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去年发布的一项研究表明,中国为欧洲食品饮料生产企业提供了大量潜力巨大的商机。这个名为“欧中食品饮料工业合作机会”的报告列出了很多欧洲企业可以建立零售商店或共建合资企业的地区。 这个为西班牙外国机构和其合作伙伴撰写的报告评估了细划为茶、太妃糖等食品工业部门的未来发展前景。报告还对中国的四川省、陕西省和重庆市作了具体分析。
该报告指出,过去几十年中国经济的巨大变化对12.5亿中国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消费品牌食品的国内市场已形成。精加工乳酪、婴儿食品、罐装汤品、名牌黄油、超高温灭菌奶、通心粉和方便面市场都由国际品牌占领。这些品牌与当地的产品发生着激烈的竞争。当地品牌只在啤酒、挂面、冷冻食品、豆奶粉等相对较小的市场占主导地位。
与当地联合很重要
尽管在整个中国地区进行分销是大家经常提到的难题,而这一问题主要是由不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造成的。中国约90%的城市人口分布在近250个城市,这些消费群体能接触到但却相当不容易,然而市场规模证明,这种努力是非常必要的。如果国外公司想要与当地建立联系和分销网络,他们就需寻求生意上的伙伴。已经在中国建立合资企业的外国公司现在正继续增加其控股份额,或是意欲建立独资工厂。
报告总结到,在销售链两端的加工和零售环节的未来发展前景广阔。整个销售链中的薄弱环节在于缺乏冷冻仓库、薄弱的运输链和有限的冷藏运输车。但引入有效的贮藏、包装、存储、销售食品的方法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中国投资食品加工业一直是受鼓励的,因为目前中国只能加工全国20%的食品,而这一比例在典型的发达国家却往往高达80%左右。这项研究分析了食品工业的不同部门。
饮料市场
含酒精的饮料市场,烈性酒所占份额最大。中国人是非常大的烈性酒消费群,每年人均消费量约为12升。烈性酒的进口呈上升趋势,其中威士忌和法国白兰地最受欢迎。
中国的啤酒市场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每年以平均15—20%的速度增长,国内产量也相应增长。然而,整个啤酒市场仍需要进一步细化,因为每年人均消费量为15升,而北京地区却高达58升。中国啤酒消费有95 %的是当地品牌,而外国授权生产的品牌只占4%的市场,剩余的1%由直接进口填补。
葡萄酒是一个相对新的产品。1995年中国只有240家酿酒厂,而现在这一数字几乎翻了一番,这其中包括与欧洲企业合作建立的企业。虽然直接从欧洲进口葡萄酒的关税很高,但这个数字在最近几年却大幅增长。
中国包括瓶装水在内的软饮料市场市值约为53亿欧元,进口占整个市场不到2%的份额,而国内外企业共同建立的合资企业的数目却很大。
中国人每年人均消费不足1升的果汁,对碳酸饮料却情有独钟,该市场近一半的份额由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两家公司共同分享。
糖果和巧克力市场
中国人对糖果的消费量较少,但糖果市场却呈多元化趋势。每年每个中国人只消耗17.8克巧克力。现在有许多外国公司已进入了该市场,但他们的产品在中国人看来是太甜了。
肉品和禽类产品
自1980年至今,精加工肉制品市场市值增长了3倍,现在每个中国人每年约吃35千克红肉和6千克白肉(禽类产品)。这个市场是国内产品占主导。肉食总产量中70%是猪肉,食品精加工产品只占总产量的10 %。进口肉食品的程序相当严格,一部分卫生检疫官员要对出口商的肉食加工现场进行检查,另一部官员对到岸食品进行检疫。
地区多样性
开展地区分析是源于一句对中国市场的错误描述,这就是“中国市场是单一、少变化”。尽管中国存在新的消费群体,但是上亿的中国人很难成为外国食品长期稳定的消费者。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健康状况和销售领域的地区差异,对于任何一家想要在全中国开展统一标准营销方式的公司来说都是严重的阻碍因素。
三省食品投资前景分析
报告分析指出,四川省应重点发展肉类、蔬果和谷物加工。陕西省要把技术领域做为重点,包括苹果、桃、枣、胡桃、葡萄、橙子的加工技术,肉类加工技术和蔬菜脱水技术。重庆市宜人的亚热带气候适合水稻、豆类和棉花的种植;养猪业也很发达,1998年养猪1700万头,烟草生产能力很强,占工业总产值的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