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浪淘沙电影 大浪淘沙 谁主沉浮--医药行业2004年回顾及2005年趋势



日子难过,天天过。回首2004年,对于医药行业来说,是一个风雨交加的多事之年。2005年,医药行业也在种种不利因素中过了大半年。笔者在此对医药行业2004年的一些大事做了些简单回顾,同时对2005年医药行业的发展做了些简单说明。水平所限,难免挂一漏万,但愿能抛砖引玉,让大家对医药行业的发展有所了解。   

第一部分 2004年医药行业回顾

   

  一、2004年医药行业的十大事件 

  1、三大并购事件: 

  A、云药重组并购        

  东盛通过中国医药工业有限公司(东盛拥有其49%股权),以7.5亿的现金入主云药,根据重组协议,2007年,云药集团要实现销售收入120亿元、净利润3.4亿元、上缴税收11亿元。完成此次收购后,东盛总裁郭家学先生说,东盛将在未来5年内不在进行收购,而主要练内功!  

  【背景:1995年5月,西安东盛饮品有限责任公司成立。1996年12月,东盛兼并国有企业陕西卫东制药厂,进入高科技制药领域。1999年,东盛集团西征,通过买同仁铝业的壳实现上市,同仁铝业也更名为东盛科技。在此后的一年多时间里,东盛科技先是将旗下的电解铝资产与陕西东盛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的生物制药资产进行置换,使东盛科技成为以生物制药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接着收购了我国惟一的麻醉药品生产企业———青海制药集团,获得在这个领域的垄断优势。2000年11月,东盛科技东进,完成了对江苏启东盖天力制药股份公司的收购,获得了盖天力、白加黑等著名品牌。至此,东盛集团向西,向东,与国内一些知名的医药企业强强联合,形成了以东盛科技、东盛医药有限责任公司、东盛济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东盛科技启东盖天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青海制药集团等企业为核心的高科技医药企业群体。  

  东盛目前旗下拥有20多家控参股企业,在业内已经形成了较大规模和影响。 

  东盛五大产业平台: 

  ·以东盛科技为核心的非处方药 

  ·以潜江制药为核心的处方药 

  ·以山西广誉远国药为核心的经典国药 

  ·以云药集团为核心的现代植物药以及以河北东盛英华、新疆新特药等为核心的现代医药物流。】 

  B、华源生命和北药集团的重组  

  华源出资11.65亿现金, 重组北药集团,北药集团改制后的注册资本达到23亿。 

  华源与北京医药重组,有利于建立跨北京和上海两大地区的生产和销售格局,打造中国生命产业“航母”。《解放日报》2004年11月13日评论 

  【背景:华源集团是直属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国有特大型企业,2003年实现销售收入410亿元,列当年中国最大500家企业集团第27位,在医药制造业、纺织业名列第一。目前,华源拥有全资和控股子公司15家,包括华源股份、华源发展、华源制药、上海医药等一批上市公司。此次增资北药集团的华源生命产业有限公司是华源集团核心产业———“大生命”产业的经营、发展主体。 

  北药集团是北京市国资委所属国有独资公司,是集科工贸为一体的大型医药企业集团,拥有双鹤药业、紫竹药业、赛科药业、北药股份等知名企业,在国内具有领先地位。2003年实现销售收入76亿元,位居医药产业第7位。】   

  C、哈医药的重组       

  哈医药与中信资本、美国华平投资重组、总的资金据说是20亿元左右。而且后续的行动可能还要大于20亿元。 

  哈尔滨当地对此次重组预期很高:希望通过重组使哈药在2005年的产值达到130亿元、利税18亿元,成为中国医药航母。   

  三大并购事件反映出: 

  1、从长远来看,医药行业的利润呈增长趋势。为众多资本所看好。 

  2、医药行业竞争加剧,行业新重新“洗牌”。重组后的公司在未来2-3年将显现影响。 

  一个值得玩味的人事变动:2004年12月13日, 哈药教父刘存周正式加盟西安东盛集团,出任该公司首席执行官兼董事。 

  2、四件零售业大事: 

  A、抗生素降价 

  2004年6月7日,包括阿莫西林在内的24类约400多个规格的抗生素开始降价,实行最新的最高零售限价,公布降价的24种药品为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品种,幅度为历年来最大的一次,平均降幅约为35%,最高达58%,而总体降价金额大约35亿元左右。 

  B、抗生素限售 

  2004年7月1日起,全国所有零售药店必须凭医生处方销售抗菌药。 

  降价收窄了相关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的毛利率,限售堵塞了抗生素的零售渠道,致使市场需求呈现相对不足。在"限售令"实施后的7 月和8 月,抗生素在零售市场的销售份额比去年同期分别下降了1.64%和1.53%。“抗生素限售对药店的影响远远不止20%的利润下滑那么简单,更致命的是由于抗生素限售导致相当数量的其他客源流失。”金康大药房总经理郑浩涛。 

  虽然在2004年抗生素限售,让药店叫苦连天。但从目前的经营状态来看,抗生素限售令的影响不过是使药店多了一道手续而已。消费者要买也不过是签个名而已。   

  C、GSP大限已到 

  2004年12月31日,药店GSP认证最后期限。大鱼吃小鱼,谁有实力谁就活。据统计截止2004年底,全国8108家应认证药品批发企业已有7445家通过GSP认证,1624家药品零售连锁企业中已有1410家通过了认证。76295家县及县以上药品零售企业中已有58065家通过了GSP认证;1400家药品批发企业、11600家药品零售企业被淘汰出局。   

  D、洋店入侵 

  2004年12月11日,我国全面开放药品分销业。从目前来看,外资药店的影响尚不明显,但无疑它必须会使竞争激烈的药店零售业又雪上加霜。尤其是外资与国内的强势连锁药店的联手,将更是一只不容轻视的“老虎”。 

  [背景:据统计,现在连锁药店已占到我国药品零售份额的60%强。在深圳,就有海王、一致、中联、万泽、南北、合丹等连锁医药企业30多家。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至2004已有连锁医药企业600多家,连锁门店逾1.8万家。 

  2004年6月,国内医药零售领域第一笔境外投资协议正式签署。美国投资银行高盛公司投资4000万美元于中国海王星辰连锁药店有限公司。主要用于海王星辰在国内市场的拓展。海王星辰相关的市场拓展工作已经全面提速,尤其是大本营广东珠三角地区的开店速度开始加快。]   

  四大零售事件反映出: 

  1、随着GSP认证的完成,医药零售业的整合已基本完成。 

  2、医药零售业的利润越来越薄,竞争越来越激烈。 

  就拿医药流通业首家上市公司的南京医药来说,虽然它控股了拥有百余家门店的百信药房,合资组建了南京医药合肥天星有限公司和南京医药合肥天润有限公司,又控股了在福州市场占有率达70%的福州同春药业集团公司,但对苏、皖、闽三省市场的初步覆盖并没有给它带来好业绩。南京医药流通业务的销售毛利率,从2002年中期的11.06%逐步下降到了2004年前三季度的7.25%。2005年1月29日,南京医药还发布了2004年净利润将下降50%以上的预警公告。   

  3、三大公关事件: 

  A、西安杨森: 

  “息斯敏”被迫修改说明书 

  2004年3月,有媒体报道息斯敏可致人心血管系统副作用甚至死亡。这个在2002年中国药品零售市场抗过敏反应药物排名第一的畅销药,其实自1997年后在美国、日本及欧洲多个国家已经相继停用。一时间,息斯敏在药店的销量急剧下降。此事件被外界评为“比PPA事件更严重”。 

  B、潜江制药: 

  劣质眼药水被强令召回 

  2004年9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对19种存在严重质量问题的药品进行了查处,潜江制药生产的利福平滴眼液名列其中,成为惟一出自上市公司的问题药品。得知利福平滴眼液被定性为劣质药后,潜江制药向经销商发出了检讨函,召回全部利福平产品予以销毁。 

  明明知道达不到国家质量标准,为了蝇头小利还继续生产,潜江制药这种不顾商誉和消费者利益的做法实令人震惊。(搜狐评论) 

  C、巨能公司: 

  被指含双氧水可能致癌 

  2004年11月16日,《河南商报》以《消费者当心,巨能钙有毒》为题,披露巨能钙含有致癌作用的工业用双氧水。一时文章被大量转载后,引起一片哗然,各地药店纷纷将巨能钙开始撤下柜台,巨能钙危机全面爆发。12月3日,卫生部网站通报了就“巨能钙含过氧化氢”一事进行的调查结果,称产品中的过氧化氢残留量在安全范围内。但事件对巨能钙造成的影响恐难以消除。 

  三大公关事件反映出: 

  1、政府监管力度加大,在2005年进一步加强对于广告、质量方面的力度。 

  2、消费者维权意识空前高涨,这不光表现在药品行业。从近期的肯德基“苏丹红”事件、SK-Ⅱ事件、光明奶事件,可以看出此类突发事件已严重考验企业的危机公关能力。 

  3、成也媒体、败也媒体。巨能钙事件为众多医药企业敲了一记警钟,不可否认有部分媒体相当不负责任,最近的高露洁牙膏致癌、啤酒甲醛事件基本都是媒体炒作所致,企业只有加强媒体合作关系,以避免出现墙倒众人推的危机。   

 二、2004年医药行业总结 

  2004 年整个医药行业的销售额增长保持2000 年以来的增速,为17%,稍低于2003 年19%的水平。行业整体盈利能力在下降,具体表现在利润总额同比增长率的下降和销售利润率的下滑。整个行业有四分之一的企业亏损。而且,应收帐款净额的同比增长率在12-13%左右,远高于前几年水平。 

  原因:困扰行业多年的低水平重复和原料成本上升是主要原因。 

  可能与宏观调控导致企业资金面吃紧有关。 

  子行业分析: 

  A、大宗原料药制造业不景气; 

  中国是世界原料药第二大生产国。2004年化学原料药毛利率大幅下滑10%。 

  抗生素四大家族全面亏损: 

  2003年,石家庄制药集团(以下简称石药)的利润总额高达8.9亿元之多,以绝对优势占据了榜首。其销售收入虽然以56.7亿元位居第四,但其盈利能力却直逼老牌利润龙头——西安杨森。石药集团在港上市公司中国制药去年年报显示,2004年净利润为2.45亿港元,比2003年减少了2.59亿港元,降幅超过50%。目前涉足保健品领域,推出功能食品“果维康维C含片”。 

  华北制药:    净利润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388万元。下降72.74%。 

  鲁抗医药:    主营业务利润及净利润分别比上年同期下降了41.99%和47.85%。同时,该公司年报显示,2004年公司每股亏损0.22元。 

  新华制药:    也出现上市以来首次亏损,2004年度亏损5561万元,每股亏损0.122元。新华制药规划企管部部长许连生说,去年上半年新华仅原材料涨价就减利1500万元,动力能源涨价减利50万元。 

  原因: 

  1、产品价格回落幅度较大,如青霉素等从2003年的最高价12美元/公斤下降至目前的6美元/公斤; 

  2、能源及化工原料价格上升; 

  3、出口退税率减小2~4个百分点也降低了化学原料药整体毛利率近1个百分点。 

  B、化学制剂行业创新不足,应变乏力; 

  长期以来医药企业研发投入少,创新产品少,难以依靠科技进步带动企业持续成长。国内绝大部分化学制剂企业主要生产低端市场的普药品种,一些领域重复生产导致的恶性竞争则十分严重。在医保目录扩容中,化学制剂是以药品通用名进目录的,同类厂家竞争激烈,化学制剂的竞争优势不明显。2004年以来受成本推动和产品降价影响,化学制剂利润增速明显放缓。   

  C、生物制药波动较大; 

  生物制药同样面临受我国由于科研经费和技术水平的严重制约,几乎不可能自主开发有知识产权的专利生物药物,完全依靠仿制国外产品来更新换代产品,低水平重复严重和价格战。   

  D、中药工业净利润同比仍然快速增长; 

  中药工业行业总体实力有所提升。2004年以来,中药工业虽然也受医药行业政策调整及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压力影响,但要小于其它子行业,在2003 年基数很高的情况下净利润同比增长20.09%。 

  中药产品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大孔树脂、超临界萃取等技术已经普遍应用于中药大生产中;超微粉碎、纳米技术也在已经立项的中药新药项目中开始应用;在剂型方面,中药注射剂有所增加,口服固体制剂中出现了分散片和缓释制剂。 

  同时中药的出口增长。2004年以来我国中药出口高速增长,前三季度中药出口总额突破5 亿美元,同比增长18.23%,是自亚洲金融危机以来增长最快的时期。 

  但是中药在药效和安全性评价、质量标准、制剂技术、临床研究等方面发展滞后,不完全符合国际医药市场的标准和要求。中药出口仍以价低、资源性的中药材和提取物为主并过分依赖亚洲市场,中成药出口困难,目前仅在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泰国等国家可作为中药注册出口。由于人类的疾病谱转化,医疗模式正由单纯的疾病治疗转向预防与保健相结合的模式,而人口的老龄化使得老年性疾患的防治问题更加突出。作用的多靶点和辩证施治的整体性理念使得中医药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但与此同时,中药现代化还处于起步阶段,行业科技开发创新任重道远。   

  E、医药商业继续延续下滑态势;零售市场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据统计,2003 年全国18 个省市汇总性亏损,行业利润率仅为0.74%,费用率为8.75%。从企业层面来看,468 家重点企业中,共有127 家亏损,亏损面为26.13%。 

  2004年前三季度,全国七大类医药商品销售总值为1709.63 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19%,纯销售为983.02 亿元,同比增长6.31%,医药商业购销总体态势虽呈现增长,但行业效益水平增长并未同步。受药品降价、招标采购政策的推行及市场竞争加剧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企业盈利空间进一步下降,一些重点城市的应收帐款增幅进一步上升。受平价药房的冲击、抗生素限售令的实施、GSP 认证、外资进入的影响,目前还看不出行业毛利率出现向上的转机,未来2 年医药商业的毛利还会进一步下降,预计由目前的8%逐步降到6%~7%或更低,经营形势仍较恶劣。   

  F、医疗器械没有起色。   

  G、随着农村两网(药品监督网络、供应网络)的建设,农村消费市场逐渐成为医药经济新的增长点。 

  据统计,2004年全国七大类医药商品销售中,对农村销售额约为24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 

第二部分 2005年医药行业趋势

   

  一、2005年影响医药业发展的因素 

  1、政策因素与宏观调控 

 大浪淘沙 谁主沉浮--医药行业2004年回顾及2005年趋势

  2005年国家继续加强医药领域的宏观调控,采取更严厉的手段制止医药领域的低水平重复建设。壁垒的增加会对现有的医药企业产生比较积极的影响,促使企业进行产品转型和营销模式的转型,迅速转型的企业将会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 同时这也将促使医药企业的进一步分化,产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药价趋于平稳。 

  GMP认证的完成:经过一年的修养生息,通过GMP的企业已经积聚了更多的财力和物力去做市场营销,有规模和资金实力雄厚的企业将会得到良好的发展。   

  2、人民币升值对医药行业的影响   

  2005年7月,人民币出其不意的升值。对医药行业也带来了出其不意的影响。 

  原料药:目前我国主要生产容易替代的低端原料药产品,人民币升值将直接引起原料药产品出口产品价格的上扬,降低我国原料药出口产品的竞争力,特别是一旦出口受阻,极易发生原料药制造业向我们目前主要的竞争对手印度等国家转移。这对于诸如新华、鲁抗等原料药生产企业的影响非同小可,可以预见2005年原料药生产企业的日子过得有点“烦”! 

  中药材及中成药:中药产业一直保持较好的发展势头,左右中药生产企业及中药种植业出口的主要因素是产品的质量,价格因素对产品的出口影响不大。 

  西药制剂:一方面我国西药生产企业的原料药很多是进口,而人民币的升值可以使购进成本下降。另一方面,我国的西药制剂产品出口量非常小,只占整个医药工业产品出口量的3%,所以从行业的角度看人民币升值对该行业的影响不大。 

  医疗器械:低端医疗器械出口为主,产品出口增长动力主要源是替代其他国家的出口市场份额,人民币升值对低端医疗器械产品的出口将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3、2005 年农村医药市场将会启动 

  2004 年10 月20~23日吴仪在全国农村合作医疗试点会议上强调要积极探索稳步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政府公开承诺:2010年合作医疗将覆盖全国;中央和地方财政每年提供不低于20亿元的试点补助金。以此推算,我国的8亿农民的医药费用将会增加160 亿,2003 年我国医药的总销售额为2700亿,这项政策的实施将会提高我国医药产品的销售额达6%左右。   

  4、外资进入药品零售行业,加剧竞争   

  二、2005 年医药行业趋势 

  1、中药业两极分化明显 

  在我国目前的1100 家中药生产企业中,整体的盈利水平并不高,两极分化非常严重,这影响了整个中药企业的销售利润的提升。一方面,如云南白药、东阿阿胶这样的具有规模和品牌优势的中药生产企业的盈利能力持续增加;另一方面,缺乏规模和品牌优势的中药生产企业,在现在的市场环境下,举步日益为艰。从药品价格的稳定性上来讲,中药产品价格的稳定性明显超过了西药产品,中药受药品降价的影响比较小。 

  2、仿制药品给西药制剂业带来良机 

  我国未来从医院到零售药店对制剂药的需求将会保持旺盛的增长,这种状况未来五年内不会改变,并且进口药的比重逐年下降,这为我国的制剂药生产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但国家调控政策对制剂药的利润大幅压缩,本该政府负担的医疗费用很多都转嫁到制剂药企业,这为该子行业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目前,仿制药品给制药企业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但是毕竟制剂药的灵魂是创新,提高企业的研发能力和迅速仿制过期专利药才能为企业带来机会。而企业采用的传统销售模式遇到挑战,在国家严历打击带金销售的政策下,企业需要考虑更专业的更新的销售模式。 

  3、生物制药渐趋平淡 

  目前国内生物制药企业生产的产品竞争力低下。根据2004 年IMS Health 的统计,近五年全球生物制药产品的销售额每年以30%左右的速度增长,2003 年全球的生物制品的销售额达到了370亿美元,我国目前在生物制药方面的水平已经明显的落后了。目前国内的生物制药企业的治疗产品主要集中在:EPO(促红细胞生成素)、G-CSF( 集落刺激因子)、INF (干扰素)和IL(干扰素)等, 这些产品的增长潜力并不大。 

  国内主要生物制药产品的销售额的平均增长率远远低于国际生物制药产品销售的增长率(年平均30%),说明国产生物制剂的科技含量非常低,市场前景不明朗。 

  但是,疫苗产业将生物制药带来一丝亮色。与生物制剂比较,疫苗产业的前景光明,特别是基因重组乙肝疫苗类:CHO乙肝疫苗、酵母乙肝疫苗等。目前国内市场的需求与生产基本处于平衡,年市场份额为5亿元;其他疫苗目前业基本处于供求平衡状态; 

  4、保健品业走向成熟 

  2005年7月1日,《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试行)》、《保健食品广告审查暂行规定》两部法规正式实施。这次实施的法规对于保健品的监管加大了力度,例 如要求保健品的厂商必须对食品进行动物和人体试验,对于保健品的注册实行五年一次的滚动审批。这不仅将提高新进者的门槛,还将改变目前“只进不出”的局面,对现有批号产品加强审核。有关人士认为这是对保健品行业整顿的开始,行业的预测是30%的保健食品将面临退市。随着保健品市场运作的逐渐规范,产品质量的提高,保健品市场逐渐成熟。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作者单位:上海灵诺策划传播机构,电子邮件:[email protected]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504627.html

更多阅读

今日地产,谁主沉浮?______观深圳房交会有感 谁主沉浮 2009 电影

国庆前的二十九号,深圳房交会开幕,走马观花两小时下来,仿佛走进的是“中国住交会”等类似的展馆。诺大展厅放眼望去,深圳的开发商,深圳的楼盘少之又少,仅有的几个也都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主要是捆绑推销这些公司在内地其他城市的楼盘。而

千秋诉谁主沉浮 谁主沉浮by千觞

投下一记孤注 定四海沉浮  此心却寄予何处  这江山谁主才不算一场辜负  冥冥之中轮回转  昨世今生换半声叹  相逢相欠去而复返  仇怨作因缘  成败似云烟聚复散  天意如狂澜争拍岸  云潼关乱军前掀惊涛一片  撤

#当年追过的QD文#《谁主沉浮》BY红色哥萨克 哥萨克3

那些榜上有名的不提了,有一本红色哥萨克写的《谁主沉浮》曾经让我反反复复看了七八遍的,欲罢不能。不夸张地说,我曾经认为这是最好看的一本网络武侠。但要我说哪里好看,我又说不上,大概就是合眼缘,没有别的解释。其实主角傅三江并不是多么

叶荣添:谁主沉浮,对下半年的七点建议!

谁主沉浮,对下半年的七点建议! 股灾已经快要过去两个月,很多话当时说了你们也不会信。纵使在20天之前我说出股市依然能回到5000点的时候,很多人依然在以悲观的态度来审视这样的言论是否识大体。他们一直在观望等待合适的时机介入,但是当

汉方古典中药秘方 100亿“中药汉方”日化市场,谁主沉浮?(1)

近两年的日化市场,正在发生着一些特别的变化:霸王“中药世家” 的浴火中兴,索芙特“汉方经典”的图谋雄起,奥妮“植物一派”的壮怀天下,隆力奇“蛇油”概念的独领风骚,奥奇丽“田七牙膏”的独树一帜,无不昭示着一个“中药汉方”的新时代

声明:《大浪淘沙电影 大浪淘沙 谁主沉浮--医药行业2004年回顾及2005年趋势》为网友勹惢乚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