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文化建设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MALL



联商网 作者:, 跟贴2, 2003-10-24 16:31

  一.中国商业地产的开发已经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这个新的历史时期从商业房地产开发来看,经历了四个阶段。  

  1, 90年代初期。主要是以6个城市5个特区的中外合资为契机,改造百货商店来提升整个城市的发展水平。96年以前,合资项目基本停留在百货业的开发上  

  2, 96年以后,随着连锁的发展,商用房的开发进入了第二个时期,主要解决超市问题。  

  3, 90年代末期,兴起商业街改造、新建的热潮。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MALL
  4, 新世纪全国兴起了购物中心热。全国已经建成并营业的有54个,营业面积680万平方米,平均每个13万平方米。正在建的有200多个。增加2000万平方米,保本销售额每一万平米必须卖8000元才能维持日后的发展。2000万平米必须增加销售额1600万,占社会零售额4%,如何使之合理化,使它充分发挥作用,不造成新的闲置和浪费,是地产商、开发商、经营商共同的任务。

  现在,我们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1,随着城市范围的扩大,城市等级的提高,加上商务部提出每个城市必须进行商业规划,对旧城的改造,新城的开发,商业用房,带来了新的商机,从现在来看,主要解决商用房级差地租问题。

  马克思提出土地的级差,房地产商开发也必须考虑房地产的级差地租。包括两个含义:1,商用房的地理位置决定了他的价值和盈利水平,2,级差地租对项目的投入和产出的关系。级差地租2决定了商业整体形象的树立。传统的做法,房地产商只管开发不管经营,在很大程度上一直是以房气定商气,以商气促人气,以人气保商气。现在应该有一个新的概念,以商气定房气,以房气促人气,以人气带动商气,三气合一进行互动。

  二,围绕购物中心谈三个问题

  (一)购物中心的本质

  本质应该是多业态多功能多形式的商业结合体。多业态——各种业态的结合,有主题业态、基础业态,配套业态;国外对购物中心功能的评价,是“在这里没有买不到的商品”,“没有提供不了的服务”,如何利用本质来研究其发展问题;同时形式多样,包括规模大小多样化,平面设计多样化,立体动感多样化,不要搞一个模式,以大来作为购物中心的特点。这是有偏差的。并不是越大越好。购物中心应该以人为本,以文建市。现代商业特别是购物中心,他塑造了群众的生活环境,是一种生活方式,因此结构规模应该研究他存在价值,服务对象,以及在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中所起的作用,一定要树立这样一个基本观念。购物中心作为现代社会生活方式构成了全面实现小康社会。

  (二)购物中心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认识误区:

  1, 不是越大越好。

  综观世界资料,美国2/3的购物中心的平均面积是9700平方米;日本01年投产建成的140个购物中心平均面积20700多平米,00年是18000平方米,99年是16000,规模有点扩大,但平均是20000米左右;英国现有1400个购物中心,共2800万平方米,平均每个购物中心的面积是14700平方米,。现在全国54个购物中心100%在80000米以上,100000米以上的占49%,规模太大对一个地区有没有这么多的购买力,能否承受必须研究。

  2, 购物中心不是一种业态。

  原内贸部把购物中心作为八种业态来说,我认为购物中心是多业态的结合体,是商业企业为了产生群体效益而在某一个空间所采取的集聚模式。综观它的发展过程,最原始的形态是集市贸易,农贸市场,消费者不自觉得集中在一起形成集市;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进入了发展形态。包括商业街、购物广场。已经进入了市政建设的范围,必须和市政建设相结合,这不仅仅是企业自身的行为;最高形态就是当前出现的购物中心,建在城郊结合部,是为了适应城市的扩大化,住宅的郊区化、别墅化。而业态是对企业对经营形式的选择,而购物中心的发展必须和城市的发展相配套。

  3,把购物中心当作城市形象工程,  这是客观的,但形象仅仅是外在的,内在需要考虑实际需要问题,即解决购物中心的发展不是为了形象的树立,必须考虑到可持续发展和经济效益,因此形象第一还是市场需要第一,必须处理好这个关系。而如今“形象大于需求,开发重于经营,政府热爱企业”,仅仅考虑形象工程,盲目扩大,越多越好。

  举例:江西有一个市,25万人口,人均收入4100元,整个购买力是十多亿,已经建了15万平米的,现在又建了15万平米的购物中心,加起来30万,不算街道上小商小贩,这样的规模是否实际?

  4. 购物中心的建设不是一个单纯行为而是一个系统工程。

  从国外看,购物中心应当是土地开发、商品经营、物业管理三者独立经营,各自运作。一个企业要承担这种问题,可能会导致“吃不下”。

  (三).在购物中心的建设中,要处理好几个关系。

  1. 城与市。

  有城才有市。城以市在,市以城兴,以城建市,以市兴城。在城市建设中,市场建设和市政建设要结合起来。

  前几年,有人提出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传统商业将会消失。我认为完全是错误的。电子商务作为一种经营模式是客观存在的,但代替不了传统的商业。因为现在购物观念改变了,购物、休闲、旅游、健身,这些东西在网上无法解决。

  业态没有生命周期。每一种业态都有自己存在的空间和方式,特定的消费者。至今没有一种业态退出历史舞台。所以我们提出了百货要精,连锁要连,专卖店要专,专业店要全,便利店卖时间,不同业态有不同经营方式。

  作为市场的建设应该是政府的事情,塑造了生活环境,改善了消费方式,提高了群众的生活质量。这与三个代表、小康社会联系了起来。不抓市场的市长不是好市长。市长就只有两个任务,市场建设和市政建设。市场要顺乎民意、符合民情、解决民需。

  零售业是与市场经济俱在的业态,会长期存在。

  2,商与业的关系。

  有商才有业,有业才聚商。没有业绩和销售额,商人也呆不住。

  必须考虑商业可持续发展、经营者的问题。

  3,开发与经营的关系。

  现在重开发轻经营。开发好办,但如果不考虑经营,必然是有场无市,商走市衰。如刚才说到的江西有一个城市,就那么多生活水平,人口。过去房地产的开发,以住宅为主,以工用为辅,商业用房要迁就于房地产开发的现状。而不是首先来统一规划、开发、形成优势互补,树立整体形象。民族园有22万平方米,有奥运大道,四环路那边,是很好的地方,但是进去一看,作为超市、商用房非常不适合,因为设计时没有考虑超市、购物中心、大百货是什么要求,因此开发和经营要相结合,才能提高整体的商用房价值。

  4,研究建筑与设计关系。

  如何针对商用房来研究其布局、结构、形象,我提出购物中心要解决四点:

  a,亮点。该购物中心有什么不同

  b,卖点。不同地段不同区域不同城市要有自己的特色,要明确自己的主力店。如果两个店统一经营,那有一个店是多余的,如果错位经营,就会形成优势互补;

  c,兴奋点。顾客购物有兴奋点,若所有商店千篇一律,顾客就会产生疲劳,购物中心是休闲,是社交,是娱乐,应该有不断的兴奋点,使顾客有不断的新的感受;

  d,结合点。作为购物中心是有若干个商业街构成的,如何结合?包括通道、转折,如何形成一体,开发建设时就要考虑到这一点。购物中心不是百货的扩张,规模的扩大,  

  5. 规模与效益的关系。

  有规模才有效益,适度规模适度效益,最佳规模最佳效益,过度规模会产生零效益或负效益。规模要产生效益要解决三个问题1,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2,与群众的消费水平提高相适应;美国去年的商品零售额是32000亿美元,美国人口27300万,人均购买力达12000美元,中国13亿人口4万亿人民币,人均购买力3000元人民币,必须承认这个差距。Shopping mall出现了是好事,但目前还没有成为购买力的主体,因此要考虑规模,要研究保本销售额。要考虑城市总体购买力和流动购买力。

  因此,要慎重研究和探讨购物中心的选点、规模和经营结构。要研究不同商业用房区位特点、业态模式、形体结构合理布局。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504065.html

更多阅读

古老独特的汉字文化:简体字让意义深远的汉字变得面目全非

原文地址:古老独特的汉字文化:简体字让意义深远的汉字变得面目全非作者:古老独特的汉字文化来自:xgj123456在当今世界文字中,唯有汉字具有非常深远的思想文化内涵,汉字具有“形、音、义”特点,文字上承载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传承,有其

彩石中学“传承孝道”特色文化建设纪实 传承孝道 学会感恩

关键词:彩石中学 历城彩石中学 彩石传承孝道 彩石孝文化特色教育摘要:彩石中学把学校的校本课程定位为“传承孝道”,并与校园文化相融合,逐步把校本课程打造成了学校特色,2007年12月,彩石中学被评为历城区首批“学校特色”项目学校。2009

中国民族特色的资本主义 有中国特色的资本主义

中国民族特色的资本主义(王炼利)“权贵资本主义”根本不是资本主义。它既不是传承新教伦理的资本主义——新教伦理的资本主义是除了金钱六亲不认的,包括不认权贵权势;也不是传承中国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民族资本家精神的资本主义

有特色的中国菜名 奇怪的中国菜名

有特色的中国菜名1、某次去饭馆吃饭,菜谱上有道菜叫“青龙过海”;觉得新鲜于是点了一道,结果盘子端上来一 看一碗清汤,上面漂著一棵葱…… 2、我在公司楼下的饭店点过一道菜“

声明:《中国特色文化建设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MALL》为网友詠卟畢業叐情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