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面临的经济形势 我国流通业的现状与面临的形势及改革发展纲要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确立,流通业在引导生产、促进消费、扩大内需、增加就业等方面的作用日趋显著,已逐渐成为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先导型产业。为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完善市场体系,促进流通业结构调整和流通现代化,特制定本纲要。

本纲要涉及的流通业,主要指批发业、零售业、物流业、餐饮业及居民服务业。

一、我国流通业的现状与面临的形势

 我国流通业的现状与面临的形势及改革发展纲要
(一)现状

1.流通规模不断扩大:1978年到2003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1558.6亿元增长到45842亿元,增长28倍,平均每年增长15%左右,扣除物价因素,平均年实际增长率9%以上。2003年社会生产资料销售总额达到87200亿元,比上年增长19.5%。2002年末,我国共有各种不同经济类型商业网点1700万多个,全国批发零售贸易和餐饮业从业人员4969万人,吸纳就业人数在国民经济各行业中排第三位。但总体上看,流通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度仍然较低,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比国际水平尚有差距。2002年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33.5%,其中,批发和零售贸易及餐饮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7.8%,比2001年低0.4个百分点,比1978年以来的历史最高水平1988年低3个百分点。从就业看,2002年我国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只有28.6%,其中,批发和零售贸易及餐饮业的就业比重为6.7%,低于世界多数低收入国家和中等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远低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

2.流通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流通现代化是以电子信息、自动化、现代营销和管理等技术在流通领域的广泛应用为基础,以流通设施、流通体制、流通方式和组织形式创新为主要内容的流通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过程或目标。近年来,我国流通现代化步伐加快,水平显著提高:一是现代流通方式和新型业态发展较快。随着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特许经营等新型流通方式和超市、大卖场、便利店、购物中心等新型业态的发展,流通领域各项改革逐步深化,部分流通企业走向集团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道路。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到2002年底,我国零售业和餐饮业限额以上连锁企业1232家,共有连锁门店34551个,年销售额达到2469亿元,占同期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911万元)的6.04%,比2000年提高2.3个百分点;占批发零售贸易和餐饮业零售总额(32952万元)的7.49%,比2000年提高2.7个百分点。2003年,全国前30家连锁企业销售额为2704.2亿元,比2002年增长29.9%。30家连锁企业的店铺总数为10321个,比2002年增长35.1%。二是先进流通经营与管理技术得到快速推广。近年来,上海、广东等地以信息化带动传统商业的改造,推广先进流通经营与管理技术,发展现代流通,大中型商场90%以上都建立了销售时点管理系统(POS),50%以上大中型商场应用了条形码技术,一大批流通企业建立了管理信息系统(MIS),积极应用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DI)、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和互联网(INTERNET)等现代信息技术,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和电子商务,管理水平提高了,流通费用降下来了,面貌大为改观。出现一批现代化水平较高的大型流通企业。但发展不平衡、经营不规范等问题仍较突出。反映在沿海发达地区与中西部地区流通现代化水平差距较大并呈继续拉大的态势,零售企业在规模扩张的同时,资金、管理、人才等跟不上发展的需要,与供应商的关系亟待改进。

3.流通体制改革逐步深化:一是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格局已经形成。目前,随着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县以下商业已基本由个体私营经济主导。据统计,2002年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企业销售收入35751亿元,其中,国有企业及国有独资公司销售收入14374亿元,占40.2%;集体企业1582亿元,占4.4%;私营企业2634亿元,占7.4%;港澳台及外商投资企业2357亿元,占6.6%;其它混合所有制公司、联营企业等占41.4%。1978年,国有企业销售收入占54.6%,加上集体企业共占97.9%。二是国有流通企业改制、改组、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取得积极进展。流通服务业是最早进行市场化改革的领域,自80年代初就开始进行企业改制,到2000年底已有73%的国有内贸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有98家上市企业。一些国有中小内贸企业通过股份合作制、承包租赁、售卖等方式,已经基本放开搞活。总的说来,流通体制改革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多种所有制格局已经形成,适应市场经济的流通宏观调控机制和市场调节机制逐步建立。但批发和物资等行业的改革仍比较困难,相当一部分国有及国有控股流通企业尚未进行现代产权制度改革,未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统一的国内市场尚未形成,流通领域的市场秩序有待于进一步整顿和规范,流通业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需要加快推进,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和完善信用体系任重而道远。

4.对外开放格局已经形成。我国商业领域利用外资从1992年开始,截止2003年9月,累计实际利用外资约30亿美元,外资商业企业234家,分店3800多个,其中绝大部分为新型流通业态。外资的进入,对于迅速提高我国流通现代化水平起到了重要的带动作用。但与制造业相比,我国商业利用外资处于较低水平。到2002年底,外资商业企业数量占全国批发零售餐饮企业的比重仅为0.1%,实际利用外资金额占全国利用外资总额的0.6%左右,外商投资商业企业销售收入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不足3.5%。在地域和业态结构上,外资商业以东部发达地区中心城市和大型综合超市等有较大市场影响力的业态为主要投资方向,对国内零售企业有较大影响。

(二)面临形势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对流通业改革与发展提出新的要求。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对流通业的规模、结构、现代化水平都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流通在国民经济中的先导作用将日益突出。内外贸一体化加快发展给国内流通企业提供了更为广泛的空间。从中长期看,为完成GDP翻两番的目标,市场规模、市场容量也需要相应扩大,扩大内需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国家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但政策着力点将有所调整,更加注重解决结构性问题,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驱动力将有所减弱。同时,由于世界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长依然乏力,贸易保护主义加剧,以及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等因素的影响,外贸出口形势不容乐观,开拓市场、扩大内需任务艰巨,迫切要求加快流通业的发展和提高流通现代化水平。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要求进一步加快和深化流通体制改革。从现在起到2010年,是我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完成国有经济战略性改组的关键时期。流通体制和流通企业的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很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将充分暴露并加大改革的难度,迫切需要新思路、新举措实现流通体制改革和流通企业改革的新突破。

3.全面对外开放后新的竞争格局使国内流通企业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2004年底,我国流通领域加入WTO的过渡期将基本结束,外资进入的力度、方式和领域等都将呈现新的特点,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兼并重组的频度和力度加大,大企业作用日益突出。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中国日益成为世界制造业基地及主要的商品采购市场和销售市场,我国流通业将成为全球供应链中的重要一环。国内流通企业既面临机遇,也面临挑战。

二、流通业改革发展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为指导,按照国家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总体战略的要求,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高流通现代化水平和对外开放水平;积极创造条件,鼓励重点领域、重点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加大对广大中小流通企业的扶持力度,全面推进流通产业升级。

(二)目标

按照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和2010年完成国有经济战略性改组总体目标的要求,流通业改革发展阶段性目标是:

1.2007年:按照年均8.5%的增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万亿元。批发零售贸易和餐饮业对GDP的贡献率达到8.7%,比2002年提高0.9个百分点。流通企业基础设施和技术水平明显提高,东部发达地区大中型流通企业基本建立销售时点管理系统(POS)、管理信息系统(MIS)等,中西部地区部分流通企业建立POS系统、MIS系统等。连锁商业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由2002年的6%提高到10%。商品电子商务交易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由2002年的11%提高到15%。国有流通企业基本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有1-2家内贸流通企业进入世界500强。流通领域的市场秩序明显好转,流通业社会信用的框架和运行机制初步建立。

2.2010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8万亿元。批发零售贸易和餐饮业对GDP的贡献率达到9%。流通企业基础设施和技术水平大幅提高,东部发达地区多数大中型流通企业建立以顾客分析为核心、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供应链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及商业智能、决策分析系统和企业资源计划(ERP)。中西部地区多数流通企业建立POS系统、MIS系统等。连锁商业占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达到12%。商品电子商务交易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18%。国有经济在流通产业完成战略性改组。有2-4家内贸流通企业进入世界500强。流通领域的市场秩序在总体上有根本好转,流通业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初见成效,在全行业形成“失信可耻,守信光荣”的良好风气。

三、流通业改革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以培育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大型流通企业为重点,尽快发展壮大我国流通企业

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和有中国特色的大型流通企业是我国流通业改革和发展面临的紧迫任务。要加快国有大型流通企业改革步伐,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推进产权制度改革。鼓励大型流通企业通过参股、控股、承包、兼并、收购、特许经营、托管等方式,快速实现规模扩张。要引导企业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深化企业内部人事、劳动、分配制度改革;优化业务流程,不断提高企业经营能力。要加快国内大型流通企业与外资零售业的合资合作,支持有优势的企业到境外发展,多途径促进企业做强做大。要切实采取措施,力争在5至8年的时间内,培育出15至20家拥有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竞争能力强、初步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大型流通企业。

(二)深化流通企业改革,促进中小流通企业健康发展

要以产权制度改革为重点,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大力推进国有流通企业股份制改造,鼓励各种资本参与国有流通企业改革,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中小流通企业是我国流通企业的主体和就业的主要渠道。要积极推进中小流通企业体制创新,引导中小流通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加大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积极运用信息技术和现代流通技术、营销方式及管理经验,全面提高中小流通企业现代化水平。

(三)加快推进以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和电子商务为代表的现代流通组织形式的发展

进一步提高连锁经营的规模化和规范化水平。一是在对超市、百货、便利店等目前已普遍发展的业态进行规范和完善的基础上,创新业态;以传统零售、餐饮服务业为基础,向石化、烟草、电信等行业及教育培训、旅游、租赁等多业种拓展;推动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和东北老工业基地连锁经营的发展,逐步缩小东西部差距,提高连锁经营的总体规模和水平。二是以规范化管理、规模化经营和标准化服务为核心,提高连锁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及核心竞争力。

塑造多层次的物流配送体系。一是加强连锁企业内部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设和管理。二是整合物流资源,推动“第三方物流”的发展。三是鼓励生产资料分销企业完善服务功能,逐步建立钢材、混凝土、玻璃等生产资料和日用化工产品、食品等专业化加工配送中心。

积极稳妥地推进电子商务发展。一是做好电子商务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加快流通企业信息化建设。二是开展电子商务应用的试点和示范工程,探索传统产业与电子商务相结合的模式,有形市场与电子商务相结合的模式,连锁经营与电子商务相结合的模式,现代物流与电子商务相结合的模式。三是研究制定电子商务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网上交易规则,规范网上交易秩序。

(四)进一步加大开拓市场力度,努力扩大国内消费需求

大力开拓市场,扩大国内消费需求是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流通部门要始终把开拓市场工作作为一项中心任务抓紧抓好。要深入分析研究市场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把握居民消费发展变化及市场运行的新趋势、新特点,改善消费环境,拓宽消费领域,引导消费观念更新,促进消费结构升级,培育新的消费热点。

(五)稳步推进成品油等重要商品流通体制改革

根据重要商品流通体制现状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积极推进成品油等重要商品流通体制改革。自1999年成品油市场清理整顿以来,国内成品油市场秩序明显好转,多头批发现象得到改变,乱批滥建加油站的风潮得到遏制,成品油流通企业规范化程度有所提高,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有了较快发展。根据成品油流通管理面临的新形势,下一步成品油市场管理工作要由集中整治转向正常管理,通过制定成品油分销网络发展规划和市场准入标准,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特许经营和物流配送,加快成品油流通方式的现代化步伐,尽快形成具有较强市场竞争能力,与国际接轨的成品油现代流通体系。同时,在保证成品油市场秩序良好和国家经济安全的情况下,稳步推进成品油市场的对内对外开放。深化食糖流通体制改革,要根据食糖的季节性特点发展食糖期货市场,并通过进出口杠杆调控食糖市场。推动农产品、农资流通体制改革,发展农资连锁经营,建立健全农产品流通领域质量卫生安全检测体系,保障食品安全。

(六)加快发展服务业,提高服务质量和经营效益

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加快发展服务业,扩大总量,优化结构,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水平。把加快发展服务业作为扩大就业、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国民经济整体效益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积极创造有利于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政策和体制环境,使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不断上升,服务质量明显改善。积极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服务业管理体制,在规范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行业协会等中介机构的作用。加快服务业市场化、社会化步伐,放开市场准入,促进竞争合作,鼓励企业优化重组,鼓励、支持和引导服务业中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在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同时,运用现代经营方式和服务技术改造传统服务业,促进居民服务业和商务服务业的改革和发展。加强对餐饮业和住宿业的行业管理,以推动经济性连锁酒店为重点促进住宿业的结构调整。加大法规建设和标准建设力度,强化对餐饮、美容美发和会展市场的规范,建立健全服务业市场信用体系。积极引导和促进洗染、修理、照相、洗印彩扩、印章刻字及家庭服务等行业的发展。

(七)培育和改革流通领域的行业组织,提高行业自律和规范程度

一方面,政府部门要加快观念和职能转变,实现政社分开,积极创造有利于行业组织成长的体制环境,根据市场经济规律落实政府部门与行业协会的各自定位,使行业协会成为真正的社团法人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另一方面,要针对当前行业协会普遍存在的“二政府”现象,加大对现有协会的改造力度,加强行业协会的自身建设,健全协会的机构建设和运行机制,按市场化原则规范和发展流通领域的行业协会、商会等自律性组织,使之真正成为全体会员利益和行业利益代表,发挥它们在参与政策制订、信息交流、价格协调、资质认定、专业培训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促进流通业行业自律和经营规范。

(八)实施人才战略,加快人才储备和培养

人才的竞争将日益成为中外企业之间的竞争焦点;同时,符合现代流通业发展要求的人才资源的短缺,也是中外企业发展普遍的“瓶颈”。未来几年,要将培养人才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抓紧抓好。一是在高等院校中设立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特许经营等专业,为流通现代化培养后备人才;二是设立流通现代化人才培养基金,为人才培养提供保障;三是在连锁经营、物流配送领域进行执业资格认证,并纳入劳动部的从业人员执业资格系列。

四、积极创造有利于流通业健康发展的外部环境

(一)加快流通业的法制体系及标准体系建设

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和目前流通体制的基本情况,从三个方面加强立法工作:一是调整产业组织结构,二是规范企业竞争行为,三是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要加快流通行业标准的建设。力争用五年的时间建立较为完备的商品流通法律体系和标准体系。

(二)加大流通体制改革和政策协调力度,消除流通现代化发展中的体制性和政策性障碍

要打破地区封锁和行业垄断,切实解决各类企业在竞争环境上的不平等问题,促进流通现代化,促进商品和各种要素在全国范围自由流动和充分竞争。

(三)加强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建立健全商业信用体系

要以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中心任务,不断加强商业职业道德建设,努力促进内贸行业精神文明建设的形成和发展。要以强化信用意识、促进诚信经营、防范交易风险为目标,引导各类流通企业建立起以信用状况调查、信用评价、信用自律、信用档案管理和信用信息互通为主要内容,适合自身行业特点的内部管理制度,不断加以完善,逐步使企业内部的信用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支持和鼓励各行业协会(商会)制定信用方面的行规行约,强化会员的守信意识和诚信自律。鼓励行业协会在行业内部开展信用活动,对失信行为进行评议。支持行业协会配合政府制定行业信用发展规划,开展信用监管和公共服务。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503982.html

更多阅读

2017十大赚钱项目 盘点2017年最赚钱的十大行业

  2017年整体而言,经济不景气,失业率上涨,很多人都在思考如何赚钱?下面,小编帮大家整理了一下2017年最赚钱的十大行业,仅供大家参考:   1、房地产。暴利行业里,地产还是居于龙头老大,上半年,我国商品房平均上涨了9.2%,许多地方房

2017什么行业最赚钱 盘点2017年最赚钱的十大行业

  2017年整体而言,经济不景气,失业率上涨,很多人都在思考如何赚钱?下面,小编帮大家整理了一下2017年最赚钱的十大行业,仅供大家参考:   1、房地产。暴利行业里,地产还是居于龙头老大,上半年,我国商品房平均上涨了9.2%,许多地方房

2017最赚钱行业预测 盘点2017年最赚钱的十大行业

  2017年整体而言,经济不景气,失业率上涨,很多人都在思考如何赚钱?下面,小编帮大家整理了一下2017年最赚钱的十大行业,仅供大家参考:   1、房地产。暴利行业里,地产还是居于龙头老大,上半年,我国商品房平均上涨了9.2%,许多地方房

2017年赚钱行业 盘点2017年最赚钱的十大行业

  2017年整体而言,经济不景气,失业率上涨,很多人都在思考如何赚钱?下面,小编帮大家整理了一下2017年最赚钱的十大行业,仅供大家参考:   1、房地产。暴利行业里,地产还是居于龙头老大,上半年,我国商品房平均上涨了9.2%,许多地方房

声明:《2017年面临的经济形势 我国流通业的现状与面临的形势及改革发展纲要》为网友噺酒舊亽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