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召开的“上海国际生物技术和医药工业展览会暨研讨会”上,科技部的一位官员透露,未来5年,国家对生物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将从资金引导转化为侧重政策引导,有关部门正酝酿出台的系列优惠政策,将使生物技术产业享受与软件产业同等的优惠条件,力争加速中国的生物技术研究与产业化进程,10年后整体水平进入世界先进国家行列。这一消息向投资者们透露的一个重要的信息是:尽管生物制药的投资热潮起伏剧烈,但国家仍将重点扶持这一朝阳行业的发展。关注生物制药行业的是是非非,投资者应该以怎样的冷静与客观面对 这一新兴的产业?
一、持续的热点———当今世界生物制药现状
从投资热点的角度来看,生物制药业无疑是一个值得持续关注的行业:这不仅是因为去年6月,“人类基因组计划”成果的公布使生物制药行业成了一个全球性的投资新热点;更重要的是,生物制药与信息技术被并列为当今世界的两大尖端新科技,从而成为各国政府为占据科技领先地位而必须长期争夺的制高点。
2000年,生物技术药品的市场额接近300亿美元,其增长速度预计达到12%甚至更高。巨大的商业利润以及对其发展前景的预期,致使当今的生物制药行业的投资热持续升温:在过去一年半的华尔街股市上,美国纳斯达克指数中的生物技术类指数上升了312%,整个华尔街股市生物技术股的市价总值在过去12个月中翻了近一番,达到3000多亿美元!
与此同时,生物技术领域的战略合作日趋频繁,制药企业与生物技术公司形成的战略联盟呈现生机,生物技术领域中的购并和重组也达到顶峰,购并金额达140亿美元,比1998年增长了一倍。这种形势促进了生物技术新药不断出现,研究与发展投入持续上升。可以说,基因技术从根本上革新了传统药物的开发和生产,从而使生物制药产业成为21世纪国际商品市场最大的热点之一。
二、起伏与困惑———我国目前生物制药产业状况的反思
相对于世界性的生物制药热潮,我国起步并不算晚,1999年就已确定将生物制药业作为经济建设重点行业和高新技术支柱产业来发展,国家和各地政府也采取了相当积极的推动措施。然而,在2000年末迅速兴起的生物制药投资热潮又很快在2001年初以同样的速度消落了。
实际上这种起伏在此之前已经多次出现。2000年6月我国某证券报就以“生物制药缘何昙花一现”为题展开过讨论,而同年8月,关于鞍山合成投资生物制药业未见收益又见诸报道,但业内人士对此保持了清醒的认识:生物制药昙花一现,生物制药股刚刚露出上升曙光就偃旗息鼓,让正准备大举进军生物制药板块的投资者踌躇不前,其根本原因在于我国的生物医药类上市公司普遍存在投资数额低、科研创新能力不足、产品重复竞争等原因,发展力量不足。因此从整体来看,我国该行业上市公司仍处于起步阶段,存在很大的投资风险,投资者应该谨慎对待这一行业。生物制药板块在市场中存在已久,曾使人们寄予期望的东阿阿胶、通化东宝、复星实业等,并未因生物基因药物的投产而使业绩大幅增长,就是一个例证。这种清醒的认识,有助于我们正确看待生物制药行业的起伏,把握风险丛生的投资机遇。生物制药行业有研究和开发周期长、投资规模大、专利技术壁垒、成熟产品竞争小的特点,而我国生物制药行业恰恰存在产业规模小、企业分散、产品缺乏创新甚至低水平的重复、支撑技术和生产装备落后、科研成果转化环节薄弱等不足。目前深沪两市中涉足生物制药产业的上市公司共有60家以上,但就其产品技术来看,采用基因技术的为30家左右。
三、面对弱点———对我国生物制药行业的清醒认识
按照国际上生物制药产业发展的商业模式对我国生物制药产业进行评价,也考虑到我国自身经济发展水平,医药管理体制和医药消费结构,以及产品技术创新能力等特点,我们必须正视我国生物制药领域所存在的问题:
(1)我们目前的投资模式不利于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从美国生物制药业的发展模式来看,技术力量雄厚的专家型小生物技术公司进行技术开发与创新,大制药公司通过与小生物技术公司结成战略联盟而实现生物技术的产业化,风险投资为生物技术开发提供资金支持,三种力量的有机结合是生物制药产业良性发展的成功模式。而我国目前投资生物制药产业的上市公司,主要是通过购买技术来实现生产,风险投资机制不足且资金太少,上市公司还没有充分与其它开发力量雄厚的科研机构结成战略联盟,因此这种模式使得上市公司发展生物技术产业很难形成大气候。
(2)资产规模偏小、产品研发力量薄弱。国外一项基因药物的研制开发一般需要投入2至3亿美元,10年的时间,且成功的概率仅1/10,没有持续投入能力将难以为济。1999年末,我国4家以生物制药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的平均总资产为6.7亿,不及深沪两市上市公司平均总资产的一半。这种资产规模决定了对产品研发投入的不足,公司自身的产品研发力量极其薄弱,无论是从资金投入还是从科研水平来看,这些公司都还不具备自主开发新产品的能力。
(3)市场开拓不力,营销策略有待改善。生物药品良好的临床效果虽然得到了医务人员和患者的肯定,但其售价相对中国人的收入水平来讲偏高,普通患者难以消费,因此目前生物药品在我国形成了潜在市场大,而实际销售额却偏低的现象。
(4)国内市场竞争秩序较乱,重复生产严重。我国生物药品大多是仿制国外的,重复建设、重复生产的现象非常严重。目前,我国批准上市的生物药品不到20个,品种少、厂家多,造成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国内已上市的15个基因技术产品,也普遍存在生产厂家众多,市场恶性竞争,企业生产能力过剩,销售毛利较高,销售费用高的特点。同时,由于受到各地政府产业政策的扶持,出现了一哄而上的过热现象。
四、发展与希望———我国生物制药产业仍将是最具机会的投资领域
尽管问题很多,但我国许多地区的企业甚至政府部门仍坚定的看好这一充满希望的产业。尤其最近的发展动向,使我们看到我国的生物制药行业已经开始摆脱盲目、混乱的初级形象,开始走上正轨:
(一)在发展模式上出现突破,逐渐与国际接轨 今年3月22日,以远洋捕捞运输为主业的中鲁B(2992)与青岛海洋大学举行合作签字仪式,共同组建中鲁海大爱华海洋药物有限公司,开始进军海洋生物制药产业,这是一个良好的动向。在国际上,生物技术领域的战略合作日趋重要,制药企业与生物技术公司形成的战略联盟呈现勃勃生机,而中小型生物技术公司在开发出新产品后,往往与资金、技术、生产设备和销售能力强大的大公司进行联盟式的合作,以达到大规模生产并成功销售的目的。这种成功的发展模式在我国也初具形态,企业与科技院所联盟,携手开发生物制药业成为潮流。
中鲁B作为我国首家发行境内上市外资股的大型渔业企业,近年来公司在发展外向型渔业经济,实施科技兴渔战略的同时,一直在积极探索如何利用所拥有的海洋资源发展海洋生物产业,以实现公司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此次双方联合组建新公司,充分发挥了中鲁的资金、管理优势和青岛海洋大学的科技优势,形成海洋生物制药的规模产业,并逐步发展成为国内海洋生物制药业的排头兵。
(二)具备一定科技势力的上市公司大规模进军生物制药行业,开始加大生物制药企业的技术与资金投入 2000年8月10日,清华紫光(集团)总公司在北京新世纪饭店举行“清华紫光药业新闻发布会”,正式向社会公布清华紫光斥巨资全面进军药业领域的举措以及入主古汉集团后的发展目标。在此次新闻发布会上,清华紫光集团宣布了清华紫光全面进军药业的计划,并就紫光药业的核心价值、技术创新体系、市场渠道、战略联盟等作了详细阐述。清华紫光集团希望紫光药业不仅照亮国内药业市场,更要为中国药业立足国际做出特有的贡献。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有关成员就清华大学发展生物医药学科、全力支持紫光进军药业、做紫光药业的技术后盾等发表了讲话。
与此同时,我国国内科研机构的企业化改造和二板市场的推出,将会催生出一大批业务较纯粹的生物技术公司,他们往往能代表在某一领域国内的最高水平,通过在证券市场融资,强化核心技术的研发力量,真正走在全球的最前沿。
2001年的世界生物技术工业将出现新药上市的高潮,世界各国都在改变21世纪科技发展的重点和战略目标,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研究将是新世纪研究的重点,对于资本市场而言,这是一个充满期待的参与、推进和互动过程。虽然我国的生物制药上市公司离真正优秀的生物制药企业的目标还有很大距离,我国生物制药业的真正繁荣还需要经历许多起伏。但从发展趋势来看,作为一个国际性的投资热点,它的上升是必然的。探讨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多渠道筹集项目开发资金,增加科技风险投资,提高技改与创新能力,重视开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医药新产品将是我国发展方向。在正确认识生物制药行业的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这一规律的基础上,投资者极可能获得巨大的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