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锁超市的开设和关闭总是相辅相成,管理相对成熟的企业只是在其比率上能够控制的比较低,但是随着一些连锁企业非常规的发展速度的产生,就在无形之间增加了门店的失误率。现在很多的连锁零售企业为了迅速占领市场,从而加快了店铺的开发。
开设的一家门店的时间最快的从前期考察到开业只用一周时间。但是开一家分店的结果是盈利还是亏损却是影响到公司的整体形象和利益的。一家门店失败的损失会抵消数家成功门店的赢利,所以对于门店的成功率不得不予以高度的重视。然而连锁零售店的成功的关键是:选址。选址过程就是门店的前期市场调研的过程。
从以往众多的失误门店的情况,可以得出以下的结论:1。开业前期的市场调研不够具体深入,没有完全认识和分析到在门店的商圈范围内,有多大的消费能力和周边商家的市场占有情况。2。没有对周围的厂区企业的经营发展状况作深入的了解和前瞻,未预测到其经营的前景,从而导致在商圈内的消费能力和店铺面积不适合。3。店铺的商品市场定位与该区消费水平有极大差异性。4。对于门店的商品价格定位不适合门店的商圈消费。5。门店的个别经营问题。以上的5个原因中有4点的归结是前期市场调查的问题,存在凭主观推测和经验之谈的现象。
超市的前期市场调研有以下几个指标要去考察:
1. 商圈饱和度:饱和理论是通过计算零售商业市场的饱和系数,达到测定特定商圈内某类商品的饱和程度,用以帮助新设商店经营者了解某个地区内同行业时过多还是不足,一般来说,位于饱和程度低的地区的门店的成功率必然高于高饱和程度的地区。
IRS = C * RE / RF
IRS——某区的商品饱和度 C——某区商品的潜在顾客
RE——顾客平均购物金额 RF——区内同类型店铺总面积
IRS即为每平米的商品销售额。运用IRS还可以帮助经营者用已知的毛利与经营费用的比率,对商店的利润进行预测,进行经营效益评估。但是从上述的公式可以看出计算IRS的准确资料不易获取,同时饱和理论也忽略了原有商店和经营同类商品的新设商店有哪些优势和劣势,所以在进行定量分析的同时,还要进行定性分析。其中包括:竞争门店的经营特征和经营规模,竞争门店的经营种类,位置,顾客的流动性,交通地理状况,商家的促销手段等等因素。
2. 商圈内购买能力:
商圈内购买力 = 每个家庭平均消费支出 * 商圈内家庭总户数
3. 经营面积的分析:
经营面积 = 商圈内预计年销售额 / 每平米销售额(门店的平均水平)
商圈内预计年销售额 = 消费者人数 * 消费者购物的% * 消费者年消费额
以上的几项指标还需要门店的市场调研人员采集一些数据才能够推算出来。日常商圈分析的内容有:1.人口规模和特征:(1)人口的数量和密度(2)年龄分布(3)文化水平(4)职业分布(5)人口变化趋势(6)人均可支配收入;2.城市结构,交通,地形;3.商业结构(1)销售动态(2)零售商店的种类和经营方式(3)竞争的饱和度情况的分析。
各项市场调研的参数都是为门店的设立服务的,各项指数也因为其局限性,需要结合在一起,才能真正衡量一个门店的店址的合适与否。在各项统计还未出来之前,我只能说:“多做些调查,缓一点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