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欧盟刚刚拒绝了中国作为市场经济国家的地位,但却挡不住跨国制药企业对中国市场的情有独钟。像葛兰素史克、罗氏、诺和诺德等跨国制药企业近年来纷纷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尽管中国在药品知识产权保护、药品流通等领域有待进一步完善,但毋庸置疑,入世后中国市场经济有了长足的进步。
诺和诺德作为丹麦的一家重要企业,在世界治疗糖尿病领域占有主导地位。经过在中国的十年发展,似乎越来越适应中国的市场环境。对制药企业来说,研发是企业的核心,一般制药企业都不把研发中心设立在国外。从诺和诺德把海外惟一的研发中心放在中国可以看出,近年来,跨国制药公司正逐渐转变原来注重产业投资的模式,而转向研发投入。
首家外企制药研发中心再度扩张
1994年进入中国市场的诺和诺德,近年来,开始重金投向中国。这次落户中关村生命科学园的研发中心,是原先研发中心的再度扩张。其实,早在2002年1月,诺和诺德就在北京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建立了研发中心,当时的研发中心是诺和诺德在总部丹麦哥本哈根设立的研发中心之外,设立于海外的第一家研发中心,同时,也是国际制药企业在中国设立的第一家药物研发中心。
经过2年多的发展,原先在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设立的研发中心规模还是过小,另一方面,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主要是生产基地,相比较而言,中关村生命科学园更适合作为研发中心。诺和诺德目前的研发中心是按照国际标准建立的,大部分仪器都是进口,研究人员将达到60人。据了解,诺和诺德之所以选择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作为研发中心,主要原因是中关村生命园有国家蛋白质组研究中心,另外还紧靠中科院动物所。研发中心不是以中国市场为导向,之所以把研发中心建在中国,是因为我们看中了中国的技术和人才。显然,诺和诺德更看中的是中国的市场。预计中国在2008~2010年将成为全球第三大糖尿病市场。这也许就是诺和诺德之所以在中国建立研发中心的真正原因。
全球医药研发渐移中国
除了诺和诺德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之外,另一家总部在瑞士的跨国制药企业罗氏,也正好进入中国十年。不久前也在上海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设立了研发中心,据介绍,罗氏中国研发中心是其在瑞士、德国、美国、日本之外的第5大全球性研发中心,也是其设在发展中国家的第一个全球性研发中心。研发中心有50名科学家,主要致力于药物化学领域的研究,特别是化合物的结构分析和化合物库的建立。中心还将与中国的高校和研发机构开展合作,在传统中药、基因技术等领域寻求突破。
不仅仅是诺和诺德、罗氏制药,葛兰素史克公司(GSK)也开始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据悉,GSK将在天津建立非处方药(OTC)的研发中心。英国葛兰素威康公司与美国第二大制药公司史克必成合并、成立了GSK之后,GSK(中国)把中美史克纳入自己的麾下,随即GSK(中国)确立了把旗下的中美史克做成中国最大的OTC药企的目标。目前,研发中心的建立工作正在展开,目前有16个人,这个中心将是GSK全球研发中心的一个,不仅仅是为中美史克输送产品,同时计划3年内在全球推出20个OTC产品。
目前世界前20名的跨国制药公司都已在中国合资办厂,有的还拥有了自己的独资企业。目前我国最大的500家外资企业中,医药企业占14家。但在中国建立研发中心的跨国制药企业不多,除了上述三家制药企业之外,还有阿斯利康、礼来等。分析跨国药业在华投资的格局发现,不少跨国公司已把中国作为自己的生产中心。尤其是中国原料药的生产方面,并已经在全球制药业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分析认为,目前,世界制药巨头大规模进入中国的行动已经完成,现在开始跨国公司逐渐从原来的注重产业投资向注重研发投入转变。跨国制药公司已瞄准了中国“物美价廉”的科研人才、某些领域雄厚的科研基础和丰富独特的疾病资源。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研发机构主要是为了节约成本,因为在中国招募同等水平的科研人员,报酬比国外低得多,而且,中国的临床成本也低很多,总体算下来,所节约的成本就很可观。但是,即使跨国制药企业正逐步把研发移向中国,其核心技术仍然被保留在总部,许多药品的活性成分仍在本国生产。许多跨国制药企业仍然处于观望状态,他们仍然担心中国对医药知识产权保护,另外药品的关税问题,以及营销体系和营销网络混乱也让他们停足不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