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山缥缈录浮沉索 2004美国运营商浮沉录



20年,可以成就一个新秀,也可以毁灭一个巨人。20年前,一场打破垄断的电信改革引发阵痛;20年后,美国通信业在世纪初的并购之中迈向成熟。从2004到2005,美国运营商们在沉默里不断爆发出惊人的力量。SBC对AT&T的收购是一个句号,宣告了一个电信时代的终结,也是一个冒号,写下了另一个时代的开场白。于是,这场并购,让我们想起了尘埃未定的Cingular迎娶AT&T无线,想起了Sprint和Nextel的冰释前嫌握手言和,也想起了正在为MCI而面红耳赤大打出手的Verizon和Qwest。

从2004年初至今,美国通信业所发生的一切并非偶然,每个变化、每次输赢,都在引人关注、发人深思。

春寒料峭的三月,正是年度财务报表出炉的季节,在一连串的数字背后,美国运营商周遭缠绕的重重迷雾也渐次清晰,让我们来透视和解读美国运营商们这一路的跌宕与浮沉。

事件一:Cingular迎娶AT&T无线

从2004年1月消息传出,到2004年10月并购完成,尽管这桩天文数字的交易经历了漫长的等待,来自Cingular的支持仍令AT&T的股价获得了大幅飙升。

影响力指数:★★★★★

2004年10月,在扫清来自美国司法部和FCC的障碍后,Cingular无线公司和AT&T无线公司完成了价值410亿美元的合并。新公司将沿用Cingular无线这个名字,用户数超过了Verizon无线而成为全美第一大无线运营商。它将拥有在美国49个州经营无线业务的许可证,将为美国前100座大城市提供服务。

此后,Cingular和AT&T无线GSM网络的使用权将获得开放,双方的客户不必支付漫游费而使用整合后的网络。用户还能和6个大陆的100多个国家通话,能在50多个国家使用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数据漫游。双方的客户能继续使用目前的电话、资费方案和应用,不会有任何业务中断。

为获得司法部批准,Cingular放弃了在美国13个市场的无线客户和其他资产。在并购中,Cingular的主要对手是跨国运营商Vodafone。

事件解读:

在CDMA崛起之后,美国最大的两家GSM运营商选择了同仇敌忾。FCC的原则是“自由恋爱”。当然,主动求婚的是Cingular,但AT&T无线因经营不善而急于“择婿”是个更重要的前提。

业内对这桩交易忧心忡忡,一方面是担心这410亿美元会拖累Cingular,另一方面是二者合并是否会妨碍竞争的公平从而引起美国电信市场的倒退。不过,Cingular和FCC倒是足够乐观。Cingular认为来之不易的“全美第一大无线运营商”殊荣将带来实力的增强和利润的增加,而FCC则宽容地准许了二者的结合。

面对拥有更多频段资源的新Cingular,Verizon的忐忑不安可见一斑。2004年11月,Verizon以3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破产的NextWave通信公司在23个市场的无线频段资源,借以和Cingular相抗衡。

年报解读:Cingular的能源危机和AT&T无线的狗屎运

收购了AT&T无线的Cingular,在2004年拿出了一张差强人意的成绩单。

2004年度Cingular的总运营收入为194.36亿美元,比上年同期提升25.5%,其中有174.73亿美元来自无线运营服务。

总支出为176.25亿美元,比上年上涨33.6%,拥有4910.9万用户,上升了104.4%,OIBDA(折旧前利润)为48.9亿美元,上升了11.7%,而净利润为4.79亿美元,下降了53.1%。

2004年Cingular用户离网率为2.7%,和上年持平,ARPU值为49.3美元,比上一年度的51.32美元下降了3.9%,用户每月通话时间增加了16.6%,达到520分钟,总投资额为39.15亿美元,比上一年度上升了16.8%。

在一两年内,收购AT&T所带来的真正变化还不会立竿见影地在报表中体现出来,我们所能看到的是,通过吸纳AT&T无线的用户和服务,Cingular在收入和支出上均有所增加,但受制于资本投入的压力,其利润的增长正在放缓,净利润甚至下跌。同时,ARPU值也稍有下降,显得后劲不足。2004年,Cingular在业务方面力求稳健,不如Verizon无线和SprintPCS那么主动,为了控制成本,其3G网络的铺设也稍嫌保守,不过,在最近,Cingular正在与一些厂商联手进行HSDPA测试,力图追赶对手。

Cingular目前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在于,缺乏持续增长的动力,如不在业务方面积极创新,甚至有能源枯竭的危机。因此,负重而行的Cingular如要将“第一大移动运营商”的称号保留下去,还需节流和开源双管齐下。

作为独立的上市公司,AT&T无线由于委身Cingular而股价暴涨,不能不说是一次攀龙附凤的狗屎运。尽管没有明确的数据,但从FCC在11月份所公布的号码携带政策一周年报告来看,由于网络服务质量不佳,AT&T无线在用户方面应该是损失最惨重的。

新东家Cingular显然要比AT&T强势,企业文化也更灵活开放。对AT&T的投资者来说,这是一个鼓舞人心的好消息,而对Cingular的两大股东SBC和BellSouth来说,这却意味着不小的风险。

事件二:Sprint联姻Nextel

在2004年上半年,SprintPCS全力推广PTT业务,而这正是Nextel的强项和主要卖点。一夜之间,原本水火不容的Sprint和NexTel握手言和,当然有着利益共赢。

影响力指数:★★★★

2004年12月,美国第三和第五大无线运营商Sprint和Nextel宣布签署一项“平等合并”的协议,根据该协议,Nextel股东手中的每股股票可交换新公司1.3股股票加50美分现金,交易总值将达到350亿美元。二者合并之后,新公司市值约700亿美元,用户达到3900万。

传闻甫出,Sprint和Nextel的股价曾小幅下挫,但在消息确定后的一周里,Nextel股价攀升了46美分,达到30.45美元,升幅为1.5%,而Sprint股价则上涨15美分,达到25.25美元,升幅为0.6%,说明投资者对这项合并的前景还是看好的。在美国无线通信市场不断升温的竞争面前,Sprint和Nextel选择了联袂抗敌,那么,无论新成立的SprintNextel是否成为Verizon的收购目标,这次事件所带来的威胁都将迫使Verizon作出回应,因此,接下来收购Sprint的董事会讨论以及对MCI的竞购都可以说是在自卫反击。

事件解读:前景光明

《商业周刊》的分析认为,新成立的SprintNextel在企业级无线市场方面有很强的渗透能力。原Nextel公司80%的用户是企业级用户,这正是Sprint想要积极拓展的市场。而业务单调的Nextel可以通过Sprint的CDMAEV-DO网络来将PTT发扬光大——合并当天,两家公司就宣布,Nextel将利用Sprint铺设的网络来运营其PTT服务。同时,向拥有4700万用户的Verizon施加压力也是新公司的一个重要意义。

这项高达350亿美元的合并计划对于低迷不振的美国股市来说是个利好消息,对于调整复苏中的美国电信业也传递出了积极的信号,在美国运营商近日接连不断的并购买卖中,这无疑算是前景较为光明的一桩。

年报解读:两只拥抱取暖的刺猬

1.Sprint:渐渐冷却的热情

2004对于Sprint来说还是收成不错的一年。这一年,批发业务的强劲长势带来了158万的用户增长,本地DSL用户获得季度性上扬,利润显著增加,现金流的增加和债务的减少均超出预期目标。

Sprint全年调整后EPS为每股93美分,比上年同期的63美分提升了48%,全年总运营收入为34亿美元,比上年有16%的增长。无线用户达到了2480万,比上年同期提升了20%,DSL用户达到50万,比上年同期上涨60%。全年调整后EBITDA超出资本支出15.8亿美元,比上一年度有17%的增长,2004年第四季度,Sprint获得了62美元的ARPU值。在第四季度,用户每月的通话时间为16小时。2004年,Sprint将其债务成功减少到了126亿美元,实现了本年度130亿的预期目标。

Sprint在2004年的资本支出总计40亿美元。无线方面,Sprint投入了26亿美元来增加网络容量、拓宽覆盖领域及升级到EV-DO;固网方面,Sprint投资2.82亿美元来维护和拓展网络,应用下一代语音网络技术来争取无线用户和VoIP用户。在第四季度,Sprint的语音和数据业务都有小幅下滑,这是遵守FCC规定对资费做出调整所致。

在2004年,Sprint在无线虚拟运营商领域有了重大突破,第四季度,Sprint和ESPN签署了一项协议,这让Sprint能够和其他国内领先运营商一样,增加新的发行渠道,并且平衡投资。

Sprint关注的另一个领域就是有线电缆。目前,Sprint通过协议帮助电缆公司发送本地和长途语音服务,实现大面积区域的覆盖,合作伙伴包括时代华纳、Charter通信公司、Mediacom等。Sprint还被Comcast选中,在某些特定市场上支持其语音服务。在2004年第四季度,通过电缆合作获得的订单获得了大约50%的连续增长。

总体来看,Sprint增势渐缓,竞争和管制的双重压力,让它转而寻求一些新业务亮点。在公布的年报中和随后的投资者大会上,Sprint承认它的2005年还存在着一些不确定性,主要来自于和Nextel的合并。

数月之前,《商业周刊》曾认定Sprint“一支独秀”,现在看来,热情渐渐冷却的它也确实需要一个伙伴来渡过竞争的严冬,而选择Nextel无疑将带来风险,所以,美国人戏称,这是两只“拥抱取暖的刺猬”。

2.Nextel:平稳之中危机四伏

2004年,Nextel总收入134亿美元,上涨24%,折旧和摊薄前收益(OIBDA)为51亿美元,上涨了22%。收入达到30亿美元,比上一年度涨了107%,现金流15亿美元,上升19%,年终净负债67亿美元,下降了17%。并且,Nextel麾下BoostMobile的业务也扩展到了全国。

截至2004年底,Nextel总计拥有1620万用户,比上一年度的1330万增长了22%。在年底,用户中有1500万是Nextel品牌用户,另外120万是Boost移动的预付费用户。在2004年,Nextel自身用户增加了220万,Boost移动用户增加了75.5万。与此同时,Nextel在2004年的ARPU值为69美元,全年的用户离网率为1.6%,都和2003年保持一致。

在对2005年的预期中,Nextel对收入和现金流的进一步上升相当乐观,但对用户数的增加相对保守,递增量仍为290万,而对下一年EPS的估测甚至减少了12美分。

从2004的年报以及Nextel对2005年的展望中,可以看出,以PTT业务起家的Nextel还保持着平稳的态势和较高的盈利率,但缺少新的发展动力。2004年,美国乃至世界各国的运营商都开始推出或测试PTT业务,这对Nextel并不是个好消息,要做长远打算,宜早不宜迟。Nextel所料不错,两家盈利能力较强的运营商合并,本身就是吸引投资者的一个重大利好。

事件三:AT&T贱卖于SBC

如同波音之于飞机、奔驰之于汽车、麦当劳之于汉堡包,提起电话,我们自然而然会想起AT&T。然而,2005年1月30日,AT&T宣布将以160亿美元的低价贱卖于SBC,作为“妈贝尔”(MaBell)的AT&T竟沦落于这样一个归宿——被“小贝尔”SBC所收购。平地惊雷之后,我们的疑问是,AT&T怎么了?

影响力指数:★★★★★

成立于1885年的AT&T是个不折不扣的百年老店,其历史可追溯到1876年贝尔发明电话这一颇具影响力的事件。在相当长的时期内,AT&T在美国通信市场上处于垄断地位,市场份额遥遥领先,业务范围涉及本地通信、长途通信、设备制造、技术研发等领域。贝尔电话专利到期后,美国涌现出了上千家通信公司,但AT&T仍笑看风云,傲视群雄。

花无百日红。1984年,在美国政府反垄断政策的强制干预下,AT&T的本地业务被分离出去,组建成7个贝尔子公司,AT&T从此走上了下坡路。解体之后,美国长途业务竞争迅速放开,除MCI、Sprint、世通等全国性长途电话公司外,还涌现出数百家地区性长途电话公司。在1981年,AT&T拥有72%的市场份额,至1999年,这个数字却下降到40%以下。

应该说,拆分之后的AT&T还是在颓势中不断变革,孜孜不倦地探寻着复兴之路。例如,1995年成立NCR公司,提供集中商务密集型业务,1998年收购美国最大的本地接入者TCG公司,1999年收购美国最大的CATV集团TCI,2000年,AT&T一分为四,分别为AT&T商业服务、AT&T消费者服务、AT&T无线和AT&T宽带。但四面出击的AT&T有些应接不暇,于2001年将AT&T无线剥离出去,于2002年卖掉了电缆部门和AT&T宽带,在2004年,终于也出售了AT&T无线。

SBC是个成立仅21年的公司。1984年,从AT&T分离出7个贝尔子公司,SBC位列其中,之后,SBC并购了两个贝尔子公司太平洋贝尔和亚美达科,遂诞生了现在的SBC。SBC目前提供的业务包括话音(本地、长途和无线)、数据、DSL接入、号簿广告和卫星电视业务,SBC的无线业务通过它与南方贝尔的合资公司Cingular提供。在现在的四家贝尔子公司当中,SBC位居第二,曾入选美国财富50强。

事件解读:前途未卜争议四起

SBC首席执行官埃德8226;惠塔克对并购后的前景充满了信心:“这项收购协议使我们引领21世纪通信革命的梦想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AT&T的通信网络和专业知识覆盖全国乃至全球,而SBC拥有在本地交换服务、无线和宽带业务上的强大平台,我们将这两者融为一体,这是一次伟大的结合。”

事实上,AT&T尽管已经走上下坡路,但其拥有大量的企业客户和政府客户,如花旗集团、Barnes&Noble等知名企业。《商业周刊》认为:如果收购成功,SBC将与AT&T实现优势互补,新公司将成为面向美国大型企业及政府部门的关键性通信服务商。

对收购持否定态度的也大有人在。

标准普尔分析师发表观点:从长远的角度来看SBC将从这次并购中得到不少好处。但这些正面影响在2008年以前是没法从其销售业绩中体现出来的。

沃顿商学院的专家提出异议:SBC公司此次并购的目标,正是AT&T的企业客户,但是SBC公司能够留住AT&T公司的企业客户吗?SBC公司将如何处理AT&T公司的品牌呢?消费者会有损失吗?SBC公司能以诸如网络电话这样的新技术向前迈进吗?

雷曼兄弟电信分析师布莱克8226;巴思认为,大型企业电信服务市场正以每年10%的速度缩小,利润率也随之降低,如果SBC并购AT&T,将对它的市场增长极为不利。

年报解读:两个极端的融合

1.每况愈下的AT&T

2005年1月,AT&T发布2004年度财务报表。数据显示,2004年度AT&T完成业务收入345.29亿美元,比2003年的305.37亿美元下降11.6%,其中AT&T商业、AT&T消费者、公司业务及其他分别完成250.75亿美元、94亿美元和5400万美元,分别比2003年下降9.9%、15.9%和5.9%,其中消费者部分下降最多。

屋漏偏逢连夜雨。2004年,AT&T的受损资产和重组方面的费用跳跃性上涨,从2003年的2.01亿美元升至2004年的127.72美元,由此,尽管其管理成本、接入费用、折旧摊销等成本有所下降,但AT&T的运营支出还是大幅攀升,从2003年的308.72亿美元升至2004年的400.72亿美元,扣除成本后,AT&T本来不佳的盈利状况干脆变成了亏损。在计算其他收入和成本之后,2004年,AT&T亏损61.1亿美元,而2003年AT&T还实现了18.65亿美元的盈利。

AT&T认为,公司收入下降的主要原因有两个:第一,长途话音和数据收入持续下跌;第二,公司推出了针对企业用户的业务(如IP&E业务)以及捆绑业务,这些业务对其他业务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分流。以AT&T商业部分为例,尽管2004年长话业务量与2003年基本持平,但资费水平的下降使收入下降了15%,数据业务收入也比2003年下降了12.2%;本地通话和IP&E则比2003年增长了12.7%和11%。

转型是AT&T近年来的关键词,这一切源于技术的进步和竞争的加剧,然而AT&T的转型有些措手不及。曾经被视为“香饽饽”的长话业务如今风光不在,VoIP的兴起对传统的长话业务产生了巨大冲击,面对长话业务的颓势,AT&T选择了顺应潮流推出IP业务,如CallVantage服务;对于竞争对手推出的捆绑服务AT&T也极力效仿。但是新业务资费低廉,和已有的业务是“左手打右手”的关系,AT&T各业务间此消彼涨。AT&T还曾向计算机、有线电视等领域转型,但业绩一直欠佳,部分部门被迫出售。

2.步伐稳健的SBC

SBC最新公布的财报显示,2004年,SBC实现业务收入407.87亿美元,比2003年增长0.7%,其中长话业务收入增幅最大,为28.7%,数据业务其次,增长了8.2%;语音业务和号簿业务则比2003年有所下降。在扣除运营成本后,SBC的运营收入为59.01亿美元,比2003年下降了6.1%。在计算其他收入和成本之后,2004年SBC净收入58.87亿美元,比2003年下降30.8%。SBC是美国最大的宽带运营商,其宽带用户从2001年的130万、2002年的220万和2003年的350万增长到了2004年的510万户;尽管在长话市场SBC是个后进入者,但截至2004年底,其长话用户已超过2000万户。

SBC公司CEO埃德8226;惠塔克表示:“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们已经打造出了强势的SBC,并为2005年铺垫了良好的开端。”提起2004年的经营业务,他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2004年,SBC实现了业务收入的连续三个季度增长,无线用户市场翻番,捆绑业务范围继续拓展,宽带和长话业务也超过了既定的发展目标,同时SBC建设了先进的IP网络,以为用户提供新一代的集视频、数据、语音为一体的服务。展望2005年,SBC希望能够保持2004年的良好势头,实现业务的全面增长。

财务状况的迥然相异使得AT&T被收购时的作价仅为160亿美元,而SBC公司的市值则达到779亿美元。并购完成后,新公司CEO将由SBC公司CEO担任,AT&T现任CEO戴维8226;多尔曼则出任新公司总裁。

事件四:Verizon和Qwest竞购MCI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SBC是否能被AT&T收购尚未通过批准,又有消息传出,Verizon和Qwest竞相收购MCI。

影响力指数:★★★★

MCI诞生于1968年。1969年,它获得经营长途专项通信业务的权利,1977年获经营长途公众通信业务的权利。作为后进入者的MCI以灵活的竞争策略而闻名,其市场份额稳步提升,实力不断增强。1997年,WorldCom以370亿美元的价格与MCI达成收购协议,兼并后的公司名称为MCI-WorldCom;2002年,WorldCom公司申请破产保护,2004年4月公司更名为MCI。新成立的MCI继承了WorldCom的一个重要优势,就是丰富的政府客户资源,而运营不善和财务丑闻是其覆灭的导火索,如果能够借助其他品牌来增强信誉,MCI仍能进一步发挥其优势。同时,一系列的并购让美国电信业格局大变,对MCI的争夺就意味着对客户资源、市场资源、频段资源的争夺。

这也正是Qwest和Verizon为MCI大动干戈的理由。

事件解读:Verizon强势收购,MCI待嫁

在SBC收购AT&T的消息传出不久后,Verizon和Qwest也开始竞相收购MCI,经过认真的权衡比较,MCI于2月14日同意接受Verizon以现金加股票共约67.5亿美元的收购价。对于收购MCI一事,Verizon主席兼CEO伊万8226;塞登伯格表示:“这是适当时候进行的适当交易。”MCI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迈克尔8226;卡佩拉斯则表示,“与Verizon雄厚的资金实力和良好的运营能力相结合,我们将加快推出下一代服务的步伐,拓展我们的产品范围,更好地为客户服务。”

年报解读:Quest和Verizon的资源争夺战

1.MCI:无可奈何花落去

2005年2月,MCI公布了2004年度财报。财务报表显示:2004年,MCI业务收入达到207亿美元,比2003年的243亿美元减少15%;扣除运营成本后,2004年MCI亏损32亿美元,而2003年MCI还实现了7亿美元的运营利润。在计算其他收入和支出后,MCI在2004年净亏损增至39亿美元。从2003年的盈利转为2004年的亏损,MCI与AT&T同病相怜。

按照所针对的用户群的不同,MCI提供的业务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企业市场、U.S.S&S、国际和批发用户市场。其中,企业市场主要是高端商业客户和政府客户,向他们提供包括企业数据、互联网、话音和管理网络在内的服务;U.S.S&S服务于美国各类商业用户和大众用户,并包括电话卡业务和Skytel业务;国际和批发用户市场主要是为欧洲、中东、非洲、拉丁美洲和亚太地区的用户提供服务。按照这一划分,2004年,MCI各项业务收入均比2003年有所下降,其中U.S.S&S下降幅度最大,为18.4%,MCI认为,大众用户收入的降低主要是因为集数据、视频和话音于一体的综合IP服务分流了部分长途用户。

按照业务性质的不同,MCI提供的业务可以分为语音、数据和互联网。从这个角度来看,MCI的收入也是全线下降。

对于IP业务的冲击,MCI主动出击推出了相关产品和服务,实施了IP领先的战略;MCI还与Oracle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以提高数据库管理水平、为企业用户提供新型DSL业务,以满足不同规模的公司对标准化本地网络管理业务的需求。上述措施的成效仍尚需时日方能体现。

下滑之势难以阻挡。连MCI自己也冷静地接受了这一现实,预计2005年在管制环境不变、公司不发生大的并购活动和广告投入的条件下,公司实现业务收入180亿美元到190亿美元,比2004年降低10%到14%。

2.Verizon:从“高处不胜寒”到“百尺竿头”

整体来看,Verizon的年报健康、明朗,其全年的每股净收益为2.79美元,不计特殊项目的收益则为每股2.51美元。Verizon最大的亮点仍来自无线市场。在Verizon全年收入的713亿美元中,有277亿来自无线领域。2004年度Verizon的无线用户净增长了630万,比上年度增长25.1%,总用户达到4380万,业内认为,用户的量增和FCC实行号码携带政策有关;无线总收入增长23%,运营收入现金流(CFFO)比上年度增长了20亿美元;数据业务收入超过上年度的两倍;营业收入利润增长了21.1%。

截至2004年底,Verizon拥有360万DSL用户,这个数字以53.5%的比率逐年递增,整个长途服务收入增长了42亿美元,比率为10.4%,企业用户收入达到约60亿美元,上涨1.9%,数据收入达到78亿美元,上涨7.4%。与此同时,Verizon负债为393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了61亿美元。在2004年,Verizon的资本支出为133亿美元,上一年度为119亿美元;2005年度预计支出将增长10%左右,主要原因是光纤宽带网络需求增长所引起的投资增加。

Verizon在其财报中还着意强调了其铺设的3G网络以及刚刚开通的VCAST3G多媒体服务。在2004年,Verizon面向企业用户推出的“高速数据网络”让人们在办公室之外的偏远地区能够通过手机、电脑、PDA等终端来下载和处理文件,而其所铺设的全美最大的EV-DO广域网络已覆盖了7500万用户,这为它下一步拓展3G业务奠定了基础。

从Verizon的年报中,我们至少能够得出几点结论。首先,无线领域尤其是3G业务将是Verizon在2005年当之无愧的重头戏,VCAST的问世已经证实了这一点。其次,在固网方面,传统电话业务不是Verizon的重点,DSL、数据业务和企业用户是Verizon未来的方向,显然,收购Nextel或MCI都能为Verizon赢得宝贵的企业用户资源。第三,在2005年,Verizon已经下定决心投入成本(以网络升级和并购等方式)来保持其领先地位,这将带来风险,但是在市场回暖、用户增长的迹象面前,Verizon认为这物有所值。

如果说,Verizon曾经的强势可以用“高处不胜寒”来形容,那么,在对手的不断反攻下,如今的Verizon已经站在了一个急于“更进一步”的百尺竿头,而带来下一个转机的或许就是MCI。

3.期待突破的Qwest

2005年2月,Qwest公布2004年度财务报表。财务报表显示:2004年Qwest实现业务收入138.09亿美元,比2003年的142.88亿美元减少3.4%;扣除运营支出后,2004年Qwest亏损2.88亿美元,比2003年的亏损额有所增加。

从具体的业务收入构成来看,Qwest的长途业务发展最好,2004年比2003年增长12.07%,在美国长途业务市场哀鸿一片的大环境下,Qwest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可谓是一支独秀,此外数据互联网业务也实现了1.8%的增长。但是Qwest本地业务市场份额有所下滑,加之企业用户市场竞争激烈,因此Qwest公司2004年整体业务收入水平下降。

2004年,Qwest公司还有许多可圈可点之处:DSL用户超过100万户,比去年增长62.5%;捆绑业务普及率比2003年增长一倍,达到46%;无线业务ARPU值为46美元,比2003年略有增长;裁员5500人左右,约占员工总数的12%,使得运营成本显著下降;2004年第四季度,Qwest推出了名为OneFlexTM的综合接入服务,使得语音、数据业务在一条高速宽带网络上传输成为可能,从而简化了用户通信过程,Qwest目前已经在200多个城市推出了该服务。Qwest公司总裁肯定了上述成绩,指出2004年Qwest在DSL和长话业务方面的发展都超过了既定目标,捆绑业务普及率也继续提高。

美国通信业的变革仍在继续,并购与合作带来了产业的重新洗牌,FCC的推波助澜让竞争升温加剧。据统计,2004年11月,在号码携带政策实行一年之后,有近850万手机用户通过该制度更换了运营商;VoIP获得准生证后,运营商纷纷跟进,而不够完善的法规已引起诸多纠纷;在HSDPA和EVDO中诞生的无线宽带,为3G描绘出一幅激动人心的宏伟蓝图。

而明天究竟会怎样呢?

号码携带为运营商带来的是机遇还是挑战?VoIP能否拯救每况愈下的固话?无线宽带如何让3G业务星火燎原?这些问题将由美国电信业新的霸主们——Verizon、Cingular、SprintNextel和SBC在新的一年里一一做答。

20年,可以成就一个新秀,也可以毁灭一个巨人。20年前,一场打破垄断的电信改革引发阵痛;20年后,美国通信业在世纪初的并购之中迈向成熟。从2004到2005,美国运营商们在沉默里不断爆发出惊人的力量。SBC对AT&T的收购是一个句号,宣告了一个电信时代的终结,也是一个冒号,写下了另一个时代的开场白。于是,这场并购,让我们想起了尘埃未定的Cingular迎娶AT&T无线,想起了Sprint和Nextel的冰释前嫌握手言和,也想起了正在为MCI而面红耳赤大打出手的Verizon和Qwest。

从2004年初至今,美国通信业所发生的一切并非偶然,每个变化、每次输赢,都在引人关注、发人深思。

春寒料峭的三月,正是年度财务报表出炉的季节,在一连串的数字背后,美国运营商周遭缠绕的重重迷雾也渐次清晰,让我们来透视和解读美国运营商们这一路的跌宕与浮沉。

事件一:Cingular迎娶AT&T无线

从2004年1月消息传出,到2004年10月并购完成,尽管这桩天文数字的交易经历了漫长的等待,来自Cingular的支持仍令AT&T的股价获得了大幅飙升。

影响力指数:★★★★★

2004年10月,在扫清来自美国司法部和FCC的障碍后,Cingular无线公司和AT&T无线公司完成了价值410亿美元的合并。新公司将沿用Cingular无线这个名字,用户数超过了Verizon无线而成为全美第一大无线运营商。它将拥有在美国49个州经营无线业务的许可证,将为美国前100座大城市提供服务。

此后,Cingular和AT&T无线GSM网络的使用权将获得开放,双方的客户不必支付漫游费而使用整合后的网络。用户还能和6个大陆的100多个国家通话,能在50多个国家使用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数据漫游。双方的客户能继续使用目前的电话、资费方案和应用,不会有任何业务中断。

为获得司法部批准,Cingular放弃了在美国13个市场的无线客户和其他资产。在并购中,Cingular的主要对手是跨国运营商Vodafone。

事件解读:

在CDMA崛起之后,美国最大的两家GSM运营商选择了同仇敌忾。FCC的原则是“自由恋爱”。当然,主动求婚的是Cingular,但AT&T无线因经营不善而急于“择婿”是个更重要的前提。

业内对这桩交易忧心忡忡,一方面是担心这410亿美元会拖累Cingular,另一方面是二者合并是否会妨碍竞争的公平从而引起美国电信市场的倒退。不过,Cingular和FCC倒是足够乐观。Cingular认为来之不易的“全美第一大无线运营商”殊荣将带来实力的增强和利润的增加,而FCC则宽容地准许了二者的结合。

面对拥有更多频段资源的新Cingular,Verizon的忐忑不安可见一斑。2004年11月,Verizon以3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破产的NextWave通信公司在23个市场的无线频段资源,借以和Cingular相抗衡。

年报解读:Cingular的能源危机和AT&T无线的狗屎运

收购了AT&T无线的Cingular,在2004年拿出了一张差强人意的成绩单。

2004年度Cingular的总运营收入为194.36亿美元,比上年同期提升25.5%,其中有174.73亿美元来自无线运营服务。

总支出为176.25亿美元,比上年上涨33.6%,拥有4910.9万用户,上升了104.4%,OIBDA(折旧前利润)为48.9亿美元,上升了11.7%,而净利润为4.79亿美元,下降了53.1%。

2004年Cingular用户离网率为2.7%,和上年持平,ARPU值为49.3美元,比上一年度的51.32美元下降了3.9%,用户每月通话时间增加了16.6%,达到520分钟,总投资额为39.15亿美元,比上一年度上升了16.8%。

在一两年内,收购AT&T所带来的真正变化还不会立竿见影地在报表中体现出来,我们所能看到的是,通过吸纳AT&T无线的用户和服务,Cingular在收入和支出上均有所增加,但受制于资本投入的压力,其利润的增长正在放缓,净利润甚至下跌。同时,ARPU值也稍有下降,显得后劲不足。2004年,Cingular在业务方面力求稳健,不如Verizon无线和SprintPCS那么主动,为了控制成本,其3G网络的铺设也稍嫌保守,不过,在最近,Cingular正在与一些厂商联手进行HSDPA测试,力图追赶对手。

Cingular目前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在于,缺乏持续增长的动力,如不在业务方面积极创新,甚至有能源枯竭的危机。因此,负重而行的Cingular如要将“第一大移动运营商”的称号保留下去,还需节流和开源双管齐下。

作为独立的上市公司,AT&T无线由于委身Cingular而股价暴涨,不能不说是一次攀龙附凤的狗屎运。尽管没有明确的数据,但从FCC在11月份所公布的号码携带政策一周年报告来看,由于网络服务质量不佳,AT&T无线在用户方面应该是损失最惨重的。

新东家Cingular显然要比AT&T强势,企业文化也更灵活开放。对AT&T的投资者来说,这是一个鼓舞人心的好消息,而对Cingular的两大股东SBC和BellSouth来说,这却意味着不小的风险。

事件二:Sprint联姻Nextel

在2004年上半年,SprintPCS全力推广PTT业务,而这正是Nextel的强项和主要卖点。一夜之间,原本水火不容的Sprint和NexTel握手言和,当然有着利益共赢。

影响力指数:★★★★

2004年12月,美国第三和第五大无线运营商Sprint和Nextel宣布签署一项“平等合并”的协议,根据该协议,Nextel股东手中的每股股票可交换新公司1.3股股票加50美分现金,交易总值将达到350亿美元。二者合并之后,新公司市值约700亿美元,用户达到3900万。

传闻甫出,Sprint和Nextel的股价曾小幅下挫,但在消息确定后的一周里,Nextel股价攀升了46美分,达到30.45美元,升幅为1.5%,而Sprint股价则上涨15美分,达到25.25美元,升幅为0.6%,说明投资者对这项合并的前景还是看好的。在美国无线通信市场不断升温的竞争面前,Sprint和Nextel选择了联袂抗敌,那么,无论新成立的SprintNextel是否成为Verizon的收购目标,这次事件所带来的威胁都将迫使Verizon作出回应,因此,接下来收购Sprint的董事会讨论以及对MCI的竞购都可以说是在自卫反击。

事件解读:前景光明

《商业周刊》的分析认为,新成立的SprintNextel在企业级无线市场方面有很强的渗透能力。原Nextel公司80%的用户是企业级用户,这正是Sprint想要积极拓展的市场。而业务单调的Nextel可以通过Sprint的CDMAEV-DO网络来将PTT发扬光大——合并当天,两家公司就宣布,Nextel将利用Sprint铺设的网络来运营其PTT服务。同时,向拥有4700万用户的Verizon施加压力也是新公司的一个重要意义。

这项高达350亿美元的合并计划对于低迷不振的美国股市来说是个利好消息,对于调整复苏中的美国电信业也传递出了积极的信号,在美国运营商近日接连不断的并购买卖中,这无疑算是前景较为光明的一桩。

年报解读:两只拥抱取暖的刺猬

1.Sprint:渐渐冷却的热情

2004对于Sprint来说还是收成不错的一年。这一年,批发业务的强劲长势带来了158万的用户增长,本地DSL用户获得季度性上扬,利润显著增加,现金流的增加和债务的减少均超出预期目标。

Sprint全年调整后EPS为每股93美分,比上年同期的63美分提升了48%,全年总运营收入为34亿美元,比上年有16%的增长。无线用户达到了2480万,比上年同期提升了20%,DSL用户达到50万,比上年同期上涨60%。全年调整后EBITDA超出资本支出15.8亿美元,比上一年度有17%的增长,2004年第四季度,Sprint获得了62美元的ARPU值。在第四季度,用户每月的通话时间为16小时。2004年,Sprint将其债务成功减少到了126亿美元,实现了本年度130亿的预期目标。

Sprint在2004年的资本支出总计40亿美元。无线方面,Sprint投入了26亿美元来增加网络容量、拓宽覆盖领域及升级到EV-DO;固网方面,Sprint投资2.82亿美元来维护和拓展网络,应用下一代语音网络技术来争取无线用户和VoIP用户。在第四季度,Sprint的语音和数据业务都有小幅下滑,这是遵守FCC规定对资费做出调整所致。

在2004年,Sprint在无线虚拟运营商领域有了重大突破,第四季度,Sprint和ESPN签署了一项协议,这让Sprint能够和其他国内领先运营商一样,增加新的发行渠道,并且平衡投资。

Sprint关注的另一个领域就是有线电缆。目前,Sprint通过协议帮助电缆公司发送本地和长途语音服务,实现大面积区域的覆盖,合作伙伴包括时代华纳、Charter通信公司、Mediacom等。Sprint还被Comcast选中,在某些特定市场上支持其语音服务。在2004年第四季度,通过电缆合作获得的订单获得了大约50%的连续增长。

总体来看,Sprint增势渐缓,竞争和管制的双重压力,让它转而寻求一些新业务亮点。在公布的年报中和随后的投资者大会上,Sprint承认它的2005年还存在着一些不确定性,主要来自于和Nextel的合并。

数月之前,《商业周刊》曾认定Sprint“一支独秀”,现在看来,热情渐渐冷却的它也确实需要一个伙伴来渡过竞争的严冬,而选择Nextel无疑将带来风险,所以,美国人戏称,这是两只“拥抱取暖的刺猬”。

2.Nextel:平稳之中危机四伏

2004年,Nextel总收入134亿美元,上涨24%,折旧和摊薄前收益(OIBDA)为51亿美元,上涨了22%。收入达到30亿美元,比上一年度涨了107%,现金流15亿美元,上升19%,年终净负债67亿美元,下降了17%。并且,Nextel麾下BoostMobile的业务也扩展到了全国。

截至2004年底,Nextel总计拥有1620万用户,比上一年度的1330万增长了22%。在年底,用户中有1500万是Nextel品牌用户,另外120万是Boost移动的预付费用户。在2004年,Nextel自身用户增加了220万,Boost移动用户增加了75.5万。与此同时,Nextel在2004年的ARPU值为69美元,全年的用户离网率为1.6%,都和2003年保持一致。

在对2005年的预期中,Nextel对收入和现金流的进一步上升相当乐观,但对用户数的增加相对保守,递增量仍为290万,而对下一年EPS的估测甚至减少了12美分。

从2004的年报以及Nextel对2005年的展望中,可以看出,以PTT业务起家的Nextel还保持着平稳的态势和较高的盈利率,但缺少新的发展动力。2004年,美国乃至世界各国的运营商都开始推出或测试PTT业务,这对Nextel并不是个好消息,要做长远打算,宜早不宜迟。Nextel所料不错,两家盈利能力较强的运营商合并,本身就是吸引投资者的一个重大利好。

事件三:AT&T贱卖于SBC

如同波音之于飞机、奔驰之于汽车、麦当劳之于汉堡包,提起电话,我们自然而然会想起AT&T。然而,2005年1月30日,AT&T宣布将以160亿美元的低价贱卖于SBC,作为“妈贝尔”(MaBell)的AT&T竟沦落于这样一个归宿——被“小贝尔”SBC所收购。平地惊雷之后,我们的疑问是,AT&T怎么了?

影响力指数:★★★★★

成立于1885年的AT&T是个不折不扣的百年老店,其历史可追溯到1876年贝尔发明电话这一颇具影响力的事件。在相当长的时期内,AT&T在美国通信市场上处于垄断地位,市场份额遥遥领先,业务范围涉及本地通信、长途通信、设备制造、技术研发等领域。贝尔电话专利到期后,美国涌现出了上千家通信公司,但AT&T仍笑看风云,傲视群雄。

花无百日红。1984年,在美国政府反垄断政策的强制干预下,AT&T的本地业务被分离出去,组建成7个贝尔子公司,AT&T从此走上了下坡路。解体之后,美国长途业务竞争迅速放开,除MCI、Sprint、世通等全国性长途电话公司外,还涌现出数百家地区性长途电话公司。在1981年,AT&T拥有72%的市场份额,至1999年,这个数字却下降到40%以下。

应该说,拆分之后的AT&T还是在颓势中不断变革,孜孜不倦地探寻着复兴之路。例如,1995年成立NCR公司,提供集中商务密集型业务,1998年收购美国最大的本地接入者TCG公司,1999年收购美国最大的CATV集团TCI,2000年,AT&T一分为四,分别为AT&T商业服务、AT&T消费者服务、AT&T无线和AT&T宽带。但四面出击的AT&T有些应接不暇,于2001年将AT&T无线剥离出去,于2002年卖掉了电缆部门和AT&T宽带,在2004年,终于也出售了AT&T无线。

SBC是个成立仅21年的公司。1984年,从AT&T分离出7个贝尔子公司,SBC位列其中,之后,SBC并购了两个贝尔子公司太平洋贝尔和亚美达科,遂诞生了现在的SBC。SBC目前提供的业务包括话音(本地、长途和无线)、数据、DSL接入、号簿广告和卫星电视业务,SBC的无线业务通过它与南方贝尔的合资公司Cingular提供。在现在的四家贝尔子公司当中,SBC位居第二,曾入选美国财富50强。

事件解读:前途未卜争议四起

SBC首席执行官埃德8226;惠塔克对并购后的前景充满了信心:“这项收购协议使我们引领21世纪通信革命的梦想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AT&T的通信网络和专业知识覆盖全国乃至全球,而SBC拥有在本地交换服务、无线和宽带业务上的强大平台,我们将这两者融为一体,这是一次伟大的结合。”

事实上,AT&T尽管已经走上下坡路,但其拥有大量的企业客户和政府客户,如花旗集团、Barnes&Noble等知名企业。《商业周刊》认为:如果收购成功,SBC将与AT&T实现优势互补,新公司将成为面向美国大型企业及政府部门的关键性通信服务商。

对收购持否定态度的也大有人在。

标准普尔分析师发表观点:从长远的角度来看SBC将从这次并购中得到不少好处。但这些正面影响在2008年以前是没法从其销售业绩中体现出来的。

沃顿商学院的专家提出异议:SBC公司此次并购的目标,正是AT&T的企业客户,但是SBC公司能够留住AT&T公司的企业客户吗?SBC公司将如何处理AT&T公司的品牌呢?消费者会有损失吗?SBC公司能以诸如网络电话这样的新技术向前迈进吗?

雷曼兄弟电信分析师布莱克8226;巴思认为,大型企业电信服务市场正以每年10%的速度缩小,利润率也随之降低,如果SBC并购AT&T,将对它的市场增长极为不利。

年报解读:两个极端的融合

1.每况愈下的AT&T

2005年1月,AT&T发布2004年度财务报表。数据显示,2004年度AT&T完成业务收入345.29亿美元,比2003年的305.37亿美元下降11.6%,其中AT&T商业、AT&T消费者、公司业务及其他分别完成250.75亿美元、94亿美元和5400万美元,分别比2003年下降9.9%、15.9%和5.9%,其中消费者部分下降最多。

屋漏偏逢连夜雨。2004年,AT&T的受损资产和重组方面的费用跳跃性上涨,从2003年的2.01亿美元升至2004年的127.72美元,由此,尽管其管理成本、接入费用、折旧摊销等成本有所下降,但AT&T的运营支出还是大幅攀升,从2003年的308.72亿美元升至2004年的400.72亿美元,扣除成本后,AT&T本来不佳的盈利状况干脆变成了亏损。在计算其他收入和成本之后,2004年,AT&T亏损61.1亿美元,而2003年AT&T还实现了18.65亿美元的盈利。

AT&T认为,公司收入下降的主要原因有两个:第一,长途话音和数据收入持续下跌;第二,公司推出了针对企业用户的业务(如IP&E业务)以及捆绑业务,这些业务对其他业务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分流。以AT&T商业部分为例,尽管2004年长话业务量与2003年基本持平,但资费水平的下降使收入下降了15%,数据业务收入也比2003年下降了12.2%;本地通话和IP&E则比2003年增长了12.7%和11%。

转型是AT&T近年来的关键词,这一切源于技术的进步和竞争的加剧,然而AT&T的转型有些措手不及。曾经被视为“香饽饽”的长话业务如今风光不在,VoIP的兴起对传统的长话业务产生了巨大冲击,面对长话业务的颓势,AT&T选择了顺应潮流推出IP业务,如CallVantage服务;对于竞争对手推出的捆绑服务AT&T也极力效仿。但是新业务资费低廉,和已有的业务是“左手打右手”的关系,AT&T各业务间此消彼涨。AT&T还曾向计算机、有线电视等领域转型,但业绩一直欠佳,部分部门被迫出售。

2.步伐稳健的SBC

SBC最新公布的财报显示,2004年,SBC实现业务收入407.87亿美元,比2003年增长0.7%,其中长话业务收入增幅最大,为28.7%,数据业务其次,增长了8.2%;语音业务和号簿业务则比2003年有所下降。在扣除运营成本后,SBC的运营收入为59.01亿美元,比2003年下降了6.1%。在计算其他收入和成本之后,2004年SBC净收入58.87亿美元,比2003年下降30.8%。SBC是美国最大的宽带运营商,其宽带用户从2001年的130万、2002年的220万和2003年的350万增长到了2004年的510万户;尽管在长话市场SBC是个后进入者,但截至2004年底,其长话用户已超过2000万户。

SBC公司CEO埃德8226;惠塔克表示:“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们已经打造出了强势的SBC,并为2005年铺垫了良好的开端。”提起2004年的经营业务,他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2004年,SBC实现了业务收入的连续三个季度增长,无线用户市场翻番,捆绑业务范围继续拓展,宽带和长话业务也超过了既定的发展目标,同时SBC建设了先进的IP网络,以为用户提供新一代的集视频、数据、语音为一体的服务。展望2005年,SBC希望能够保持2004年的良好势头,实现业务的全面增长。

财务状况的迥然相异使得AT&T被收购时的作价仅为160亿美元,而SBC公司的市值则达到779亿美元。并购完成后,新公司CEO将由SBC公司CEO担任,AT&T现任CEO戴维8226;多尔曼则出任新公司总裁。

事件四:Verizon和Qwest竞购MCI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SBC是否能被AT&T收购尚未通过批准,又有消息传出,Verizon和Qwest竞相收购MCI。

影响力指数:★★★★

MCI诞生于1968年。1969年,它获得经营长途专项通信业务的权利,1977年获经营长途公众通信业务的权利。作为后进入者的MCI以灵活的竞争策略而闻名,其市场份额稳步提升,实力不断增强。1997年,WorldCom以370亿美元的价格与MCI达成收购协议,兼并后的公司名称为MCI-WorldCom;2002年,WorldCom公司申请破产保护,2004年4月公司更名为MCI。新成立的MCI继承了WorldCom的一个重要优势,就是丰富的政府客户资源,而运营不善和财务丑闻是其覆灭的导火索,如果能够借助其他品牌来增强信誉,MCI仍能进一步发挥其优势。同时,一系列的并购让美国电信业格局大变,对MCI的争夺就意味着对客户资源、市场资源、频段资源的争夺。

这也正是Qwest和Verizon为MCI大动干戈的理由。

事件解读:Verizon强势收购,MCI待嫁

在SBC收购AT&T的消息传出不久后,Verizon和Qwest也开始竞相收购MCI,经过认真的权衡比较,MCI于2月14日同意接受Verizon以现金加股票共约67.5亿美元的收购价。对于收购MCI一事,Verizon主席兼CEO伊万8226;塞登伯格表示:“这是适当时候进行的适当交易。”MCI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迈克尔8226;卡佩拉斯则表示,“与Verizon雄厚的资金实力和良好的运营能力相结合,我们将加快推出下一代服务的步伐,拓展我们的产品范围,更好地为客户服务。”

年报解读:Quest和Verizon的资源争夺战

1.MCI:无可奈何花落去

2005年2月,MCI公布了2004年度财报。财务报表显示:2004年,MCI业务收入达到207亿美元,比2003年的243亿美元减少15%;扣除运营成本后,2004年MCI亏损32亿美元,而2003年MCI还实现了7亿美元的运营利润。在计算其他收入和支出后,MCI在2004年净亏损增至39亿美元。从2003年的盈利转为2004年的亏损,MCI与AT&T同病相怜。

按照所针对的用户群的不同,MCI提供的业务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企业市场、U.S.S&S、国际和批发用户市场。其中,企业市场主要是高端商业客户和政府客户,向他们提供包括企业数据、互联网、话音和管理网络在内的服务;U.S.S&S服务于美国各类商业用户和大众用户,并包括电话卡业务和Skytel业务;国际和批发用户市场主要是为欧洲、中东、非洲、拉丁美洲和亚太地区的用户提供服务。按照这一划分,2004年,MCI各项业务收入均比2003年有所下降,其中U.S.S&S下降幅度最大,为18.4%,MCI认为,大众用户收入的降低主要是因为集数据、视频和话音于一体的综合IP服务分流了部分长途用户。

按照业务性质的不同,MCI提供的业务可以分为语音、数据和互联网。从这个角度来看,MCI的收入也是全线下降。

对于IP业务的冲击,MCI主动出击推出了相关产品和服务,实施了IP领先的战略;MCI还与Oracle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以提高数据库管理水平、为企业用户提供新型DSL业务,以满足不同规模的公司对标准化本地网络管理业务的需求。上述措施的成效仍尚需时日方能体现。

下滑之势难以阻挡。连MCI自己也冷静地接受了这一现实,预计2005年在管制环境不变、公司不发生大的并购活动和广告投入的条件下,公司实现业务收入180亿美元到190亿美元,比2004年降低10%到14%。

2.Verizon:从“高处不胜寒”到“百尺竿头”

整体来看,Verizon的年报健康、明朗,其全年的每股净收益为2.79美元,不计特殊项目的收益则为每股2.51美元。Verizon最大的亮点仍来自无线市场。在Verizon全年收入的713亿美元中,有277亿来自无线领域。2004年度Verizon的无线用户净增长了630万,比上年度增长25.1%,总用户达到4380万,业内认为,用户的量增和FCC实行号码携带政策有关;无线总收入增长23%,运营收入现金流(CFFO)比上年度增长了20亿美元;数据业务收入超过上年度的两倍;营业收入利润增长了21.1%。

截至2004年底,Verizon拥有360万DSL用户,这个数字以53.5%的比率逐年递增,整个长途服务收入增长了42亿美元,比率为10.4%,企业用户收入达到约60亿美元,上涨1.9%,数据收入达到78亿美元,上涨7.4%。与此同时,Verizon负债为393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了61亿美元。在2004年,Verizon的资本支出为133亿美元,上一年度为119亿美元;2005年度预计支出将增长10%左右,主要原因是光纤宽带网络需求增长所引起的投资增加。

Verizon在其财报中还着意强调了其铺设的3G网络以及刚刚开通的VCAST3G多媒体服务。在2004年,Verizon面向企业用户推出的“高速数据网络”让人们在办公室之外的偏远地区能够通过手机、电脑、PDA等终端来下载和处理文件,而其所铺设的全美最大的EV-DO广域网络已覆盖了7500万用户,这为它下一步拓展3G业务奠定了基础。

从Verizon的年报中,我们至少能够得出几点结论。首先,无线领域尤其是3G业务将是Verizon在2005年当之无愧的重头戏,VCAST的问世已经证实了这一点。其次,在固网方面,传统电话业务不是Verizon的重点,DSL、数据业务和企业用户是Verizon未来的方向,显然,收购Nextel或MCI都能为Verizon赢得宝贵的企业用户资源。第三,在2005年,Verizon已经下定决心投入成本(以网络升级和并购等方式)来保持其领先地位,这将带来风险,但是在市场回暖、用户增长的迹象面前,Verizon认为这物有所值。

如果说,Verizon曾经的强势可以用“高处不胜寒”来形容,那么,在对手的不断反攻下,如今的Verizon已经站在了一个急于“更进一步”的百尺竿头,而带来下一个转机的或许就是MCI。

3.期待突破的Qwest

2005年2月,Qwest公布2004年度财务报表。财务报表显示:2004年Qwest实现业务收入138.09亿美元,比2003年的142.88亿美元减少3.4%;扣除运营支出后,2004年Qwest亏损2.88亿美元,比2003年的亏损额有所增加。

从具体的业务收入构成来看,Qwest的长途业务发展最好,2004年比2003年增长12.07%,在美国长途业务市场哀鸿一片的大环境下,Qwest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可谓是一支独秀,此外数据互联网业务也实现了1.8%的增长。但是Qwest本地业务市场份额有所下滑,加之企业用户市场竞争激烈,因此Qwest公司2004年整体业务收入水平下降。

2004年,Qwest公司还有许多可圈可点之处:DSL用户超过100万户,比去年增长62.5%;捆绑业务普及率比2003年增长一倍,达到46%;无线业务ARPU值为46美元,比2003年略有增长;裁员5500人左右,约占员工总数的12%,使得运营成本显著下降;2004年第四季度,Qwest推出了名为OneFlexTM的综合接入服务,使得语音、数据业务在一条高速宽带网络上传输成为可能,从而简化了用户通信过程,Qwest目前已经在200多个城市推出了该服务。Qwest公司总裁肯定了上述成绩,指出2004年Qwest在DSL和长话业务方面的发展都超过了既定目标,捆绑业务普及率也继续提高。

美国通信业的变革仍在继续,并购与合作带来了产业的重新洗牌,FCC的推波助澜让竞争升温加剧。据统计,2004年11月,在号码携带政策实行一年之后,有近850万手机用户通过该制度更换了运营商;VoIP获得准生证后,运营商纷纷跟进,而不够完善的法规已引起诸多纠纷;在HSDPA和EVDO中诞生的无线宽带,为3G描绘出一幅激动人心的宏伟蓝图。

而明天究竟会怎样呢?

号码携带为运营商带来的是机遇还是挑战?VoIP能否拯救每况愈下的固话?无线宽带如何让3G业务星火燎原?这些问题将由美国电信业新的霸主们——Verizon、Cingular、SprintNextel和SBC在新的一年里一一做答。

20年,可以成就一个新秀,也可以毁灭一个巨人。20年前,一场打破垄断的电信改革引发阵痛;20年后,美国通信业在世纪初的并购之中迈向成熟。从2004到2005,美国运营商们在沉默里不断爆发出惊人的力量。SBC对AT&T的收购是一个句号,宣告了一个电信时代的终结,也是一个冒号,写下了另一个时代的开场白。于是,这场并购,让我们想起了尘埃未定的Cingular迎娶AT&T无线,想起了Sprint和Nextel的冰释前嫌握手言和,也想起了正在为MCI而面红耳赤大打出手的Verizon和Qwest。

从2004年初至今,美国通信业所发生的一切并非偶然,每个变化、每次输赢,都在引人关注、发人深思。

春寒料峭的三月,正是年度财务报表出炉的季节,在一连串的数字背后,美国运营商周遭缠绕的重重迷雾也渐次清晰,让我们来透视和解读美国运营商们这一路的跌宕与浮沉。

事件一:Cingular迎娶AT&T无线

从2004年1月消息传出,到2004年10月并购完成,尽管这桩天文数字的交易经历了漫长的等待,来自Cingular的支持仍令AT&T的股价获得了大幅飙升。

影响力指数:★★★★★

2004年10月,在扫清来自美国司法部和FCC的障碍后,Cingular无线公司和AT&T无线公司完成了价值410亿美元的合并。新公司将沿用Cingular无线这个名字,用户数超过了Verizon无线而成为全美第一大无线运营商。它将拥有在美国49个州经营无线业务的许可证,将为美国前100座大城市提供服务。

此后,Cingular和AT&T无线GSM网络的使用权将获得开放,双方的客户不必支付漫游费而使用整合后的网络。用户还能和6个大陆的100多个国家通话,能在50多个国家使用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数据漫游。双方的客户能继续使用目前的电话、资费方案和应用,不会有任何业务中断。

为获得司法部批准,Cingular放弃了在美国13个市场的无线客户和其他资产。在并购中,Cingular的主要对手是跨国运营商Vodafone。

事件解读:

在CDMA崛起之后,美国最大的两家GSM运营商选择了同仇敌忾。FCC的原则是“自由恋爱”。当然,主动求婚的是Cingular,但AT&T无线因经营不善而急于“择婿”是个更重要的前提。

业内对这桩交易忧心忡忡,一方面是担心这410亿美元会拖累Cingular,另一方面是二者合并是否会妨碍竞争的公平从而引起美国电信市场的倒退。不过,Cingular和FCC倒是足够乐观。Cingular认为来之不易的“全美第一大无线运营商”殊荣将带来实力的增强和利润的增加,而FCC则宽容地准许了二者的结合。

面对拥有更多频段资源的新Cingular,Verizon的忐忑不安可见一斑。2004年11月,Verizon以3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破产的NextWave通信公司在23个市场的无线频段资源,借以和Cingular相抗衡。

年报解读:Cingular的能源危机和AT&T无线的狗屎运

收购了AT&T无线的Cingular,在2004年拿出了一张差强人意的成绩单。

2004年度Cingular的总运营收入为194.36亿美元,比上年同期提升25.5%,其中有174.73亿美元来自无线运营服务。

总支出为176.25亿美元,比上年上涨33.6%,拥有4910.9万用户,上升了104.4%,OIBDA(折旧前利润)为48.9亿美元,上升了11.7%,而净利润为4.79亿美元,下降了53.1%。

2004年Cingular用户离网率为2.7%,和上年持平,ARPU值为49.3美元,比上一年度的51.32美元下降了3.9%,用户每月通话时间增加了16.6%,达到520分钟,总投资额为39.15亿美元,比上一年度上升了16.8%。

在一两年内,收购AT&T所带来的真正变化还不会立竿见影地在报表中体现出来,我们所能看到的是,通过吸纳AT&T无线的用户和服务,Cingular在收入和支出上均有所增加,但受制于资本投入的压力,其利润的增长正在放缓,净利润甚至下跌。同时,ARPU值也稍有下降,显得后劲不足。2004年,Cingular在业务方面力求稳健,不如Verizon无线和SprintPCS那么主动,为了控制成本,其3G网络的铺设也稍嫌保守,不过,在最近,Cingular正在与一些厂商联手进行HSDPA测试,力图追赶对手。

Cingular目前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在于,缺乏持续增长的动力,如不在业务方面积极创新,甚至有能源枯竭的危机。因此,负重而行的Cingular如要将“第一大移动运营商”的称号保留下去,还需节流和开源双管齐下。

作为独立的上市公司,AT&T无线由于委身Cingular而股价暴涨,不能不说是一次攀龙附凤的狗屎运。尽管没有明确的数据,但从FCC在11月份所公布的号码携带政策一周年报告来看,由于网络服务质量不佳,AT&T无线在用户方面应该是损失最惨重的。

新东家Cingular显然要比AT&T强势,企业文化也更灵活开放。对AT&T的投资者来说,这是一个鼓舞人心的好消息,而对Cingular的两大股东SBC和BellSouth来说,这却意味着不小的风险。

事件二:Sprint联姻Nextel

在2004年上半年,SprintPCS全力推广PTT业务,而这正是Nextel的强项和主要卖点。一夜之间,原本水火不容的Sprint和NexTel握手言和,当然有着利益共赢。

影响力指数:★★★★

2004年12月,美国第三和第五大无线运营商Sprint和Nextel宣布签署一项“平等合并”的协议,根据该协议,Nextel股东手中的每股股票可交换新公司1.3股股票加50美分现金,交易总值将达到350亿美元。二者合并之后,新公司市值约700亿美元,用户达到3900万。

传闻甫出,Sprint和Nextel的股价曾小幅下挫,但在消息确定后的一周里,Nextel股价攀升了46美分,达到30.45美元,升幅为1.5%,而Sprint股价则上涨15美分,达到25.25美元,升幅为0.6%,说明投资者对这项合并的前景还是看好的。在美国无线通信市场不断升温的竞争面前,Sprint和Nextel选择了联袂抗敌,那么,无论新成立的SprintNextel是否成为Verizon的收购目标,这次事件所带来的威胁都将迫使Verizon作出回应,因此,接下来收购Sprint的董事会讨论以及对MCI的竞购都可以说是在自卫反击。

事件解读:前景光明

《商业周刊》的分析认为,新成立的SprintNextel在企业级无线市场方面有很强的渗透能力。原Nextel公司80%的用户是企业级用户,这正是Sprint想要积极拓展的市场。而业务单调的Nextel可以通过Sprint的CDMAEV-DO网络来将PTT发扬光大——合并当天,两家公司就宣布,Nextel将利用Sprint铺设的网络来运营其PTT服务。同时,向拥有4700万用户的Verizon施加压力也是新公司的一个重要意义。

这项高达350亿美元的合并计划对于低迷不振的美国股市来说是个利好消息,对于调整复苏中的美国电信业也传递出了积极的信号,在美国运营商近日接连不断的并购买卖中,这无疑算是前景较为光明的一桩。

年报解读:两只拥抱取暖的刺猬

1.Sprint:渐渐冷却的热情

2004对于Sprint来说还是收成不错的一年。这一年,批发业务的强劲长势带来了158万的用户增长,本地DSL用户获得季度性上扬,利润显著增加,现金流的增加和债务的减少均超出预期目标。

Sprint全年调整后EPS为每股93美分,比上年同期的63美分提升了48%,全年总运营收入为34亿美元,比上年有16%的增长。无线用户达到了2480万,比上年同期提升了20%,DSL用户达到50万,比上年同期上涨60%。全年调整后EBITDA超出资本支出15.8亿美元,比上一年度有17%的增长,2004年第四季度,Sprint获得了62美元的ARPU值。在第四季度,用户每月的通话时间为16小时。2004年,Sprint将其债务成功减少到了126亿美元,实现了本年度130亿的预期目标。

Sprint在2004年的资本支出总计40亿美元。无线方面,Sprint投入了26亿美元来增加网络容量、拓宽覆盖领域及升级到EV-DO;固网方面,Sprint投资2.82亿美元来维护和拓展网络,应用下一代语音网络技术来争取无线用户和VoIP用户。在第四季度,Sprint的语音和数据业务都有小幅下滑,这是遵守FCC规定对资费做出调整所致。

在2004年,Sprint在无线虚拟运营商领域有了重大突破,第四季度,Sprint和ESPN签署了一项协议,这让Sprint能够和其他国内领先运营商一样,增加新的发行渠道,并且平衡投资。

Sprint关注的另一个领域就是有线电缆。目前,Sprint通过协议帮助电缆公司发送本地和长途语音服务,实现大面积区域的覆盖,合作伙伴包括时代华纳、Charter通信公司、Mediacom等。Sprint还被Comcast选中,在某些特定市场上支持其语音服务。在2004年第四季度,通过电缆合作获得的订单获得了大约50%的连续增长。

总体来看,Sprint增势渐缓,竞争和管制的双重压力,让它转而寻求一些新业务亮点。在公布的年报中和随后的投资者大会上,Sprint承认它的2005年还存在着一些不确定性,主要来自于和Nextel的合并。

数月之前,《商业周刊》曾认定Sprint“一支独秀”,现在看来,热情渐渐冷却的它也确实需要一个伙伴来渡过竞争的严冬,而选择Nextel无疑将带来风险,所以,美国人戏称,这是两只“拥抱取暖的刺猬”。

2.Nextel:平稳之中危机四伏

2004年,Nextel总收入134亿美元,上涨24%,折旧和摊薄前收益(OIBDA)为51亿美元,上涨了22%。收入达到30亿美元,比上一年度涨了107%,现金流15亿美元,上升19%,年终净负债67亿美元,下降了17%。并且,Nextel麾下BoostMobile的业务也扩展到了全国。

 2004美国运营商浮沉录

截至2004年底,Nextel总计拥有1620万用户,比上一年度的1330万增长了22%。在年底,用户中有1500万是Nextel品牌用户,另外120万是Boost移动的预付费用户。在2004年,Nextel自身用户增加了220万,Boost移动用户增加了75.5万。与此同时,Nextel在2004年的ARPU值为69美元,全年的用户离网率为1.6%,都和2003年保持一致。

在对2005年的预期中,Nextel对收入和现金流的进一步上升相当乐观,但对用户数的增加相对保守,递增量仍为290万,而对下一年EPS的估测甚至减少了12美分。

从2004的年报以及Nextel对2005年的展望中,可以看出,以PTT业务起家的Nextel还保持着平稳的态势和较高的盈利率,但缺少新的发展动力。2004年,美国乃至世界各国的运营商都开始推出或测试PTT业务,这对Nextel并不是个好消息,要做长远打算,宜早不宜迟。Nextel所料不错,两家盈利能力较强的运营商合并,本身就是吸引投资者的一个重大利好。

事件三:AT&T贱卖于SBC

如同波音之于飞机、奔驰之于汽车、麦当劳之于汉堡包,提起电话,我们自然而然会想起AT&T。然而,2005年1月30日,AT&T宣布将以160亿美元的低价贱卖于SBC,作为“妈贝尔”(MaBell)的AT&T竟沦落于这样一个归宿——被“小贝尔”SBC所收购。平地惊雷之后,我们的疑问是,AT&T怎么了?

影响力指数:★★★★★

成立于1885年的AT&T是个不折不扣的百年老店,其历史可追溯到1876年贝尔发明电话这一颇具影响力的事件。在相当长的时期内,AT&T在美国通信市场上处于垄断地位,市场份额遥遥领先,业务范围涉及本地通信、长途通信、设备制造、技术研发等领域。贝尔电话专利到期后,美国涌现出了上千家通信公司,但AT&T仍笑看风云,傲视群雄。

花无百日红。1984年,在美国政府反垄断政策的强制干预下,AT&T的本地业务被分离出去,组建成7个贝尔子公司,AT&T从此走上了下坡路。解体之后,美国长途业务竞争迅速放开,除MCI、Sprint、世通等全国性长途电话公司外,还涌现出数百家地区性长途电话公司。在1981年,AT&T拥有72%的市场份额,至1999年,这个数字却下降到40%以下。

应该说,拆分之后的AT&T还是在颓势中不断变革,孜孜不倦地探寻着复兴之路。例如,1995年成立NCR公司,提供集中商务密集型业务,1998年收购美国最大的本地接入者TCG公司,1999年收购美国最大的CATV集团TCI,2000年,AT&T一分为四,分别为AT&T商业服务、AT&T消费者服务、AT&T无线和AT&T宽带。但四面出击的AT&T有些应接不暇,于2001年将AT&T无线剥离出去,于2002年卖掉了电缆部门和AT&T宽带,在2004年,终于也出售了AT&T无线。

SBC是个成立仅21年的公司。1984年,从AT&T分离出7个贝尔子公司,SBC位列其中,之后,SBC并购了两个贝尔子公司太平洋贝尔和亚美达科,遂诞生了现在的SBC。SBC目前提供的业务包括话音(本地、长途和无线)、数据、DSL接入、号簿广告和卫星电视业务,SBC的无线业务通过它与南方贝尔的合资公司Cingular提供。在现在的四家贝尔子公司当中,SBC位居第二,曾入选美国财富50强。

事件解读:前途未卜争议四起

SBC首席执行官埃德8226;惠塔克对并购后的前景充满了信心:“这项收购协议使我们引领21世纪通信革命的梦想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AT&T的通信网络和专业知识覆盖全国乃至全球,而SBC拥有在本地交换服务、无线和宽带业务上的强大平台,我们将这两者融为一体,这是一次伟大的结合。”

事实上,AT&T尽管已经走上下坡路,但其拥有大量的企业客户和政府客户,如花旗集团、Barnes&Noble等知名企业。《商业周刊》认为:如果收购成功,SBC将与AT&T实现优势互补,新公司将成为面向美国大型企业及政府部门的关键性通信服务商。

对收购持否定态度的也大有人在。

标准普尔分析师发表观点:从长远的角度来看SBC将从这次并购中得到不少好处。但这些正面影响在2008年以前是没法从其销售业绩中体现出来的。

沃顿商学院的专家提出异议:SBC公司此次并购的目标,正是AT&T的企业客户,但是SBC公司能够留住AT&T公司的企业客户吗?SBC公司将如何处理AT&T公司的品牌呢?消费者会有损失吗?SBC公司能以诸如网络电话这样的新技术向前迈进吗?

雷曼兄弟电信分析师布莱克8226;巴思认为,大型企业电信服务市场正以每年10%的速度缩小,利润率也随之降低,如果SBC并购AT&T,将对它的市场增长极为不利。

年报解读:两个极端的融合

1.每况愈下的AT&T

2005年1月,AT&T发布2004年度财务报表。数据显示,2004年度AT&T完成业务收入345.29亿美元,比2003年的305.37亿美元下降11.6%,其中AT&T商业、AT&T消费者、公司业务及其他分别完成250.75亿美元、94亿美元和5400万美元,分别比2003年下降9.9%、15.9%和5.9%,其中消费者部分下降最多。

屋漏偏逢连夜雨。2004年,AT&T的受损资产和重组方面的费用跳跃性上涨,从2003年的2.01亿美元升至2004年的127.72美元,由此,尽管其管理成本、接入费用、折旧摊销等成本有所下降,但AT&T的运营支出还是大幅攀升,从2003年的308.72亿美元升至2004年的400.72亿美元,扣除成本后,AT&T本来不佳的盈利状况干脆变成了亏损。在计算其他收入和成本之后,2004年,AT&T亏损61.1亿美元,而2003年AT&T还实现了18.65亿美元的盈利。

AT&T认为,公司收入下降的主要原因有两个:第一,长途话音和数据收入持续下跌;第二,公司推出了针对企业用户的业务(如IP&E业务)以及捆绑业务,这些业务对其他业务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分流。以AT&T商业部分为例,尽管2004年长话业务量与2003年基本持平,但资费水平的下降使收入下降了15%,数据业务收入也比2003年下降了12.2%;本地通话和IP&E则比2003年增长了12.7%和11%。

转型是AT&T近年来的关键词,这一切源于技术的进步和竞争的加剧,然而AT&T的转型有些措手不及。曾经被视为“香饽饽”的长话业务如今风光不在,VoIP的兴起对传统的长话业务产生了巨大冲击,面对长话业务的颓势,AT&T选择了顺应潮流推出IP业务,如CallVantage服务;对于竞争对手推出的捆绑服务AT&T也极力效仿。但是新业务资费低廉,和已有的业务是“左手打右手”的关系,AT&T各业务间此消彼涨。AT&T还曾向计算机、有线电视等领域转型,但业绩一直欠佳,部分部门被迫出售。

2.步伐稳健的SBC

SBC最新公布的财报显示,2004年,SBC实现业务收入407.87亿美元,比2003年增长0.7%,其中长话业务收入增幅最大,为28.7%,数据业务其次,增长了8.2%;语音业务和号簿业务则比2003年有所下降。在扣除运营成本后,SBC的运营收入为59.01亿美元,比2003年下降了6.1%。在计算其他收入和成本之后,2004年SBC净收入58.87亿美元,比2003年下降30.8%。SBC是美国最大的宽带运营商,其宽带用户从2001年的130万、2002年的220万和2003年的350万增长到了2004年的510万户;尽管在长话市场SBC是个后进入者,但截至2004年底,其长话用户已超过2000万户。

SBC公司CEO埃德8226;惠塔克表示:“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们已经打造出了强势的SBC,并为2005年铺垫了良好的开端。”提起2004年的经营业务,他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2004年,SBC实现了业务收入的连续三个季度增长,无线用户市场翻番,捆绑业务范围继续拓展,宽带和长话业务也超过了既定的发展目标,同时SBC建设了先进的IP网络,以为用户提供新一代的集视频、数据、语音为一体的服务。展望2005年,SBC希望能够保持2004年的良好势头,实现业务的全面增长。

财务状况的迥然相异使得AT&T被收购时的作价仅为160亿美元,而SBC公司的市值则达到779亿美元。并购完成后,新公司CEO将由SBC公司CEO担任,AT&T现任CEO戴维8226;多尔曼则出任新公司总裁。

事件四:Verizon和Qwest竞购MCI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SBC是否能被AT&T收购尚未通过批准,又有消息传出,Verizon和Qwest竞相收购MCI。

影响力指数:★★★★

MCI诞生于1968年。1969年,它获得经营长途专项通信业务的权利,1977年获经营长途公众通信业务的权利。作为后进入者的MCI以灵活的竞争策略而闻名,其市场份额稳步提升,实力不断增强。1997年,WorldCom以370亿美元的价格与MCI达成收购协议,兼并后的公司名称为MCI-WorldCom;2002年,WorldCom公司申请破产保护,2004年4月公司更名为MCI。新成立的MCI继承了WorldCom的一个重要优势,就是丰富的政府客户资源,而运营不善和财务丑闻是其覆灭的导火索,如果能够借助其他品牌来增强信誉,MCI仍能进一步发挥其优势。同时,一系列的并购让美国电信业格局大变,对MCI的争夺就意味着对客户资源、市场资源、频段资源的争夺。

这也正是Qwest和Verizon为MCI大动干戈的理由。

事件解读:Verizon强势收购,MCI待嫁

在SBC收购AT&T的消息传出不久后,Verizon和Qwest也开始竞相收购MCI,经过认真的权衡比较,MCI于2月14日同意接受Verizon以现金加股票共约67.5亿美元的收购价。对于收购MCI一事,Verizon主席兼CEO伊万8226;塞登伯格表示:“这是适当时候进行的适当交易。”MCI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迈克尔8226;卡佩拉斯则表示,“与Verizon雄厚的资金实力和良好的运营能力相结合,我们将加快推出下一代服务的步伐,拓展我们的产品范围,更好地为客户服务。”

年报解读:Quest和Verizon的资源争夺战

1.MCI:无可奈何花落去

2005年2月,MCI公布了2004年度财报。财务报表显示:2004年,MCI业务收入达到207亿美元,比2003年的243亿美元减少15%;扣除运营成本后,2004年MCI亏损32亿美元,而2003年MCI还实现了7亿美元的运营利润。在计算其他收入和支出后,MCI在2004年净亏损增至39亿美元。从2003年的盈利转为2004年的亏损,MCI与AT&T同病相怜。

按照所针对的用户群的不同,MCI提供的业务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企业市场、U.S.S&S、国际和批发用户市场。其中,企业市场主要是高端商业客户和政府客户,向他们提供包括企业数据、互联网、话音和管理网络在内的服务;U.S.S&S服务于美国各类商业用户和大众用户,并包括电话卡业务和Skytel业务;国际和批发用户市场主要是为欧洲、中东、非洲、拉丁美洲和亚太地区的用户提供服务。按照这一划分,2004年,MCI各项业务收入均比2003年有所下降,其中U.S.S&S下降幅度最大,为18.4%,MCI认为,大众用户收入的降低主要是因为集数据、视频和话音于一体的综合IP服务分流了部分长途用户。

按照业务性质的不同,MCI提供的业务可以分为语音、数据和互联网。从这个角度来看,MCI的收入也是全线下降。

对于IP业务的冲击,MCI主动出击推出了相关产品和服务,实施了IP领先的战略;MCI还与Oracle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以提高数据库管理水平、为企业用户提供新型DSL业务,以满足不同规模的公司对标准化本地网络管理业务的需求。上述措施的成效仍尚需时日方能体现。

下滑之势难以阻挡。连MCI自己也冷静地接受了这一现实,预计2005年在管制环境不变、公司不发生大的并购活动和广告投入的条件下,公司实现业务收入180亿美元到190亿美元,比2004年降低10%到14%。

2.Verizon:从“高处不胜寒”到“百尺竿头”

整体来看,Verizon的年报健康、明朗,其全年的每股净收益为2.79美元,不计特殊项目的收益则为每股2.51美元。Verizon最大的亮点仍来自无线市场。在Verizon全年收入的713亿美元中,有277亿来自无线领域。2004年度Verizon的无线用户净增长了630万,比上年度增长25.1%,总用户达到4380万,业内认为,用户的量增和FCC实行号码携带政策有关;无线总收入增长23%,运营收入现金流(CFFO)比上年度增长了20亿美元;数据业务收入超过上年度的两倍;营业收入利润增长了21.1%。

截至2004年底,Verizon拥有360万DSL用户,这个数字以53.5%的比率逐年递增,整个长途服务收入增长了42亿美元,比率为10.4%,企业用户收入达到约60亿美元,上涨1.9%,数据收入达到78亿美元,上涨7.4%。与此同时,Verizon负债为393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了61亿美元。在2004年,Verizon的资本支出为133亿美元,上一年度为119亿美元;2005年度预计支出将增长10%左右,主要原因是光纤宽带网络需求增长所引起的投资增加。

Verizon在其财报中还着意强调了其铺设的3G网络以及刚刚开通的VCAST3G多媒体服务。在2004年,Verizon面向企业用户推出的“高速数据网络”让人们在办公室之外的偏远地区能够通过手机、电脑、PDA等终端来下载和处理文件,而其所铺设的全美最大的EV-DO广域网络已覆盖了7500万用户,这为它下一步拓展3G业务奠定了基础。

从Verizon的年报中,我们至少能够得出几点结论。首先,无线领域尤其是3G业务将是Verizon在2005年当之无愧的重头戏,VCAST的问世已经证实了这一点。其次,在固网方面,传统电话业务不是Verizon的重点,DSL、数据业务和企业用户是Verizon未来的方向,显然,收购Nextel或MCI都能为Verizon赢得宝贵的企业用户资源。第三,在2005年,Verizon已经下定决心投入成本(以网络升级和并购等方式)来保持其领先地位,这将带来风险,但是在市场回暖、用户增长的迹象面前,Verizon认为这物有所值。

如果说,Verizon曾经的强势可以用“高处不胜寒”来形容,那么,在对手的不断反攻下,如今的Verizon已经站在了一个急于“更进一步”的百尺竿头,而带来下一个转机的或许就是MCI。

3.期待突破的Qwest

2005年2月,Qwest公布2004年度财务报表。财务报表显示:2004年Qwest实现业务收入138.09亿美元,比2003年的142.88亿美元减少3.4%;扣除运营支出后,2004年Qwest亏损2.88亿美元,比2003年的亏损额有所增加。

从具体的业务收入构成来看,Qwest的长途业务发展最好,2004年比2003年增长12.07%,在美国长途业务市场哀鸿一片的大环境下,Qwest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可谓是一支独秀,此外数据互联网业务也实现了1.8%的增长。但是Qwest本地业务市场份额有所下滑,加之企业用户市场竞争激烈,因此Qwest公司2004年整体业务收入水平下降。

2004年,Qwest公司还有许多可圈可点之处:DSL用户超过100万户,比去年增长62.5%;捆绑业务普及率比2003年增长一倍,达到46%;无线业务ARPU值为46美元,比2003年略有增长;裁员5500人左右,约占员工总数的12%,使得运营成本显著下降;2004年第四季度,Qwest推出了名为OneFlexTM的综合接入服务,使得语音、数据业务在一条高速宽带网络上传输成为可能,从而简化了用户通信过程,Qwest目前已经在200多个城市推出了该服务。Qwest公司总裁肯定了上述成绩,指出2004年Qwest在DSL和长话业务方面的发展都超过了既定目标,捆绑业务普及率也继续提高。

美国通信业的变革仍在继续,并购与合作带来了产业的重新洗牌,FCC的推波助澜让竞争升温加剧。据统计,2004年11月,在号码携带政策实行一年之后,有近850万手机用户通过该制度更换了运营商;VoIP获得准生证后,运营商纷纷跟进,而不够完善的法规已引起诸多纠纷;在HSDPA和EVDO中诞生的无线宽带,为3G描绘出一幅激动人心的宏伟蓝图。

而明天究竟会怎样呢?

号码携带为运营商带来的是机遇还是挑战?VoIP能否拯救每况愈下的固话?无线宽带如何让3G业务星火燎原?这些问题将由美国电信业新的霸主们——Verizon、Cingular、SprintNextel和SBC在新的一年里一一做答。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504975.html

更多阅读

几家澳洲最主要的通讯运营商 美国通讯运营商

Telstra http://www.telstra.com.au/Telstra是澳大利亚最大的电讯公司,是澳大利亚联邦拥有的唯一一个国有企业,其历史可以追溯至1901年。Telstra业务横跨有线通信、无线通信、ADSL、卫星、CDMA和GSM数字移动网络等,是澳大利亚领先的因

《九州缥缈录之天下名将》剧本 天下名将

九州缥缈录之天下名将原著:江南总制作:多多☆CAST☆旁白:亮子、喃喃细语【声声MELODY】喜帝:多多彭千蠡:木成【翼之声】赢无翳:大象【影音同画】谢玄:阿根廷蚂蚁【KA.U】息衍:遥远(超尘)白毅:多多姬野:小四【剪刀剧团】吕归尘:kyle【决意同人】羽

推荐书 《九州缥缈录》系列 九州缥缈录经典语录

呃~~鉴于目前是我管理读协的blog,推荐的书目自然是我比较喜欢的类型╮( ̄▽ ̄")╭之前说过江南是我很喜欢的作家,自然是少不了《九州缥缈录》系列了的(* ̄︶ ̄)y果断的我上学期入了一套~暑假的时候我看完了~~~真的很好看啊

声明:《蜀山缥缈录浮沉索 2004美国运营商浮沉录》为网友猥琐先生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