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人类基因组草图的绘制工作宣告完成以来,世界制药业又兴起了一轮投资的高潮。看见别人的繁华,我们不禁自问,我国的制药业何时能走出国门呢?纵观我国制药业的大势,可以发现,栏在我国制药业走出国门之前的,有四道障碍:
1. 企业体制障碍。小作坊式的药品生产厂,占了全国药品生产企业的70%左右。尽管在现在政策与入世的压力下,很多企业加快了企业转型,但从小作坊过渡到如美国那样的集研、产、销为一体的大药业集团,还得费相当长的时间。而且,许多体制以外的东西,如开发经验积累、配套治疗方案的提出等,是不可能在短促的时间内依靠“快步跑”来完成的。落后的企业体制,使中国制药企业无论在研制、生产、经营方面都无法与世界级的药业巨头们相比的,也就更不可能在他们眼皮底下,占据世界药业市场的一席之地。
2. 缺乏世界认证。中国制药行业的生产一直缺乏世界级的权威认证,这也成为了中国药品出口的一大障碍。在合成制药方面,最多也只有获得国家级GMP认证的,而且能获得世界级认证的国产药品,几乎是闻所未闻。在中药方面,情况就更差了。基本上,中药无论从药理,还是药效方面都无法找到世界级的认可机构。这就成了中药出口的最大濠沟——既然中药的“以毒攻毒”的药理没有得到认可,那么别人禁止你含有毒素的药材的输入也成了无可厚非的了。
3. 开发实力太弱。制药业与其他产业一样,要取胜,就得有自己的拳头产品。但中国制药行业却缺乏开发自己的拳头产品的开发实力,其原因有三:一小作坊体制下,没有这种实力,也更没有这种意识。 二在国内市场中,制药业只要依靠仿制国外的药品,就可以获得丰厚的利润,根本就没有必要去开发与研制。长此以往,就造成了企业只重产与销,而忽视研制与开发,研发机构的功能被弱化,其实力也不可能增强。三资金缺乏。药品的研发开支庞大,多数跨国公司的研究开发费用一般都占其销售收入的10%以上,有的甚至高达30%。中国制药企业根本就无法就不可能拿出这么多的资金对研发作支持,而中国的风险投资又缺乏进入制药行业的途径。
4. 缺乏政策支持。连条件要求最苛刻的美国国家药品食品管理局(FDA),近几年也对基因药物的审批程序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修改,放宽了对生物制品的审批条件,目的就是促使本国产品快速打入国际市场。而在我国,还没有出台关于药品出口方面的鼓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