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官员强调,目标是给中外企业提供一个自由公平的竞争环境
近日,部分媒体关于“零售国家队”名单的报道让国内不少零售企业怦然心动。报道称,商务部可能在14~15日举行的全国流通工作会议结束之后公布一份“零售国家队”名单,并对名单上的企业给予相应扶持。
消息源自商务部部长助理黄海12日在《2004年中国流通产业发展报告》新闻发布会上的讲话。当日他称,经过和有关部门的协商,商务部初步拟定了一个本土零售企业名单,扶持培育中国自己的大型流通企业。
昨天(17日),《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就此问题向负责该项工作的商务部商业改革发展司司长邸建凯求证。邸建凯告诉记者,名单和2004年底商务部等八部委公布的20家大型流通企业并没有大的变化。他同时强调,国家的政策的确是积极培育大型流通企业,但不是刻意排出一个名单加以扶持,“我们的目标是,给所有的流通企业,无论是外资企业还是中资企业,提供一个宽松的,可以自由、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
根据商务部市场体系运行司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合作推出的《2004年中国流通产业发展报告》(下称《报告》)提供的数据,2004年全国前30家连锁企业销售额为3845.6亿元,比上年增长32.9%,店铺总数为13801个,比上年增长23.8%,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7.1%,比上年增长1.2%。尽管发展速度很快,《报告》显示,中国流通业发展整体上仍然存在流通主体规模偏小,行业零散度过高的问题。
中国近几年来一直注重培育大的流通企业。2004年下半年,商务部等八部委联合出台了《关于培育流通领域大公司、大企业集团的意见》(下称《意见》),并公布了包括三联集团在内的国家重点扶持20家大型流通企业名单。《意见》要求用5~10年时间,培育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流通企业,全面应对中国加入WTO后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黄国雄认为,中国扶持培育大型国内流通企业,在当前传统国有商业转轨尚未完成、民营流通企业尚未发展成熟的市场环境下是“完全必要的”。
“但是,培育大型的流通企业并不是要从规模上与外资企业对抗,而是通过提高本土企业的组织化程度和连锁化水平来增强中国流通业的整体竞争力,通过做大达到做强的目的。”黄国雄说。
除了名单之外,人们更关注的是扶持和培育将以何种形式进行。12日,商务部部长助理黄海明确表示,此次的扶持将不同于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财政补贴等形式,而是根据“公平竞争”的原则,遵照市场经济规律,由相关部门提供一定的便利和支持。流通企业的发展关键还是靠自己,通过改进管理等手段在竞争中壮大。
《报告》在预测中国流通业2005年的发展状况时认为,今年流通产业结构将进入全方位加快调整阶段。在扶持、调整、重组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流通大型骨干企业的同时,地方中小商业企业也将加快重组合并和合作的进程。兼并、重组、合作、联合等将成为流通市场整合和组织调整的基本形式。
黄国雄说,当前对国内流通企业最大的扶持并不在于国家采取什么经济上的措施,而是真正创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比如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东方集团董事局主席张宏伟、北京物美集团董事长张文中都曾呼吁要为中国本土流通企业创造一个公平、宽松的市场环境,与国外流通企业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
培育大型流通企业并不意味忽视中小流通企业的发展。世界各国的商业发展史证明,中小企业始终是一国商业企业的主题。黄国雄指出,中国的流通业发展策略应该是“大小并举”,在培育大型流通企业的同时,还要着力发展中小商业,即中小城市的商业、中小型的连锁企业、中小型的商业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