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咨询人,谁抛弃了你?
这世界变化真快,昔日还光彩夺目的咨询师,策划人不知从哪天开始突然间江河日下,一落千丈.他们的名声越来越“卑微”,地位越来越低下,充斥在他们周围的是此起彼伏的批评声、讨伐声、羞辱声.......他们身上不好听的称谓逐渐增多,从江湖骗子到街头艺人,从卖狗皮膏药的到卖老鼠药的,从卖大力丸的到......,“去粗取精”,透视这些称谓后,发现其核心的解释就是:他们的地位是下三流的,他们的手段是骗人的,在中国这个礼仪之帮,他们的行为是为人所不齿的.
咨询人,策划人已不再是神,他们正在从神坛走向地狱!
这一浪高过一浪的批评声,责难声来自四面八方的不同媒体和传播渠道.咨询业这个目前在世界上炙手可热的行业,这个严肃而庄重的行业,这个一直受人顶礼膜拜的行业在中国遭受了有史以来最为尴尬的冷落.
咨询人,是谁将你抛弃?许多个日子我一直在深深的思索这个问题......
回顾国内咨询业的发展,从他怀胎腹中算起至今也不足二十年,充其量他还只是一个处于“青春危险期”的莽撞少年,然而欧美国家的咨询业从九十年代初算起已有一百二十年的发展史,整整相差了一个世纪,距离了一百年!不管你是情愿还是不情愿,不管你是微笑着还是哭泣着接受,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态势都严肃的丢给国内咨询人一个不容乐观的课题:用一天的时间去补上这一百年!
毋庸置疑,这里有巨大的压力,然而这里更有诱惑,因为现在国内的咨询市场潜力巨大,因为这里是一方未开垦的沃土.唯一不相协调的是让一个历经百年沧桑,刀枪不入的老人和一个十几岁的少年放在同一层面上较量智慧,确实是公平竞争中的“不公平”!也许这个少年在“内强素质,外抵倭寇”的成长过程中更多的是需要一些社会各界对他的理解、支持、鼓励和帮扶.
一切都没来得及细想,大家就一哄而上,寸土必争.搅皱了国内咨询业的一池春水。
绝大部分咨询人是坚韧和踏实的,他们开始头悬梁,锥刺骨,拼命赶超.
但其中也不乏一些浮躁的咨询人急功近利玩起了“策略”,他们意识到咨询业作为一个服务行业,其经营应该是营销有道,有章可循的,他们开始了品牌塑造,usp提炼,开始了有形展示的规划......,后来也就有了他们自封的大师称谓,有了他们自创的某某理论的夸张,有了他们某某成功案例,某某策划专家的炒作和包装.
他们的做法确确实实是或轻或重的冲撞了中国几千年来留下的传统文化、道德和伦理;何况他们在行进过程中还不断的会出现幼稚的产品和幼稚的市场对接时所留下的种种矛盾.
冲撞和矛盾激化的结果使“痛打落水狗”的声音此起彼伏,渐行渐浓.
二 听听被批评者的声音
作为一名在营销咨询领域孜孜探求多年的专业人士,虽然从未有过浮躁之举和夸张之辞,但出于关心我还是想去走访一下被批评者,听听他们这些张扬者的声音是什么.
未走近时,看其一个个趾高气昂,自命不凡.等到贴身时才发现在这一轮又一轮的攻击背后,是他们淡淡的哀怨和满腹的牢骚,是他们深深的不满和无奈.
一位大师如是说:营销不相信谦虚,他是一种卖的艺术,是建立在共赢基础之上的诡术,我们骗谁了?我们比被咨询的企业更渴望成功案例.
另一位某某理论的首创者说:看看宝洁的多少个产品通过虚拟定位赚走了国人大把大把的银子后,我们还为他击掌喝彩,中国多少个药品和保健品的虚假广告冲撞了法律后,我们同样为其占领市场而赞赏有加!咨询服务作为一种产品,他的稍有夸张但还不算虚拟的定位,他的一个不太传统的usp诉求及有形展示方法为何就该如此的苦难深重?
还有一位愤愤的说:中国的咨询业太幼弱了,他还没有自己专门的法律,没有行业的行为规范 ,职业道德,没有专门的管理机构,他象一个信马游缰的孩子,他的成长更需要引导而非言过其实的批评和嘲笑.
......
也许每个人做每件事都有他不得不这样做的理由,听他们的话似乎也不无道理.但不论怎样就是这些急功近利之徒已经影响和正在影响着国内咨询人的整体形象.
其实这些零落的浮躁者再有能耐也翻不了江,因为他们毕竟不是主流.是附庸.历史是从来不给附庸以地位的!若真是为了他们,我洋洋洒洒在这儿讨论这个问题就是庸人自扰了,但问题不仅仅止于此.更严重的是还有一些传媒和长舌妇在推泼助澜,添油加醋;他们再把这个浮躁的群体范围扩大 ,名声贬低.他们在还浑然不觉中,在还凭一时兴起嬉笑怒骂之时,这个行业正在蒙受着巨大的损失.
他们在给这些浮躁者编故事,起诨号以及严厉责难的时候好象已经忘了,这个行业才刚刚起步,在没有资格认证,专门法律,行业规范和管理机构的时候,真的、假的、好的、坏的咨询人之间本就无清晰的界限和沟壑.恐怕连这些传播者自己此时都无法廓清这两个群体!那么他们的这种盲目喊打和没有针对性的批评作用何在?
沉思了许多个日子,最后给他们这些炒作者的唯一解释就是那种文人相轻和窝里斗的劣根性又冒出来了,如果再有的话就是轻率和不负责任之举了!想到这里,陡地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悲哀和忧郁,为中国咨询人的现实命运!为这种内外交困,步履唯艰的命运!
三 是药三分毒
仔细想来,作为一个新兴行业,在没有规范和约束的情况下,在发展过热的态势下,泼点冷水是绝对必要的,开展一下批评和自我批评也是必须的,毛主席就曾以此治国平天下.可是批评是一剂苦口的良药,是药就会三分有毒,用之不当或用药过度当然是有负作用的.何况目前这些批评,羞辱和责难声很多时候是扑向整个咨询业的,是一叶障目,以偏概全的!这种呼声和舆论的偏激会对咨询人,咨询业和整个市场带来明显的破坏和影响:
一是它打消和挫伤了一些准咨询人的积极性:国内咨询业发展历程短,规模小,底子薄.本来就很难吸引和凝聚一些年轻而有天赋的专业人士加盟,如果整个社会都将这个行业一概而论的视为骗子和下三流的话,这些专业人才的自我尊重需要和成就感就不能得到满足.他们说服自己进入这个行业的理由也会越来越少,热情度和积极性也将会被弱化.如此恶性循环下去的结果是:中国咨询业会很快的出现断层进而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死掉.
二是它挫伤了整个咨询业市场:国内的咨询业市场还远远没有被开发出来,目前的购买者和潜在购买者还不能在客观上正确的认识这个行业和他们的产品.这时咨询人更多的工作是要进行诱导消费,是要倡导一种新的购买观念.是树立整个行业的形象,此时这些不负责任的嬉笑怒骂和讨伐声不能说不给购买者的心理罩上一层巨大的阴影.在他们还不具备专家水平的鉴别能力的情况下,在他们还找不到一杆称来称量这些大师的含金量时,他们越来越相信媒体炒做,越来越远离这些似是而非的“江湖骗子”.市场被挫伤也是显而易见的事了.
三是打消了咨询人的积极性:《人性的弱点》一书的销量目前在世界上仅次于《圣经》,作者卡耐基在该书中指出:“再没有批评和指责更能抹杀一个人的雄心”!咨询人也是人,是人就具有这些普遍的人性的弱点,这些批评甚至于是“一杆子打完”的羞辱性比喻确确实实在影响着那些脚踏实地的咨询人的心理.
剖析国内最早从事咨询的人士,他们的源动力和唯一的支撑就是一种强烈的兴趣,这种兴趣让他们甘做人梯,默默忍受着收入和付出的巨大失衡而尴尬前行.现在我们仍然没有完全走出这一阶段,他们的支柱就是一种成就感和籍以获得这种成就感的兴趣.
然而不幸的是这些讨伐声渐渐淹没了他们的兴趣,封杀了他们的雄心!
四 路在何方
在一个行业如野草一样疯长的时候,处于一个无序无规则,迅速膨胀和发热的阶段时,这盆冷水是必须要泼的,但同样是泼一定要泼出艺术来才行,一定要端正态度,强化责任而后泼才行.在几年之前,看中央电视台《对话》栏目,其中有一节是采访麦肯锡兵败实达后的对话,节目编撰者有一段画外音至今仍能记的,并且清晰如昨:
实达事件后,流传着这样一个笑话:
一天,一个农民赶着一群羊在草原上走。迎面碰到一个人对他说:“我可以告诉你,你的羊群有几只羊。”随即,他用什么卫星定位技术和新的网络技术将信息发到总部的数据库``````片刻后,他告诉农民羊群共有1460只羊。农民点头称对。随后,他对农民讲他需要农民给他一只羊作为报偿,农民答应了。后来,农民对他讲:“如果我能说出来你是哪家公司的,你能否把羊还给我?”那人点头答应。农民说:“你是麦肯锡公司的。”那人很惊讶,问农民是怎么知道的。农民说:“我有三个理由足以让我知道:第一,我没有请你,你就自己找上门来;第二,你告诉了我一个早已知道的东西,还要向我收费;第三,一看就知道你不懂我们这一行,你抱的根本不是羊,而是一只牧羊犬。”
有点辛酸。麦肯锡作为世界顶级咨询公司,在中国其实有相当多重量级的客户,如王府井百货、康佳、瀛海威、乐百氏、平安保险、联想,据说有成功案例。而实达一役,却尴尬不小。事后,实达高层人士透露,当年无论是实达还是麦肯锡,对未来的道路看得都不清楚,对于合作的失败,双方过失各半。对此说法,麦肯锡并未发驳。麦肯锡中国公司董事潘望博强调说:“我们与中国公司一起成长。”
2001年MBA毕业生最想加入公司最新排名:
1.麦肯锡
2.波士顿顾问集团 3.恩科 4.高盛投资银行 5.Bain & Co.管理顾问 6.Accenture管理顾问 7.Booz Allen &Hamilton 8.英特尔 9.惠普 10.摩根斯坦利添惠投资银行以上该段文字由故事到评论再到对当今最优秀人才择业取向的事实举证,从正反两个角度给麦肯锡或者说给整个咨询业了一个端正的评价,央视传媒在指出该行业的缺陷和软肋的同时也客观地道出了该行业的价值和重要性,道出了其目前在整个经济社会中不容忽视的作用和地位.
与其说央视传媒更具有艺术说理手法不如说是其对一个行业更负责任,更具有严肃认真和负责的从业态度.他们有充足的理由值得来自包括电视,报纸,等各种不同传播渠道的传播者学习!
欧美国家咨询业历经百余年的发展和成熟,正在从一个行业向一个职业过渡,他们已经或将要具有自己专门的职业道德、行为规范 、资格认证、专业杂志、专门培训学院以及专门的管理机构等等,而这一切在中国都是一片空白,什么也没有.
中国的咨询业还处于一个非常幼稚的阶段,这个行业能否健康、快速的成长不仅仅取决于咨询人要具有锲而不舍、顽强拼搏和自爱自律的从业精神,更需要整个社会对他关爱,理解,鼓励和支持!更需要我们能去掉文人相轻和窝里争斗的劣根性,能掌握一套批评和指正的艺术传播手法,能端正态度,强化责任;能用关爱善意的指正春风化雨般滋润、规范这个幼弱的行业.
五 为中国咨询人鼓掌
中国企业联合会副会长艾丰先生在不久前举行的中国策划艺术成果博览会新闻发布会上曾讲:策划业的发展是中国改革开放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个别人的行为不代表中国策划业的主流和方向,新生事物需要社会各界关心和爱护,企业和策划人的矛盾不要动不动就上升到道德,法律和"骗人"上去,大众传媒炒做类似事件要慎重!
艾丰先生话语不多,但让中国的策划师和咨询人听起来却是掷地有声,振奋不已.因为毕竟这种声音太稀少,而真正能够站出来向媒体传播者说这种话的人更少.
世界上锦上添花的人本就比雪中送炭的人多.中国咨询业太幼弱,他目前所遭受的轻蔑远远大于了他所应得到的掌声和喝彩.
也许这一代咨询人注定是要牺牲的一代,他们注定要做一个探索者和铺垫者,注定要充当人梯,他们今生注定要做乱世中的草莽,他们存在的意义是能让下一代咨询人成为盛世中名正言顺的英雄.这是历史的使命!
正是这样,所以说中国目前这些脚踏实地,尴尬前行的咨询人有充足的理由值得我们为其鼓掌。
给他们一点掌声!
这对于我们仅仅是举手之劳,
对于他们却是弥足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