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说说药品零售业
2000年,自国家放开个人资本进入药品零售业的政策限制后,国有零售药店一统天下的局面即被打破,武汉市的药品零售业开始进入发展的快车道,截止到目前,据武汉市药品监督管理局提供的资料表明,武汉市目前已开设零售药店1800余家,而且由于自2003年9月药监部门取消开设药店100米间距的规定之后,大型社区、黄金路段等商业旺地,药店更是遍地开花。一时间,“要赚钱,开药店”,药品零售业成为了闲置资本追逐的热点行业。
但是,药品零售业真正是“金子满地”吗?纵观近4年来的药品零售业的发展,其历程并非一帆风顺,直至今日,武汉的药品零售业也并未出现真正的销售大鳄,反而是让邻近的湖南、江西的老百姓与开心人大药房在全国出尽了风头,老百姓大药房更是凭借着“平价”的旗帜红遍全国,一举跻身全国药品零售业的前三强。9月,老百姓进军武汉,又同样使出平价的杀手锏,再一次加剧了武汉药品零售业的竞争态势,而这,仅仅只是意味着药品零售业阵痛的开始。
不光如此,2003年,国家开始有步骤的放宽对外资进入我国药品零售业的政策限制,武汉即为首批对外资开放的城市之一,虽然直到今年,外资并没有象当初设想的如洪水猛兽般的涌入江城药品零售市场,据业内人士分析,外资没有及时进入药品零售业,主要是基于我国目前医药不分的现状的考虑。医院和药房没有完全分开,导致OTC的市场份额始终徘徊在药品销售总额的20%左右,零售药房和医院药房无法充分的竞争,让外资担心进入的风险;但是,分析人士同时也指出,外资进入是迟早的事情。目前外资已经开始了管理及经营模式的输入,实际的资本输入将为时不远。与此同时,2004年7月1日,国家颁布抗生素限售令;2004年12月31日药品零售业GSP认证大限的临近,种种因素导致药品零售业充满了许多可能的变数,新店的开张和药店的关转同时演绎着竞争的残酷。可以说,2004年注定将是药品零售业阵痛的一年。
俗话说,“穷则思变”,面对市场竞争态势的日趋激烈,以及国家政策的制约和影响,药品零售业开始了阵痛中的谋变。而在药品零售业积极应对市场竞争和政策影响的谋变过程中,药店的多元化经营与平价经营热潮开始形成。
2004年1月2日,武汉瑞康大药房率先参与社区医疗体制改革,以招标的形式获得了先锋医院和西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开办权,此举使原来的药价一举下降了近40%,受到了社区居民的热烈欢迎。如果说这是药店迈出多元化经营的一个缩影的话,那么药店的混业经营无疑是药品零售多元化最具代表性的业态。铅笔、橡皮、洗发水等,如果不提示的话,你很难将这些商品和药品联系在一起,然而,就是这种毫不搭界的商品组合,目前正在武汉许多的药店中流行着。无独有偶,普安大药房更是引进了世界知名的薇资化妆品,并与其联合开设药妆店,据了解,此种混业经营两相益彰,效果颇好。与药店实行的混业经营不同的是,德仁堂南京路店则在药店专业化的变革中走出了另外一条路,他们推出了糖尿病专业药店,希望通过提升专业服务水平来赢得顾客,此举值得业内人士的关注。
价格策略对目前我国的消费国情来说,仍然是相当厉害的杀手锏,在药品零售业中更是如此。长期虚高的药价让消费者对每一次平价的进行趋之若骛。武汉天隆大药房正是摸准了这一点,率先在武汉擎起平价大旗,一时间门庭若市,竟出现了市民提着篮子排着长龙购药的情景,而这一幕情景在今年的9月再次上演,这一次,主角却成了来自长沙的老百姓大药房。对于药品零售业风行的平价潮,武汉中联大药房的副总经理陈卓有着不同的见解,他认为,实际上从药品的零售价格来看,经过这两年来的发展,各大药店的价格差别并不大,所谓的“平价”策略,更多的只是一种宣传策略,是一种切入市场的手段。在经历一段时间的价格竞争后,药品零售市场会日趋规范,而消费者也会更加理性。陈卓同时介绍说,中联大药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特别重视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非常注重提升中联品牌的影响力和专业化的服务水平。这一点,笔者通过走访发现,中联大药房在与大型商场合作开店中店、发展会员制、免费提供体检服务、店员服务规范的培训等方面体现出了独到的眼光和经营理念,这些无疑极大的提高了中联大药房的市场影响力。而中联的经营理念也正日益得到众多药品零售企业的认同,我们看到,更多的药店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在通过更专业和周到的服务争夺客源,期望通过此举为药店的谋利提供崭新的视角。
不管是药店的混业经营、专业店经营,还是药店搞平价、做服务,都是药品零售业阵痛中谋变的各种反应,如何走出一条真正的康庄大道,我想还有许多值得探讨和思考的地方,限于篇幅,笔者无法细细说来,希望借此引起业内外人士的关注与讨论,共同促进药品零售业的蓬勃发展,更好的造福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