品牌,成功最明显的例子就是“第五季”;而他本人,当初进入健力宝的内心动力之一是,寻求一个成功者的自我突破,之二是,为发扬民族名牌,甚至有年少时“健力宝情结”的原因;以及包括进入健力宝后,他个人类似劳动模范的各种好人好事,比如,连续72小时工作,吃盒饭,无奈之下,学抽烟、喝酒等。

 

  他经意“略”的问题,常常是,记者提问,他或笑而不答,或只回答很少,然后问题再被提起……它们包括:

  关于教育背景。总结张海零星的说法如是:初中毕业,即因武术被河南大学公共体育专业特招。在校学习一年多时间后辍学。那时候,社会活动就非常多了。后来没有再受过正规学校教育。

  关于18岁以前的人生。在谈话中,张海常常试图以“18时,……”为开头,岔开追述,让话题重回这个,让他开始一帆风顺阳光灿烂的发财成名之路的“时代赋予的偶然机遇”:在互联网初兴之时,这个18岁的,“有比较多人际关系”的河南青年,以香港一高科公司国内代理之名,来到北京,与国家大企事业单位签下巨额网络工程承包合同。

  关于他的信仰背景,以及这个背景与他从商之间的关系。关于前者,他一直“羞涩”——“那是以前的一段经历了,没什么好说的”;关于后者,他一直“坚决”——“没有关系”。

关于“这几天的状态”和球队

  人物周刊:您这两天很忙,很急吧。

  张海:也没有。

  人物周刊:关于您从健力宝拿走6个亿的报道出来后,您觉得被动吗?

  张海:我已经请了律师保留起诉的权利。对于造谣和诬陷,你只有采取法律手段捍卫自己了。负面作用该产生的也产生了,那天我去谈一个项目,人家说,你不是被抓起来了么?你怎么又来了?那我来了就证明我没事吧。大家就闷着头跟我谈,谈到最后谈价格的时候,突然间就冒出一句话:2000万你在乎什么,你不是从健力宝拿走六七个亿吗?

  这个行为,名誉侵权是次要的,但现在在“刑事”上,有一个损害商业信用罪,那我现在谈的一个项目,万一人家受这个的影响,那我肯定是要追究的。当然了,开玩笑的。呵呵。

  人物周刊:那就说一下您今天的一些安排吧。

  张海:实际上我这次来北京在等李志达(编者注:现在的健力宝大股东,11月份张海签定协议,将自己的股份转让给了李),他约我来的,来了之后他就联系不上了。约好的时间通过中间人改了三次。一推再推,原来约的前天,后来改昨天,然后昨天又改成明天,明天现在又取消了。

  人物周刊:那您是还在等?

  张海:所以我就有空见记者喽。(笑)等他是因为足球队的事。因为今年的这些球员都是我从全国各地买来的。现在得为人家负责啊。

  人物周刊:您这么有责任心啊?

  张海:实际上是个负担。马上该过年了,人家工资还没领到呢。民工都要去讨工钱啊。现在找不到领导是谁,政府托管的是健力宝集团,俱乐部的股权已经卖给了李志达,现在李志达不出现,对这个问题回避。这怎么办?年底球员都在到处找工作。

  人物周刊:您心情这么迫切,可之前为什么健力宝拖欠了几个月工资呢。

  张海:我在的时候没有拖欠,我4月份就离开健力宝了,我就没有权力了。然后所有张海时代喜欢干的事人家都不干,恨不得把我修的球场的草都拔了,别说给球员发工资了。

  人物周刊:您分析李志达为什么不见你呢?

  张海:不知道。不想花钱呗。没理由啊。我现在变成秋菊了嘛。来要个说法。(如果)你说,张海你不要管这事;那我就跟我的球员说,老板说了,不让我管,你们去找老板。或者你说,我不管了,我把球队交归你管,六千五百万的工资,大概连税下来八九千万,你自己解决。好,我来解决,我想办法给你们钱。2月9号,深圳队要代表中国去打亚洲冠军杯,马上要打亚洲俱乐部杯,难道要让健力宝丢人丢到国际上去么?

  人物周刊:关于您和健力宝的报道中,提到不少健力宝的员工把矛头指向你,认为您把健力宝搞砸了。

  张海:这个很正常,这个我倒一点气都没有。为什么呢?我刚接触健力宝的时候,很多员工都来告李经纬的状。我第二天,就把这批人给炒掉了。今天我很理解这个事情。李经纬那么大功劳都有人骂,我张海,比起他来说,挨两句健力宝人的骂很正常。不在位了嘛,说什么的都有。

  人物周刊:还不光指责操作上,还指责你的战略投资、包括品牌运营。

  张海:战略投资和品牌运营,我跟很多媒体都讲了,我认为没有错,都是非常成功的。而且他们没资格指责我这个——我不给你发工资你可以指责我。但是从股东的角度来说,那么我只要是赚钱,而且得到了董事会的批准,不存在被指责的问题。

关于过去:信仰、第一桶金

  人物周刊:好像很多人都喜欢用“神秘”这个词来形容你,你觉得这个扮相怎么样?

  张海:应该不神秘,我多爽快的一个人。你们采访的企业家也很多,实际上像我这样讲话的人不多。我是个,实际上在根本上来说,属于一把快刀,做事比较果断,在处理一些人的关系上,反而变成了不愿意过多地跟人解释,因为你做之前跟人解释,属于泄密,做之后跟人解释,也没用了。

  人物周刊:大家说的神秘包括不清楚您过去的经历。

  张海:是,这个没办法,年轻,你被人关注,然后各种各样的猜测,实际上本身很简单,实际上各种各样的猜测和推测,堆积在一起就变成神秘了。

信仰和少年时光

  按照张海的原话是:家住河南开封相国寺附近,曾经在未成年之前受过一段时间“这方面”(指佛学)的熏陶。学习过梵文,很早就开始翻译。曾经离开过开封一段时间,到西北搞佛学方面的学术交流。老师之中,有夏日冬活佛(编者注:经本刊记者调查,该活佛已于前文简介说2001年去世)。开始走的学术道路,甚至考虑过翻译《邓小平文选》,但是发现已经有人翻译了……这些东西,我都不想多去说,嗯,没有什么太多好说的……然后,18岁,我就变成了个商人。

  人物周刊:您的这个信仰背景,和您后来从商有关系吗?对您有帮助吗?

  张海:没有。完全没有。

  人物周刊:有报道说,您当时在各地办气功班,收费的,很火的。

  张海:没这回事。

  人物周刊:从来没有过?

  张海:有也是在大学里,是学术交流。

  人物周刊:您那时候十几岁,神童啊。

  张海:我很早就开始工作了,边工作边学习。

18岁那一年发生了什么

  按照张海的说法,他18岁时,由于感觉“如果只是做学问,完全掉进书本里的话,可能和现实生活离得很远”,所以放弃了做学问,开始从商,加入香港一家名叫康达的公司。这个公司的主业是通讯和电脑。张做的是国内业务,“类似包工头”,做网络硬件的施工。先后做了很多大型的网络工程,包括工商银行总行,农业银行总行,人民银行总行,中国银行总行,香港的汇丰银行,香港的会展中心,而且1995年1996年的时候参与了当时亚洲区最大的互联网工程,香港机场的ATM网的工程,“那时候是亚洲最大,现在也是”。张作为其在大陆业务的拓展者,“从一开始就持有一定股份”,后来赶上互联网的春天,这家公司上市,再后来这公司与香港一家公司换股,张遂卖掉股份,退出。

  至于,如何加入,该公司为何看中18岁的没有专业背景的“自己”,张海说,“是关系,当时虽然年轻,但是已经有一定社会关系了”;至于这么值钱有用的“关系”是否与“信仰”有关?——“没帮助,完全没有,反倒有影响。”那么是如何建立的?张海的回答非常地“综合”:

  “综合的吧。再说句难听话,他们是香港人,你是大陆人,自然比他们关系要多一点。

  而且真正的关系,至今我还认为,其核心在于你做的事情。”

  至于“成功的秘诀”,张海说是,“由于需要。因为我选择的行业都很好,在行业的选择上我认为自己有一个独特的眼光。我做互联网的时候,互联网在中国刚开始,接着1993年、1994年、1995年每年都在高速上升,在它最顶峰时离开这个行业的;然后做手机,做之前是很困难,我一接触手机立即是国产手机暴涨的两年;电脑也是一样,接手那时候方正也不是特别好,但是接下来赶上电脑最好的两年。”

健力宝啊健力宝

  这之后的事情,按照张海的自述:20郎当岁的自己,开始做证券,收购中国高科,给都是大学校长的董事们当25岁的董事长;收购科健手机,取牌方正——“两个全国第二”……

  但是,这位“当时二十六七岁,很多人羡慕”的“方正的执行董事,持科健手机51%股份的大股东”,“投资了很多其他上市公司”的张海,“发现一件非常不开心的事情,有一种失落感,就是中国IT行业的核心技术中国资本永远无法掌握。你做来做去都是在做别人的下水道。非常之不开心,甚至一度想从此就退出江湖了。”

  彷徨。“大概彷徨了半年多时间”,然后突然有一天,戏剧化的转折发生了。

  2001年年底,飞机上看报纸,民族品牌要卖给新加坡人?民族自尊心,回忆起童年得冠军才有健力宝的时光,再加上“早有进军越土越好的食品业的念头”,——“下飞机就去三水,我说新加坡人出多少钱,我比他多出5000万”,十几天后签约……

  “然后一晃就是两年”。“这两年”,在记者与张海的叙述里,是张海最主动的一段,几乎有点滔滔不绝的架势;从内容上讲,基本是“创业的艰苦以及令人欣慰的成功”。

  “艰苦很多”,比如,原来“做资本的,每天西服革履,道貌岸然,坐着奔驰劳斯莱斯、公务仓,满天飞;现在做事业,整天开会,会议室里烟雾缭绕,最后顶不住了我就抽雪茄……”

  “成就很多”,比如一个月时间“第五季”,“从包装的设计到广告的拍摄到中央台的世界杯招标。然后1个月零15天,就收了将近2个亿回来,第一次上市就收了1亿5的订单,第一年的销售就将近十个亿,第二年超过十个亿。”

  艰苦“如是”、成绩“如是”;“但是”,“执著于民族实业而不被理解,被排挤出局!”

  人物周刊:您这么成功,后来被免去董事长之职,您觉得为什么?

  张海:因为董事会的改组。原来健力宝董事会的4个人我控制3票,后来改成7个人我只有2票了,我不能完全控制的企业我不能做。当时我在和一个大型的品牌做一个合并,这个方案,我们的股东们表面上支持,实际上反对。因为祝维沙他们就是为了套现,我则是有一个5年的长期战略,我是5年要达到4个目标:

  一是,健力宝要成为中国消费者首选的品牌;第二是进入中国500强;第三是上市;第四,能够在收购或者通过重组的方式兼并一个国内的饮料,进入到第一军团。四个目标,前两个完成了。我本来还有10年规划呢,是达到世界消费者首选的中国饮料……那不说了。

  人物周刊:合作的分歧在哪里?

  张海:他们可能觉得套现比做产业更重要。可能他们和我合作时,是把我当成一个资本家来合作的,想快进快出,但我一不小心来了健力宝成了实业家,就没合作价值了。

  被“道不同不相为谋者”“排挤出局”后,英雄还有未竞的责任。

  人物周刊:那您的实业计划已经基本结束了?

  张海:2005年我的新年愿望是:春节之前,能够把健力宝收购这件事有个了结。然后健力宝恢复正常生产,球员能够领到工资。

  人物周刊:但是你现在已经退出了,健力宝生产不生产与你还有很大的关系么?

  张海:你卖条狗都得关心它到人家家里是否吃饱穿暖;何况不是(狗),这是健力宝啊,这个情感肯定是在的。我打个比方吧。这个茶壶值200元,你是个万元户,你把茶壶给摔了,砸了,但是别人还等着喝茶壶里的水救命啊。那你摔了这个茶壶,人家就没命了啊。你有钱,你买这个企业花了2个亿你无所谓,不要了。但这得关系到多少人的饭碗啊。大家都得过个好年啊。

关于年龄、速度、自我评价

  人物周刊:你30岁,就已经历了这么多事情。你的人生似乎比一般人速度快一些,那您觉得你有过青春期,所谓彷徨迷茫的时期?青春期给你留下的遗产是什么?

  张海:我觉得人的成长是个过程。过程,何谓过程?过去了才能回过头去想你这个过程。前一段时间我有个朋友拍了部电影叫《成长》,拍一个小孩,从8岁,98年开始拍,每年固定在北京的亚运村凯迪克大厦的楼顶上拍一段。你会发现,6年过去了,整个城市在成长,不光是这个小孩子成长为一个大姑娘了。

  实际上我觉得我们这一代人最大的价值就是:你所在这个社会的变化,比你个人的变化还要大。因为你不是在一个稳定成型的社会,这社会一直不断地在变,给你的过渡时间、准备时间相对来说少一点。可能你时刻准备着,比如30岁开始个什么事业,但对于我来说可能准备的时间短一些,直接开始了。

  人物周刊:那您觉得到现在为止过得最愉快的时光是哪一段时光?

  张海:在健力宝这一段时间。

  人物周刊:那您有没有感觉特别疲惫,比如自己过得太快了?

  张海:没有。

  人物周刊:您有过不喜欢自己的时期么?就是自我否定的时候。

  张海:没有太多。实际上一直在做事,没太多时间去思考。就是把自己的智慧变成“应用式”的了,很少用于去感慨,也可能还没到时候。我觉得30岁还没到一个去评论自己过去或者下结论的时候。

  人物周刊:那您说说您崇拜的人吧,或者比较敬重的……

  张海:真正比较敬重的是我母亲。

  人物周刊:稍微谈一下上一辈人对您的影响,谈谈您自己的母亲吧。

  张海:资本市场很险恶,你看到的都是成功,可能中间(会)经历很多失败,每到这个时候,我母亲都说“没事,千万不要跟别人计较”。每到关键时刻,我都会想起我母亲的话,没必要去跟一些不值得计较的人或事去计较。我个性中养成一个特点,就是不计较,什么事都基本上不太在乎。

  人物周刊:类似这样的话,可能每个妈妈都和孩子说过。这些简单的信条你觉得就可以帮助你?

  张海:知道,理解,做到。佛学中有所谓的见、修、行。见是认识,修是对认识的修正,有了初步的认识,然后对认识进行修正,剩下就是去做。

  人物周刊:父母对你的影响体现在你的人格上,性格上。事业上没有什么帮助。

  张海:基本上没有吧。主要是依靠自己的团队吧。

  人物周刊:您能稍微介绍一下这些团队是怎么形成的么?

  张海:不说了吧。说清楚是很难的,而且还牵扯到别人。

  人物周刊:你在媒体上的形象让你自己满意么?

  张海:我相信没有人会对自己在媒体上的形象满意的。中国的媒体现在就这样。

  人物周刊:那您觉得和您最大的误差在哪里?

  张海:我比大家想象的都简单。

张海与健力宝的两年恩怨

  2002年2月6日,28岁的张海出任健力宝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据张自称,他拥有健力宝超过50%的股权。

  两年来,张海模仿可口可乐的营销模式,先后推出“第5季”等,并投资2000万引进了一条专门生产功能饮料的250毫升易拉罐生产线。对此,张海自己的评价是:“2002年至2004年期间,中国出来了无数新品牌。哪个单品牌销售额超过10亿了,只有第五季。第五季认第二,没人敢认第一。”

  针对外界对张海执掌期间健力宝的债务升至35亿左右(其中欠银行24亿、供应商8亿、经销商约2亿)的质疑,张海否认有如此之高的数额,他说:“新增资产这块是30%左右的负债率。这是一个很好的操作结果了。”

  2004年8月,健力宝集团发布公告,称张海并非健力宝事实上的大股东。外界传言张海挪用近6亿元资金,投资在平安保险和即将去香港上市的兴业银行,导致健力宝资金链断裂。对此张海表示“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8月26日,广东健力宝集团有限公司董事会发表声明,宣布解除张海的董事长和总裁职务,张海的任何言行都不代表健力宝公司。

 张海 我不满意自己的媒体形象

  2004年11月14日,张海仍以健力宝集团董事身份与北京汇中天恒董事长李志达(控股丽斯达,拥有“小护士”品牌)顺利签订协议,李志达出资2亿元收购健力宝,张海出局。

  但很快李志达等收购方成员被勒令“不得再进入健力宝集团及属下各公司”,对此李志达难以压抑内心的愤怒:“这是一个阴谋。”

  今年10月25日,张海曾作为健力宝俱乐部代表与徐明共同出席中超投资会议,挑战中国足协,但会上其代表身份受到质疑。

  12月20日左右,《21世纪经济报道》突然发表调查报道,炮轰张海,指其涉嫌挪用健力宝数亿元资金。此后国内各大媒体纷纷跟进。

  12月27日,汇中天恒集团和深圳健力宝俱乐部在深圳召开新闻发布会,在发布会上俱乐部宣布了5点声明,声明指出:健力宝俱乐部与张海已经没有任何关系,不允许张海以俱乐部名义进行任何欺骗活动。并称张海已被“立案”和被“监控”。

  当日,张海就该新闻发布会的声明一事,做出“两点声明”,要求汇中天恒能遵守其诺言,尽快补发健力宝足球俱乐部球员工资。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503747.html

更多阅读

今天的我超郁闷!!! 昨天的我不是今天的我

好久没写作了,不知道自己的写作水平能不能像高中时代的我那样,在一定的时间内写成一篇文章。在那个时候,写作对我而言小菜一碟。然而我这次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写才好呢?总觉自己写的觉得还是菜鸟。回想起来,真后悔自己该每天保持写作的习惯

我不唱声嘶力竭的情歌,不表示没有心碎的时刻 声嘶力竭

我不唱声嘶力竭的情歌,不表示没有心碎的时刻你常常会问人间有真爱吗?爱包括亲人的爱,朋友的爱,也许亲人的爱会给你带难以言说的无奈,因为你们相处太久了,爱没有先前的炽热,对你的感受也无所谓了,因而对你所做的事不那么理解、关心和支持,因

你不是我的月亮我不是你的云 100句打动人心的歌词

在极度失落的情绪中听了一首歌!孙露翻唱的你不是我的月亮我不是你的云。又一次坐在电脑前,无所是事,想念着你,想着在一起短暂的相处,想的最多的是你的不好,想的心里一阵酸楚,太傻了总是自己折磨自己,因为对爱情的欲求不满。承认自己真的不

声明:《领导人媒体形象优化 张海 我不满意自己的媒体形象》为网友深蓝梦境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