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生死线 3年价格大跌90% 生物制药业上演生死决战



被人们誉为21世纪朝阳产业的生物制药业正在中国上演一场真实的生死决战。上月,北京军队系统的一次药品招标采购会上,成都地奥集团为争取在生物制剂EPO(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品种上入选,喊出了一个令业界哗然的低价:2000单位每支19元。

  仅仅两个月前,这个规格的EPO还是90元。国产EPO价格下滑如此之快,连业内人士都看得胆颤心惊:“中国有哪一个行业的产品会像EPO,3年价格下跌90%?”

  华北制药金坦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营销中心总经理任积页对本报称:“这种降价战,好像是在割手腕上的静脉,进行流血比赛,看谁的身体壮,能坚持到最后。”

  “我死也不让你好活”

  这场恶战并非始于今日。早在1998年初,沈阳三生公司在生物制药界的一片责难声中坚持将其EPO以98元上市(相当于同类产品价格的1/3),国内同行纷纷跟进,国产EPO价格迅速由190多元滑落下来,与进口产品拉开了距离。

  一年后,三生公司EPO市场份额一举扩大到40%。靠价格整顿市场尝到甜头的三生公司,再度重拳出击,2000年率先将另一生物制剂——基因工程干扰素的零售价大幅下调60%,只相当于国产同类产品的1/3和进口产品的1/5。这次降价同样引发国产干扰素降价潮,据说,长春长生基因药业公司今年准备借换包装之机,将100万单位出厂价由8元降至4.5元。

  今年2月,当初以最低价上市的沈阳三生公司,发现自己的EPO价格已成为国产同类产品的最高价,于是再次下调35%。不过,有两亿元现金挂在帐上财大气粗的地奥并没有罢休之意:“19元,我们仍有利润空间。”该公司企划部经理姚华说,“曾经有一家企业放言,谁敢降价他就在对方基础上再降10元,我们地奥降到10元,看你怎么办?” “去年干扰素,今年EPO,明年该是白介素了。”南京华欣药业生物工程有限公司销售部经理毛明川坦言,“不降价就是死路一条,而降价也许还能维持一段时间。”

  面对不可避免的恶战,像地奥、华药金坦这样有雄厚资金实力的公司,似乎胜券在握。一心要成为生物制药行业领导品牌的金坦公司,丝毫不掩饰自己的战略意图,该公司营销中心总经理任积页说:“降价的目的是为了扩大市场规模,而规模扩大后还要有充足资金支持,作为药业老大的华药集团每年28亿销售额,我们可以用抗生素产品收入作EPO的后盾。”

 3年价格大跌90% 生物制药业上演生死决战

  据称,金坦公司是华药集团推动产业升级、进军生物制药领域的一个切入点,华药集团已为之投入3亿元。金坦公司的EPO一直在寻找最好的时机上市,显然眼下生物制药行业的地震不容错过。任氏说:“我们的目的就是通过价格策略让生物制药领域企业重新洗牌,改变现有市场结构。”

  而一些弱小厂家也有自己的打算,“迟早是要死,我死了也不能让你好活”,业内人士预期,生物药品自杀式的降价行动还会出现。

  机会?风险?

  中国基因工程制药的先行者——深圳科兴生物公司,好不容易走过了磨难重重的产业化之路,刚刚享受到高科技成果带来的丰厚回报,就遇上了生物药品降价狂潮。科兴公司主管销售的副总谢兆林不无忧虑:“这种单纯以打倒对方为目的的恶性降价,就像两个小孩子玩刀剑一样,非常危险。”

  然而,奇怪的是,这边厢十几家生物制药企业打得头破血流,而那边厢资本市场上却不断有上市公司宣布进军生物制药,其中不少公司还准备将数千万投入干扰素、EPO、白介素、G-CSF等竞争激烈的项目中。

  业内人士分析,排除一些公司纯粹借生物题材进行二级市场炒作外,有相当一些投资者对生物制药的回报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以为生物制药是一个暴利行业。

  深圳海王英特龙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柴向东博士表示:“现在在中国做生物制剂同做水泥差不多,完全没有高科技产品应有的高回报。”他透露,目前国产干扰素、EPO等几个生物药品的纯利也就在5%-10%,比中药还低。

  业内人士分析,在生物药品价格的构成中,生产成本确实占小头,占大头的是销售成本,这一块一般会占销售额的60%以上,但人们往往只看到生产成本那一块。事实上,一名销售人员,一年的销售额至少要有30至50万元,才能保证自己应有的基本福利;另外一种算法是,养活一名销售人员的费用一年在10万元左右,据说因为降价,很多公司连销售队伍都难以维持。

  “不要说虚高定价的暴利被挤干,眼下生物制药企业连未来发展应有的积累也被挤干,”一位业内人士大吐苦水,价格降到这个份上,制药企业只够维持生存,根本顾及不了加强售前售后服务以及市场教育,更谈不上有资金去开发自有知识产权的产品。

  在前不久举行的中国企业高峰会上,企业家们曾进行过一次“生物技术——机会还是风险”的讨论,至少在现阶段看来,投资生物制药领域不是件快乐的事,从上市公司东阿阿胶的年报中不难发现投资生物制药的痛苦,1998年开始该公司总共投入7264万元上马佳林豪(EPO项目),1999年实现销售收入4908万,利润296万元,但到2000年销售收入已锐减到125万元。

  海王公司的柴向东悲观断言:“这个行业已被做死了。”他预计,也许经过两年积累重整后中国生物制药行业才会出现新的繁荣。

  降价不可避免

  屡屡打破生物药品价格坚冰的沈阳三生公司,近年来一直遭到了业内众多非议。不过,三生公司副总裁张宏伟有一套自己的生存法则:“十几家企业生产干扰素、EPO,你不降价别人也会降。做企业就像选择人生道路一样,不怨天不怨地,吃不上饭只能自己怪自己。”学经济学出身的张宏伟非常务实理性。

  金坦公司的任积页也认为,降价不可避免,“尽管中国不包括地方财政和民间资本已在生物工程领域投资27亿,但资金分散、企业规模小,众多企业做的都是有限的几个仿制产品,产品品种和质量上没有太大差别,企业自然而然地将价格战作为唯一的竞争手段。”

  另一方面,国家正在进行的医改和社保改革也将生物制药企业逼上了梁山。生物制剂是处方药,主要销售渠道在医院,10余家生物制药厂为挤进一个城市,只有竞相以低价争取在招标中取胜,而且在一个城市落选后,必然会在另外一个城市报出更低的价格。

  业内人士认为,生物工程领域的价格战,是中国整个医药行业乃至制造业的一个缩影。一家生物制药企业总裁直言:“如果地方政府为求政绩盲目上马生物工程,如果国家不在药品审批源头把好关,一个品种继续批十几个生产药证,那么生物制药领域内的价格混战还会持续下去。”

  他说,本来是高技术的生物制剂,也只能像家电那样的普通商品打价格战,通过市场自我调节,淘汰那些该淘汰的企业,吓走一批想投机的投资者,让优秀企业生存下来,最终形成三两家领导品牌垄断市场的局面。

  谁是赢家?

  生存还是灭亡,这是中国生物制药领域这场混战面临的最重大问题。一位重量级总裁称:“我们做出每项决策都感觉如履薄冰。”

  在这样的炼狱中,什么样的企业才能生存下来?众厂家一致认为,降价决不是生存下来的唯一手段,开发拥有自我知识产权产品已成为共识。

  尽管正是凭借数轮降价成为国内EPO和干扰素市场的领导品牌,三生公司的张宏伟依然强调,企业竞争其实在价格之外。“有什么比一个人发自内心对事业的热爱并为之全身心付出更重要?企业大小、资金多寡并不是关键,只要有一批有责任心、能适应时代变化的人以及与之配套的良好利益机制和现代法人治理结构,资金、技术、产品都可以迎刃而解。”

  华药金坦公司也在价格之外做文章,推出预充式包装的EPO,方便医生和患者。任积页说:“二三年之内我们还会有3个自有知识产权的产品上市。”

  事实上,在任的眼里,技术对生物制药企业固然重要,充足的资金同样不可或缺。而同样有上市公司充沛资金支持的英特龙公司柴向东博士断言,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在销售,要重视销售链的建设。南京华欣、上海复星实业则将目光投向海外,致力开拓国际市场。

  长期关注中国医药行业走向的华泰证券研究所研究员任飞表示,“药品价格的下调,将引发中国医药行业重组浪潮。”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504906.html

更多阅读

律师伪造民事诉讼证据被重判3年半 民事诉讼中伪造证据

不是光刑辩律师有风险,办理民事案件同样有风险。伪造证据,虚假诉讼同样能把我们送进去。浙江高院比较早的出台关于虚假诉讼的规范性文件,这些年,我们常常经历虚假诉讼,虚假查封。这个案例对每个律师提了个醒,警钟长鸣!“何慧强说,他心里很清

睽违近3年再出辑S.H.E合体高唱「花又开好了」 睽违已久

睽违近3年再出辑 S.H.E合体高唱「花又开好了」睽违2年8个月,S.H.E今天(14日)举办新专辑「花又开好了」全亚洲发片记者会,正式向歌迷宣告「S.H.E回来了」!逐渐走出被火烧伤阴霾的Selina则是感性落泪说,很开心3人默契一如往昔,她也希望把这

声明:《决战生死线 3年价格大跌90% 生物制药业上演生死决战》为网友陌殇怀素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