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超级市场发展趋势
中国营销传播网, 作者: 刘华
目 录 从中国超市经营理念发展的角度分析从中国超市业态发展的角度分析(1)从中国超市业态发展的角度分析(2)从中国超市营销策划发展的角度分析从中国超市管理技术创新发展的角度分析一、从中国超市经营理念发展的角度分析
1、从单一的出售商品向出售服务和消费者附加值过渡顾客让渡价值论明确地告诉商家:谁能让消费者用最少的支出、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
、最低的价格在最优质的服务下完成一次快乐的购物,谁便能最大化的占有市场竞争的优势。这句话不仅看起来繁琐,而且做起来难度更大。在商品同质化、价位同价化、促销同样化
的竞争阶段,梨子的味道都是一样的。如何在有限的商圈内摄取理想的、尽可能多的顾客、顾客忠诚和销售利润?在沃尔玛、普马、家乐福、麦德龙、百盛等无数个国际顶尖商业巨头充斥中国大陆超市经济的态势下,中国超市如何应对?随着中国消费者钱袋的渐渐鼓起,国人的消费意识和消费能力发生了几近于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何对消费者的心理欲望和消费需求做出尽可能快、尽可能到位的满足,并能够将这种满足一直持续?消费者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消费者的整体消费形态已从以往的“物美价廉”“节
衣缩食”发展到了今天“个性购物”“健康购物”“快乐购物”以至于“享受购物”“体验购物”“感受购物”的高度。从消费者接到商家DM单那一刻起,从消费者的“贵脚盈门”开始,他们便在无时无刻地向商家索取一种时时刻刻的服务和满足。单纯的商品丰满与否、单纯的价格比较、单纯的打折买赠、单纯的会员积分已经无法满足消费者对商家的要求和期望。在这种形势下,超市应该摈弃传统的销售理念,置于“售货”之上着重于售前、售中、售
后全方位的销售服务。2、从价格制胜的竞争观念向集价格、文化、服务、品牌等多种因素的复合型竞争理念过
渡价格确是一把利剑,之于消费者可以使得超市实现理想中的客流客源和市场比率,之于竞
争对手可以有效的增强自身竞争优势,以这种杀伤力极强的价格手段的确可以起到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短期效果。然而,这种效果毕竟只是一种眼前利益,而且市场比率的增大、客流量的大小并非就意味着超市能够在大赚人气的同时大赚钞票。纵观现阶段我国商业发展势头,喜人的现象比比皆是:物流配送系统渐趋成形,大物流、
大流通的概念已深入人心;以计算机应用和互联网技术发展为基础的电子商务(B2B)正在继纳斯达克指数回升之后,越发彰显成熟的魅力;厂商联合,供应链不断发展,规模生产和规模销售已能够缩减控制成本;健全的营销网络和日臻完善的供销组织已经不是某一家超市企业的独家本事……,一系列的现象最终必将使超市里的各种商品统统走上同质化、同价化、同步化的经营阶段。至此,单纯的价格优势荡然无存,集合了文化、价格、服务、传播、附加值等多种销售因素的复合型竞争观念将随着国际超市巨头涌入中国、涌入各大城市,而最终以重新洗牌的名义在大大小小超市人的脑海里“生根发芽”。二、从中国超市业态发展的角度分析
“超市”本身就是商业零售业态的重要组成部分,“超市”就是一种业态。但是,21世纪的商业是崇尚资源整合、优势联动、信息共享的大经营时代。在这种时代
,我们一贯盛行的“优胜劣汰”依然在起作用。只是,超市与超市间的联合、超市与百货商场的糅合,超市与其他业态、其他经营领域的统合,最终将使得单纯的超市、单纯的百货商场在“国内竞争国际化”的大市场环境中显得身单力薄。在接下来的几年内“超市”业态必将会有新鲜血液的加入,要么是传统业态的重新整合,
要么是“新思路”与“老卖场”的新旧联姻。1、以“销品·茂”为主形式的大型购物消费中心的出现和发展
市场竞争的程度已经到了炙热化的阶段。在这种阶段,某些超市因管理、人力、营销等各
方面的问题将面临“生死抉择”;某些超市会一味充当“小资”的角色来服务社区里的都市人;还有一些超市,尤其是那些在竞争中茁壮成长起来的综合超市,已经难以满足争做“超市巨人”的欲望,于是“销品·茂”的出现势必打破超市原有的单一业态,商业格局面临再度洗牌。“销品·茂”是一个在现阶段中国使用频率不算太高的“商业舶来语”,它的英文名字是
“shopping mall”,中文可译作“大型购物消费中心”。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出现在美国,是指在一个庞大的单体建筑内,集聚了各种零售业态,是不同商品和商业服务功能的总汇。一般以百货店、大卖场作为龙头商店,配有专业店、专卖店,有购物、休闲、中国城市超市饱和度评价
--------------------------------------------------------------------------------《中国商贸》2002年第一期, 2002-06-11, 作者: 全国连锁店超市信息网, 访问人数: 20
36目 录 第 1 页第 2 页第 3 页 编者按 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企业联络部,即全国连锁店超市信息网历时一年多,对我国30万以上人口的180个城市超市状况作了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并撰写成“中国超市调查报告”。经允许,我刊将报告中第三章第二小节“超市饱和度分析”部分内容摘编成文,提前在此发表,以飨读者。 一个城市的超市数量与该城市的人口及人均收入的水平有直接的关联。超市的发育程度或饱合程度与该城市的现有超市数量成正比,与人口数量和人均收入成反比。据此,用该城市的超市面积与人口和收入的比值作为衡量超市发育程度的指数是可行的。此指数越高,表明该城市现有超市面积对于居民的收入来说较多,或说明超市的饱和度高;指数越低表明该城市的现有超市面积对于居民收入来说较少,或说明超市的饱和度低,超市还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本文分析的城市范围涉及118个城市,其中部分城市超市饱和度指数的测算结果见表1。
饱和度指数的分布
对118个城市的饱和度指数进行排序,最高为深圳2350.17,最低为内蒙古赤峰205.02,118个城市饱和度指数平均值为967.76。从饱和度指数分布看,高于1800的城市共有4个,为深圳2350,东莞2193,中山2021,珠海1802,占118个城市数量的3.39%。按人口这4个城市均为中小型城市,并分布在广东,其超市饱和度在全国为最高。低于300的城市只有赤峰一个,占0.85%。有95.76%的城市分布在300~1800之间。这其中,分布在500~1300的城市共83个,占城市数的70.34%。分布比例最高的三个区域为:600~700区段共有19个城市,占118个城市的16.10%;1000~1100区段共14个城市,占11.86%;700~800区段共13个城市,占11.02%。上海的饱和度为1294,北京为1409,广州为1331,三大城市饱和度指数落在1200~1500区域内。 饱和点的确定 事实表明,在北京、上海、广州三个超市发展最早,发育程度很高的城市中,超市已接近或达到饱和的程度。那里已形成了巨型超市公司,这些公司发展壮大的途径不是在本地寻找新的开店场所,而是兼并收购当地同行企业或跨到其他地区去发展超市。这一发展特征在上海最具典型,北京、广州已开始进入这样的发展阶段。因此把三个城市饱和度指数作为目前中国超市发展的饱和点,用以衡量各城市饱和度指数的高低是有充分根据的。上海的指数为1294.15,北京为1408.51,广州为1330.63,取三者的平均值,则饱和点为1344.43。中国城市超市饱和度评价
--------------------------------------------------------------------------------《中国商贸》2002年第一期, 2002-06-11, 作者: 全国连锁店超市信息网, 访问人数: 20
367 上页:第 1 页
目 录
第 1 页第 2 页第 3 页各城市超市发展空间的测度
以1344.43为基准,饱和度指数高于此点被认为那里的超市已经过剩,向这些城市投资建立超市,并不能增加该城市的总体规模,而只能是经过竞争去代替或直接收购当地已有的超市。相反,饱和度指数低于此点则被认为那里有一定的超市发展空间,投资这样的城市可以使该地超市总体规模增加,那里的竞争程度将比较温和。基于此饱和点,各城市超市面积的过剩或不足的具体数量、超市面积可增加量可以被测算出来。按城市人口与收入的总量,将118个城市分为三级,第一级,人口与收入总量指数在8
0万以上,共29个城市;第二级,总量指数在35万至80万之间,共36个城市;第三级,总量指数在35万以下,共53个城市。各级城市超市饱和程度见表2。第一级城市为大型城市共29个,其平均超市面积为27万平方米,平均人口为247.21万,平均饱和度指数为1272.49。其中低于饱和点的城市共18个,占62%,高于饱和点的城市共11个,占38%。高于饱和点的城市的超市增长空间为负值,表明那里的超市已经过剩,过剩面积最高的为深圳,其次为北京和石家庄。低于饱和点的城市中,重庆,天津,乌鲁木齐的超市增长空间最大,是投资超市最有利的城市。其次为唐山、贵阳、长沙、西安、太原,发展超市空间均在3万平方米以上,这些城市的超市增长空间与现有超市面积的
比例,即增长幅度较高。增幅最高的是乌鲁木齐318%,依次为重庆105%,唐山87%,贵阳69%,长沙44%,天津38%,太原28%,西安23%。增幅高于10%的城市还有昆明24%,兰州14%,其他城市的超市增幅都低于10%,如长春9%,南京9%,沈阳9%,哈尔滨9%,上海4%,武汉1%,广州1%,杭州0.6%,相对于现有超市面积这些城市的超市增长的空间很小。
第二级为中型城市共36个,其平均超市面积为5.53万平方米,平均人口为78.6
6万,平均饱和指数为1015.17。其中低于饱和点的共30个,占83%,高于饱和点的城市6个,占17%。这6个城市为东莞、中山、珠海、苏州、湛江、厦门。在这些城市投资超市将面临激烈的竞争。在低于饱和点的30个城市中,超市增长空间最大的为鞍山6.26万平方米,抚顺5.62万平方米。增长空间在4万~5万平方米之间的有包头、大庆、南宁,在2万~3万平方米之间的有:邯郸、汕头、温州、顺德、锦州、平顶山。第三级为中小型城市共53个,其平均超市面积为1.41万平方米,平均人口为43.
41万,平均饱和指数为781.23。低于饱和点的城市共50个,占94%,高于饱和点的城市共3个,占6%。这三个城市为绍兴,江门,漳州。低于饱和点的城市中,超市增长空间最大的为岳阳,但只有3.1万平方米,增长空间在2万~3万平方米的城市有11个。整体看,第三级城市绝大多数都有增长空间,但由于每个城市都较小,人口较少,且人均收入普遍较低,超市增长空间的绝对数量就单个城市讲都不大,因而与第一、二级城市比较,作为超市投资发展的价值有限。各城市超市发展空间的总结
以上用京、沪、穗的平均超市发展水平为饱和点评价了各城市超市发展的过剩或不足,现择要归纳如下:1.超市增长空间较大的城市
超市增长空间较大的城市(增长空间大于2万平方米)共44个(其中部分城市见表3)
,增长空间共160.83万平方米。其中增长空间在3万平方米以上的城市共20个,增长空间共111.28万平方米,增长空间在2万~3万平方米的城市共21个,增长空间共49.55万平方米。2.超市发展空间很小或已过剩的城市
超市发展空间很小或超市已经过剩的城市(增长空间小于1万平方米)共37个(其中部
分城市见表4)。这37个城市现有超市对于其人口和收入来说已经饱和。但这并不是指投资于这37个城市发展超市必然失败。成与败要看投资者的竞争力强弱。竞争力强的投资者,可以打败当地原有超市,而获得生存空间,这也是上海、北京、广州、武汉等超市饱和城市仍有投资者的原因,即优胜劣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