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小灵通退市
近日有消息称,国内有运营商正在大批量采购双模小灵通,引发业内关于相关政策松动的猜测。与此同时,大量的PHS/GSM双模小灵通已经在市场上半公开销售,而大部分产品却存在技术缺陷。小灵通再次遇到其诞生初期面临的困局:国内没有既有移动牌照又有固话牌照的运营商。但部分厂商表示,随着3G政策的逐渐明朗,希望下半年相关主管部门对双模小灵通的政策也会有明确说法。
双模小灵通有技术缺陷
兼容PHS/GSM网络的小灵通最早由UT斯达康公司推出。该公司2004年将这种产品首先投放到了越南市场。由于越南的运营商兼有移动电话和固定电话的牌照,而国内市场则不具备这一条件,所以双模小灵通被认为短时间内难以在国内市场取得“合法地位”。
然而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国内市场却已经可以买到双模小灵通产品。尤其是在南方市场,双模小灵通基本处于半公开销售的状态。
国内小灵通厂商对于双模产品也显示出极大的兴趣,金鹏、中旬天创等均表示公司已经具备了相关的技术实力,一旦政策放开就可以批量生产。
与此同时,中兴通讯小灵通产品总经理张亚东昨日则表示,双模小灵通的技术并不像外界想象的那样成熟。他表示,目前市面上流通的大部分双模小灵通产品本身存在技术缺陷。主要的问题在于这些产品的GSM网络制式只支持900赫兹的频段。张亚东指出,国内GSM产品技术的最低标准是要支持900/1800赫兹两个频段,这就意味着目前流通的双模小灵通根本不符合入网标准,“严重地说,是违法的”。
技术上的缺陷造成的后果之一就是,用户在一些地区的边际网或者补充网覆盖区域内无法收到信号,因为这些地区的基站可能采用的是1800赫兹频段制式。张亚东举例说,在江苏南京,已经有用户向当地的中国电信反映,在南京市的绕城高速路上无法使用双模小灵通。张亚东表示,技术不完善的产品已经给消费者造成了利益损害。
测试品、水货流入市场
而UT斯达康公司方面也显得非常无奈。该公司内部人士表示,目前市面上的双模产品其实都是非正常渠道销售的。他介绍说,公司从去年开始陆续向包括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在内的运营商,以及其他的集团客户批量提供试用机。至于此后这些产品如何流向市场,公司也无法操控。
另一方面,也不排除有部分走私“水货”由海外市场流入国内。UT斯达康方面表示,这些产品并非针对中国市场开发,出现一些技术问题就难以避免。该公司称,在政策尚未明朗之前,公司不会公开出售相关产品。“但是一旦政策放开,公司提供的产品绝对符合国内的技术标准”。
政策滞后的错?
针对这种状况,业内人士指出,客观存在的市场需求与滞后的政策出现落差,导致了目前双模小灵通的尴尬困境。虽然产品的销售并不正当,但消费者确实花了钱购买,使用过程中利益受损却无法得到法律保护,一定程度上是政策滞后的错。
而导致政策滞后的原因,同样与运营商利益以及运营格局相关。一家小灵通厂商的高层表示,考虑到移动运营商与小灵通的宿怨,如何界定双模小灵通的性质,大概是政策制定过程中最大的难题。
另一方面,双模小灵通的命运又与3G关联在了一起。固话运营商目前在双模小灵通方面的不温不火实际上也与今年3G进程加快有关系。中讯天创的常务副总赵术开就表示,对中国电信与中国网通而言,双模小灵通可以延长小灵通网络的生命周期,他们一旦获得移动牌照,必然推动双模小灵通的发展。赵术开因此乐观估计,政策会在年内走向明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